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灶萬人墳
廣東省的文物保護單位
三灶島“萬人墳”地址在三灶鎮竹瀝山。“七·七”盧溝橋事變后,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了全面的侵華戰爭,1938年1月17日,日軍6000多人在三灶島蓮塘灣登陸,日軍登陸后就在島的南部修建飛機場,設立以藤田中將為首的海、陸、空軍組成的司令部,把三灶作為侵略華南的軍事基地,日軍為其軍事上的需要,在三灶島進行了血腥的大屠殺,是年農曆3月12日,日軍洗劫魚弄村,386人遭槍殺,13日,日軍燒毀了上表、鄧家灣等36座村莊和164艘漁船,他們強姦婦女、殺戮兒童,在全島施行滅絕人性的“三光政策”,14日,日軍又將抓來的男女老少,2000多人分別在草堂沙崗、蓮塘灣沙灘、春園祠堂、石灣關帝廟前、魚林先鋒坑、青灣等地進行集體槍殺,短短三天內,島上北部村落被焚為焦土,屍橫遍野,慘絕人寰。
日軍侵華期間,在珠海地區(當時屬中山縣五、六、七、八區)犯下了罄竹難書的罪行。現屬珠海的香洲、斗門以及三灶島等大大小小的島嶼,只要是有百姓、有財富的地方,都未能逃過日本侵略者鐵蹄的踐踏。日軍所到之處,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其罪行之殘暴令人髮指,甚至許多沒有人煙的小島也未能倖免。日軍侵略珠海地區,罪孽之深重,尤以三灶島(原屬中山縣七區)為烈。日軍曾於1937年10月24日、11月1日、1938年3月18日(農曆二月十七日)三次入侵三灶島。經過前兩次的入侵和偵察,日軍在1938年3月18日以600餘兵力在三灶蓮塘灣登陸,把三灶島作為日本侵略中國華南的一個重要海、空軍基地。從此,日軍為了站穩、鞏固和經營這個“基地”,不擇一切手段,甚至把三灶島變成了人間地獄也在所不惜。最悲慘的時間是農曆三月十二至十四日,日軍為了報復島上人民的反抗,對三灶人民進行了慘絕人寰的大屠殺。十二日,日軍強迫群眾挖了一個10米多寬、2米多深的大坑,把群眾五個一串、十個一排拉到坑邊,用鐵絲網圍住,然後喪心病狂地用兩挺機槍掃射,又在屍體上澆上汽油焚燒。這次屠殺,遇難群眾共386人。十三日,日軍大批出動,在三灶島實行“三光”政策,見男人就殺、見婦女就強姦、見房就燒、見東西就搶,無惡不作。當天下午七時,日軍放火燒毀了上表、草塘等36個村莊,共計3264間房屋和64艘漁船,三灶島化為一片火海。十四日,日軍在草塘、沙崗、蓮塘等地進行了大規模屠殺,抓到男的就活活打死或活埋,抓到婦女就先行強姦再殺死或砸死,小孩則投入水中淹死或拋到空中用刺刀刺死,日軍殘暴的法西斯獸行簡直滅絕了人性,這次被屠殺的共有2000多人。經過三天的血腥掃蕩,島上殘垣斷壁、屍橫遍野,三灶島變成了一座荒涼的死島。
在淪陷八年中,日軍殺害我三灶同胞2891人,餓死3500人,同時還將從朝鮮、台灣以及萬山、橫琴等地抓來修機場的3000多名民工秘密殺害,日本投降后,逃離的群眾陸續返島,1948年,他們收拾死難同胞骨骸埋葬於上茅村等,1979年將骨骸遷葬於竹瀝山。1983年公布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保護範圍1000平方米。
珠海三灶島萬人墳是日寇殘殺中國人民的歷史鐵證。1938年1月17日,日軍6000多人在三灶島蓮塘灣登陸,在此修建秘密軍用機場,用於轟炸廣州、香港等地,進而控制華南地區,並在三灶島進行了血腥大屠殺,殺害、餓死民工和島上村民多達萬人,製造了震驚中外的三灶島慘案。抗戰勝利后,島上的群眾將死難同胞骨骸埋葬,1948年,由當地華僑和港澳同胞籌款修建了“萬人墳紀念公墓”。珠海市金灣區宣傳部部長蔡新華說:“日軍在華南地區,在三灶島上犯下了一次規模最大的屠殺就在這個地方,在抗戰歷史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但令人遺憾的是,這段歷史至今還鮮為人知。我們通過啟動“三灶萬人墳的保護工程”,把被人們忽略或者遺忘的慘痛歷史,把它挖掘和打撈出來,讓後人更好地記住歷史,珍愛和平。”海外鄉親代表、美籍華裔作家、《日軍三灶大屠殺》的作者羅伯特先生在儀式中說:"在二戰中遭到侵略的每個城鎮,每個村莊都有自己悲慘的經歷。在三灶,日本人犯下的這樁毫無人道的罪行將紀錄在紀念館里,希望能讓我們的子孫後代永遠地記住這段厚重的歷史。”為了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珠海市計劃重新擴建三灶島萬人墳,並以800萬元經費建造三灶島侵華日軍暴行及罪證陳列館。計劃會令原本萬人墳的範圍,增至逾四萬平方米。館場地包含佔地面積1000多平方米的兩層樓館﹑紀念碑和紀念公園。陳列館展示內容:主要是日軍侵略三灶島時的暴行,還有華南地區特別是粵港澳地區中國人民抗日鬥爭歷史。館內陳列的文獻資料﹑日軍侵華罪證和圖文史料,實行愛國主義教育。紀念碑是悼念和奠祭抗日死難同胞的場地,碑文擬向珠海市社會大眾公開徵集。紀念公園廣植松樹﹑柏樹和菊花等「君子植物」,令到休閑區域有著一股莊嚴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