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鳳村的結果 展開

鳳村

廣東省德慶縣鳳村鎮

鳳村鎮位於德慶縣中部偏東南,東接播植鎮,西鄰高良鎮,東南與悅城鎮接壤,北面與永豐鎮交界。往縣城有3條線路:經播植、高良至德城全長54千米;經匝村、旺埠至德城,全長54千米;沿省道悅懷線經悅城至德城全長65千米;沿縣道428線經九市至德城全長全長46.6千米。轄區面積136.76千米。全鎮轄1個居委和18個村委會、177個村民小組,戶籍人口3.2萬人,全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45億元,比上年增長9%,農民人均純收入1.40萬元。

鄉鎮概況


 鳳村鎮位於德慶縣中部偏東南,東接播植鎮,西鄰高良鎮,東南與悅城鎮接壤,北面與永豐鎮交界。往縣城有3條線路:經播植、高良至德城全長54千米;經匝村、旺埠至德城,全長54千米;沿省道悅懷線經悅城至德城全長65千米;沿縣道428線經九市至德城全長全長46.6千米。轄區面積136.76千米。全鎮轄1個居委和18個村委會、177個村民小組,戶籍人口3.2萬人,全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45億元,比上年增長9%,農民人均純收入1.40萬元。。

建制沿革


周代時,為百越(粵)地。
秦前,鳳村屬百越地。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平定百越,建南海郡、桂林郡象郡。今鳳村地域隸南海郡
秦末漢初屬南越國。
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 置端努(溪)縣。縣治在今德城鎮,今鳳村鎮在其轄地內。
西晉太康元年(280)
分端溪縣地,增設元溪、都羅、武城等縣。端溪治所依舊。元溪縣治在今縣境悅城鎮
紅院村。今鳳村全境屬元溪縣。
西晉永和七年(351)分蒼梧郡增設晉康郡。元溪、端溪先後為晉康郡治。
南朝宋大明中(約460年)分端溪、元溪縣地增設樂城、賓江、說(yue)城、文招四縣,與端溪、元溪皆隸於廣州晉康郡。樂城縣治在今悅城,賓江縣治在今九市,說城縣治在今播植,文招縣治在今鳳村附近。
南朝陳 天嘉元年(560)右將軍韓子高受封文招縣子。
隋文帝開皇九年(589年)
撤銷晉康郡,端溪、樂城、悅城(說【yue】城改稱)、文招皆隸端州(今肇慶)。
隋文帝開皇十二年(592年)撤銷悅城、文招二縣,併入樂城縣。鳳村全地區皆屬樂城縣。
隋煬帝大業三年(607)端溪、樂城隸於信安郡(端州改稱信安郡)。
唐高祖武德五年(622)析信安郡地設南康州(后改康州),端溪、樂城屬南康州,州治在端溪。
唐玄宗天寶元年(742)改康州為晉康郡,郡治在端溪縣,並改樂城縣為悅城縣。
唐乾元元年(758)改晉康郡為康州。
917年,南漢國建立,今鳳村位於其國境內。
宋太祖開寶四年(971)滅亡南漢,撤銷康州。並晉康、悅城、都城三縣入端溪縣,隸屬於廣南路端州。不久,復乏康州,此後鳳村屬康州端溪縣悅城鄉。
宋高宗紹興元年(1131)十一月,詔升潛邸康州為府,名德慶府,領端溪、瀧水二縣(至七年增領封川、開建,
十年,封川、開建又還隸封州)。端溪為府治。此後鳳村屬德慶府端溪縣悅城鄉。
明太祖洪武九年(1376)改德慶府為德慶州,撤銷端溪縣,縣地歸州直轄,鳳村全境屬德慶州悅城鄉。
清朝,德慶州有廂三,鄉三,都十,州城內叫內廂,城東叫東廂,西叫西廂。
金林鄉(一都至五都)【今新圩,官圩,馬圩,回龍,高良】。
晉康鄉(十一都)【今九市】。
悅城鄉(六都至九都)【今悅城(下七都),鳳村(屬六都),播植武壟(上七都),永豐(下八都),莫村(九都)。其中上八都未詳】。
民國,德慶州改為德慶縣,今鳳村屬悅城鄉六都。後分悅城鄉為永平鄉(今悅城),鳳象鄉(今鳳村),鹿和鄉(今播植武壟),永寧鄉(今永豐),同正鄉(今莫村)。
共和國成立后,鳳象鄉更改為鳳村鎮(曾一度屬播植公社)。

