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溪河國家森林公園

全國十大森林公園標兵單位

流溪河國家森林公園是位於廣東省廣州市從化區的生態型公園,公園總面積8813公頃,主要有彩彈野戰、孔雀園、觀鹿園、流溪香雪、三椏塘幽谷、小灕江、翡翠群島、猴島、夕照黃牛、抗日烈士紀念碑、人面怪石、流溪河大壩等景點。

流溪河國家森林公園是經林業部(現林業局)批准建立的首批國家十大森林公園之一,全國十大森林公園標兵單位。

地理環境


位置地形

流溪河國家森林公園位於位於廣州市東北、從化區北部與良口鎮相連處,距廣州市區93公里。這裡有較高的森林覆蓋率、數百座山峰。在公園的中央是流溪河水庫,面積2萬多畝,有22個大小島嶼。雞枕山主峰海拔1146.7米,是廣州地區第二高峰。

氣候特點

流溪河國家森林公園
流溪河國家森林公園
這裡地處亞熱帶,氣候溫和,雨量充沛,資源豐富,物種眾多。年平均氣溫20.3度,平均最高氣溫31.9度,平均最低氣溫11.8度,年降雨量平均2000毫米。由於山高林密,加上湖泊調節小氣候,因而公園四季常青。春天有百花開放;夏天雨水充沛;秋天有大片紅楓林;冬日有竹子、梅花等。公園有亞熱帶森林特色,被譽為鑲嵌在北回歸線的一顆綠色明珠。

動植物資源

董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自然景觀
董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自然景觀
公園內有被子植物134科401屬819種。公園山林中有竹柏、樟、香花楠等珍貴樹種,還有山櫻、墨蘭、鶴頂蘭、杜鵑等觀賞花木。公園中有茶園、梅園、竹園。公園引種國家珍稀瀕危保護植物100多種:有陸生脊椎動物24目61科158種,如蘇門羚、水鹿、山牛、貓狸、果子狸、芒鼠、穿山甲等獸類;白鷳、雉雞、鷺鶿、鴛鴦、畫眉、紅嘴相思等鳥類;其中有白頸長尾雉、蟒蛇、金錢豹、穿山甲、白鷳等20多種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

歷史沿革


歷史文化

流溪河國家森林公園
流溪河國家森林公園
自明清以來,從化流溪河、五指山的風光已被嶺南歷代文人墨客推崇,留下了“何時分一掌,嶺外恰相逢”、“玉筍凌空出,參差翠靄多,還承天上露,入夜涴星河”、“四時頂上插仙花,始信青山長不老”等詩句。
1959年流溪河林場建立之後,黨和國家領導人劉少奇朱德、周恩來、陳毅賀龍等先後到此參觀遊覽;為流溪河水庫,陳毅曾吟詠詩句“洪壩攔洪水,闊海注清波。評比嶺南風物,景色此間多”,郭沫若曾賦詩道“叢山成列島,一艇谷薰風。靜坐觀投網,清歌助合籠。庫澄滿面碧,樹醉一身紅。突見群魚躍,歡呼漾太空。”,越共主席胡志明也曾遊覽公園。至今流溪河森林公園保留有志明暢遊、郭沫若題寫的“造海生輝”“流溪河水庫”等景點、風物。

