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
社會保障種類
原為一種古代的禮制,擇取年老而賢能的人,按時供給酒食,並加以禮敬。第二個意思是年老在家休養,現在的養老政策多是這個意思。第三個意思是扶養年老而不能自給的人。
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完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和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儘快實現養老保險全國統籌。
2020年12月31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促進養老托育服務健康發展的意見》,就促進養老托育服務健康發展提出四個方面23項舉措。
1、奉養老人 [provide for the aged]。如養老送終。
2、年老閑居休息 [live out one’s life in retirement]。
1、一種古代的禮制。擇取年老而賢能的人,按時供給酒食,並加以禮敬。
《禮記·王制》:“凡養老,有虞氏以燕禮,夏后氏以饗禮,殷人以食禮,周人脩而兼用之。”
2、謂保攝調養以延緩衰老。
《史記·龜策列傳》:“江傍家人常畜龜飲食之,以為能導引致氣,有益於助衰養老,豈不信哉!”
3、年老閑居休養。
唐宋璟《告老乞致仕表》:“歸全之望,獲在愚臣,養老之恩,成於聖代。”
《東周列國志》第七回:“魯侯掩耳曰:‘汝非痴狂,安得出此亂言!吾已使人於菟裘築下宮室,為養老計,不日當傳位於軌矣。”
靳以《跟著老馬轉》:“到了退休的年齡,就請他回家養老。”
4、奉養老年人。
《周禮·地官·大司徒》:“以保息六養萬民:一曰慈幼,二曰養老。”
唐張說《讓右丞相表》之二:“臣幸沐遺簪墮履之恩,好生養老之德,朝游簡牘,暮對圖書。”
碧野《沒有花的春天》第八章:“說親的結果是 阿虎 的丈人丈母都由這家養老。”
5、人體穴位名。
《醫宗金鑒·刺灸心法要訣·小腸經分寸歌》:“腕上一寸名養老。”
養老[社會保障種類]
國人一直非常關心孩子的成長,有關家教方面的理論與實踐很多,甚至一些名門望族的家訓成了傳家法寶,像嚴氏和曾氏就是比較著名的。但對老人的贍養似乎遜色得多,既缺乏必要的機制,也缺乏系統的理論。特別是今天的中國,已經進入老齡社會,老年人口過億半,養老越來越成為社會的大問題。縱觀古今,各朝各代贍養老人的做法差異很大,最好的要算漢代了。
西漢初期,國家剛剛恢復安定,皇帝就頒布了養老詔令,凡80歲以上老人均可享受“養衰老、授几杖,行糜粥飲食”的待遇。漢高祖詔曰,凡五十歲以上的子民,若人品好,又能帶領大家向善的,便可擔任“三老”職務,由鄉而縣,與縣令丞尉“以事相教”。盡免徭役,每年十月還賜予酒肉。漢文帝詔令:“老者非帛不暖,非肉不飽。今歲首,不時使人存問長老,又無布帛酒肉之賜,將何以佐天下子孫孝養其親?今聞吏稟當受鬻者,或以陳粟,豈稱養老之意哉!具為令。”
到了成帝建始年間,又將享受這種法定待遇的老人最低年齡降到了70歲。每年秋天,由地方政府普查人口,對高齡老人進行登記造冊,舉行隆重的授杖儀式。如《後漢書·禮儀志》中記載:“仲秋之月,縣、道皆案戶比民,年始七十者,授之以玉杖,哺之糜粥。八十、九十,禮有加賜。玉杖長尺,端以鳩飾。鳩者,不噎之烏也,欲老人不噎。”從這個記載來看,漢代的養老敬老,不僅務實,而且還有良好的健康祝願。
據1959年在甘肅武威縣咀磨子18號漢墓內出土的一根鳩杖杖端系著的王杖詔書木簡,以及1981年在同一地點漢墓中出土的一份西漢王杖詔書令冊木簡記載,漢朝的養老敬老法規始終一致,沒有間斷過,而且每隔一段時間皇帝就要詔告天下。
最耐人尋味的是西漢詔書中明確寫道:“高年賜王杖(即前文中的玉杖),上有鳩,使百姓望見之,比於節。”“年七十以上杖王杖,比六百石,入官府不趨。”當時的“六百石”官職為衛工令、郡丞、小縣縣令,相當於處級幹部。那也就是說,漢代的七十歲老人在“政治”上享受處級待遇,持王杖進入官府不必趨俯,可以與當地的官員平起平坐。
漢代老人的“政治”待遇還體現在可以“行馳道旁道”。馳道是專為天子馳走車馬的,絕對禁止他人行走。即便是皇子,也不允許。可見漢代老人是何等特殊!