風景名勝


世綺書室
世綺書室位於德慶縣鳳村鎮九龍小盆地的羅社村,坐標(東經112°02'35",北緯23°15'26″),坐東北向兩南。為磚、木、石、結構 總面闊13.8米,總進深16米,佔地面積220.8平方米。二進 三開間,頭門面闊三間,深三間,前後建廊。前廊三步架,兩根磚砌圓形檐柱,石拄礎分層束腰,次間木質灰批蝦公梁,灰批門額“世綺書室”,次間建廂房,后廊三步架。後堂面闊三間,深單間十七架,前帶天井、兩廊。建築為硬山頂,博古脊,四合院布局,有嶺南地方建築特色,對研究清代嶺南建築藝術,地方教育史和游擊隊革命歷史有參考價值。
1948年2月28日,中共德慶地下黨委領導發動了“二二八”武裝起義,成立了廣(寧)德(慶)懷(集)抗暴義勇總隊德慶區隊。建立了高良三河游擊區。
當年夏(具體月份不清楚,大概是四,五月份)廣德懷抗暴義勇總隊主力中隊長孔昭、德慶區隊長徐儒華(解放後為德慶縣首任縣長)率領游擊隊數十人沿象牙山脈向西江挺進,以擴大迴旋地域。途經羅社村,曾在世綺書室留宿幾天。期間,這支隊伍秋毫無犯,羅社村民了解共產黨的政策后,支持游擊隊的籌糧工作。
1948年7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粵桂湘邊縱隊綏賀支隊(由廣德懷抗暴義勇總隊改編)司令員陳勝,政委葉向榮召開幹部會議,會議決定:三河游擊區為根據地,放手南向九龍盆地推進、逐步實施“飲馬西江”的計劃。
會後。綏賀支隊二團(由德慶區隊改編)團長劉超明,政治指導員何濤率游擊隊七十多人殲滅了國民黨在九龍下榃窟村(今屬鳳村鎮農聯村)的隊伍,垌坑坪保長龍鳳昌聞訊逃跑,打開了開闢九龍游擊區的新局面。
世綺書室
世綺書室
當時,九龍地區有七個保,人口7000多人,雙郭村為陳德旺(國民黨縣參議員)把持,駐有自衛隊,是九龍地區的反動堡壘,大村、匝村均有國民黨武裝駐守,根據九龍地區的駐敵情況,游擊隊分別駐紮在垌坑坪的順天公祠、羅社的世綺書室,互為犄角之勢,以相互呼應。游擊隊一方面在洞坑坪,羅社宣傳共產黨的方針政策,發動群眾起來反“三征”(徵兵、征糧、徵稅)。一方面開展統戰工作,實行政治軍事攻勢。按照“發展進步勢力,爭取中間勢力,孤立和打擊頑固勢力”的方針,游擊隊決先後攻打了雙郭、匝村的國民黨頑固武裝。
而後,二團團長劉超明在大村清任書室召開九龍地區七保長會議(除洞坑坪保長龍鳳昌逃跑外,其餘六位保長都參加了會議。)進一步闡明共產黨的方針政策,會上6位保長都表示支持游擊隊。會後大村保長梁冠容,龍鬚副保長龍振球,下鳳崗副保長陳子超,羅社副保長何旭榮分別被選為各村村長,綏賀支隊二團團部隨即遷移到清任書室。至此,綏賀支隊二團順利建立九龍游擊區。由於團部設在大村清任書室,為防止邱仕攀為首的象牙山地霸武裝進犯九龍游擊區,特派劉季生,林安率領兩支武工隊分別駐紮在垌坑坪順天書室,羅社世綺書室,相互呼應。9月17日,團長劉超明,指導員何濤率團主力中隊一百多人,由北向南直接襲擊了象牙山地霸武裝的總部象牙湖。擊斃發動保長邱仕攀及其子邱亞載,拔掉了國民黨德慶當局安插在象牙山的“釘子”。從此,沿象牙山脈直到西江河邊再無國民黨軍隊,為日後開闢青榕稅站,成立廣東人民解放軍西江護航大隊打下了基礎。
在1948年至1949年兩年間,游擊隊經常駐紮在世綺書室。徐儒華,陳大良、陳勝、葉向榮、林安。劉季生、匡吉、何濤夫婦、陳文懷、劉超明等革命領導都曾在世綺書室住過。
