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苴鎮

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縣轄鎮

六苴鎮是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縣下轄鎮。

地理環境


六苴鎮,距大姚縣城45公里。東北與永仁縣宜就鎮毗鄰,南與趙家店鄉、金碧鎮相鄰,西與曇華鄉新街鄉接壤。境內銅礦資源豐富,是滇中重點銅礦區。地勢西部高東部低,海拔最高點光頭山2756.4米,最低處咪吃博海拔1507米,有簸箕河、六苴河、者納么河,三條河流由西向東貫穿全鎮,其中水田2917畝、旱地7097畝。

人口民族


轄8個村委會,105個村民小組,常住人口12800人(2017年)。

社會


基礎設施

縣級西六公路縱貫波西、簸箕、六苴3個村委會,全鎮8個村委會都已通車,8個村委會都已架通程式控制電話,有行動電話基站5個、聯通電話基站1個、流動市話基站42個,固定電話703部,行動電話用戶1372戶,寬頻上網201戶。六苴鎮黨委、政府在中共大姚縣委、縣人民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團結帶領全鎮幹部群眾,努力克服地震、非典、乾旱等自然災害,聚精會神搞建設,全力以赴謀發展,開創了全鎮經濟持續穩健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的嶄新局面。

經濟


農業

2011年末,全鎮農業總收入8363.7萬元,出售農產品收入2144.03萬元,全鎮主產水稻、小麥、蠶豆、烤煙、玉米雜糧等,烤煙總產量65萬千克,農民人均純收入2367元。全鎮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促進了教育、文化、衛生等事業的發展。
六苴鎮
六苴鎮

歷史沿革


六苴鎮距大姚縣45公里,總面積267.9平方公里,海拔1820米,常住人口9908人(2020年),轄8個村委會,90個村民小組,是一個由漢、彝族組成的半山區鎮。六苴原系彝語倮著,含義是石頭多的地方,后變音為六苴。清道光年間,六苴村包括六苴、菖蒲塘兩個小村,計140戶人家,人口702人,民國時期屬中和鄉。解放后,屬者納么區,1956後設六苴鄉。1958年,置六苴人民公社。1962年置六苴區。1965年並新街公社,1971年復置。1988年設鎮,轄10個辦事處。2003年,稅費改革后,合併為六苴村委會。現全鎮轄8個村委會。全鎮耕地總面積6.67公頃,林地面積221.7公頃,森林覆蓋率達到74%,鎮人民政府所在地位於六苴村委會北邊,鎮機關設黨政綜合辦公室、文化服務中心、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村鎮規劃建設所、畜牧獸醫站、水管站、中心衛生院、計生辦等事業單位。到2008年末,全鎮工農業總產值達9792萬元;其中鄉鎮企業總產值6885萬元,鄉鎮企業316個,從業人員2255人完成財政總收入198.2萬元,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預計達1669元。全鎮完成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2122畝,產量397萬噸,其中玉米種植2876畝,產量1033噸;小麥3418畝,產量703噸;大麥1462畝,產量243噸,馬鈴薯359畝,產量200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