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皋派
東皋派
我國傳統的篆刻藝術,自明代中葉到晚清的500年間,湧現了不少風格不同的流派,如“揚州派”、“雲間派”、“東皋派”等。東皋派”早期的“三大家”黃經、許容、童昌齡,都曾師從邵潛夫。所以,研究“東皋派”的興起和發展,就不能不談邵潛夫。邵潛夫(1581—1665年),名潛,字潛夫,自號五嶽外臣,南通人,是明大臣邵天明五世孫。
東皋派,即“東皋印派”,也稱“如皋印派”。東皋印學活躍在當時揚州和如、通、海、泰地區(當時如皋地屬揚州),並影響波及上海、江蘇、浙江。獨樹江東印壇200餘年,在明清流派發展史上佔一席地位,出生於東皋本地的印人有黃經、許容、喬林、喬昱、范駒、黃學屺等10多人。
東皋派上承漢印古璽,加以革新,地方特色較強,多有成熟作品,具備了大家風度,影響了當年印壇。這些作品構思精緻,刀法細膩,章法四平八穩,勻稱和諧。這些風格,在當時印林,在特定的歷史階段,有積極的影響。
東皋元老黃經(明末~1662),明末清初篆刻家,江蘇如皋人,字濟叔,號山松。黃經不看於師承和流派,而直接取法高古,避開了流派印風的侵襲程式。黃經在當時代的印人中,實非平庸之輩,為東皋派的佼佼者。著作有《黃濟叔印譜》、《六書論定》等。
《汝南世系江南居住嶺南生長》為白文多字印,此印宗尚漢印篆法,結構嚴謹,線條端整,虛實分明,字體行序分清,節奏平穩,用刀把握力度、字矩的疏朗,為東皋流風。此印字分4行,每行3字,依筆畫繁簡參差排列,在經意與不經意間。印文3個“南”字,寫法各異,避免了雷同。黃經仕途坎坷,境遇不佳,輕易不為人治印,世間流傳甚少,此印為周亮工晚年囑黃經刊刻。
東皋創派人許容(約1635~1696后)清代篆刻家,江蘇如皋人,字實夫,號默公。早年師從廣陵邵潛學習篆刻。他刻名印,用漢印法,韻味頗佳。善刻竹根英黃楊木印,乃有清一時名家。他治印章法喜參己意,而多出現俚俗習氣,從而形成他首創的東皋印派強烈的風格。許容善詩文書畫,精研六書古文字學。他多次去京都等地,拜師訪友,與當時著名收藏家胡介祉結為密友,從康熙九年至康熙二十八年的20年間,他先後住胡家為其刻印數百方,這就是後來多種版本的《谷園印譜》,這是篆刻史上最早完整地將辭賦刻入印章的一部專題印譜。許容曾任福州府檢校,後來仕途失意,浪跡江湖,以詩文金石書畫謀生,不再涉足官場。許與林皋、吳先聲同時代。龔尚書芝麓曾有詩贈許“寄語黃山程穆倩,中原旗鼓一相當”,可見許在印壇的地位。許容一生治印,多為胡介祉作,如《谷園印譜》、《韞光樓印譜》等,另自存印稿刊有《許默公印譜》,學術著作有《說篆》、《篆誨》、《印略》、《印鑒》、《石鼓文鈔》、《鷗浮集》、《破難草》、《讀史初階》等,可謂著作等身。
淡雅俊逸童昌齡(約1650~?),清代篆刻家,原籍浙江義烏,后加入揚州籍,移居如皋。字鹿游,活躍在順治、康熙年間,長書畫篆刻,繪畫擅寫古木竹石,喜用紫檀木刻印,得心應手,有石刻之趣。刻印師承程邃、邵潛,朱文喜用金文入印,疏密參差,離合有倫,與程邃如出一轍。黃學屺稱:“(其)大篆為齋館,直擬黃山垢道人也。”(《東皋印人傳》),他引領東皋印風,與許容互有影響,尤其白文印面目更與許容相似。著有《史臃、《韻言篆略》。
黃學屺(1762~?)清代篆刻家,江蘇如皋人,字孺子,號楚橋。活動於乾隆至道光年間,是黃經的後代,東皋後期主要作者。黃學屺工刻印,弱冠即制巨印,得時名。他取法秦漢,涉獵汪關、程邃。印風與許容比,章法刀法均更純正而少習氣。他廣結天下名士,在詩詞書印領域都有較高修養,其成就得到梁章鉅、石蘊玉等人推崇,刻印古樸有致,受文何影響較深,疏朗瀟灑,善用漢英金文、古文入印;白文工整,大小篆皆有生趣。朱文線條甜潤,白文用刀潑辣。他曾將歷代史家姓名各刻一印,成《歷朝史臃一卷,另刻有《黃楚橋印稿》。黃楚橋一生致力通如兩地印學研究,總結東皋印藝,編著《東皋印人傳》二卷,全書雖僅收印人數十位,但已開全國地域印人傳略之先河,功不可沒。
父子印人喬林、喬昱。喬林,清代篆刻家,江蘇如皋人,字翰園,號西墅,晚號墨庄。他工吟詠,善書畫,擅長篆隸,畫山水不拘成法,有蒼潤蘊朴之趣;精篆刻,得秦漢法,並上承東皋派。凡晶、玉、瓷、牙、銅、石諸印材都能奏刀,其手制竹根印,尤精雅可愛,邊款斑駁蒼古富有帖意。喬林與文字學家桂馥、畢星海為同時代人。喬在詩文書畫領域造詣頗深。《廣印人傳》稱其“工吟詠善篆隸,得秦漢遺意”。治印字體工整,筆法老練,師法許容,法度拘謹。他住如皋丁家所,房仿五老居格局,他在其間飽讀經書,研究六書文字之學。遊歷京師,與畢秋帆時相往來,為其摹刻碑石。喬林著述甚富,主要有《墨庄印譜》、《篆隸彙編》、《金石萃言》等。
喬昱,喬林的長子,字丹輝,號鏡潭,又號鐵盒,書畫篆刻傳其父衣缽,《墨香居畫識》稱:“長水墨蘭竹,篆刻承家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