世綺書室在解放戰爭時期為革命做出應有貢獻的這段歷史。給世綺書室打上了紅色革命的烙印,羅社村也被列入德慶縣革命老區村莊。這段光輝歷史將永載汗青,激勵後人不斷奮發進取,勇往向前。
2012年確定為德慶縣不可移動文物。
北帝觀
史料記載及民間傳頌,象牙山自西向東派生三條山脈(龍脈),右龍(乾龍)錦延至悅城五龍山盤踞龍母祖廟,中龍(坤龍)盤踞二帝星,發脈至玄龍山(央地崗)北帝觀(曾稱靈應堂),左龍游經天馬山玄空直抵九龍。玄龍山鍾靈毓秀,人傑地靈,蘊藏著中國道教文化博大精深之玄妙。
北帝觀,匯玄龍山毓秀之靈氣,得真武玄天上帝(北帝)之福佑,取水繞青龍之格和水纏玄武之局,蔭澤四方百姓福祿康寧。長久以來,德慶縣鳳村及九市、悅城、永豐、莫村、播植、高良、武壟等德慶一方之土,乃至高要市祿步、河台、樂城,肇慶,佛山,廣州,東莞,珠海,香港,澳門,台灣,東南亞國家等地的賢達善信敬仰朝聖參拜,北帝真是庇佑四方民眾風調雨順、安康富庶。
北帝觀始建於公元284年----公元364年間,也是葛洪在德慶北帝觀煉丹時期,葛洪,(公元284~364年)為東晉道教學者、著名煉丹家、醫藥學家。字稚川,自號抱朴子,漢族,晉丹陽郡句容(今江蘇句容縣)人。三國方士葛玄之侄孫,世稱小仙翁。他曾受封為關內侯在284----364其間在今廣東德慶北帝觀,修道;傳道,弘法;煉丹為鄉民治病,距至今有一千六百多年歷史了,北帝觀在明萬曆29年間(1602年—1762年),清乾隆33年(1762年)重建,至今也有401年歷史。原北帝觀風水局坐西南向東北(坐未向丑兼坤艮),佔地約888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約3180平方米,主殿進深兩迴廊,脊飾博古,綠瓦灰牆,古樸幽深;左青龍用道教北斗七星九十九級直上天門,步入北帝觀,北帝觀布局;主殿供奉北帝,左二殿供奉觀音、左一殿是財神,右二殿供奉龍母,右一殿太歲,北帝腳左踏烏龜,右踏青蛇,神像炯炯威嚴,栩栩如生。世人尊北帝為真武玄天上帝,道教敬奉為無量祖師,尊為道教的守護神而廣佑天下。北帝觀建築風格獨具嶺南地方民族特色,與其傳播的以北帝道教文化一道,成為研究院廣東乃至嶺南古建築文化、道教文化淵源和發展的重要載體和歷史性見證。可惜原明清修建的古建築群在上世紀60年代初(文化大革命期間)被焚毀。當地和各地老百姓信眾感之一嘆!
2010年春,德慶當地信眾有識之士為傳承和弘揚中國傳統,重振地方傳統民俗民間文化,組織重建北帝觀。在德慶和各界社會賢達及四方信眾的鼎力支持下,廣集四方(包括港澳熱心志士)崇敬之意,匯積萬眾功德之心,北帝觀得以重光。歷年舉行盛大的北帝誕祭拜活動,吸引四鄉八鄰的信眾前來,向北帝表達崇敬之意,向北帝祈福、許願國泰民安、社會和諧、人民康壽。
2013年8月,經廣東省民族宗教事務局核准,肇慶市民族宗教事務局務批複,同意設立德慶北帝觀,北帝觀是目前肇慶市為一依法批准設立的道教活動場所。自始,玄龍山北帝觀渙發出新的活力,傳承、弘揚中國道教文化。現在北帝以其神武威嚴之尊,福澤百姓,庇佑子孫。北帝觀重光坐落在玄龍山,山不在高,有仙則靈。四方信眾八方賢達將得神靈庇佑,應如經雲“武曲龍來富貴鄉,登科及第姓名揚。官高爵重威名顯,丁盛財雄世澤長”,將會永世其昌,世代安康。
清任書室
清任書室座落在德慶縣鳳村鎮九龍小盆地的大村村,原為該村梁姓祠堂,建於清嘉慶年間,建築面積505.63平方米,門前廣場508平方米,磚、木、石結構,三開間三進鑊耳式風火牆硬山頂建築,宅大庭深,高曠清涼,有清代建築藝術特色。中國人民解放軍粵桂湘邊縱隊綏賀支隊二團團部曾設在這裡。