詔書還明確規定,各級官府嚴禁對高齡老人擅自徵召、系拘,也不準辱罵、毆打,違者“應論棄市”。其中記載了汝南地區雲陽白水亭長張熬毆辱了受王杖者,還拉去修道路。這件事影響很大,太守判決不了,廷尉(相當於今天的最高法院院長)也難斷決,只好奏請皇帝定奪。皇帝說:“對照詔書,就該棄市。”張熬被判處死刑,今天看來不可思議。
也許是受漢代的影響,後來各朝各代對老人的待遇都有不同程度的體現,逐漸形成了中華民族敬老養老的傳統美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便是金玉良言。
消費養老
養老
企業會擁有大量來自消費者的返利而成為資本市場的強者,並且會為養老保險提供一個廣闊的巨大資金來源,能在不增加消費者負擔的情況下,逐步為消費者積攢一筆可觀的養老資金,從而解決許多與養老有關的難題。
以房養老
2013年9月13日,國務院下發《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其中提到了要開展住房養老保險反向抵押(即“以房養老”)試點工作。
2014年3月,民政部長李國立表示,相關金融監管機構將儘快制定試點政策。住房反向抵押試點工作不是政府的基本養老政策,這一政策是市場化選擇機制,是具備條件的老年人自主選擇是否選擇的一個金融性工具。
機構養老
養老機構是社會養老專有名詞,是指為老年人提供飲食起居、清潔衛生、生活護理、健康管理和文體娛樂活動等綜合性服務的機構。它可以是獨立的法人機構,也可以是附屬於醫療機構、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或組織、綜合性社會福利機構的一個部門或者分支機構。
出國養老
國際在線專稿:走廊里飄著王媽媽做的韭菜盒子香;李叔叔的淹篤鮮;還有吳家的麻辣火鍋……一定想不到,這裡不是北京的四合院,也不是上海的老弄堂,而是大洋彼岸的美國。
這些人住在同一個地方:美國的老年公寓。有同一個名稱:在美國養老的中國老人。
近年來,中國老人突然大量湧入美國,幾乎佔滿了南加州的老人公寓。人們來自五湖四海,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走到了一起——享受美國福利。
老人公寓的建造靠近醫院,靠近超市,為了保障老人的生病和生活方便,老人公寓的裝修都是經過嚴格檢查的,裡外都像新房子一樣。
老人公寓的每層樓都有一個公用的大客廳,裡面有大沙發、電視,還有書架和鋼琴。誰家來人就可以在客廳里聚。大樓里有電梯,每個樓層都有洗衣房。洗衣房寬敞明亮,健身房24小時開放。
跑步機、乒乓球桌,只要想玩,隨時都可以去。電腦房裡免費上網,還提供印表機油墨。住在這裡不用擔心賬單,不用操心兒女,所有的時間都用於尋找快樂。
這裡有一百戶人家,八十戶是中國人。那些娛樂設備無人問津,最受青睞的是樓下院子里的自留地。中國人喜歡豐收,於是那些花壇就被瓜分了,兩家一壇,有的還劃上領土分割的三八線,不可逾越。花壇里種著番茄、黃瓜、韭菜、大蔥,什麼都有,但每一根蔥都是有主人的。加州的陽光是萬物生長的最佳養料,只要播種,就一定能收穫。
家庭養老這是以血緣關係為紐帶,在家庭內部進行的“反哺式”養老模式。但家庭養老缺少制度保障,且由於世代同堂的家庭結構,容易產生家庭矛盾和代際衝突。
家政養老是指由家庭成員或老人自己出資,讓專業家政服務公司培訓家政服務人員,以派遣的方式進入老人家庭,從事家政養老服務。
老年公寓是逐漸興起的一種具有綜合管理能力的老年居住模式。但和家政養老一樣,該模式在法律法規方面還不夠健全,且家政服務員的素質有待提高。
居家養老是指以家庭為核心,以社區為依託,以專業化服務為依靠,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醫療護理、精神慰藉和解決日常生活困難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化養老服務模式,其重點是解決社區中體弱多病、高齡老人、空巢老人家庭的後顧之憂。
