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奧宗光
陸奧宗光
陸奧宗光(むつむねみつ、天保15年7月7日(1844年8月20日)—明治30年(1897年8月24日)日本政治家、外交家、武士(紀州藩藩士)、維新元勛。本姓伊達,江戶時代通稱伊達小次郎、陸奧陽之助,號福堂。正二位·勛一等·伯爵。
父親是和歌山藩士。幕末時期參加海援隊,維新后得岩倉具視的賞識,步入日本政界,歷任外國事務局御用掛、兵庫縣、神奈川縣知事、大藏省租稅頭、元老院議官。
明治11年(1878年)因牽涉企圖顛覆政府的土佐立志社事件,被免官、入獄5年。出獄后遊歷歐美,歸國后入外務省,明治21年任駐美特命全權公使。明治23年當選第1屆眾議員。歷任第1次山縣內閣、第1次松方內閣農商務相、第2次伊藤內閣外務相。明治27年通過《日英通商航海條約》調印,實現領事裁判權的收回,持對華強硬路線,主導了日清戰爭(甲午戰爭)開戰、講和以及三國干涉還遼的處理。
在明治維新時期參與版籍奉還、廢藩置縣、徵兵令、地租改正併發揮了很大作用。在伊藤內閣外務大臣任上,陸奧宗光在修改不平等條約方面展現其精明幹練,有“剃刀大臣”的外號。他是近代中日關係史上關鍵性的人物之一,利用朝鮮東學黨起義之機,施展“狡獪”的外交手段,發動了甲午中日戰爭。因此,這一時期的日本外交也就冠以“陸奧”之名,被稱為“陸奧外交”。
天保15年7月7日(1844年8月20日)生於紀伊國和歌山(現在的和歌山縣和歌山市吹上3丁目)的藩士家庭,是紀州藩家老伊達宗廣(伊達千廣)與政子(渥美氏)的第六子。幼名牛麿(うしまろ)。生家以伊達騷動而知名,雖然傳系伊達政宗之末子伊達兵部宗勝(伊達宗勝)的後裔、實際上是古代陸奧伊達家(仙台藩伊達宗家庶流)的分家駿河伊達家之子孫。家紋仙台牡丹。又稱作伊達小次郎、陸奧陽之助。父親宗廣是知名的國學家和歷史學家,宗光深受其父的影響,秉持尊王攘夷思想。父親曾仕德川御三家之紀州藩,擔任勘定奉行,是負責財政和民政的藩政重臣,幫助藩主進行了一系列財政方面的改革。在宗光8歲時(1852年),紀州藩藩內發生內亂,伊達宗廣在藩內政爭中失敗,從此家庭條件一落千丈,一家人過著困苦和窮乏的生活,陸奧宗光成為窮人孩子早當家的典範。
安政5年(1858年)14歲的陸奧宗光遠離家鄉,奔赴江戶求學,師從安井息軒,后因經常出入吉原被逐出師門。之後又師從水本成美,學成后投身尊王攘夷運動。也是在這個時候,他結識了當時長州藩的年輕志士桂小五郎(木戶孝允)、伊藤俊輔(伊藤博文),還有土佐藩的傳奇英雄坂本龍馬。文久3年(1863年),陸奧宗光在坂本龍馬的幫助下,進入幕府重臣勝海舟開辦的海軍學校—神戶海軍操練所(由當時的軍艦奉行勝海舟兼任海軍傳習掛校長),坂本龍馬擔任塾頭(學生會長)。在這裡,他和坂本龍馬等來自幕府和各藩志士一道學習海軍知識,並且長期擔當坂本龍馬的副手和秘書的角色。慶應元年(1865年)閏5月,脫離藩籍的陸奧宗光跟隨坂本龍馬創立龜山社中,從事海運貿易。慶應3年(1867年)在此基礎上建立海援隊,陸奧宗光作為主要創始人和核心骨幹,始終伴隨坂本龍馬的行動。他們積極為倒幕運動而奔走,為避免內戰推進大政奉還。
在勝海舟和坂本龍馬的知遇下,陸奧宗光得以發揮他的才幹,他擅長韜略、作戰勇猛,獲得坂本龍馬的垂青。在陸奧宗光的心裡,龍馬哥哥也是個大英雄,他曾經這樣評價龍馬:“他善於變通、思維敏捷,天下無出其右,就像一隻飛馬縱橫馳騁在天空,是一個無拘無束的英豪。”
青年時代的陸奧宗光