著名人物


何曰佩
何曰佩(生卒年無考),字縉華,號蒼水,清德慶州六都(今鳳村鎮)人,后舉家遷到德慶州城。乾隆九年(1744年)舉人,二十二年進士。初任翰林院庶吉士,后被授予檢討,歷任京畿道御史、河南道御史、禮科給事中等職。他為官不慕虛名,不為私利,任官30年,從不經營家業,有“此鐵門限,不可越也”美譽。后升為禮科掌印給事中,鴻臚寺少卿。破格參加乾隆在京舉行的“千叟宴”后不到兩年間,連續升遷為通政司參議、太常寺少卿、大理寺少卿。因勞累過度,遂辭職回鄉養病,不久病逝。由舊同僚捐款殮葬。
鄧文中先生,男,1938年生,美籍華人,祖籍鳳村鎮保坪村,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國際著名橋樑建築工程大師。
鄧文中博士先後主持和參與了百餘座大型橋樑的設計、施工或監管工作,其中有6座在完工時創世界紀錄的跨度。業績遍布歐洲、美洲、非洲、亞洲、澳洲,世界各地。被業界稱為“鄧氏橋樑永不日落”。他的代表性工程有:
(1)德國的“格尼橋”(1965)和“紐安坎橋”(1967):由鄧文中擔任設計和施工設施,這兩座橋先後成為世界最大跨度的斜拉橋;
(2)美國的“松谷溪橋”(1975):美國第一座大跨度預應力混凝土大橋,鄧文中是該項技術的先驅;
(3)美國的“哥羅橋”(1976):由鄧文中擔任設計及施工設計,此橋是當時世界最大跨度的混凝土橋;
(4)美國的“戴尼溪橋”(1978):此橋由鄧文中設計,是世界上第一座用“水平節段法”建造的大橋;
(5)加拿大的“安納斯橋”(1986):由鄧文中擔任施工設計,此橋是當時世界最大跨度的斜拉橋;
(6)美國的“西西雅圖開合橋”(1990):此橋是鄧文中所設計,是世界最大跨度的開合橋。
(7)加拿大多倫多橫跨十六里溪的“上中路橋”(1992):此橋位於風景區中,由鄧文中設計。
(8)美國舊金山“奧克蘭海灣大橋”(2001):單塔自錨懸索橋,將是二十一世紀初的第一座十分特殊的大橋。
(9)中國重慶“菜園壩大橋”(2003);鋼構桁梁系桿拱橋,橋型新穎美觀,富有創新性和時代感。
(10)中國重慶“石板坡長江大橋複線橋”(2004);創新的長聯大跨徑鋼混組合式剛構-連續組合梁橋,主跨330m,世界上最大跨徑梁橋。
韓子高
韓子高(538年—567年),本名韓蠻子,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北朝時期陳朝官員。
韓子高家世寒微,侯景之亂時,寄居於建康(今江蘇南京)。侯景之亂平定后,與時任吳興太守的陳文帝陳蒨相遇。韓子高時年十六歲,尚梳總角,他容貌美麗,看上去像美女一般。后侍奉陳蒨。
韓子高生性恭敬謹慎,盡心儘力地侍奉陳蒨,陳蒨性子急,韓子高總能領悟其意。陳蒨十分寵幸他,不曾讓他離開身邊。
永定三年(559年),陳蒨即位,任命韓子高為右軍將軍。天嘉元年(560),封文招縣子(今鳳村鎮),食邑三百戶。韓子高所統之兵很多,將士依附於他的,他都儘力加以提拔,陳蒨也都加以任用。
天嘉二年(561年),升任員外散騎常侍、壯武將軍、成州刺史,後任假節、貞毅將軍、東陽太守。天嘉五年(564年),平定晉安有功,升任通直散騎常侍,晉爵為伯。天嘉六年(565年),任右衛將軍。廢帝陳伯宗即位后,升任散騎常侍,仍為右衛將軍,移屯新安寺。
陳伯宗即位后,由其叔父陳頊輔政。韓子高因兵權過重,心中很是不安。光大元年(567年),前上虞縣令陸昉和韓子高的軍帥舉報他謀反,后與到仲舉一同賜死,時年三十歲。

