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古文尚書全譯

今古文尚書全譯

史料典籍:《尚書》又稱《書》、《書經》,是是國第一部古典散文集和最早的歷史文獻。

內容推薦


《尚書》最早只叫做《書》,漢代稱《尚書》《孔傳》解釋為“上古之書”。《尚書》成為儒家經典以後,又叫做《書經》。
《尚書》的內容都和政事相關,《荀子·勸學篇》:“《書》者,政事之紀也。”《史記·太史公自序》:“《書》記先王之事,故長於政。”《尚書》實際上是我國最早的政事史料彙編。
《尚書》的基本內容是君王的文告和君臣的談話記錄。《尚書》的作者是史官。文獻記載我國古代設有專錄君王言行的史官。《禮記·玉藻》稱君王“動則左史書之,言則右史書之”。史官記錄君王的言行,彙編成冊,就是《書》了。
今存《尚書》共有五十八篇,依據朝代編輯,分別稱為《虞書》《夏書》《商書》和《周書》。《虞書》五篇,《夏書》四篇;《商書》十七篇,《周書》三十二篇。上自堯舜,下至東周,彙集了十分珍貴而又豐富的史料。《尚書序》分為“典、謨、訓、誥、誓、命”六種體式,唐代孔穎達分為十種:典、謨、貢、歌、誓、誥、訓、命、征、范(見《堯典正義》)。粗線條地歸類,大致可以分成四種體式。
1.典 主要記載古代典制。《堯典》《舜典》《禹典》《洪範》《呂刑》《周官》等都屬於這一類。
2.訓誥 主要是訓誡誥令,包括君臣之問、大臣之間的談話以及祈神的禱告。這一類篇目較多,是《尚書》的主體部分。《虞書》的《皋陶謨》《商書》的《盤庚》《高宗肜日》《西伯戡黎》《周書》的《金滕》《大誥》《多士》《召誥》《君奭》《顧命》等篇都是“訓誥”體。
3.誓 主要是君王諸侯的誓眾詞。《甘誓》《湯誓》《泰誓》《牧誓》《費誓》《秦誓》諸篇都屬這一類。
4.命 主要是君王任命官員或者賞賜諸侯的冊命。《君陳》《畢命》《君牙》《同命》《文侯之命》等篇都是這一類。
《尚書》記錄了距今四千年至二千六百多年問虞、夏、商、周的典、訓、誥、誓、命,涉及政治、思想、宗教、哲學、法律、地理、曆法、軍事等領域,範圍很廣。為《左傳》《史記》等史書的寫作提供了珍貴的原始資料,同時也是研究我國原始社會和奴隸社會不可缺少的歷史文獻。
《尚書》被儒家奉為五經之首,自漢代立為學官以來,備受尊崇,成為整個封建社會最量要的教科書。《尚書》的核心思想是“敬天”、“明德”、“慎罰”、“保民”,帝王將相以《書》安邦定國,工商士民以《書》修身待物。我們要了解和研究封建社會,也必須閱讀《尚書》,利用《尚書》豐富的史料。
《尚書》不僅是文告、會議記錄等應用文體的濫觴,還開闢了古代散文創作的先河。《尚書》記言敘事,摹聲繪色,生動形象。不少篇章已出現很成熟的辭格,譬如《梓材》連用種地、建房、作器三個生活中常見的事理作比喻,說明創業和守成的關係,自然貼切,具有較強的說服力。《周書》各篇大多講究章法結構,例如《無逸》《顧命》,條理非常清晰,歷代散文家十分重視。《尚書》為後世散文創作奠定了基礎。
《尚書》還是語言學研究的重要材料,特別是今文中那些經過考定的真實文獻,反映了殷周時代的語言特點。例如《尚書》中的詞語古奧,多用雅言;很少運用表示語法關係和語勢語氣的句末語助詞,等等。這些獨特的語言現象,對於研究漢語史很有幫助。
《尚書》對於金文學、甲骨學、古器物學和考古學的作用,也很重要。可以說,不憑藉《尚書》,有些金文和甲骨文就無法解釋,有些考古發現和古器物就無法論定確切的年代。

目錄


前言
尚書序
虞夏書
堯典
舜典
大禹謨
皋陶謨
益稷
禹貢
甘誓
胤征
商書
湯誓
仲虺之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