龍馬被刺殺(近江屋事件)之後,陸奧宗光一時沒了偶像,開始了走上了暗殺的道路。在京都的海援隊和陸援隊的隊士,在海援隊秘書陸奧宗光的帶領下發誓報仇。當時,紀州藩的三浦休太郎(三浦安)被認為是幕後黑手,陸奧宗光認為,佐幕論的實力人物、紀州藩藩士三浦休太郎與大垣藩藩士井田五藏(井田讓)共謀在京都製造不安,另外他是製造了暗殺坂本龍馬、中岡慎太郎的“近江屋事件”的幕後主謀,這主要源於紀州藩所有的蒸氣船“明光丸”與海援隊的運航船“伊呂波丸”相撞的伊呂波丸沉沒事件,坂本龍馬憑藉其政治手腕,致使紀州藩被判向海援隊支付巨額賠償而結下仇怨。海援隊和陸援隊員們計劃討伐身為紀州藩公用人的三浦休太郎,深感危險來臨的紀州藩,通過會津藩要求新選組為三浦提供安全保衛。
慶應3年12月7日(1868年1月1日),陸奧宗光等16名海援隊、陸援隊士襲擊了三浦所在的京都油小路的旅籠天滿屋,即“天滿屋事件”。陸奧的刺殺小隊和新選組在天滿屋展開惡戰,雙方各有一人陣亡多人負傷,面部受傷的三浦則在新選組護衛下倖免於難。
陸奧宗光
明治維新后,在伊藤博文的推薦下,得岩倉具視賞識,入明治新政府出仕。慶應4年(1868年)正月任外國事務局御用掛,受命處理英國公使巴夏禮遇刺未遂事件。慶應4年3月17日(1868年4月9日)任徴士·外國事務局權判事,同年閏4月12日(1868年6月2日)兼會計事務局勤務。慶應4年5月4日(1868年6月23日)任會計官權判事,負責外國人的接待和向外國購買軍艦。慶應4年6月22日(1868年8月10日)任大阪府權判事。在戊辰戰爭期間,陸奧宗光與表明局外中立的美國交涉,成功締結石牆號鐵甲艦(東艦)的購買契約,當時,財政基礎脆弱的新政府尚有10萬兩未支付,陸奧宗光與大阪的商人們交涉,僅用了一晚時間就成功獲得借款。明治2年(1869年)2月3日,東艦被交付新政府。
明治2年1月22日(1869年3月4日)在大阪府知事後藤象二郎的舉薦下,陸奧宗光任攝津縣知事,明治2年5月10日(1869年6月19日)攝津縣改稱豐崎縣,陸奧宗光任縣知事。在明治初年的版籍奉還的過程中,明治2年2月(1869年3月)陸奧宗光針對地租(土地稅)向中央政府提出租稅制度改革的建議書,主張改革現有土地的丈量方法,確立土地等級制,實行全國統一的地稅,改實物地租為貨幣地租。當時封建大名要求佃戶交的地租是大米,農民不僅有稼穡之苦,還有運輸舟楫的勞累,政府歲入還要受米價波動的影響。另外日田縣知事松方正義也提出新的丈量土地的方法,但是他們位卑言輕,未能引起足夠的重視。
明治2年6月20日(1869年7月28日)—明治2年7月17日(1869年8月24日)任兵庫縣知事。明治3年3月12日(1870年4月12日)—明治3年3月14日(1870年4月14日)任刑部省少判事。明治3年7月4日(1870年10月28日)任和歌山藩大參事,擔當藩政改革。他招聘德國技術人員在和歌山開設製革傳習所,在那之後,製革技術飛速進步,作為主要軍用品的需求增大,促使皮革產業的發展。明治4年5月20日(1871年7月7日)和歌山藩藩廳出仕。明治4年7月14日(1871年8月29日)參與廢藩置縣的地方行政改革。明治4年8月21日(1871年10月5日)任神奈川縣知事,明治4年11月14日(1871年12月25日)—明治5年7月14日(1872年8月17日)任神奈川縣縣令。明治5年1月24日(1872年3月3日)—明治5年2月13日(1872年3月21日)兼任外務省外務大丞。明治5年2月13日(1872年3月21日)—明治5年3月12日(1872年4月19日)兼任租稅權頭,致力於地稅改革事業。
