樺山資紀
台灣日據時期總督
樺山資紀(かばやま すけのり,1837年12月9日-1922年2月8日)台灣日據時期總督。薩摩藩出身(今鹿兒島縣) ,1885年累升至海軍中將,任海軍軍務局局長,旋出任海軍次官。1890年任海軍大臣,1893年任海軍軍令部長。甲午戰爭時參與指揮,擢海軍大將,封子爵。1895年5月出任日本第一任台灣總督,翌年封伯爵,任樞密顧問官。
樺山資紀(Kabayama Sukenori 1837年-1922年),日本海軍重要將領,甲午戰爭時任日本海軍軍令部長。曾親自策劃和指揮了黃海海戰。戰後,晉陞海軍大將,1895年5月出任日本第一任“台灣總督”(任期1895年5月10日 – 1896年6月),翌年封伯爵,官至:從一位,敘大勛位、功二級。
1837年,出生於日本薩摩藩(今鹿兒島縣) ,本姓橋口,名覺之進。他有一個哥哥就是死在寺田屋事件中的橋口傳藏,他后被樺山四郎右衛門收為養子,改名樺山資紀。成年後志願從軍。1871年任陸軍大隊長。琉球漁船失事漂流台灣,漁民被恆春一帶的原住民殺害時,樺山資紀主張出兵台灣。1873年與海軍通譯水野遵等人到台灣偵察。1874年日本派兵征討牡丹社時,以陸軍少佐隨西鄉從道出征。次年任陸軍省第二局長。1876年任熊本鎮台幕僚參謀長兼熊本衛戍司令官,西南戰爭時期輔佐谷干城死守熊本城,戰後成為警視總監,1884年陸軍少將轉為海軍少將,以功封子爵。翌年,晉海軍中將,任海軍省軍務局長、海軍次官。1890年任第一屆松方正義內閣海軍大臣,因造艦預算遭議會否決而發表蠻勇演說而被解職退為預備役,甲午戰爭前恢復現役為軍令部長,組建聯合艦隊向北洋艦隊主動出擊,並親臨戰場督戰。1895年5月10日被任為第一任台灣總督。1896年封伯爵,歷任樞密顧問官,第二次松方內閣內務大臣。第二次山縣內閣文部大臣等職。1905年為預備役,1910年退役。1922年病故,終年85歲。其兒子是日美友好協會會長樺山愛輔伯爵。
1890年任第一屆松方正義內閣海軍大臣,他當大臣時正好是海軍的造艦預算被議會以海軍內部腐敗,政府被長州薩摩凡兩藩閥把持而否決的時候,樺山火了,跳到講台上大喊:“開口閉口就是‘薩長’政府,沒有這個薩長政府,四千萬生靈活個屁”,結果議會解散,內閣辭職。日本軍隊逼政府下台不是稀罕事,但開第一個先例的是海軍而不是名聲在外的陸軍,樺山從此就被人稱為“蠻勇將軍”,被解除了海軍大臣職務,改任樞密顧問官,並轉為預備役海軍中將。

樺山資紀

海戰中被圍擊中彈起火的西京丸
“西京丸”是艘被海軍徵用的日本郵船公司的一艘排水量2,900噸的客輪,裝了一門炮就出海混市面來了,趕上這門炮還出了故障,打不響。船上的人除了合掌拜老天之外什麼方法沒有,就在下午14:40分、船上的樺山軍令部長已經發令撤出戰場的時候,平遠、廣丙和援兵中的魚雷艇“福龍號”又沖了上來。樺山也咬了咬牙:“拼了”,下令轉過頭來,用臨時加裝的沖角去撞只有115噸的小魚雷艇“福龍”號。“福龍”號魚雷艇(艇長蔡廷干)乘機高速逼近“西京丸”號,連發兩枚魚雷,但均未命中。“福龍”號右轉后,已抵近到“西京丸”左舷艦艏僅40米處,於是發射了第3枚魚雷,由於距離太近,“西京丸”號已無法規避。樺山資紀此刻正好在艦橋上觀戰,見此情景嚇得目瞪口呆,“以為我事已畢”。但“福龍”號所發射的魚雷竟從“西京丸”號艦體下通過,從右舷逸出,未觸發(正因為發射距離過近,魚雷發射后未及上浮就已經從西京丸船體下邊擦底而過;另分析可能是原廠魚雷的水中攻擊深度調節有誤,讓吃水較淺的西京丸僥倖逃脫),樺山資紀僥倖逃脫,慌忙退出戰場。戰後以功晉大將,賜子爵。
甲午戰爭最終以清廷戰敗告結,被迫與日本議和,派戶部左侍郎張蔭桓、署湖南巡撫邵友濂前往談判,被拒。乃派李鴻章為全權大臣。於1895年(光緒二十一年)2月23日,李經方與馬建忠、伍廷芳、羅豐祿等隨李鴻章抵達日本馬關,與伊藤博文等開始談判。28日在第三次會談結束后,有日本浪人用手槍刺殺李鴻章,擊中左頰骨,血流不止,子彈未取出,登時暈絕。3月12日,清政府任命李經方為對日談判的全權大臣。經請示清廷,得旨意后,3月23日,李經方、李鴻章與伊藤博文、陸奧宗光在馬關春帆樓簽訂了《中日馬關條約》,割讓台澎。
1895年4月24日,光緒帝命李經方赴台灣,交接割讓台灣事宜。五月初七日,李經方帶馬建忠、伍光建、科士達等從上海啟程赴台,5月10日,與日本代表樺山資紀在基隆口外的西京丸號軍艦上辦理了交接事宜。李經方與當天離台;樺山資紀也在同日被任為第一任“台灣總督”,在台北正式成立“台灣總督府”,開始對台灣進行殖民統治。作為首任總督的樺山資紀對台灣各族人民掀起的反侵略抗鬥爭極為仇視,先後請派兩個師團,到台灣作戰,死傷慘重,最後才將孤立無援的台灣抗日民眾鎮壓。1896年3月31日日本政府頒布「台灣總督府條例」,4月1日台灣廢除軍政,復歸民政,同時以「關於施行於台灣之法令的法律」(即「六三法」)確立台灣總督的委任立法制,並依此設置台灣總督府評議會,5月,總督府以律令第1號公布「台灣總督府法院條例」,台灣法院分設地方法院、覆審法院、高等法院三級制,建立台灣的司法制度。 1896年6月卸任台灣總督后,曾任樞密院顧問官、內務大臣、文部大臣等職。樺山是個運氣強硬的傢伙,大東溝海戰魚雷打他不中,後來晚年患了腦溢血,昏迷了一個星期,人們都認為這老頭沒救了,正在準備喪事的時候,樺山突然自己又醒了,除了右半身有點偏癱之外,結結實實地又活了十年,直到1922年在85歲高齡才亡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