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國際友誼博物館的結果 展開

國際友誼博物館

專題博物館

國際友誼博物館是專門收藏、保護、研究和展示新中國對外交往中黨和國家領導人受贈的外交禮品的專題博物館,隸屬於國家文物局。

館舍簡介


1981年1月,國際友誼博物館籌備處成立。1991年12月,國際友誼博物館轉為正式建制博物館,成為國家文物局直屬的國家級博物館之一。
1982年9月,該館第一次向社會提供展覽服務。1983年起,先後在故宮鍾粹宮和景陽宮、北海公園天王殿、端門東朝房等處,舉辦陳列展覽。其中,1984年9月開放的《國際友誼珍品展覽》,被列為新中國成立35周年獻禮項目。1985年開始,將展宣工作拓展到全國各地,舉辦外地巡迴展覽。1990年9月,基本陳列《國際珍貴禮品展覽》作為第十一屆亞運會重點文化項目之一,在中國革命博物館對外開放。2001年12月,為紀念建館20周年,該館在北京中華世紀壇舉辦《我們的朋友遍天下——新中國外交禮品精華展》。次年4月,對該展覽進一步充實后,為紀念香港回歸五周年赴香港展出。2004年8月,為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100周年,在北京舉辦了《鄧小平外交禮品展》。國際友誼博物館成立以來幾易辦公場所,1992年9月遷入柏林寺藏經樓現址。2002年10月,在國務院領導和國家文物局的關懷和支持下,一座近3500平方米的現代化藏品庫房建成,極大地改善了藏品的保管條件。

發展歷史


1981年初經中共中央宣傳部批准籌建,1984年經國家編委定編,1991年12月轉為正式建制單位,成為國家文物局直屬的國家級博物館之一。
1982年開始為觀眾提供展覽服務。曾以故宮文華殿作為辦公用地和文物庫房。
1989年~1992年先後遷至勞動人民文化宮、景山服裝廠及柏林寺藏經樓辦公。
1990年9月在中國革命博物館二樓展廳展出基本陳列,后因樓房維修於1992年12月份結束基本陳列展覽。
1993年文物庫房遷至柏林寺藏經樓。
1997年12月基本陳列《國際珍貴禮品展覽》在中國革命博物館二樓展廳開展,1999年12月撤展。
2002年文物庫房遷至六鋪炕。

特色展覽


國際友誼博物館
國際友誼博物館
多年來,國際友誼博物館一直擔負著全國重要國際禮品的調查、徵集、保藏和研究工作,已收藏來自世界1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禮品近2萬件,大致分為30餘類、上百個品種。這些禮品或具有重要的政治意義和重要的歷史價值,是現代中外友好往來遺存的珍貴文物,或具有極高的經濟價值和收藏價值,有些珍貴化石和動植物標本,堪稱稀世珍寶。國際友誼博物館藏品大多兼有雙重性,或者既是外交禮品,又是外國藝術品、工藝品,或者既是禮品又是珍貴的化石標本。這種雙重性,決定了國際友誼博物館的特殊屬性,構成與其他博物館截然不同的鮮明特色和風格。
20多年來,國際友誼博物館立足該館藏品優勢,通過各種陳列和展覽,從一個側面展示了新中國成立以來對外交往取得的輝煌成就,展示了中國人民與世界各國人民的珍貴友誼,反映了中國黨和國家領導人為中國外交事業做出的偉大貢獻,體現出他們廉潔自律、克己奉公的高風亮節,使觀眾受到生動的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
國際友誼博物館在履行博物館宣傳教育職能的同時,克服沒有固定展館的困難,20多年中除在北京舉辦5次基本陳列外,還在全國近30個省、市、自治區和香港特別行政區舉辦各種形式的巡迴展覽百餘次,觀眾總數逾千萬人。送展次數之多,輻射地域之廣,實屬少見,形成了國際友誼博物館自身的一大特色。
2005年,國際友誼博物館在總結多年來工作經驗的基礎上,認真策劃研究,推出了“國禮神州行”宣傳計劃。“國禮神州行”計劃是進一步貫徹落實“三貼近”要求,為構建和諧社會服務,讓國禮展走向全國各地,讓廣大觀眾接受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促進中外文化交流,增進國際友誼的行動。同時,它也讓廣大觀眾近距離接觸世界藝術珍品,感知世界文化精髓,激發觀眾的創造力,增強人們構建和諧社會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2005年4月起,“國禮神州行”的首篇——“國禮中原行”系列展覽在河南省部分地市展出。9月,“國禮新疆行”系列展覽開始展出。11月,“國禮南粵行”系列展覽開始展出。與此同時,國際友誼博物館還在策劃“國禮老區行”系列展覽,力爭儘早讓老區人民欣賞到國禮展。
多年來,國際友誼博物館編輯出版了《毛澤東與國際友人》、《劉少奇與國際友人》、《周恩來與國際友人》、《鄧小平與國際友人》、《我們的朋友遍天下》、《國禮薈萃》、《至尊國禮》、《世界瑰寶》、《國禮故事》、《國禮神州行》、《泰國國禮藝術》、《東盟十國國禮藝術》等圖錄和書籍以及館刊《中國國際友誼》,不斷擴大宣傳面及影響力。