土地稅是當時日本最重要的收入,殖產興業的資本積累要靠土地稅來支撐。隨著廢藩置縣,來自封建領主的阻礙被掃除,土地問題又被提到首要位置。明治5年4月(1872年5月),陸奧宗光的《田租改革建議》被提交太政官,明治5年6月18日(1872年7月23日)陸奧宗光經由大藏大輔井上馨的提拔,兼任租稅頭,與租稅權頭松方正義一起制定《地租改正法》。1873年(明治6年)5月15日—1874年(明治7年)1月15日,陸奧宗光任大藏省三等出仕兼租稅頭。1873年(明治6年)6月17日升任大藏少輔心得(心得,日語意為代理),與大隈重信、井上馨、渋沢栄一共同主導大藏省改革派的活動。
1873年(明治6年)7月28日發布《地租改正法》,具體規定由《地租改正條例》構成,明治政府於翌年1874年(明治7年)著手推進地租改正。從1873年到1881年,在8年時間裡,對全國的每一塊耕地都用劃一的尺度單位進行了丈量,踏勘了全國的山林原野和田宅地。這項工作是一項極其浩大的工程,不僅要劃定經界,繪製精細的地圖,還有對每塊地劃界、丈量、確定地價、發給執照等等複雜的手續。政府的改革費用達到了3700多萬日元。地稅改革確立了近代土地所有制。封建生產解體,日本的農業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由於政府獎勵開墾,日本的耕地面積在十六年中增加了22%。
明治六年政變后,薩摩閥掌握大藏省,陸奧宗光被排擠出局。1874年(明治7年)1月,因不滿以薩長土肥為中心的明治藩閥政府人事,反對以大久保利通為首的薩長藩閥排斥異己的專橫做法,陸奧宗光憤而辭官歸鄉,他抱著強化紀州藩的理想,為採購武器、僱用教師而前往歐洲。1875年大阪會議,作為政府與民權派妥協的產物,設置了立法機構元老院。1875年(明治8年)4月25日—1875年(明治8年)11月28日任元老院議官,1875年(明治8年)11月28日—1878年(明治11年)6月10日任元老院幹事。1877年(明治10年)12月25日任刑法草案委員會委員。
陸奧宗光
1877年(明治10年)的西南戰爭之際,土佐立志社的林有造、大江卓等人密謀顛覆政府(土佐立志社事件),陸奧宗光同情西鄉隆盛等叛黨,與土佐派一直保持聯絡,1878年(明治11年)8月事件被發覺,陸奧因此被捕入獄,判刑5年,並褫奪官位、削去藩籍。在獄中,他一方面寫信給妻子亮子,一方面著書立說,還翻譯了英國功利主義哲學家傑里米·邊沁的著作《道德和立法原則概述》、《為利息辯護》。後來,陸奧居住的山形監獄發生大火,差點把他給活活燒死。這下把老朋友伊藤博文嚇壞了,他趕緊把陸奧宗光轉移到剛剛建成的設施最完備的宮城監獄,還特別安慰他說,放心吧,這裡很安全,你就安心在這修養吧。
1883年(明治16年)1月,陸奧獲得特赦出獄,出來之後,他曾經很迷茫,不知道自己的定位。這時候,伊藤博文勸他說,你還是去歐洲留學吧,知識改變命運。陸奧宗光覺得博文說得很有道理,1884年(明治17年)赴英、奧、德等國考察憲政。在西方的日子裡,陸奧宗光發了瘋似的研究學習,他對比了各國的議會制度、憲法制度。
陸奧宗光