管理規劃

1956年,廣東省人民政府興建流溪河水庫和發電廠;
圖冊
圖冊
1959年4月,成立流溪河林場。林場的主要任務是保護、撫育森林,其次才是採伐、經營;林場成立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涵養水源、保護水庫。
1983年,經林業部(現林業局)批准,林業部、廣州市人民政府和流溪河林場三家合資,在流溪河林場開闢森林公園,把林場、旅遊結合在一起。
1992年9月始,中南林學院與廣州市林業局的工程技術人員,歷經3年多時間的野外考察和觀測,對流溪河國家森林公園的風景、旅遊、動植物、水文地質資源、環境質量、空氣負離子濃度、空氣細菌含量、大氣質量、地表水質量、放射性元素、交通和社會經濟狀況進行調查,並寫出了15個專題報告和內含12項子規劃的公園總體規劃。預計用23年時間(到2015年),將公園建成一個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森林公園。
1993年,林業部正式為“流溪河國家森林公園”命名。根據當時“不登報宣傳、不發消息”的政策要求,公園的發展仍然以接待、保護功能為主。公園成立的主要目的和任務仍然是涵養水源,森林旅遊,並解決一定的就業、經濟問題。
1995年11月,來自國家林業部(現林業局)、中國林科院、中國旅遊學院旅遊科學研究所、同濟大學風景科學研究所、北京林業大學東北林業大學廣州市旅遊局等17個單位的30多位專家、教授對流溪河國家森林公園總體規劃進行評審,認為這個森林生態資源與旅遊相結合的保護利用規劃,具有一定的實用性、可操作性和開拓性,在國內森林旅遊規劃中居領先地位,其成果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主要景觀


園內設有山莊豪華別墅、中西式高中檔客房、湖景餐廳、大小會議室、歌舞廳、商場和山泉泳池等配套設施。有水上遊樂、與猴同樂、彩彈野戰、民族風情園、孔雀園、觀鹿園等10個遊樂項目,建立流溪香雪、流溪彩虹、珍稀植物園等12個人文景觀,開闢三椏塘幽谷、小灕江、翡翠群島等13處自然景觀。出產流溪茶、話梅冬蜜等多種土特產品。

三椏塘幽谷

三椏塘幽谷位於流溪河國家森林公園南面的五指山景區,屬亞熱帶山地雨林,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空氣清新。幽谷里森林覆蓋率達98%,年平均氣溫19.1°C。谷中景觀有幽谷翠竹、亞熱帶山地雨林、千年古藤、飛流仙橋、通天岩洞、碧水潭、幽谷灘等30多處自然景觀和古炭窯、三椏塘大壩等5個人文景觀。在幽谷山上,配建了石屋客房、餐廳等服務設施。

水上遊樂

流溪河國家森林公園自然風景
流溪河國家森林公園自然風景
流溪湖又名流溪河水庫,是流溪河源頭,位於流溪河國家森林公園中部。水庫於1958年建成,面積2萬多畝,庫容量3.5億立方米,起著蓄水發電、供應廣州市60%市民飲用水、農田灌溉、滋養林木的作用。旅遊開發利用后,流溪河水庫被稱作“流溪湖”。流溪河國家森林公園現有大、中、小遊船、快艇等10多艘,開發的水上遊樂項目主要有:遊船賞流溪湖、飛艇賞流溪湖、與猴同樂(乘船上猴島)、參加孔雀園(乘船上孔雀島)、游流溪河大壩、游小灕江等。

流溪香雪

流溪香雪是廣州流溪河國家森林公園的季節性景點,有著東南亞地區最大的梅林。冬季梅花開放時,白色的梅花像漫山的大雪,故得“流溪香雪”之稱。

野戰俱樂部

園內森林野戰俱樂部,是全國首批開業的俱樂部之一。俱樂部擁有專業的教官,特種的山地野戰場,新款的彩彈槍,全新的防彈頭盔等。裝備全國首批新款GFX-Ⅰ、GFX-Ⅱ、GFX-Ⅲ式美國彩彈槍、激光槍。在佔地2萬多平方米的山地松林,開闢3個不同作戰方式的戰場——高地爭奪戰區、松林阻擊戰區、叢林游擊搜索戰區。

孔雀島

流溪河國家森林公園的孔雀園,坐落於流溪湖中的島嶼上,島上面積寬闊,林木、竹子和花鳥眾多,又建有歐洲內陸式的原始建築、房舍、亭閣、小路,成為園內的一個旅遊景點。島上建立的孔雀園,放養著大小300多隻孔雀,有藍、綠、白等幾種,其中綠孔雀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園內以藍孔雀居多,它原產於印度,又名“印度孔雀”。

猴島

猴島於1995年5月對外開放,約有二百隻猴子。是由仲凱農學院和世界野生動物保護組織(獼猴種群)共同興建的。其中的猴子是經過培訓的第二代、第三代,雖說是放養,卻已被馴化。它們會跑到碼頭去迎人。遊客可以去猴島餵食、拍照,觀看猴子的相關表演。