社區養老是指根據社區老年人數量和需求,在社區內建立老年之家、日間照料室、餐廳、托老所、小型家庭養老院、文化健身活動室等設施,通過“白天進社區活動、晚上回家裡居住”的模式為老年人提供養老服務。其缺陷在於一些社區機構設施有限、人手不足、內容單一。
機構養老是指國家或民間提供資金,開設養老院、老年護理中心等養老機構,通過把老人集中到各種養老院“集體”養老,解決家庭養老人力資源不足的矛盾。我國在推進機構養老的過程中,已形成國家或集體興辦、集資興辦、政府與非營利機構聯辦、民間資本興辦等幾種投資經營模式,且正在探索和實踐過程中。
寄家養老是上海巾幗家政首創的一種養老模式,其將市區老人安排在經“巾幗服務”專業培訓、取得養老服務上崗證書的、有條件有能力托養老人的郊區(上海崇明、嘉定)農民工家政員家庭進行寄養,以緩解城市居家養老壓力。
會所養老該模式是一種通過整合商業地產資源開展的養老服務,如巾幗家政在位於上海郊區泰晤士小鎮設立的“廊橋圓夢”助老養老體驗會館,就將居家養老與機構養老的優點融合為一體。
醫養結合養老是整合醫療資源與養老資源的新型模式。在醫養結合機構內,老人足不出戶就能滿足就醫保健與養護照料需求。如北京天熙裕和醫院投資有限公司旗下裕和養護院與裕和康復院為老人提供醫療康復與生活照護兩者兼得的服務。
隨著養老需求不斷釋放,一些新型養老模式也已出現,如上養生養老社區,該項目通過會員型養老公寓結合產權型親子養老產品,依託於全配套設施,實現父母同子女兩代居住的生活理念,打造三代人全齡共生的社區。此外,平安集團根據三類不同護理需求,在整個社區中配置親子型養老公寓、非護理型養老公寓、半護理型養老公寓等一站式養老模式。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農村人口的養老隱性問題將顯性化。解決農村人口養老問題將是社會不得不面對的重要任務。在廣大的農村地區,家庭養老、土地養老、社會保險養老三種模式是基本的養老保障方式,而社區養老模式則是一種新的嘗試,以上四者共同構成了農村養老體系。
農村現行的養老模式包括:
家庭養老
家庭養老模式是儒家文化的“孝”的強調,是中華民族綿延了幾千年的優良傳統,贍養老人的義務已經變成了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內在責任和自主意識,是其人格的一部分。這在廣大農村也表現得毫不例外,而且由於我國廣大農村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低下,實施其他養老模式的條件不太具備,家庭在提供生活照顧和精神慰藉方面又具有無可替代性。因此,目前家庭養老仍是我國農村養老的最主要模式。
土地養老
土地是廣大農民賴以生活的基礎。土地對農民而言,既是生產資料,也是生活資料。尤其是在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推行以後,農村老人可以依靠土地收入解決一部分生活來源。在現有的生產力發展水平之下,用土地維持最基本的生存,可以說土地是最穩定也是最後一道養老保障安全網。
社會保險養老
社會養老保險
社區養老
社區(含鄉鎮)養老是指集體經濟實力比較雄厚的鄉村或鄉鎮企業,仿照城鎮企事業單位的做法,給農村老年人發放養老金。社區養老的實施範圍比較窄,往往受制於該地區的農村經濟發展水平。
“發展中的中國養老體系面臨嚴峻考驗。社保基金增值保值任重道遠。”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理事長項懷誠近日就“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的若干問題”進行了專題演講。項懷誠說:“我國現在雖然還處於勞動力黃金時期,但60歲以上人口超過14%,65歲以上人口超過10%,按照國際社會標準,我國顯然已經跨進了老齡化社會的門檻。”(10月23日《新華網》)世界銀行數月前的一份研究報告則指出,2001年到2075年間,中國基本養老保險的收支缺口將高達9.15萬億元。一面是老齡人數節節攀升,一面是養老金缺口漸漸拉大,面對這種讓人窒息的逆向斷裂,不得不尋思:有朝一日,當他們垂垂老矣,誰來養老?
