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國
西周至春秋初期的姬姓侯爵諸侯國
息國,中國西周至春秋初期的姬姓侯爵諸侯國。
息國故城位於今河南息縣城西南6公里的青龍寺一帶,春秋初期為楚文王所滅,其地被楚國設置為縣。今蔡州新息縣是。庄王十四年,楚滅之,子孫以國為氏。
息國
前684年,息息侯因蔡哀侯對自己的夫人息媯非禮,請求楚國偽裝討伐本國,吸引蔡國來救援,從而打擊蔡國羞辱蔡侯。楚文王同意,打敗蔡師俘虜蔡侯。蔡侯為此懷恨在心,在楚文王面前讚譽息媯的美貌。楚文王因此滅亡息國而娶息媯,生下兩子,即後來的兩位楚王堵敖和成王。楚文王寵愛息媯,並於公元前680年為她討伐蔡國。《左傳·哀公十七年》記載楚文王“實縣申息”,說明楚國滅息國而設置為縣。
息縣在春秋時代楚國的爭霸鬥爭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城濮之戰,楚國令尹子玉並未率楚國全部主力出征,而是以申息兩縣的兵力為主。因此子玉戰敗,楚成王有言“你若回國,申息兩縣的父老怎麼辦?”公元前585年,晉國討伐蔡國,楚國以申息的兵力救蔡。晉國將領認為,此戰如果獲勝則僅僅是擊敗楚國的兩縣而已,若失敗則更為恥辱,因此主動撤退。顧頡剛指出,以申息兩縣的兵力足以和霸主之國晉國的軍隊周旋,可見申息兩縣的富庶。
蔡哀侯由於莘地戰役被俘,在楚文王面前讚美息媯。楚文王到息國,設宴招待息侯而加以襲殺,就滅亡了息國。他把息媯帶回楚國,生了堵敖和成王。息媯沒有主動說過話,楚文王問她,她回答說:“我一個女人,伺候兩個丈夫,即使不能死,又能說什麼?”楚文王由於蔡侯的緣故才滅亡了息國,於是再進攻蔡國。秋季,七月,楚軍進入蔡國。
君子說:“《商書》所說的‘惡的蔓延,如同大火在草原上燃燒,不可以接近,難道還可以撲滅?’恐怕就像蔡哀侯吧!”
原文:
蔡哀侯為莘故,繩息媯以語楚子。楚子如息,以食入享,遂滅息。以息媯歸,生堵敖及成王焉,未言。楚子問之,對曰:“吾一婦人而事二夫,縱弗能死,其又奚言?”楚子以蔡侯滅息,遂伐蔡。秋七月,楚入蔡。
君子曰:“《商書》所謂‘惡之易也,如火之燎於原,不可鄉邇,其猶可撲滅’者,其如蔡哀侯乎。”
——《左傳》
息國故里牌坊
據《水經注》卷三十載:“淮水東經故息城南”,嘉慶《息縣誌》載:“息之得名自周始,分封姬姓為息國候爵”,又云:“周武王十三年分封為古息國”,清《光州志》載:“息縣:古息城在縣南七里”。據《左傳·庄王十四年》載:“楚子滅息,為楚地”。其後故址建一廟宇,名為青龍寺,故名息國故城遺址。
河南省館藏:息國鴞卣
城廓內有張庄、王店、李崗、黃庄四個自然村。歷年出土和徵集的文物有:春秋青銅劍、銅戈、戰國車馬器、銅鏃頭、銅鼎等。陶器有罐、瓮、壺等。村裡村外殘陶碎片,俯首可見。經省文物研究所專家鑒定認為:該遺址對研究淮河流域楚文化提供了重要資料。河南省人民政府於一九六三年六月一日,核定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根據文物“四有”要求,息縣文物管理部門對該遺址劃定保護範圍,城牆牆基及牆基內外各開20米為重點保護區,城垣內全部遺址及重點保護區外20米為一般保護區。同時建立保護小組,村治保主任任組長,並給予組長以適當的補貼。
