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技術體系

農業技術體系

我國的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農業部2007年開始組建的,包括水稻玉米小麥大豆油菜棉花柑橘蘋果生豬奶牛大豆,麻類,魚類等農業各行,每個專業體系有崗位科學家和綜合試驗站組成,都是根據區域性和專業設置,由各地區農業院校和農科院為依附單位,綜合試驗站下設示範縣,主要由農業技術推广部門參與。建設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是建設現代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農業科技創新能力和創新效率的新思路、新機制。2007年12月21日下午,由農業部和財政部聯合召開的“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試點啟動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召開,標誌著國家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取得實質性突破。

參與部門


我國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由國家農業部、財政部、科技部、教育部和農業科研院校、農業技術推广部門共同參與。

基本目標


我國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的基本目標是,按照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依託具有創新優勢的現有中央和地方科研機構、基地和基礎資源,圍繞產業發展需求,以農產品為單元,產業為主線,建設從產地到餐桌、從生產到消費、從研發到市場各個環節緊密銜接、環環相扣、服務國家目標的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提升農業科技創新能力,增強我國農業競爭力。

創新舉措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業科技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大幅度提高了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有力支撐了農業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但是,長期來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條塊分割、資源分散、低水平重複、分工不明、協作不力等問題,嚴重製約著我國農業科技創新的能力和效率。農業部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進一步調整和完善了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明確了以產業需求為導向建設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的基本思路。2007年選擇了水稻、玉米、小麥、大豆、油菜、棉花、柑橘、蘋果、生豬、奶牛10個產業開展技術體系建設試點,第一批啟動56個功能研究室,聘任214個研究崗位人員,涉及67個單位。其中來自中央直屬科研單位的人選為41人,佔19%;來自教育部直屬高校68人,佔32%;來自地方科研和教學機構105人,佔49%。同時在優勢農業產區建設229個綜合試驗站。
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將按照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依託具有創新優勢的中央和地方科研資源,針對每一個大宗農產品設立一個國家產業技術研發中心(由若干功能研究室組成),並在主產區建立若干個國家產業技術綜合試驗站。其主要職能是圍繞產業發展需求,進行共性技術和關鍵技術研究、集成和示範;收集、分析農產品的產業及其技術發展動態與信息,為政府決策提供諮詢,向社會提供信息服務,為用戶開展技術示範和技術服務,為產業發展提供全面系統的技術支撐;推進產學研結合,提升農業區域創新能力,增強我國農業競爭力。在管理機制上,通過設立管理諮詢委員會、執行專家組和監督評估委員會等,確保決策、執行和監督三個層面權責明晰、相互制約、相互協作。

管理規劃


建設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是重大的制度創新、機制創新和管理創新,是建設國家和區域創新體系,增強農業科技自主創新能力的重要舉措,也是財政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必然要求,對於發展現代農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促進農民增收具有重要意義。中央財政將設立專項資金用於體系的基本研發費和新增儀器設備購置費補助,並穩定經費渠道。對於體系建設依託單位隸屬於地方的,地方財政也要分擔部分儀器設備購置費。為了實現產業技術體系的績效目標和可持續發展,還將建立年度考評和綜合考核相結合的績效評價制度,根據評價結果,動態調整。
產業技術體系建設充分發揮高等學校在農業科技創新中的作用,體現了中央與地方科研機構的聯動、產學研密切合作以及技術研發與推廣應用緊密結合的特徵,從而實現發揮農業科技資源綜合優勢、加快農業科研成果轉化、提升農業科技創新能力的目標。教育部的重點建設工程要與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緊密結合,通過資源整合,共同推進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的建設與發展。

各界反響


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試點工作在全國農業科技界引起了巨大反響。
中國水稻研究所所長程式華研究員說:“現代產業技術體系建設,使產業各個環節有機銜接起來,使研發、轉化、推廣銜接起來,使每個產業有一支核心研發隊伍,使每個科技人員都能在體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一定會促進形成農業科技在全國範圍的大聯合、大協作。”
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農業大學傅廷棟教授說:“科技人員一直盼望能夠得到長期穩定支持。建設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我們可以安心做科研了,沒有後顧之憂了。”
華中農業大學鄧秀新教授等一批科學家認為,這個體系的設計和運行符合中央提出的科學發展觀,符合農業科研的一般規律,符合政府職能轉變的要求,既不與現有體制發生大的衝突,同時也給未來的改革留足了空間,對改進我國科技管理具有啟示意義。