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師範大學教授王建民就養老問題建議,養老不單是指開設養老院、敬老院這種機構提供具體看護服務,更重要的是建立一種養老機制,給老人提供一套生活方案。“儘管一些基本護理崗位不一定要有太高的學位,了解基本的醫療、護理常識即可,很多保姆學校、家政人員服務站就可以承擔對他們的培訓任務。但當下老年人除了在生活方面的基本需求,精神方面對於娛樂、出遊等方面的需求,需要有人做專業、系統的規劃”。因此,王建民代表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設想,在高校中設立“專門針對養老產業的碩士學位”,“讓那些本科本身有醫學、心理學專業知識的學生深造涉獵養老產業”。並且表示該產業應該“市場化”,可以試著由企業和機構聯合高校來培養,“既能解決就業問題,還能為市場提供人才”。
覆蓋面窄
養老
歷史包袱
在計劃經濟體制下,職工的養老、退休是由單位和國家包下來的。到了上世紀90年代,已經退休的老職工和新制度實施前參加工作的職工都沒有個人賬戶的積累,那“養老錢”從何而來?這個任務“順理成章”地落到了在職職工肩上。
制度缺陷
缺乏社會保障應有的社會性和福利性現代社會養老保險雖然強調要增強個人參與的自我保障意識,但仍要有國家、集體和社會各方面的參與。我國實行的是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但從近幾年改革的實踐看,“統賬結合模式”並未真正實現。根據《縣級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本方案》的規定,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在基金籌集上堅持以“個人繳納為主,集體補助為輔,國家給予政策扶持”的原則。但是大多數集體無力或不願對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給予補助,有些地方甚至在實施中還進一步把“個人交納為主”改為“全部由個人交納”。這就使得現階段的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實際上是一種鼓勵性儲蓄,因而也就不可能強制農民參加。而“強制性”一向被視為社會保險的固有屬性,沒有強制性的社會保險,既難推行,又失去其社會性。
制度上存在不穩定性各地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辦法基本上都是在民政部頒布的《基本方案》的基礎上稍作修改形成的,這些辦法普遍缺乏法律效力。因此各地對保險金的籌集、運用以及養老金的發放都只是按照地方政府部門,甚至是某些長官的意願執行的,不是農民與政府的一種持久性契約,因此具有很大的不穩定性。
保障覆蓋面小,保障水平過低,全國適齡人口的參保率相當低,覆蓋面非常狹窄,使得保險的互濟性很差。全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統計數據顯示,到2005年底,全國僅有5500萬農民參加了養老保險,佔全國農民人數的5.8%。在保障水平方面,《基本方案》規定,農民交納保險費時,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分2元至20元10個檔次繳費。大多數地區農民投保時都選擇了保費最低的2元/月的投保檔次。在不考慮通貨膨脹等因素的情況下,如果農民在繳費10年後開始領取養老金,每月可以領取4.7元,15年後每月可以領取9.9元,這點錢對農民養老來說,幾乎起不到什麼作用。即使農民每月投保4元、6元甚至是20元,也仍然難以起到養老保障的作用。
養老保險基金保值增值困難。《基本方案》規定,“基金以縣為單位統一管理,主要以購買國家財政發行的高利率債券和存入銀行實現保值增值”。由於管理是以縣為單位,相關的成本只能在縣的範圍內分攤,邊際成本只在較小的數值上移動,規模不經濟就非常明顯。另外,在實際運行過程中,由於缺乏合適的投資渠道,有關部門一般都採取存入銀行的方式。1996年下半年以來,銀行利率不斷下調,再加上通貨膨脹等因素的影響,農村養老保險基金要保值已經相當困難,更不用說增值。一方面造成政府的包袱加重,現已出現參保的人越多,國家賠得越多的局面。另一方面,為了使資金能夠平衡運行,國家原先承諾的養老保險賬戶的利率只好下調,造成投保人實際收益明顯低於按過去高利率計算出的養老金,使人們對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信心下降。