機構設置


辦公室

負責文秘工作;組織協調全館業務行政事務並組織有關部門制定工作制度;對外聯絡、公共關係和形象宣傳;負責人事、黨、團、工、青、婦、老幹部、紀檢、綜合治理等工作;負責全館的財務、統計、預算編製和監督執行工作。
下設:秘書科、對外聯絡科、人事黨務科、財務科。

展覽信息部

負責陳列展覽的策劃、實施;展覽宣傳、社會教育工作;圖書、信息資料的收集與管理工作;編輯館內刊物和學術出版物;開展相關科學研究工作。
下設:展宣科、信息資料中心、國禮研究中心。

藏品管理部

負責藏品徵集、鑒定、登記、收藏、保護、拍攝等工作;開展相關的科學研究工作。
下設:庫房管理科、綜合業務科

行政管理部

負責館內的後勤保障、服務性工作;固定資產管理、政府集中採購等工作;經營開發、創收工作;新館籌建。
下設:總務科、經營開發中心、新館籌建辦公室。

保衛處

制定和完善保衛及消防規章制度,檢查監督安全保衛和消防制度的落實;負責辦公區和庫房區的人防、技防、消防等安全保衛工作;配合有關部門抓好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及交通安全工作;配合有關部門對臨時展覽場地安全設施提出意見並監督實施及文物運輸期間的安全保衛工作。

館長致辭


水晶玻璃浮雕缸
水晶玻璃浮雕缸
博物館收藏有來自1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禮品近20000件,大致分為30餘類、上百個品種。這些禮品或具有重大的政治意義和重要的歷史價值,是當代中外友好往來的實物見證,與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有著密切關係;或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充分反映了世界各民族異彩紛呈的文化魅力和藝術風采;或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一些珍貴化石和動植物標本堪稱稀世珍寶。國際友誼博物館的藏品兼有雙重性,這種雙重性決定了國際友誼博物館的特殊屬性,構成與其他博物館迥然不同的鮮明特色和風格。
國際友誼博物館的建立,填補了中國博物館事業的一項空白,開闢了宣傳新中國外交成就的又一領域,體現了中國領導人廉潔自律的風範,打開了欣賞異域文化精華、領略外國藝術風采的窗口,架設了增進中外友誼、促進中外文化交流的橋樑。國際友誼博物館以特色求發展,為兩個文明建設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2001年,國際友誼博物館網站正式開通。2006年,在迎來國際友誼博物館籌備處成立25周年、正式建館15周年之際,國際友誼博物館對網站的欄目設置和風格進行了較大改動,以更好地滿足訪問者的需求。
國際友誼博物館熱切地歡迎社會各界人士訪問國際友誼博物館的網站,參觀展覽,關心和支持國際友誼博物館,共同開展各種交流與合作,推動事業進一步發展。

