醴泉半島

福建莆田秀嶼區東庄鎮的半島

山上綠樹成蔭,巨岩怪石遍地,古樹參天,荔枝成林。讓人神奇的是,位於嵩山南側山腰,現存8株樹齡都在500年以上的荔枝樹。至今,山上摩崖石刻眾多,有宋丞相書法家趙汝愚的“天風海濤”題刻。

地理位置


莆田市醴泉半島,屬秀嶼區東庄鎮。在這片約36平方公里神奇的土地上,其南端突地隆起三座山,形成犄角,相距約2公里。在湄洲灣秀嶼港口(市港務集團有限公司)的南面,秀嶼青峰岩雄偉屹立壓鎮大門,望山緊靠秀嶼港,嵩山居中為後盾,總攬大局。三山挺立,天然屏障。三山有三寺,更為秀嶼港口增添異彩。半島三面臨海,為湄洲灣所圍,南面與忠門半島隔海相望。

地名由來


宋時稱醴泉,據縣誌記載,醴泉半島東部的南山山腰(又傳萬木公寺后),古有泉自岩縫中湧出,甘冽異常,大旱不竭,境內各家各戶有祭事活動,均來山取水,故稱醴泉。據傳半島西南端的象山上有一泉眼,涓涓流水長年不息,儘管百日大旱,泉水仍不幹涸,泉水色清味甘,群眾稱為“龍喉”,故有醴泉之稱。遺憾的是,泉眼被開山炸石破壞了。
解放后,屬笏石區,下塘區,58年屬忠門公社,1965年劃出成立東庄人民公社,1984年改稱為東庄鄉,1988年鄉改鎮時,因境內有天然良港秀嶼港,故稱秀嶼鎮。

文物景觀


嵩山寺

嵩山並不高,海拔僅為79米,卻與北派名山齊名。古人認為此山之所以名嵩山,蓋因“其山巨石崇聳怪特,拔起在海中,海趨卑而山增高,故亦另高而名嵩耳。”遊客登臨此山,眺望海天遼闊,平疇萬里,舟影綽綽,樓宇林立,清風拂面,“東庄朝航”的無限風光盡收眼底。難怪有詩為證:“莫雲地盡無形勝,不減蓬萊第一山。”山上有“陸地女神”之稱的仙姑岩。岩下有洞,傳說為臨水夫人陳靖姑生活和修鍊的地方。其間廟宇眾多,依山而築,以石構為主,坐北朝南。山上綠樹成蔭,巨岩怪石遍地,古樹參天,荔枝成林。有嵩山寺嵩山書院、文峰仙洞、觀音殿陳靖姑祖廟等。既是一處信徒朝拜聖地,又是沿海的一處旅遊勝地
讓人神奇的是,位於嵩山南側山腰,現存8株樹齡都在500年以上的荔枝樹。鬱鬱蔥蔥,幾成一片荔枝林,年年均能開花結果,據說每株一年能產近千斤荔枝。荔枝本多生長在平原河流水邊,這片長在緊鄰海邊的荔枝堪稱為沿海一奇。
而位於山頂的一棵1500多年的隋代古樟更是見證了秀嶼港、醴泉半島的風雨滄桑。古志有云:“醴泉未有鄉,嵩山先有樟”、“嵩山未興樟先在”。此樹不算高,呈傾卧狀,樹高約8米,樹徑約有1.7 米。上世紀60年代曾一度枯萎,近20年來重新碧綠茂盛,生機勃勃。
此地還有一處令人浮想聯翩的景觀是位於南側榕樹林中的南宋丞相陸秀夫衣冠冢,現石碑仍在,上刻“宋檀越陸公墓道”,其他蕩然無存。史載南宋末,元軍佔領都城杭州後步步緊逼,時任南宋丞相陸秀夫護衛幼帝輾轉廣東,終在崖山背幼帝投海殉國,而陸秀夫衣冠葬於此地。如今昔人已矣,芳草萋萋,僅存石碑風中靜默,讓人感嘆不已。
山奇、海碧、岸赤;古廟、寺殿、摩崖石刻,東庄嵩山自然景觀與人文內涵融合一處,成為濱海旅遊觀光的好去處。

青峰岩

醴泉半島
醴泉半島
青峰岩位於東庄鎮秀嶼港碼頭旁,原是四面臨海的小嶼,整嶼盡皆奇岩怪石,但表面皆被樹木遮蓋而長青,故雅稱“秀 嶼”。
青峰岩有青雲殿,青蓮寺,青蓮殿等。據載,創建於唐,興於宋。至今,山上摩崖石刻眾多,有宋丞相書法家趙汝愚的“天風海濤”題刻。宋時就是一處遊覽勝地。明嘉靖24年(1545)倭寇侵佔秀嶼,青峰岩上原有古建築遭燒毀,清代重修后至抗日時,又被日機炸毀,文革期間又遭拆除。直至1979年在旅新僑胞等資助下,又集資重修,如今寺院、殿宇,面目一新。新建的殿宇是青峰岩上石景觀的發展,石殿宇、石像、石佛(彌來),石觀音菩薩、石神台石桌、石凳、石香爐……例如青蓮寺大殿除瓦片脊樑外,全用石料仿木重檐歇山造,全殿用36根石柱支撐,殿堂中央四根最大園柱,雙臂合抱還不夠,要加兩指圍(二揲)198公分,最小為外檐下方石柱為25×25公分,面寬三間,進深三間,四周走廊,屋蓋下至石柱上的枋、梁、斗、拱皆石料仿木構築,用隼卯聯結成屋架整體,四周屋檐也皆石料,只屋尖用木脊樑椽片瓦片。全殿外觀雄偉莊嚴。連殿內佛像也都是石雕,中央的觀音像、孩兒像、花瓶香火爐、基台等都是石雕的,且雕工精細,藝術美觀,神態逼真,栩栩如生,堪稱一座“石雕世界”,令人觀后,留連忘返。我們用餐的餐廳全是石建成的,上面全用石樓板。青雲殿前檐下石龍柱上的梁斗拱皆用仿木造,非常美觀,連重檐下的梁斗拱也用石仿木造,如無細看,只知木的,因青雲殿正在抬高,看在用電磨刻石頭,才知上面也是石頭的,前石階中央的“龍陛石”是清代雕的,還有明代雕的泗洲文佛石像,真是處處可見石雕藝術品。從青岩山遠眺,昔日周邊的灘塗地如今是欣欣向榮的港區碼頭,它見證我市30年的發展與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