老齡化
我國已於2000年進入老齡化社會,到2010年,城鎮退休人員將達到7000萬人,2020年,將超過1億人。到2030年,預計中國60歲以上老人占人口比率將會達到24.46%,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約8.5個百分點。全國老齡辦發布《中國人口老齡化發展趨勢預測研究報告》分三部分介紹了中國人口老齡化的現狀發展趨勢:
第一階段,從2001年到2020年是快速老齡化階段。這一階段,中國將平均每年新增596萬老年人口,年均增長速度達到3.28%,到2020年,老年人口將達到2.48億,老齡化水平將達到17.17%,其中,8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達到3067萬人,占老年人口的12.37%。
第二階段,從2021年到2050年是加速老齡化階段。伴隨著20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中期第二次生育高峰人群進入老年,中國老年人口數量開始加速增長,平均每年增加620萬人。到2023年,老年人口數量將增加到2.7億,與0-14歲少兒人口數量相等。到2050年,老年人口總量將超過4億,老齡化水平推進到30%以上,其中,8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達到9448萬,占老年人口的21.78%。
第三階段,從2051年到2100年是穩定的重度老齡化階段。2051年,中國老年人口規模將達到峰值4.37億,約為少兒人口數量的2倍。這一階段,老年人口規模將穩定在3-4億,老齡化水平基本穩定在31%左右,80歲及以上高齡老人占老年總人口的比重將保持在25-30%,進入一個高度老齡化的平台期。
《報告》提出,中國的人口老齡化具有老年人口規模巨大、老齡化發展迅速、地區發展不平衡、城鄉倒置顯著、女性老年人口數量多於男性、老齡化超前於現代化等六個主要特徵。綜觀中國人口老齡化趨勢,可以概括為四點主要結論:第一,人口老齡化將伴隨21世紀始終。第二,2030年到2050年是中國人口老齡化最嚴峻的時期。第三,重度人口老齡化和高齡化將日益突出。第四,中國將面臨人口老齡化和人口總量過多的雙重壓力。
提前退休
在過去的經濟結構調整和國有企業的改革過程中,困難企業欠繳社會保險費嚴重,特別是為安置富餘人員,大量職工提前退休,將負擔轉嫁給養老保險。
3月5日上午9時,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民政部部長李立國在回答記者提問時指出,民政部等將落實“十二五”中國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規劃,加大投入,加大優惠政策落實力度,支持和鼓勵社會力量參與社會養老事業,加快社會養老服務事業建設步伐。
據李立國介紹,民政部所推進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包括發展居家養老服務、社區照料服務和機構養老服務,在機構養老服務方面,已經達到了每千名老人有二十張床位的標準,2015年年末以前,要達到每千人三十張床位的水平。
李立國進一步說明,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政策優惠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稅收減免;二是在有條件的地方建立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對一次性投入與運營方面給予補助;三是對社會養老機構使用自主設施、公共設施上提供政策優惠。
民政部副部長竇玉沛表示,十二五期間,民政部決定,連續五年開展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推進年活動,用多元方式來解決養老問題。啟動敬老、愛老、助老工程,工程有個六個計劃作為支撐。
一是在大中城市要建設一批集養老示範、培訓實訓為一體的較大型的養老機構,簡稱為“陽光計劃”。
二是在區縣一級,每個區縣都要建設一所以養老為重點、兼具為殘疾人和孤兒服務的綜合性服務設施,簡稱為“月光計劃”。
三是在社區要建設為居家養老服務的、星羅棋布的站點,簡稱為“星光計劃”。
四是在農村鄉鎮繼續建設為五保老人服務的五保敬老設施,簡稱為“霞光計劃”。
五是開始試點、逐步鋪開,在農村建設的、由村主辦的互助養老幸福院,簡稱為“幸福計劃”。
六是同時在各類養老機構和社區配置不種康復輔具,簡稱為“福康計劃”。