下轄村莊


新生村龍鬚村新紅村匝村村農聯村大村村新星村吉利村桂村村祿村村愉快村棠下村乾相村崗坪村保坪村鳳村村格塘村古杏村
新紅村委會
位於鳳村鎮九龍地區西部,面積約12.8平方公里,下轄10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877人。
新紅村委會屬革命老區,村委會駐地羅社,距離圩鎮7公里,山多田少,地處象牙山背和中坑水庫庫內,下轄的羅格背村屬省級衛生村。新紅村素有種植巴戟、肉桂的傳統習慣,中坑村享有“巴戟村”的美譽。近幾年來,新紅村已逐步形成了山下插植水稻,山腰種植水果,山上發展巴戟、肉桂的發展模式。
保坪村委會
是鳳村鎮的南大門,面積10.2平方公里,下轄4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281人。
保坪彼鄰圩鎮,公路四通八達,耕地多,山村資源少,集體經濟薄弱,當地村民利用靠近圩鎮的有利條件形成了從事建築、經商、務工和種植蔬菜等發展模式。
吉利村委會
屬革命老區,距圩鎮7公里,距新星2公里,距桂村1.5公里,轄區面積約12.3平方公里,下轄11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257人。
吉利村委會屬旱澇保收地區,肉桂、松脂、柑桔成了當地村民的主要經濟來源,下轄的下浪村是省級衛生村。
新星村委會
位於象牙山腳下,是鳳村鎮比較邊遠的山村,面積約12.3平方公里,下轄8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029人。
新星村委會屬革命老區,距離圩鎮10公里,新星村的獅子崗、柑子坑村屬鳳村鎮的西北利亞。新星村山多田少,林業資源豐富,經過多年的發展,造就了山上銀行。
格塘村委會
地處圩鎮,面積約11.3平方公里,下轄10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417人。
格塘村位於鳳村鎮的中心地帶,山林資源較少,屬旱澇保收地區,當地村民利用地處圩鎮的有利條件從事經貿行業。
大村村委會
位於鳳村鎮九龍片中心,面積約10.1平方公里,下轄10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091人。
大村村委會屬革命老區,距離圩鎮6公里,彼鄰新生、匝村,地處丘陵山區,旱澇保收,大多數村民擁有柑桔基地。大村村“清任書室”曾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緩賀支隊二團團部舊址,屬縣級保護文物。村中建有文化廣場和燈光球場,村容村貌整潔,曾是肇慶市社會主義新農村觀點,全村家家戶戶用上安全衛生的自來水。
桂村村委會
屬革命老區,位於鳳村至新星的入口處,面積約9.6平方公里,下轄4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570人。
桂村距離圩鎮6.5公里,村級集體經濟薄弱,農民主要收入靠松脂、桂皮和柑桔產業。桂村村水泥樓房較多,村中巷道整潔,社會治安良好。
乾相村委會
彼鄰棠下、崗坪等村,面積約12.1平方公里,下轄17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148人。
乾相距離圩鎮6.8公里,村莊分散,行政村至自然村全部實現了硬底化,下轄的汶傍村是鳳村鎮第一個省級衛生村創建點。乾相村雲谷白泥資源豐富,具有較高的開採價值。
農聯村委會
位於鳳村鎮九龍地區西部,面積約11.1平方公里,下轄5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451人。
農聯村屬革命老區,位於象牙山背,距離圩鎮8公里,距匝村3公里,地處邊遠山區,山多田少,村級集體經濟薄弱,肉桂、巴戟、柑桔成為當地村民主要的經濟來源。
崗坪村委會
位於通往悅城、九市路口的十字路口,面積約10.3平方公里,下轄3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538人。崗坪距圩鎮4公里,地處丘陵山崗地帶,屬鳳村鎮口糧產區。下轄的雙汶村家家戶戶都有培育桂苗的習慣,是崗坪建樓房最早最多的自然村。崗坪村集體經濟薄弱,但大多數村民擁有柑桔產業,而且還搞好了安全飲水設施。
棠下村委會
是鳳村鎮人口最多的村委會,彼鄰九市、悅城等鎮,“悅懷線”公路貫通村邊,面積約13.7平方公里,下轄26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595人。