館藏文物


高21厘米
1980年9月,法國國民議會執行局贈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鄧穎超
長12.5、寬7.3、高3厘米
1982年9月,挪威醫學會贈中華醫學會訪問代表團。
長19厘米,寬12厘米,高27厘米
陶質瑪雅人頭像
陶質瑪雅人頭像
1964年2月,索馬利亞總統歐斯曼贈國務院副總理兼外交部長陳毅元帥。書檔用大小不同的象牙片拼鑲而成,底座上各有一頭張口揚鼻的烏木雕大象,像似在互致問候。大象的黝黑與象牙的純白相互映襯,增添了書檔的裝飾效果,而烏木的重量又加強了書檔的穩定感。烏木木質堅硬,耐腐蝕,乾燥后不收縮,不變形,是雕刻的理想材料。
寬19厘米,高37.5厘米
1972年10月,墨西哥經濟代表團贈國務院總理周恩來。
這尊瑪雅女人頭像,髮髻高聳、神情典雅端莊,略有誇張的高鼻子,給人一種靜感,一雙眼睛向旁側微微垂視,既有女性的柔情,又在沉靜中顯出智慧。頭像為陶制,柔和的黃白色,顯得潔凈而古樸。

大事編年


1981年1月30日中宣部批准成立“國際友誼博物館籌備處”,籌備處暫設在故宮文華殿內。
1981年~1983年仇良同志任國際友誼博物館籌備處主任。
1983年5月23日~8月30日在故宮鍾粹宮、景陽宮進行《世界工藝美術品展覽》預展。
8月5日國務院副總理李鵬同志審查該館的基本陳列。
8月11日胡喬木同志審查該館基本陳列。
1984年連燎原同志任國際友誼博物館籌備處主任。
3月5日~5月20日《國際友誼珍品展覽》進行預展,鄧力群、錢李仁、韓敘等領導同志前來審查展覽。
9月25日《國際友誼珍品展覽》在故宮鍾粹宮、景陽宮開幕。國家副主席烏蘭夫、文化部部長朱穆之對外友協會長王炳南、外交部副部長韓敘等領導同志出席了開幕式。
1986年1月1日該館基本陳列《國際友誼珍品展覽》在北海天王殿對外展出。
1988年2月6日文化部系統在京第六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一行30餘人在國家文物局局長呂濟民同志陪同下到該單位視察。10月7日孫升同志任國際友誼博物館籌備處主任。
1989年3月孫升同志當選為國際友誼博物館黨支部書記。
1990年7月10日~11日王光美同志到該館設在北海公園內的展廳參觀並捐贈劉少奇接受的外事禮品397件。9月19日本館基本陳列《國際珍貴禮品展覽》,作為第11屆亞運會重點展覽項目,在中國革命博物館二樓中廳開幕。全國政協副主席洪學智、中顧委常委王首道等領導同志為展覽剪綵。
1991年12月25日人事部批准成立國際友誼博物館,撤銷國際友誼博物館籌備處,編製51人。
1992年3月10日孫升同志任國際友誼博物館館長。6月23日經國家文物局批准,該館機構設置為:辦公室、陳列部、保管部、群工部、行政管理部、保衛部。11月15日全館辦公機構由景山服裝廠遷至柏林寺藏經樓。
1993年9月16日本館第一部大型畫冊《世界瑰寶——國際友誼博物館藏品選》首發式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
1995年1月20日在北京原六國飯店舉辦《毛澤東和國際友人》畫冊首發式。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雷潔瓊等領導同志出席了首發式。
1996年10月31日大型畫冊《鄧小平和國際友人》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首發式。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王光英、程思遠等領導同志出席首發式並講話。
1997年
5月4日毛佩琦同志任國際友誼博物館館長,黨支部書記。
6月10日《友博通訊》創刊。
7月31日經國家文物局批准,該館設置4個處級機構:辦公室(人事保衛處)、陳列部、保管部、宣傳教育部;同意設置9個處級領導職數,內設機構和領導職數可根據事業發展和人員結構變化,適時調整增設。
9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兼國務院秘書長羅干,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兼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曾慶紅,中共中央辦公廳副主任胡光寶,在中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兼文化部部長劉忠德,文化部副部長李源潮,國家文物局局長張文彬等的陪同下,到該館設在中國革命博物館的展廳審查基本陳列。