息夫人:中國春秋時息國國君的夫人。出生於陳國(今河南淮陽縣)的媯姓世家,又名息媯。是春秋時期息國國君的夫人,出生於陳國(今河南淮陽縣)的媯姓世家,因容顏絕代又稱為"桃花夫人"。
周莊王十三年(公元前684年),息媯出嫁路過蔡國,蔡侯獻舞以其與自己的夫人是姊妹,迎至宮中款待。款待時蔡侯行為輕佻,息侯聞之大怒,設計報復。派使者往楚國,慫恿楚文王出兵假攻息國,息再向蔡國求救,誘其出兵。9月,楚兵於莘地(今汝南縣境)戰勝蔡國,俘虜蔡侯。蔡侯亦設計報復息侯,向楚王稱讚息媯容貌極美。楚王來到息國,設宴答謝息侯,乘機以武力將息媯搶去,做為夫人。息媯入楚宮3年,生了兩個兒子,即堵敖和成王。但卻不願說話。楚王問她是什麼緣故,她回答說:“我一個女人,伺候兩個丈夫,即使不能死掉,又有什麼話可說的?”楚王道:“這都是蔡侯的過錯,我當為夫人報仇。”於是興兵攻打蔡國。
文王死後,令尹子元心懷不軌,於魯庄公二十八年(公元前666年)在息夫人的宮旁建造新館,每天歌舞奏樂。息夫人哭著說:“先君讓人跳舞是用來演習戰備、征伐諸侯的。今令尹不用於仇敵,而用於未亡人(未亡人:古代寡婦自稱)之身旁,不是很奇怪嗎?”侍人將夫人的話轉告子元。子元說:“婦人不忘仇敵,我反倒忘了。”是年秋,率戰車600輛進攻鄭國,但不勝而歸,反而假報戰績,住進王宮,誘惑息夫人。魯庄公三十年(公元前664年),斗射師斗廉勸阻,子元不聽,反把斗廉抓起來。息夫人派侍人密奏楚成王。秋天,申公斗班殺死子元,斗榖於菟接替子元為令尹,從而緩和了楚國的危難。後人為紀念她,在漢陽城外桃花洞上修建一座桃花夫人廟。
前人有詩云:桃花夫人好顏色,月中飛出雲中得。新感恩仍舊感恩,一傾城矣再傾國。息媯初到息國時,息國的國力已是衰弱不振。見君候整日沉湎於酒色,疏於政事,她憂國憂民之心寤寐不忘,努力規勸息侯勤於朝政,親賢士,遠群小,獎耕戰,興農商。息侯聽了夫人的勸導,使息國慢慢地走上了自強的道路。公元前684年,息媯回陳國探親,路過蔡國,順便去探望為蔡侯夫人的姐姐,誰知蔡侯竟在接風的宴席上調戲息媯。息媯盛怒之下回到了息國,將此事告訴了息侯。息侯與楚文王密謀圖蔡,楚國出兵俘虜了蔡侯。蔡侯則設計報復息侯。他極力向楚王稱讚息媯的美貌,好色的楚王以武力將息媯搶去作為夫人,息侯被楚王安置在汝水,封其食十家之邑,使守息祀。息侯岔郁而死,息國自此滅亡。息媯終日懷念故國,牽掛息侯,雖為楚王生了兩個兒子,但三年不語,最終自盡而死。後人為紀念她,在漢陽城外桃花洞上修建了一座桃花夫人廟。就連曹雪芹在《紅樓夢》里評價襲人時也引詩嘆道:"千古艱難唯一死,傷心豈獨息夫人?"詩人宋之問曾感嘆道:"可憐楚破息/腸斷息媯/乃為泉下骨/不作楚王嬪/楚王寵莫盛/息君情更親/情親怨生別/一朝俱殺身/"。
《息縣縣誌》中還有人為她撰寫了生平,立了傳記碑文,1984年6月,在息縣縣委招待所還出土了清同治年間的"息媯辨證碑"。息縣城關還新建有息媯塑像,以示紀念。至今,息縣一帶還流傳著"掛燈勸息侯"及"三年不語"的故事。
