嘴壺夜蛾

分佈於東北等地的動物

嘴壺夜蛾屬鱗翅目夜蛾科。別名:桃黃褐夜蛾;小鳥嘴壺夜蛾、凹緣裳夜蛾、蜂叮桔。分佈於東北、華北華東、湖北、華南、台灣;幼蟲為害漢防已、木防已、通草薯蕷十大功勞青木香

基本信息


嘴壺夜蛾
嘴壺夜蛾
【中文名】嘴壺夜蛾
【別名】桃黃褐夜蛾
【學名】 Oraesia emiarginata Fabricius
【目】鱗翅目
【科】夜蛾科
【寄主】梨、柑桔蘋果桃李 杏 枇杷 杜果 黃皮楊梅葡萄

為害特點


以成蟲在夜間飛往果園為害果實,是山地和近山地果園的一種重要害蟲,成蟲以口器穿刺果實,插入瓤瓣吸食果汁,輕者外表僅有1小孔,內部果肉呈海綿狀或腐爛,重者果實軟腐脫落。由於早期為害狀不易發現,常在貯運中造成很大損失,嚴重時采前成熟果脫落10~30%。

特徵描述


成蟲 體長約18毫米,翅展34~40毫米。頭部棕紅色,腹部背麵灰色。雄蛾觸角絲狀,前翅茶褐色,有"N"形花紋,后緣呈缺狀。雄蛾觸角單櫛齒狀,前翅色較淺。卵 球形,直徑約O.7毫米。初產時黃白色,以後出現紅棕色花紋,卵殼上有較密的縱走條紋。幼蟲 老熟幼蟲體長37~46毫米左右,漆黑色,各體節兩側在黃色斑紋處,間有大小數目不等的白色或橙紅色斑,排列成縱帶。蛹 體長寬1.7~1.9×4.5~6.5毫米,赤褐色,腹部末端有4個角形突起,常有葉片包在外面。

發生規律


嘴壺夜蛾
嘴壺夜蛾
該蟲以幼蟲和蛹越冬,田間各蟲態極不整齊,幼蟲全年可見。一年發生4(浙江黃岩)~6(廣東廣州)代,一代歷期:5月下旬至?月下旬約64天; ?月上旬至9月上旬約61天;8月中旬至10月上旬約53天;越冬代(9月下旬至翌年1月中旬)長達112天左右。其中卵期3~6天;幼蟲期18~34天;蛹期1l~48天:成蟲期6~26天。成蟲略具假死性,夜間產卵。雌雄性比l;2的較1: 1的產卵期長,產卵量多,且卵的孵化率亦高。幼蟲危害野生的木防己漢防己, 10月中旬以前絕大多數幼蟲生在漢防己上取食。由於漢防己耐寒力較差,10月下旬以後開始枯老,幼蟲便轉移到木防己上取食。由於山區上述兩種植物同時存在,有利於該蟲的發生,幼蟲在日均溫達12℃時就可取食。成蟲於8月上旬至11月上旬(浙江);廣東和四川在9月至11月旬到柑桔園為害采前成熟果。成蟲白天在雜草、間作物、籬笆、牆洞和樹榦等處潛伏,黃昏時為活動高峰。溫度16℃以上蟲口較多,13℃以下顯著減少,10℃時很難發現。在浙江9~10月數量最多,以早熟的溫州蜜柑受害最重。在四川以10月上中旬為害最烈,主害錦橙臍橙甜橙類,桔類受害較輕。廣東以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為害最烈,以早熟雪柑受害最重,其次為中熟棰柑和甜橙,晚熟的蕉柑受害輕。該蟲一年中的食物鏈是:枇杷一楊梅一番茄+水蜜桃一葡萄一溫州蜜柑等柑桔。

生活史及習性


嘴壺夜蛾
嘴壺夜蛾
浙江黃岩、湖北武漢1年約4代,東北、華北約2-3代。以老熟幼蟲越冬。室內飼養各代發生期為:5月中旬-7月下旬;7月上旬-9月上旬;8月中旬-10月上旬;9月下旬-次年5月中旬。田間從5月下旬-10月均有成蟲發生,先為害枇杷,再為害桃、葡萄,8月下旬開始為害柑桔、蘋果等。北方為害杏、李、桃、葡萄、蘋果、梨等。成蟲晝伏夜出,對黑光燈有一定趨性,但誘到雄多於雌;喜食糖液,成熟的果實受害重。卵產於幼蟲寄主莖葉上。1-2齡於葉背取食殘留上表皮,3齡后僅剩葉脈,10-15時多於附近雜草處潛伏,16時后回到寄主上取食。秋後以老熟幼蟲於地表草叢落葉中結繭越冬。近山果園受害較重。

防治方法


1.果實接近成熟期套袋。
2.糖醋液、爛果計誘殺成蟲:糖5-8%和醋1%的水溶液,加0.2%氟化鈉或其他農藥;或用爛果汁加少許酒、醋代用。
3.成蟲發生期傍晚熏蛾。
4.注意清除果園附近的野生寄主,或防治幼蟲。
5.在幼蟲寄主上,成蟲產卵期可釋放赤眼蜂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