12月12日本館基本陳列《國際珍貴禮品展覽》在中國革命博物館二樓展廳揭幕。文化部副部長徐文伯在開幕式上講話,國家文物局局長張文彬出席了開幕式,館長毛佩琦致開幕詞。
1998年
8月《中國國際友誼》(第一卷)出版。
11月23日為紀念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劉少奇同志誕辰100周年,該館與中央文獻出版社在人民大會堂海南廳舉行《劉少奇和國際友人》大型畫冊出版首發儀式。國家文物局局長張文彬、中共中央直屬機關事務管理局常務副局長李新、中共中央辦公廳特會室副主任張育斌、全國政協機關事務管理局副局長劉文江、中國國際友誼促進會會長黎虹等與前國家主席李先念同志夫人林佳楣女士出席。
1999年
4月15日~5月15日該館與山東省濰坊市風箏博物館合作舉辦“國際珍貴禮品展覽”,展出館藏國際珍貴禮品200件。
6月28日國家文物局博物館流動展覽工作研討會在該館召開。研討會上,毛佩琦館長作了《堅持辦好流動展覽,充分發揮館藏文物的兩個效益》的主題報告,並介紹了該館的具體經驗。
7月20日~9月20日本館與雲南省委對外宣傳辦公室合作,在雲南省博物館舉辦“國際珍貴禮品展覽”,展出館藏國際珍貴禮品200件。
8月26日本館組織召開基本陳列修改研討論證會,中共中央辦公廳、外交部、國家文物局等有關部門的同志,以及部分文博界的專家參加了會議,並就該館基本陳列修改提出了意見。
9月本館編寫的大型圖錄《國禮薈萃》、《至尊國禮》由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發行。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0周年,由中國國際友誼促進會和國際友誼博物館合作編輯的《我們的朋友遍天下——五十年中國外交珍貴禮品選》,由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
10月1日本館與瀋陽故宮博物院合作舉辦“國際珍貴禮品展覽”,展出館藏珍貴禮品139件,展期至2000年1月1日。
10月10日本館編寫的大型畫冊《我們的朋友遍天下》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首發式。11月3日
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劉華清同志在國家文物局張文彬局長的陪同下,到該館展廳視察。11月25日該館與廣州市西漢南越王墓博物館合作舉辦“國際珍貴禮品展覽”。
2000年
1月24日因中國革命博物館展廳維修,該館基本陳列撤出。
3月13日~4月26日該館與成都博物館合作舉辦《國際珍貴禮品展覽》
3月25日~6月25日《國際珍貴禮品展覽》在珠海市博物館舉辦。
5月從上海市政府接收朱鎔基同志任上海市長時的外事禮品26件。
7月羅伯健調任國際友誼博物館館長。從全國婦聯接收彭佩雲等領導同志的外事禮品136件(套)。館刊《中國國際友誼》第二卷出版。
7月17日~12月22日本館在廣州南越王墓博物館舉辦《非洲雕刻藝術展》。
9月《國際友誼禮品精品展》在鄭州二七紀念館開幕,本次展覽共展出館藏珍貴禮品158件。
9月29日~11月28日本館在上海大劇院舉辦《國務活動禮品展》,共展出館藏國際珍貴禮品400件。
2001年
1月21日本館和安徽省博物館共同舉辦的《世界瑰寶——新中國外交禮品展覽》在安徽省博物館隆重開幕。
2月該館完成了對館藏文物的清查、核對工作。
4月1日~5月15日本館與荷澤地區文物事業管理處合作,在荷澤地區博物館舉辦《國家外交禮品展覽》,展出館藏國際珍貴禮品158件。
6月28日~7月12日本館在宿遷市蘇北大戰紀念館舉辦《開國領袖外交禮品展覽》,共展出館藏國際珍貴禮品120件。
8月1日~9月10日本館與大連市旅順博物館合作,在旅順博物館舉辦《國際珍貴禮品展覽》,共展出館藏國際珍貴禮品100件。
9月20日~10月19日本館與洛陽民俗博物館合作,在洛陽民俗博物館舉辦《從五大洲到中南海》展覽,共展出館藏國際珍貴禮品100件。
9月28日~10月28日本館與武漢市博物館合作,在該館舉辦《國際珍貴禮品展覽》,共展出本館館藏國際珍貴禮品80件。
9月29日~10月31日本館在東莞市東城文化中心舉辦《國禮精品展》,共展出館藏國際珍貴禮品80件。