改革開放前
改革開放之前,城鎮家庭的養老功能強大,家庭和單位合力使老年人的養老服務資源得到很好的發揮,儘管資源有限,但各盡其力。在農村,政府和集體合力為“五保”老年人提供養老服務,而其他農村居民只有靠家庭,有時需要求助親戚和鄰里來照顧。中國社會的二元結構特徵在養老服務領域也表現得淋漓盡致。
改革開放后
改革開放以後,隨著市場經濟的介入,“單位人”演變為“社會人”,企業辦社會的現象消失了,單位的福利待遇越來越少了。很多企業在轉軌后,職工已經完全失去了享受單位福利待遇的機會,退休后實行社會化管理。迄今為止,依靠單位提供各種養老服務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取而代之的是由社區和企業以及各種組織提供的養老服務。同時,由於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迄今為止在養老服務層面上扮演主要角色的家庭功能也逐漸弱化。在中國,家庭養老是一種制度化的傳統,歷史悠久,而且依然是主流的養老方式。然而,隨著經濟發展、社會轉型、人口結構變動等諸多因素的影響,這一方式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由於中國處於轉型時期,最應該承擔責任的政府無論從制度上、政策上還是財力上都沒有做好準備。公共需求與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公共服務能力的矛盾凸現。
綜上所述,隨著人口、經濟、政治文化等社會結構的急劇變動,原有的養老服務賴以存在的社會基礎已經不復存在,為適應時代要求,重構養老服務體系、制度成為當務之急。
養老基金(pension fund)是一種用於支付退休收入的基金,是社會保障基金的一部分。
養老基金通過發行基金股份或受益憑證,募集社會上的養老保險資金,委託專業基金管理機構用於產業投資、證券投資或其他項目的投資,以實現保值增值的目的。
養老基金的全稱為養老保險基金。它是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也稱養老保險制度。就我國養老保險制度現狀來看,它是在勞動者年老體弱喪失勞動能力時,為其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一種社會體系。如達到退休年齡辦理退休審批手續后,就可以享受養老金待遇了。養老保險基金由國家,企業和勞動者共同負擔,由社會保險事業中心籌集並管理。企業上繳本企業工資總額的20%,勞動者按自己上年的工資總額的8%上繳,所謂國家負擔這一部分,沒有具體額度,只是體現在稅收上,既上繳28%部分不用納稅了。
美國《國際生活》雜誌日前評估出2012年全球退休指數。它考察了房地產、退休者的特殊福利、生活成本、
融入當地的難易程度、娛樂和便利設施、醫療、退休設施和氣候等因素,選出美國人異國養老的勝地。
厄瓜多
養老
不要擔心融入當地人的問題。當地建立了一些外籍人士社區,退休福利很不錯,包括交通費、水電費以及文化體育活動票價減半。醫療費用也不貴:所有外籍人士都可以參加厄瓜多社會保障醫療計劃,每月繳納保險費57美元。
巴拿馬
巴拿馬擁有最佳的退休福利。這個中美洲最南的國家有一項折扣福利計劃,該計劃對外國人開放,並且沒有最低年齡要求。《國際生活》雜誌說,參加這個計劃后,在巴拿馬的任何專業服務均可享受八折優惠;電影、劇院和體育賽事可享受半價優惠;公共交通可享受七折優惠,餐廳堂食可享受七五折優惠;連鎖快餐店八五折優惠,醫院和私人診所八五折優惠,COPA航空國內航班七五折優惠,另外還有很多其他折扣福利。
此外,巴拿馬的生活成本也很低:在近乎完美的氣候中,每月只需1500到2000美元的生活費。可以花18萬美元購買一套海濱公寓,或花450美元租一套。
墨西哥
墨西哥也有《國際生活》雜誌所說的性價比最高的住房設施。在墨西哥加勒比沿海的圖盧姆等地方,可以找到16.7萬美元的好房子。融入墨西哥人也相當容易。例如,在查帕拉湖附近有80多個利益群體,這裡有著墨西哥最大的外籍人士社區。墨西哥的天氣也是難以匹敵的,尤其是10月到次年4月。
馬來西亞
在馬來西亞,可以活的相當舒服。比如,在檳城租一套每月1000美元的海景公寓。此外,馬來西亞還有一種名為“我的第二故鄉”計劃的特別退休福利,該計劃對所有外國人開放。編輯們說,馬來西亞也是一個容易融入當地的地方,可以花4美元看一場電影,英文的。
尼加拉瓜