1886年(明治19年)2月歸國,10月被井上馨外相招攬進外務省工作,12月28日任辦理公使,敘敕任官二等。1887年(明治20年)4月12日—10月21日任法律取調委員會副委員長。1887年(明治20年)4月27日任特命全權公使,敘敕任官一等。1888年(明治21年)2月10日派駐美國華盛頓,1890年(明治23年)2月4日兼任駐墨西哥合眾國特命全權公使,與墨西哥簽訂了開國后第一個平等條約《日墨修好通商條約》。1890年(明治23年)5月17日—1891年(明治24年)5月6日任第一次山縣有朋內閣農商務大臣。1890年(明治23年)7月1日參加第一回帝國議會眾議院議員總選舉,在和歌山縣第1選區當選為眾議員,成為內閣閣僚中唯一的一位眾議院議員,致力於最初的議會政黨活動。陸奧的入閣,期待第一屆帝國議會順利進行(今天被稱為國會對策)。事實上,初代眾議院議長中島信行是陸奧宗光在海援隊的親密戰友,曾經的部下、自由黨領袖星亨也是他的終生密友,這有助於議會對策。當時擔任農商務大臣秘書官的是陸奧宗光的心腹原敬。陸奧死後,他的同志們西園寺公望、星亨、原敬擁立伊藤博文建立立憲政友會。
明治24年(1891年)的足尾銅山礦毒事件,在帝國議會受到田中正造議員的質問主意書(議會書面質詢),面對質詢,陸奧宗光無法作出應答(陸奧的次子潤吉被過繼為足尾銅山的老闆古河市兵衛的養子,兩家存在利益輸送和官商勾結)。作為殖產興業的支柱和重要外匯產業的銅礦業是政府重點保護扶植對象,陸奧宗光作為農商務大臣雖然也強調對礦毒問題的重視,為舒緩受害農民與古河財閥之間的對立,以小額經濟補償誘騙農民簽定和解契約書。1896年9月大洪水后,礦毒造成的公害污染從栃木、群馬兩縣,擴散至茨城縣、琦玉縣,乃至東京府、千葉縣等地,田中正造發起的反對礦毒運動再度強化。
1891年(明治24年)5月6日—1892年(明治25年)3月14日任第一次松方正義內閣農商務大臣。因內閣規約提案,與薩摩閥發生衝突。1891年11月,在後藤象二郎、大江卓、岡崎邦輔的協助下發行日刊新聞《寸鐵》,批判松方內閣。1892年2月15日第二回眾議院議員總選舉,發生了內務大臣品川彌二郎、次官白根專一指揮干涉選舉事件,造成流血衝突和朝野對立,民選議員出身的農商務大臣陸奧宗光不滿藩閥政府的惡行,憤而辭職退出內閣。1892年(明治25年)3月14日—1892年(明治25年)8月8日任樞密顧問官。
陸奧宗光子爵
1892年(明治25年)8月8日—1896年(明治29年)5月30日任第二次伊藤博文內閣外務大臣。任內積極推進修改條約活動。1894年(明治27年),他負責與英國簽署《日英通商航海條約》,成功廢除了西方列強自幕末時期與日本所訂下的不平等條約中的治外法權,廢止領事裁判所及恢復一部分關稅自主權。以後,與美國實現《日美通商航海條約》的調印,與德國、義大利、法國同樣實現條約改正。在陸奧宗光擔任外務大臣時代,日本陸續與昔日簽訂不平等條約的15國達成條約改正。1894年(明治27年)8月29日以條約改正之功勛敘爵子爵。
1894年5月朝鮮甲午農民戰爭(東學黨起義),隨著清朝出兵朝鮮,日本亦出兵對抗。7月23日佔領朝鮮王宮,成立開化黨的親日政權(甲午更張)。25日,豐島海戰標誌著日清戰爭(中日甲午戰爭)的開始,他在日本的外交政策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成功促使英國和沙俄的中立,陸奧宗光的戰時外交維持著與英國的協調,其對清強硬路線與參謀次長川上操六的戰略一脈相通,均主張與中國一戰,史稱“陸奧外交”。陸奧外交影響和改變了亞洲的國際政治關係格局。
甲午戰爭后,1895年4月,他與伊藤博文作為日清講和條約全權辦理大臣,與中國清政府簽署《馬關條約》,使戰爭在有利於日本的情況下結束。但是後來在俄國、德國、法國三國的干涉下,日本不得不將遼東半島歸還中國,即“三國干涉還遼”。由於陸奧宗光在戰爭中積極奔走,出謀劃策,1895年(明治28年)8月20日以日清戰爭之功勛晉封為伯爵。