考評辦法


農科教發〔2009〕9號
為了促進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持續健康發展,規範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運行機制,建立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聘用人員業績考評制度,根據《農業部財政部關於印發〈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實施方案(試行)〉的通知》(農科教發[2007]12號)精神,我部研究制訂了《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人員考評辦法(試行)》。現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
附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人員考評辦法(試行)
二○○九年九月二十一日
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人員考評辦法(試行)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促進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以下簡稱“體系”)持續健康發展,規範體系運行,根據《農業部財政部關於印發〈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實施方案(試行)〉的通知》(農科教發[2007]12號)精神,制訂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考評對象為體系聘任人員,包括首席科學家、研究室主任、崗位專家和綜合試驗站站長。
第三條 考評的主要依據:
1.任務書、任務委託協議書;
2.個人年度述職報告;
3.工作日誌;
4.其他。
第二章 組織實施
第四條 考評分年度考評和綜合考評。年度考評在每年12月至下一年度2月之間(可與體系年度會議結合)進行;綜合考評在每5年一個實施周期的第5年年初進行,綜合考評當年不再安排年度考評。
第五條 首席科學家的考評,由農業部科技教育司會同或委託有關行業司局、省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和有關科研管理部門組織實施。
第六條 研究室主任、崗位專家和綜合試驗站站長的考評,由各產業技術體系執行專家組組織實施。
第三章 考評內容
第七條 首席科學家
1.任務書中規定的各項考核指標完成情況;
2.對產業發展的決策諮詢情況;
3.對本產業技術研發的全國統籌情況;
4.對本體系的組織管理和各機構、人員的工作協調情況;
5.對本體系運行機制的創新和學風建設情況;
6.經費使用情況。
第八條 研究室主任
1.對本研究領域的全國統籌情況;
2.對本研究室的組織管理和工作協調情況;
3.與其他研究室的交流協作情況和與綜合試驗站的結合情況;
第九條 崗位專家
1.任務委託協議中規定的各項考核指標完成情況;
2.對本崗位領域的國際前沿跟蹤情況;
3.團隊人員參加體系工作及團隊建設情況;
4.工作日誌填報情況;
5.經費使用情況。
第十條 綜合試驗站站長
1.任務委託協議中規定的各項指標及完成情況;
2.對本區域產業發展和技術支撐情況;
3.團隊人員參加體系工作和團隊建設情況;
4.工作日誌填報情況;
5.經費使用情況。
(關於考評內容的說明見附件1)
第四章 考評程序
第十一條 首席科學家
1.本人依據考評內容撰寫述職報告,考評前發給本體系全體人員。
2.在本體系的考評會議上述職。
3.由農業部科技教育司或委託有關行業司局及省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和有關科研管理部門,組織本體系全體人員按優秀、稱職、不稱職三個等級進行無記名投票(評議表見附件2),並根據投票結果確定考評等級,形成考評意見。
4.考評意見由農業部科技教育司存檔,同時將本人述職報告和考評意見抄送本人所在單位。
第十二條 崗位專家和綜合試驗站站長
1.本人依據考評內容撰寫個人述職報告,考評會議前發給本體系全體人員。
2.在本體系的考評會議上述職。
3.體系人員對被考評人打分(打分表見附件4、5),被考評人不對本人打分。
4.由執行專家組組長(首席科學家)組織對打分情況進行統計匯總。按照執行專家組成員評分佔權重的60%,體系人員評分佔權重的40%,計算出本人的平均得分。
5.根據得分結果確定優秀、稱職、不稱職三個等級。80分以上為優秀;60~79分為稱職,60分以下為不稱職。根據考評等級,形成考評意見。
6.原始打分表和考評意見由體系首席科學家管理辦公室存檔,同時將本人述職報告和考評意見抄送本人所在單位。
第十三條 研究室主任
考評辦法同第十二條
第五章 考評結果處理
第十四 條考評結束后一周內,首席科學家將本體系人員總體考評情況報送農業部科技教育司。所有人員的考評結果均由農業部科技教育司在體系管理平台上公布。
第十五 條年度考評優秀的首席科學家、研究室主任、崗位專家和綜合試驗站站長,將由農業部科技教育司優先推薦其參加各種榮譽評選活動。
第十六 條年度考評結果為不稱職的首席科學家,由農業部科技教育司徵求體系部分專家的具體意見后,向首席科學家提出整改意見;連續兩年考評結果為不稱職的,取消聘任資格。
第十七 條年度考評結果為不稱職的研究室主任、崗位專家和綜合試驗站站長,由執行專家組對其提出整改意見;連續兩年考評結果為不稱職的,取消聘任資格。
第十八 條綜合考評與年度考評程序相同。
第十九 條本辦法由農業部科技教育司負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