11月館刊《中國國際友誼》第三期(館慶二十周年專刊)出版。國務院副秘書長高強同志帶領國家計委、財政部、文化部、國管局、國家文物局等單位的有關同志,就國際友誼博物館館舍建設和藏品保管問題先後兩次到國際友誼博物館進行現場調研。
12月25日本館與南京博物院合作,開通了該館的網站中華世紀壇舉辦《我們的朋友遍天下——新中國外交禮品精華展》。此次展覽將慶祝建館20周年的系列活動推向高潮。
2002年
3月24日~4月5日本館在香港展覽中心舉辦《中國國務禮品精品大展》,展出館藏國際珍貴禮品258件(套)。特區行政長官董建華先生、中央駐港聯絡辦公室姜恩柱主任等領導及各界人士近500人出席了開幕式,展覽在港九引起轟動。
4月29日~6月2日本館與青海省博物館等單位合作,在青海省博物館舉辦《黨和國家領導人外交禮品實物展》,展出館藏國際珍貴禮品150件。
4月30日~5月30日本館在南京梅園新村紀念館舉辦《周恩來外交禮品展》,共展出館藏國際珍貴禮品30件。
5月在國務院領導的直接關懷下,該館新藏品庫房改造工程正式啟動。
8月該館編撰的《國禮的故事》一書由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發行。
8月20日~9月20日本館在南海市舉辦《從五大洲到中南海——國務珍貴禮品展》。
9月20日~11月30日本館在上海工人文化宮舉辦《再現共和國外交輝煌——三代領導人外交禮品展》,展出館藏國際珍貴禮品200件。
9月25日~10月14日本館在深圳市博物館舉辦《國務禮品展》,展出館藏國際珍貴禮品152件。
10月20日~11月20日本館在杭州市浙江省博物館西湖美術館舉辦《國務禮品展》,共展出藏品300件。
11月12日在各級領導的關懷、幫助、指導下,一座近3500平方米的現代化藏品庫房建成並交付該館使用,使珍貴國禮的保藏條件徹底得到改善。12月25日,庫房搬遷工作全部結束,近兩萬件藏品安全入庫,切實做到萬無一失。
2003年
1月該館啟動了辦公用房改造工程。經過8個月緊張施工,該工程於9月份正式完工,使館辦公條件得到極大的改善。
3月1日~3月30日本館與南京博物院合作,在南京博物院舉辦了《三代領導人外交禮品展》,展出館藏國際珍貴禮品100件。
4月8日~5月30日本館在寧波市天一閣博物館舉辦《國務禮品展》,展出館藏國際珍貴禮品200件。
8月28日~9月28日本館在齊齊哈爾市博物館舉辦《國務珍貴禮品展》,展出館藏國際珍貴禮品100件。
11月11日~12月31日《毛澤東革命文物、國禮、詩書手跡展》在上海青年文化活動中心舉辦。展覽由該館及延安革命紀念館、中央文獻研究室科研部共同主辦。該館提供101件藏品。
11月20日本館接收全國政協機關事務管理局移交的外事禮品291件(套),其中李瑞環同志的外事禮品207件。這是該館從中央單位徵集外事禮品數量最多的一次。
2004年
2月國家文物局任命張健同志為國際友誼博物館館長。
3月~4月該館在蘇州舉辦《國際禮品展》。
7月12日~8月23日為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一百周年,該館在北京新聞大廈舉辦《鄧小平外交禮品展》。
9月28日~12月6日本館在廈門橋樑博物館舉辦《中國國務珍貴禮品展》。
2005年1月~7月該館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
3月該館提出了“國禮神州行”宣傳計劃。
4月28日,“國禮神州行”的首篇——“國禮中原行”系列展覽在河南鄭州拉開帷幕。6月14日南陽展開幕,8月16日鶴壁展開幕,9月28日三門峽展開幕。同時,編輯出版了《國禮神州行》圖錄。
5月國家文物局任命相瑞花、劉起富同志為該館副館長,任命戚學慧同志為館長助理。
6月28日~7月12日本館在北京炎黃藝術館舉辦了《泰國國禮藝術特展》。同時,編輯出版了《泰國國禮藝術》圖錄。
8月該館實施人事制度改革,推行全員競爭上崗。改革后,該館的部門設置為辦公室、展覽信息部、藏品管理部、行政管理部、保衛處。
9月23日“國禮神州行”的第二篇——“國禮新疆行”系列展覽在新疆昌吉開幕。11月16日,烏魯木齊開幕。
10月18日~11月6日本館於第二屆東盟博覽會期間,在廣西南寧舉辦了《東盟十國國禮特展》。同時,編輯出版了《東盟十國國禮藝術》圖錄。11月28日“國禮神州行”的第三篇——“國禮南粵行”系列展覽在廣東省東莞市開幕。12月10日國際友誼博物館召開了學術委員會成立暨專家座談會。