棠下距離圩鎮7.6公里,村莊分散,山多地少,素有“鳳村小佛山”之稱,特別是棠下寨有九成以上農戶建有樓房。棠下村肉桂、松脂等林業資源豐富,大多數村民擁有柑桔產業。近幾年來,棠下村建起文化廣場和燈光球場,並創建了3個省級衛生村,村委會經常開展文體活動。
鳳村村委會
位於鳳村鎮圩鎮,面積約10.3平方公里,下轄9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427人。
鳳村山林資源不多,村級集體經濟薄弱,村民在管好柑桔產業的同時,部分村民從事建築、經商等工作。
龍鬚村委會
位於鳳村鎮九龍片的入口處,面積9.8平方公里,下轄3個村委會,總人口1070人。
龍鬚村委會屬革命老區,距離圩鎮4.5公里,地處丘陵山崗地帶。龍鬚村家家戶戶都有紡織竹籮、參箕等傳統習慣,七成以上農戶種有柑桔水果,農民的經濟收入持續增加,社會治安良好,村民安居樂業。
古杏村委會
面積10.5平方公里,下轄5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145人。
古杏村距離圩鎮2公里,村民素有編織養魚苗的傳統習慣,下轄的榃磨村白泥資源豐富,具有較高的開採價值。古杏村集體經濟薄弱,大多數村民擁有柑桔產業。
新生村委會
位於鳳村鎮九龍盆地內,面積約10.1平方公里,下轄5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513人。
新生村委會屬革命老區,距離圩鎮5公里,位於九龍片6個村委會的中心地帶。新生村集體經濟比較薄弱,但大多數農戶種有柑桔水果,村民安居樂業,社會治安穩定。
祿村村委會
屬革命老區,面積約12.3平方公里,下轄17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008人。
祿村距圩鎮4.5公里,屬旱澇保收地區,並有“祿村糧倉”之稱。村中擁有一個小林場,是鳳村鎮村級集體經濟比較好的村委會。祿村村擁有省級衛生村2條,並建立起了一個文化廣場和兩個球場,還組建了一支曲藝隊,經常性開展的文體活動,寓教育於文化娛樂之中。
愉快村委會
位於大尖山下,是鳳村鎮比較偏僻的山村,面積約10.1平方公里,下轄9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384人。
愉快距離圩鎮7公里,山多地少,村級集體經濟薄弱,農民的主要收入靠桂皮、松脂和柑桔產業,愉快村雙雄屬省級衛生村。
匝村村委會
位於鳳村鎮九龍片的東部,面積約12.9平方公里,下轄8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182人。
匝村村委會屬革命老區,距離圩鎮7公里,是通往高良鎮的必經之道,地處雙枝塘水庫庫區,擁有省級衛生村3條。匝村村集體經濟薄弱,但大多數農戶擁有柑桔基地。前兩年,匝村村引進肇慶靈蓮畜牧公司在背後崗建起規模較大的養雞場,村民的收入不斷增加。
鳳村鎮社區
(社區)居民委員會
簡稱鳳村鎮居委會,是鳳村鎮唯一的一個居民社區。現有常住戶918戶,常住戶籍人口1572人,外來流動人口近500人。由於歷史原因,本社區是一個沒有自身經濟收入的社區,其資金開支來源主要是來自上級財政撥款,實行“收支兩條線”,是一個服務型的社區。
鳳村鎮社區黨支部現有黨員26人,預備黨員2人,發展對象2人,已遞入黨申請書2人。多年來,鳳村鎮居委會在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中做了大量工作,使黨組織在社區建設中充分發揮帶頭的作用。
鳳村鎮社區一直堅持以“開展優質服務活動,實行居民自治,建設高質、高效、新型的服務型社區”為目標。我們重視夕陽事業,關注-,提升居民福利。2005年起,先後建立了青年志願者服務隊,婦女維權協會、社區老年人之家等,每年一次的“九九“重陽節老人聚餐”已經成為了鳳村鎮居委會老人常規聚會,深受老人家們的好評,我們一直以來為打造優質服務型社區做了大量的工作也獲得了上級的肯定。2005年——2008年獲得廣東省“六好”平安和諧社區、2009年獲得肇慶市委市政府授予肇慶市“先進社區”等稱號,多次被鎮委鎮人民政府評為“先進黨支部和“先進社區”。
社區的辦公及文化娛樂設施日益完善,目前,已建設好兩層80平方米的辦公大樓,設置有黨員、老人活動室、退管所、計生服務室、籃球場、健身場地等;文體氣氛濃郁,社區處處體現出居民“和諧、團結、積極、向上”的精神風面貌。
時代在變遷,社會在進步。鳳村鎮社區居委會將繼續以“以人為本,服務居民”為宗旨,用科學發展觀去創建一個平安和諧的新型社區。