和許多中美洲國家一樣,讓尼加拉瓜成為退休者頂級勝地的是生活成本。《國際生活》雜誌稱,在那裡每月花費約1200美元能過得相當不錯。例如,吃一頓“當地飯”的價格是2美元到3美元。當地啤酒很不錯,價格在0.75美元到1.5美元不等。尼加拉瓜也是一個易於融入的地方。尼加拉瓜格拉納達有一個外籍人士社區,就會發現,在這個社區交新朋友和建立聲望比想象中容易得多。另外,在尼加拉瓜看醫生的花費約為15美元。
養老 元年 2年 3年 4年 5年 6年 7年 8年。
西暦 717年 718年 719年 720年 721年 722年 723年 724年。
干支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甲子。
同期存在的其他政權的紀年。
開元(713年十二月—741年十二月):唐朝唐玄宗之年號。
仁安(720年—737年):渤海武王大武藝之年號。
《關於促進養老托育服務健康發展的意見》提出23項舉措,家庭養老育幼的擔子輕了。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促進養老托育服務健康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就促進養老托育服務健康發展提出四個方面23項舉措。
《意見》明確,健全老有所養、幼有所育的政策體系。統籌推進城鄉養老托育發展,強化政府保基本兜底線職能。積極支持普惠性服務發展,強化用地保障和存量資源利用,推動財稅支持政策落地,提高人才要素供給能力。
擴大多方參與、多種方式的服務供給。增強家庭照護能力,幫助家庭成員提高照護能力。優化居家社區服務,發展集中管理運營的社區養老和托育服務網路。提升公辦機構服務水平,加強公辦和公建民營養老機構建設。推動培訓療養資源轉型發展養老服務,鼓勵培訓療養資源豐富、養老需求較大的中東部地區先行突破,重點推進。拓寬普惠性服務供給渠道,引導金融機構提升服務質效。
打造創新融合、包容開放的發展環境。今後,各地將促進康養融合發展,深化醫養有機結合,發展養老服務聯合體,支持根據老年人健康狀況在居家、社區、機構間接續養老。強化產品研發和創新設計,促進用品製造提質升級,培育智慧養老托育新業態。加強宜居環境建設,推動形成一批具有示範意義的活力發展城市和社區。
如何評價和監管養老育幼服務?《意見》提出,完善養老托育服務綜合監管體系,切實防範各類風險,加強突發事件應對。積極發揮多方合力,發揮行業協會商會等社會組織積極性,開展機構服務能力綜合評價,引領行業規範發展。強化數據資源支撐,探索構建托育服務統計指標體系。
此外,隨著信息技術和智能硬體在養老、托育領域的應用日益廣泛和深入,服務業融合發展的新業態不斷湧現,為行業發展注入活力。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表示,將加強康養融合、深化醫養結合,培育智慧新業態、引導幫助老年人融入信息化社會,逐步完善養老托育服務和相關用品標準體系、促進用品製造提質升級等舉措,促進產業健康發展。
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完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和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儘快實現養老保險全國統籌。
2020年12月31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促進養老托育服務健康發展的意見》,就促進養老托育服務健康發展提出四個方面23項舉措。《意見》明確,健全老有所養、幼有所育的政策體系。統籌推進城鄉養老托育發展,強化政府保基本兜底線職能。積極支持普惠性服務發展,強化用地保障和存量資源利用,推動財稅支持政策落地,提高人才要素供給能力。
2021年3月5日,財政部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議《關於2020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21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在養老方面,進一步提高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比例至4.5%。
2021年3月,在養老方面,中國有大動作。關於“十四五”期間的主要目標任務,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以“一老一小”為重點完善人口服務體系,推動實現適度生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