早在甲午戰前,陸奧宗光就患有肺結核病,戰後病勢趨於嚴重,三國干涉的到來使閣議面臨重大難題,而已經住進兵庫縣舞子療養的陸奧在病床上應對決斷。1896年(明治29年)5月30日辭去外務大臣,在大磯別邸(聽魚庄)休養,在這段時間裡,與竹越與三郎編輯發行雜誌《世界之日本》,並以匿名投稿。晚年的陸奧宗光一面養病,一面撰寫關於他的個人外交回憶錄,稱為《蹇蹇錄》(けんけんろく),“蹇蹇”兩字,出自《易經·蹇卦》“王臣蹇蹇,匪躬之故”之語。陸奧從此表白自己不顧自身而效忠天皇之心。陸奧在書後說明著述此書的目的,是通過概述甲午戰爭期間(包括三國干涉還遼事件)。“充滿複雜糾紛的外交始末”,表明當時面對接踵而來的外交危機,無一不是“深入斟酌內外形勢,權衡於久遠未來之利害,深思熟慮”而做出的決策,才使日本終得“在千鈞一髮之際,挽救危機,保持國安民利之途” 。儘管是在這裡自我表功,但“陸奧外交”作為明治時代的主要遺產之一也是不爭的事實,這就是陸奧為什麼被尊稱為“日本外交之父”的原因。此書之內容在1929年才被公開,是探討日本於明治時代之外交的重要著作。1897年(明治30年)8月24日,陸奧宗光在西原(今東京都北區)的陸奧邸病死,享年54歲(滿53歲),死前以未能達成打倒藩閥、實現議會制民主主義的夙願而抱憾。
明治5年(1872年)3月5日—從五位。
明治5年(1872年)10月5日—正五位。
明治8年(1875年)11月28日—從四位。
(明治11月8月19日被褫奪位階)
明治20年(1887年)3月25日—從四位。
明治21年(1888年)5月8日—勛三等。
明治22年(1889年)9月9月11日—勛二等瑞寶章。
明治23年(1890年)3月27日—從三位。
明治23年(1890年)6月12日—從二位。
明治23年(1890年)10月21日—賞銀牌1個、七寶白鷺圖花瓶1對。
明治26年(1893年)10月30日—勛一等瑞寶章。
明治27年(1894年)8月29日—子爵。
明治28年(1895年)8月20日—伯爵。
明治28年(1895年)8月20日—勛一等旭日大綬章。
明治30年(1897年)8月21日—正二位。
陸奧宗光
1894年(明治27年)8月8日—泰王國一等白象勳章。
1894年(明治27年)3月30日—法蘭西共和國グランヲフィシェードラレジオンドンノール勳章。
1895年(明治28年)2月20日—巴伐利亞王國グロースクロイツデスケーニヒリヘンフェルヂーンストヲルデンスフオムハイリゲンミハエル勳章。
1895年(明治28年)10月3日—塞爾維亞王國タコヴァ十字第一等勳章。
1896年(明治29年)3月17日—俄羅斯帝國白鷲大綬章。
1896年(明治29年)10月26日—西班牙王國シャルルトロワー第一等勳章。
明治維新以來,日本就著力於修改與西方列強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從1871年起,迄於1892年,歷時二十年,經過多次日本歷屆政府與歐洲諸國交涉和談判,皆無結果。陸奧宗光任外務大臣后,鑒於國內矛盾日益尖銳,為轉移朝野視線,確定了對外發動侵略戰爭的方針。但又認為“既不能發動無故之戰爭”,則“惟一之指望只有修改條約” 。他排除了對外強硬派的干擾,決定採取低姿態首先與英國談判。當時,遠東國際形勢的基本格局是英俄對峙。