經濟數據


農業
 鳳村鎮的種植業以水稻、柑桔、肉桂為主。年內糧食播種面積2046.67公頃,總產量1.12萬噸,比上年增加1.5%,其中水稻播種面積1940公頃,總產量1.05萬噸,比上年增長5.2%;木薯、番薯、馬鈴薯播種面積共99.33公頃,總產量1280噸;蔬菜種植面積373.6公頃,總產量9980噸;水果種植面積1486.67公頃,總產量2.53萬噸,其中沙糖桔面積886.67公頃,產量1.59萬噸,貢柑面積382.67公頃,產量8151噸。林業生產,完成造林面積33.33公頃,更新造林26.67公頃,成林撫育519畝,木材採伐7481立方米。畜牧漁業生產,生豬出欄1.18萬頭,家禽(雞、鴨、鵝)出欄共47.59萬隻,水產總產量1567噸。農田水利建設方面,投入資金326萬元完成農田水利項目11個,惠及新生等村2.3萬人口。投入1200萬元,對雙枝塘水庫、中坑水庫、大禾坑和龍鬚大堈四個灌區內的農田進行高標準水利建設。水利示範縣項目,共建設三面光灌(排)水渠35千米,攔水陂頭18座,受益農田700公頃。是年實現農業總產值1.90億元。比上年增長17.8%。其中種植業產值8957.53萬元,林業產值5970.78萬元,牧業產值4035.99萬元,漁業產值1469.29萬元。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
 2014年4月,鳳村鎮在大村村委會、乾相村委會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試點工作。涉及33個合作社160公頃農田。6月,試點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全面完成。至7月,鳳村鎮18個村委會全面鋪開,涉及163個經濟合作社,農田面積1126.67公頃,農戶7034戶。
工業·商業
2014年,鳳村鎮有工業企業5家,實現工業總產值7.53億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產值5.55億元,比上年增長17.6%,外貿出口總額532萬美元。
圩鎮有農貿市場1個,建築面積6316平方米,大小商鋪66間,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381萬元。
財稅·金融
2014年,鳳村鎮國稅入縣庫73.54萬元,地稅入縣庫102.24萬元。有金融機構2家,各項存款餘額3.9億元,各項貸款4700萬元。
創建省級衛生村
2014年,鳳村鎮投入創建資金60萬元創建匝村三村為省級衛生村。主要是排污、排水、硬底化、改廁等建設,並順利通過省的驗收。
基礎設施建設
2014年,鳳村鎮投入201萬元,完成新紅、新星、大村轄區6.7千米的村道硬底化建設。投入300萬元,完成新星、吉利、鳳村、農聯等8個村委會的農網及低壓線路改造。
扶貧開發
2014年,鳳村鎮新一輪扶貧開發有相對貧困戶268戶,相對貧困人口852人。有省級貧困村2個,大村村委會由中山市公安聯合幫扶組對口幫扶;新星村委會由肇慶市老乾局結對幫扶。縣重點幫扶村乾相村委會由縣經信局結對幫扶。2014年累計幫扶到戶資金97.91萬元,幫扶相對貧困村資金1780萬元,用於村發展生產、改善基礎設施等工程項目10個,其中大村、新星村分別新建辦公樓、村衛生室、老人活動中心等。經幫扶,貧困戶年人均收入超6500元,貧困村大村村集體收入8.54萬元,新星村集體收入5.62萬元,乾相村集體收入3.28萬元。
教育·衛生
