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東刺蝟
哺乳綱蝟形目的動物
遠東刺蝟(學名:Erinaceus amurensis Schrenk),別名東北刺蝟 、黑龍江刺蝟、刺球,為蝟科刺蝟屬動物。體大而粗壯,尾短;體背和體側滿布棘刺,棘刺環為白色和棕色相間。
遠東刺蝟晝伏夜出,常出沒於農田、瓜地、果園等處。廣泛分佈於灌叢、草叢、荒地、森林等多種環境中。在中國大陸分佈於黑龍江、遼寧、吉林、內蒙古、河北等地,中國以外分佈於俄羅斯和朝鮮。
該物種已被列入中國《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和《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08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遠東刺蝟
遠東刺蝟硬棘有兩種類型。一種純白色;另一種基部和次端部白色或淺棕色,中間部和棘尖棕色或深棕色。兩種棘刺的多少在不同個體中差異較大,使背部及體側呈淺土棕色到淺沙黃色,硬毛污白色或淺棕黃色,面頰和四足背面棕褐色較著。
遠東刺蝟
齒式=36。上頜第1門齒細長。第2上門齒甚短小,不及前者之半,且與前者之間有一狹小空隙相隔。第3上門齒較第2仁門齒略大。上犬齒不發達,幾乎與第3上門齒等大,二者間有一較寬的空隙。第1、2上前臼齒短小,第3上前臼齒較大,前尖明顯高出,並高於臼齒齒尖。第1、2上臼齒齒冠方形,除具4個大小相近的齒尖外,中間尚有1個小齒尖。第3上臼齒小,冠面具一向後內側斜走之齒嵴。下頜第1門齒粗長,第2下門齒、下犬齒和第1下前臼齒均小。第2下前臼齒較大,臼齒狀,齒尖明顯高出。第1、2下臼齒大,第3下臼齒小,均具高而尖銳的齒尖。
遠東刺蝟
遠東刺蝟反抗天敵的能力弱。受驚時即向腹面蜷曲,棘刺豎立在外,呈刺球狀,以此禦敵。遠東刺蝟一生中能消滅大量有害昆蟲,同時也食鼠類,因而對農、林、牧業以及人體健康有益。
約90%的雌刺蝟在出眠后即可進人動情期,且第1次交配時即可受孕,妊娠期34~37天,平均35天左右。哺乳期約40天。幼蝟斷乳后,母刺蝟可再次進入動情期,因此少數雌刺蝟一年可繁殖兩次。每胎l~7仔,多為3~6仔,平均4.5仔。幼刺蝟雌雄約各半.但也有個別同胎全為同一性別的情況。第2次哺乳期后,冬眠季節又逐漸開始,生殖季節和冬眠季節交替出現,各約持續半年。
遠東刺蝟廣泛分佈於灌叢、草叢、荒地、森林等多種環境中。
分佈於中國、俄羅斯、朝鮮和韓國。中國分佈於黑龍江、遼寧、吉林、內蒙古、河北、山東、河南、山西、安徽、江蘇、陝西和甘肅。
遠東刺蝟
據科伯特和希爾(Corbet&Hill,1992)的意見,該種共3個亞種,均分佈於中國。
序號 | 中文名 | 學名 | 命名人及命名年 |
1 | 遠東刺蝟指名亞種 | Erinaceus amurensis amurensis | Schrenk, 1859 |
2 | 遠東刺蝟北方亞種 | Erinaceus amurensis dealbatus | Swinhoe, 1870 |
3 | 遠東刺蝟華東亞種 | Erinaceus amurensis kreyenbergi | Matschie, 1907 |
在中國北方和俄羅斯遠東地區很常見。種群數量趨於穩定。
該物種已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08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