其他景點

公園內其他景點還有:流溪湖、觀鹿園、小灕江、翡翠群島、夕照黃牛、抗日烈士紀念碑、人面怪石、流溪河大壩等。

文化活動


景區物產

流溪河國家森林公園境內盛產荔枝、龍眼、蜜桔、柑、橙、三華李、青梅等水果,出產的流溪茶葉、流溪蜂蜜、流溪話梅被稱為“流溪三寶”。
流溪茶葉
公園地處山區,許多山地森林中長有野生茶,當地人叫“細茶”、“毛茶”、“苦茶”。從60年代開始林場開闢茶園800畝,種植了一批白毛茶和雲南大葉茶。流溪綠茶具有條索均勻、幼細,沖泡后呈淡綠色,濃香撲鼻的特點。飲之潤喉,甘香綿綿,具有生津止渴,消膩除滯之效。常飲流溪綠茶,提神醒腦,降低血壓,有減肥等作用。林場茶廠每年產茶青約100噸,製作干茶25噸。除生產綠茶外,還生產紅茶、七葉膽茶、三蛇膽保健茶、白毛尖等。
流溪蜂蜜
流溪蜂蜜有四種:春糖(荔枝糖、百花糖)、夏糖(山烏桕糖)、冬糖(梅花糖和鴨腳木糖)。其中以荔枝蜜糖、梅花蜜糖最佳。流溪荔枝蜜,以其風味獨特,色、香、味俱佳而出名。純荔枝蜜,色澤澄黃,晶瑩潔透,含有荔枝果的清香味道。在恆溫下,它容易結晶,形成細粒油脂狀。如果把春季荔枝蜜貯存到秋天,一般都會形成淡黃色的油脂狀結晶體。結晶后的荔枝蜜特別細膩幼滑,入口松化、香滲脾胃。
流溪竹筍
流溪河國家森林公園內四季有竹筍,春天的春筍有:苦竹筍、黃金貴筍、蒲竹筍、吊絲單筍、根竹筍、毛竹筍等等。夏天有:甜筍、麻竹筍等。冬天有冬筍。
流溪話梅
流溪話梅是遠近馳名的優質名牌產品,它肉厚核小,有消滯開胃、生津止渴、解酒去火、化痰止咳、治喉炎之功效。

旅遊信息


景區交通

105國道貫穿流溪河國家森林公園。自駕車從廣州市沿廣從公路走105國道約1.5小時即可到達;坐車從廣州出發,可到廣州市郊縣汽車站(省站對面)乘601專線車或到廣園客運站、東圃客運站、越秀南客運站乘廣州——從化街口專線車,到達從化客運站後轉乘街口——森林公園空調大巴直達公園門口。
自駕游推薦路線:
廣州:京港澳高速(G4)(或廣州機場高速S41)—大廣高速(G45)—105國道—流溪河國家森林公園。
白雲國際機場:廣州機場高速(S41)—大廣高速(G45)—105國道—流溪河國家森林公園。
深圳、東莞:瀋海高速(G15)—京港澳高速(G4)—大廣高速(G45)—105國道—流溪河國家森林公園
佛山:瀋海高速(G15)—廣州環城高速(S81)—廣州機場高速(S41)—大廣高速(G45)—105國道—流溪河國家森林公園。
珠海:廣澳高速(G4W)—南沙港快速(S105)—華南快速幹線—京港澳高速(G4)—大廣高速(G45)—105國道—流溪河國家森林公園。

瀏覽路線

A線:森林公園—五指山景區三椏塘幽谷游—山泉浸水池(5月-9月)—午餐—觀看民族風情表演、乘船暢遊流溪湖—購買土特產—行程結束。
B線:森林公園—民族風情表演、珍稀植物園、梅花鹿場—午餐—遊船賞流溪湖、上猴島、孔雀島—購買土特產—行程結束。
C線:森林公園—遊船賞流溪湖—午餐—彩彈野戰—森林射箭—購買土特產—行程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