 教育 2014年,鳳村鎮有幼兒園2所,在園幼兒206人,幼兒教師22人;有初級中學1所,在校學生1176人,教職工85人;有中心小學2所,小學教學點14個,全鎮小學生2569人,教職工155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小升初率100%,完成普通高中送招226人。
衛生 2014年,鳳村鎮有衛生院1所,衛生技術人員38人,年內門診量9.72萬人次,住院254人次。有衛生站17所,村醫生17人。
社會生活
 計劃生育 2014年,全鎮總育婦9434人,符合政策生育有416人,出生人口459人,人口自然增長率8.27‰,人口出生率12.83‰,計劃生育率90.63%,完成計劃生育手術191例。
民政事業 2014年,全鎮有農村低保對象377人,城鎮低保對象4人,發放低保金115.99萬元;有五保對象172人,發放金額123.15萬元,鎮敬老院有床位35張,五保老人入住25人;有優撫對象113人,支出撫恤補助金98.69萬元。
社會保障 2014年,全鎮參加城鄉社會養老保險1.38萬人,覆蓋率45.37%,領取農村社會養老保險4017人。參加城鄉居民醫療保險3.05萬人,覆蓋率100%,住院報銷補償金額600.88萬元。
社會治安和信訪維穩 2014年,鳳村鎮立刑事案件55件,治安案件68件。鎮維穩中心受理矛盾糾紛8宗,調解8宗,調解成功率100%;村級工作站共受理矛盾糾紛60宗,調解57宗,調解成功率95%。
2014年鳳村鎮各行政村自然村統計表
行政村名稱駐地自然村人口數
新生村委會新生村雙郭村、沖霞村、新屋村、雙蜆村、夏鳳崗村1959
龍鬚村委會龍鬚村龍鬚村1179
大村村委會大村村大村、上河頭、下河頭1191
匝村村委會匝村村匝村、茶根咀、牛大口田、磨坑、低嶺腳、六周咀、社貝崗、聖所、大坑2646
新紅村委會羅社村羅社、羅孔、羅格背、大圳口、大塘邊、正坑口、中坑2165
農聯村委會垌坑坪垌坑坪村、垌坑河村、橫垌村、如良咀村、大嶺腳、姓庄、竹根垌、烏石坪、六月垌1842
格塘村委會格塘村格塘、榃木咀、葵花村、朝陽村、太陽升村、悅圍村、群星村、天星村、東方紅村、1687
古杏村委會古杏村古杏村、到收村、烏梅(土化)村、榃磨村、大合垌1271
鳳村村委會鳳村村鳳村、鯉魚崗、牙齒嶺、雲榃、雙寨、坑口、埌平、杉山腳1756
桂村村委會桂村村羅隴村、大埌村、桂村、榃馬坪、雙林1923
新星村委會新寨村村坎底村、逕口村、地咀村、獅子崗村、大禾坑村、新寨村、柑子坑村、南坑2471
吉利村委會吉利村吉利、下滿、山塘口1575
寶坪村委會寶坪村寶坪村、荔枝坪村、大(土化)村、榃貢坪村1454
崗坪村委會
百步村
(聯合)
豐收村、聯合村、雙汶村1725
祿村村委會祿村村祿村、雙坡村、榃卜坪村、汶靚村、羅學村、太平崗村、學壙咀村、榃踵村2205
愉快村委會愉快村雙少村、答源村、大圳村、雙令村、銅鼓埌村、黃蜂洪村、保濟村、雙洪村1601
棠下村委會棠下村棠下村、荔枝村、大坑村、六窩村、石塘村、龍鳳頭村、雙禾 坑村、南坑村、軍屯村、雲暴村、禾甲塘村、羅江垌3129
乾相村委會乾相村乾相村、雲谷村、乾崗村、雲坪村、汶傍村、乾蓬村、榃共坑、座地塘、藕塘、人容窪、欖木崗2721
附:2014年鳳村鎮領導名錄
黨委書記:梁志強
副書記:梁小明 董偉林
人大主席:梁志強
副主席:羅樹芳
鎮 長:梁小明
副鎮長:鄭澤梅
紀委書記:龍華火
組織委員:楊坤仕
宣傳委員:李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