自1891年俄國宣布修筑西伯利亞鐵路后,英國感到它在遠東的優勢地位受到挑戰,頗想利用日本作為防俄的前哨,因而希望與日本接近。在相互需要的情況下,陸奧也就順水推舟,滿足英國提出的某些要求。如條約批准后要五年才生效、廢除治外法權、日本對英國人開放內地等,使談判取得了突破性進展。1894年7月16日,日英改約的《通商船海條約》在倫敦簽字。英國外交大臣金伯利(WedehouseJohnKimberley)在簽字儀式上當著日本駐英公使青木周藏的面致祝辭稱:“這個條約的性質,對於日本來說,比打敗中國的大軍還要有利。”改條約的成功,便完全排除了先前陸奧對發動侵華戰爭會引起英國干涉的擔心和憂慮。
陸奧宗光是日本發動甲午侵略戰爭的主要罪魁之一。戰爭爆發前,他配合軍事上的挑釁,積極在外交上進行活動。運用縱橫捭闔的外交手段,利用列強之間的矛盾,極力爭取英、美等國對日本的支持。
朝鮮爆發東學黨起義后,陸奧宗光一面命日本駐朝鮮公使館代辦杉村浚往訪清朝駐朝鮮總理交涉通商事宜袁世凱,以甜言誘使中國派兵“代戡”,一面推動內閣做出派大軍進入朝鮮的決定。與此同時,還敦促回國休假的駐朝公使大鳥圭介提前返任,並親自向其交代“我們有即便不得不訴諸干戈亦在所不辭的決心”,不妨“採取毫無顧忌的斷然措施”。實際是把挑起戰端的任務交給了大鳥。大鳥回任后,先奉陸奧之命提出所謂中日“共同改革朝鮮內政案”,一則使日本侵略軍賴在朝鮮不走,一則拖住清軍不能班師回國,以伺機尋釁。繼又決定單獨脅迫朝鮮政府“改革內政”,藉此製造開戰的口實。1894年6月25日,俄國政府為阻止日本勢力進入朝鮮,勸告日本政府與中國共同從朝鮮撤兵。陸奧大耍欺騙手段,表示日本對朝鮮“決無他意”,對中國“斷不做攻擊的挑戰”。7月初,英國駐華公使歐格訥出面調解中日爭端。7月9日,總理衙門邀日本駐華臨時代理公使小村壽太郎進行談判。日本政府發起戰爭的決心已定,故意造成談判破裂。談判破裂后,陸奧宗光異常興奮,立即於7月12日指示小村壽太郎向中國提出“第二次絕交書”。小村於14日向中國提出照會,指責中國“徒好生事”,“將來即使發生不測之變,日本政府亦不任其責”。同時陸奧宗光又電令日本駐朝公使大鳥圭介,謂“英國調停已失敗,現有斷然處置之必要”,19日陸奧秘密訓令大鳥:“促成中日衝突,實為當前急務。為實行此事,可以採取任何手段。一切責任由我負之,該公使絲毫不必有內顧之慮。”大鳥接電後於23日指使日軍闖入朝鮮王宮,劫持國王,成立親日傀儡政府。25日,日本海軍採用卑鄙手段,在朝鮮豐島海面突然襲擊中國艦船,悍然挑起戰爭。
陸奧宗光
陸奧宗光
甲午戰爭爆發后,清政府在軍事上接連失利,被迫於1895年1月派總理衙門大臣戶部左侍郎張蔭桓、兵部右侍郎署湖南巡撫邵友濂為全權大臣前往日本求和。在中國議和代表到達日本前,1月27日,日本政府召開御前會議,陸奧宗光親自起草和約草案,並提出以朝鮮獨立、中國割讓領土、賠款等苛刻條件作為談判基礎。並與伊藤博文同被任命為議和全權大臣。由於當時中國戰場戰局尚未明朗化,一直被日本視為心腹大患的北洋艦隊實力猶存,陸奧宗光與伊藤博文預先就策劃破壞談判,決定找出各種理由,“拒絕與彼等繼續談判”。
2月1日,中日雙方代表在廣島舉行第一次會議時,陸奧等就借口中國代表“全權不足”,拒絕談判。2月2日,雙方第二次會議時,陸奧再次提出所謂“全權不足”,蠻橫的終止了會議。會議期間,在陸奧等人指示下,清政府發給議和代表的電報全部被日方扣留,並禁止中國議和代表使用密碼向國內拍發電報,後來連明碼電報也一起禁止。在進行肆無忌憚的侮辱后,2月5日將中國代表逐往長崎,限期離境。之後日方在軍事上又取得一系列勝利,並揚言要攻佔北京。