《詠息國》:是唐代詩人汪遵創作的一首詠史詩。詩詠桃花夫人息媯。作者在詩中批評了息媯被虜不能盡節,表明作者思想的保守。這是一首詠史的七言絕句。作者以春秋時期息國王妃息媯的遭遇為題材,批評息媯在國破家亡后被賊所虜不能盡節。這是封建社會的糟粕思想,是不應該提倡的。
《賴國傳奇》:網路小說,賴振學(筆名:路凡)編著。
春秋時代的諸侯國,見於經傳的約有一百七十餘個,各自為政,互相攻伐兼并,中原一帶,更是擾攘不安;自從晉國與楚國“城濮之戰”以後,形成南北兩大壁壘,其餘小國不是依晉,就是附楚,端賴強國的保護而生存,稍有不同之處,隨時都有玉石俱焚的災禍降臨。為了生存,列國之間經常勾心鬥角,彼此離離合合,全憑自己的利害為出發點,有些甚至為了一點芝麻綠豆大的小事,也能反目成仇,拼得你死我活,賴國傳奇演奏了附楚和對楚中賴國和息國的滅亡的故事。
予溯息姓之源,良有以也。有史可考者,息姓始建於西周。西周初業,息氏封侯。封地於息,是為息國。
息國者,即今河南省息縣也。治在淮河北岸。南朝宋分置南北二新息縣,北齊並置新息縣,隋、唐於縣置息洲,元省縣入州,明降州為縣。清歸光州,今屬信陽地區。
息氏有國概三百年。約在公元前六八九年,即魯庄公四年或曰春秋初期,息國被楚文王之吞併。息國即亡,其子民徒于山右者繁衍開來。山右即山西省,以其在太行山之西而言右。公元一四零四年,即明永樂二年,下詔遷民、有息氏一家應詔,離山西馬邑縣,聽命于山左,與焉東光縣地,長支、五支落於西,曰西息庄;二支,三支、四支移於東,曰東息庄。
此息氏有東西二村之別,共分五大支系。五大支系東西一息,由此立宗,爾來五百八十有九年矣。
馬邑者,燕北古城也。秦築此城,屢崩不成,有馬周旋反覆,眾皆異之,因跡以築城,遂名馬邑。晉后入於北魏,縣廢。隋又置馬邑郡,唐廢郡,復置縣。歷代仍之。清廢縣為鄉。馬邑縣唐之後屬朔州,位在朔州之東偏北四十里。予曾游朔州,遙望土城馬邑,蕭條冷落,不無黍離之感。
明朝定都北京,遷民衛畿,山西設移民官署於洪洞城外西北隅之廣場。此場背依太岳山,面臨汾水河,且有古槐一株枝繁葉茂。凡被遷之民,無論晉南燕北,皆集聚於此,待遷發畢、方趕所指。臨行揖大槐樹,以寄離鄉之情。諺云:《我們是從山西洪洞大槐樹底下搬來的》者,不亦樂乎!如今古槐早已宕然無存,子槐也光禿無皮而枯死,倒是槐孫郁然盈抱盛長矣。
息氏先祖別山右來東土,近六百年。其間曾六次修譜,凡二十二代。今業息氏人繁丁眾,前譜遠不能包容,故再重修譜。此次修譜,族人鼎力相助,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者。縱觀息氏族譜,多有字同輩異、輩同字別之誤,言文亦存褒貶不當之嫌,何也!弊在立譜不一,償五支統一修譜,其謬可泯。既往矣!也無可奈何。維我長門,下排二十八代,延依排字,倫次有序也。
二十一代孫 樹江謹撰
一九九三年次癸酉閏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