展覽合作


國際友誼博物館是中國唯一的專門收藏、保護、研究、展示和宣傳新中國對外交往中黨和國家領導人接受的外交禮品的專題博物館。已收藏來自世界170多個國家和地區以及國際組織的禮品近20000件。這些禮品大多具有較高的政治價值、藝術價值、經濟價值或收藏價值。禮品展覽既是宣傳新中國外交成就的窗口,又是展現異域文化精華的殿堂。
國際友誼博物館願與有條件的單位合作舉辦不同類型和規模的展覽。
1、展覽類型
綜合類:包括國務珍貴禮品展、世界藝術展等;
專題類:以人物、地域、民俗、質地、宗教等為專題的展覽。
2、展覽規模
可提供100件、150件或200件等不同標準的展品。
讓國禮走遍神州,讓國人鑒賞國禮、了解國禮背後的故事,感知世界文化藝術的精髓。歡迎有識之士攜起手來,共同開拓這一美好的事業。

參觀信息


新華網北京8月29日電(記者廖翊)北京奧運會聖火已經熄滅,奧運熱度依然不減,一套精美的《奧林匹克宣言》紅瓷巴拿馬瓶28日正式贈予國際友誼博物館。
這套瓷瓶共14件,將長達14頁的《奧林匹克宣言》法文原稿全文一一再現,將現代奧林匹克之父顧拜旦頭像燒印其上;瓶身底部以國花牡丹裝飾。中西文化和精神氣韻完美融於一體。
據了解,湖南東潤紅瓷藝術有限公司是在得到《奧林匹克宣言》產權所有人佛蘭索瓦·達馬先生的授權后,以中國於1915年在巴拿馬世界博覽會上獲得金獎的“巴拿馬瓶”為器形,用中國著名瓷器品牌“中國紅”燒制而成。
國際友誼博物館表示,這套珍貴的《奧林匹克宣言》紅瓷瓶,將成為一件以宣傳奧林匹克精神為主題且具有鑒賞和收藏價值的當代中國紅瓷器藝術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