3月,在日本外交、軍事壓力下,清政府改派李鴻章為全權大臣,赴日本乞和。3月20日,李鴻章與陸奧宗光、伊藤博文在馬關春帆樓開始議和談判。24日,在回寓所途中,李鴻章被日本戰爭狂熱分子小山豐太郎槍擊受傷,各國輿論大嘩。陸奧宗光深恐西方列強藉此進行干涉,主張立即無條件停戰。在得到明治天皇裁可后,中日雙方簽訂停戰協定。接著談判媾和條約問題,4月1日,伊藤、陸奧將包括割地、賠款及通商權益等內容的和約十款交給李鴻章,限令4日內答覆。10日,在雙方爭辯下,陸奧等將條約賠款經額略加削減,要求李鴻章在3日內答覆。在日本的壓力下,清政府同意簽署,4月17日,《馬關條約》簽訂。
馬關條約談判
伊藤博文、陸奧宗光與李鴻章的議和談判
《馬關條約》規定中國割讓遼東半島給日本,這引起了俄國的極大不滿。俄國聯合德國、法國,向日本提出“勸告”,要求日本將遼東半島歸還中國(三國干涉還遼)。當時,陸奧宗光正在請假休養,聞訊后感到事態嚴重,便提出一個拉攏英國對抗三國的反干涉構想,計劃採取賄賂英國政要的辦法以達到上述目的。他命令駐英公使加藤高明“以儘可能最秘密的方法,探聽並弄清英國政府的真實態度”。並明告加藤:“對於執行上述命令之費用,你不必猶豫,必要時即將款項寄上。”但日本這次的賄賂手段並不奏效。因為英國當政者首先考慮的是本國利益,不可能為了日本而冒與三國為敵的風險,這就使陸奧的構想歸於破滅。其後,御前會議在廣島舉行,討論如何應對三國干涉問題,決定暫時採取召開國際會議處理遼東半島問題的方案。當徵詢意見時,陸奧決定反對此方案,認為召開國際會議會招引列強新的干涉,中國若乘機不批准條約,將會使《馬關條約》成為一紙空文。根據陸奧的意見,日本政府最終確定了對三國“不能完全讓步,然對中國則一步不讓的方針”。中日兩國簽訂《中日遼南條約》,日本將遼東半島歸還中國,但為此,中國政府需要支付3千萬兩白銀的巨額贖金。
馬關條約紀念地的伊藤博文與陸奧宗光的銅像
陸奧宗光一生有兩段婚姻。
前妻陸奧蓮子(吹田蓮子)(1846年—1872年),原是大阪新町難波新地堀江的藝妓,在藝妓時代以美貌著稱,是三井家大番頭(大掌柜,今天的職業經理人、首席執行官)吹田四郎兵衛的女兒。陸奧宗光任大阪府判事時落籍。
後妻陸奧亮子(1856年—1900年),明治5年2月11日,蓮子病死,翌年,陸奧宗光與新橋柏鋪的歌舞侍酒的女藝小鈴結婚,小鈴本名金田亮子,是沒落了的幕臣的女兒。當時亮子17歲,宗光29歲。亮子夫人以聰明、優雅、美貌聞名於社交界,與戶田氏共伯爵(美濃國大垣藩藩主)的夫人戶田極子(岩倉具視三女)並稱“鹿鳴館之華”。
陸奧亮子
鹿鳴館の華--陸奧亮子
陸奧伯爵夫人亮子
陸奧宗光有二子二女
陸奧廣吉(長子、外交官、教育家、伯爵。蓮子夫人所生。1869年—1942年。鎌倉女學院校長。妻埃塞爾(日本名:イソ)是英國人)
古河潤吉(次子、古河市兵衛的養子。蓮子夫人所生。1870年—1905年。隨養父經營足尾銅山)
陸奧清子(長女、1871年—1893年。亮子夫人所生)
陸奧冬子(次女、1873年—1904年。母親是祇園的藝妓,宗光死後,以陸奧廣吉養女的身份歸宗)
長子陸奧廣吉伯爵
陸奧伊恩陽之助(陸奧廣吉的長子、陸奧宗光唯一的孫子。1907年—2002年。インタナシヨナル映畫社長。)
陸奧宗光和亮子、長子陸奧廣吉
次子陸奧潤吉
桑名涌飾演陸奧宗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