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鹼催化劑
多用於澱粉水解的化學物質
指因物質的酸、鹼性質而發生催化功能的催化劑,它們能使反應物轉變為離子型活化了的過渡狀態,從而發生催化作用。
因物質的酸鹼性質而起催化作用的催化劑。有液體酸鹼催化劑和固體酸鹼催化劑。前
酸鹼催化劑
酸鹼催化劑種類繁多,可按酸鹼的性質分兩大類,即質子酸鹼(亦稱布朗斯台德酸鹼,簡稱B-酸、B-鹼)催化劑,能放出質子者為酸催化劑,接受質子者為鹼催化劑;另一類為路易斯酸鹼(簡稱L-酸、L-鹼)催化劑,其中能接受電子對者為酸催化劑,能給予電子對者為鹼催化劑。
按酸鹼的性質可分為兩類:質子酸鹼(亦稱布朗斯台德酸鹼,簡稱B酸、B鹼)催化劑和路易斯酸鹼(簡稱L酸、L鹼)催化劑。由B酸和L酸結合成的催化劑,具有很高的酸強度,稱超強酸催化劑。藉助酸催化與鹼催化的協同作用而發揮催化功能的稱酸-鹼雙功能催化劑。酸鹼催化劑用於澱粉水解、烯烴水合、醇類酯化、烴類裂解、異構化、歧化、烷基化、聚合等。
酸鹼催化劑
固體酸:一般認為是能夠化學吸附鹼的固體,也可以了解為能夠使鹼性指示劑在其上面改變顏色的固體。固體酸又分為布朗斯特(Brφnsted)酸和路易斯(Lewis)酸。前者簡稱為B酸,後者簡稱為L酸。B酸B鹼的定義為:能夠給出質子的都是酸,能夠接受質子的都是鹼,所以B酸B鹼又叫質子酸鹼。L酸L鹼的定義為:能夠接受電子對的都是酸,能夠給出電子對的都是鹼,所以L酸L鹼又叫非質子酸鹼。
酸鹼催化劑
酸量:固體表面上的酸量,通常表示為單位重量或單位表面積上酸位的毫摩爾數,即m mol/wt或m mol/m2。酸量也叫酸度,指酸的濃度。
固體鹼的強度,定義為表面吸附的酸轉變為共軛鹼的能力,也定義為表面給出電子對於吸附酸的能力。鹼量的表示,用單位重量或者單位表面積鹼的毫摩爾數,即m mol/wt或m mol/m2。鹼量也叫鹼度,指鹼中心的濃度。酸鹼對協同位:某些反應,已知雖由催化劑表面上的酸位所催化,但鹼位或多或少地起一定的協同作用。有這種酸-鹼對協同位的催化劑,有時顯示更好的活性,甚至其酸-鹼強度比較單個酸位或鹼位的強度更低。例如ZrO2是一種弱酸和和弱鹼,但分裂C-H的鍵的活性,較更強酸性的SiO2-Al2O3高,也較更強鹼性的MgO高。這種酸位和鹼位協同作用,對於某些特定的反應是很有利的,因而具有更高的選擇性。這類催化劑叫酸鹼雙功能催化劑。固體超強酸和超強鹼:固體酸的強度若超過100%硫酸的強度,則稱之為超強酸。因為100%硫酸的酸強度用Hammeett酸強度函數表示時為H0=-11.9,故固體酸強度H0<-11.9者謂之固體超強酸或超酸。
固體超強鹼是指它的鹼強度用鹼強度函數H-表示高於+26者。固體超強鹼多為鹼土金屬氧化物,或鹼土金屬與鹼金屬的複合氧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