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4條詞條名為建國村的結果 展開
- 山東省淄博市周村區建國村
- 上海市青浦區金澤鎮下轄村
- 浙江省嘉興市南湖區大橋鎮下轄村
-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方正縣方正鎮下轄村
- 福建三明大田縣建設鎮建國村
- 天津市濱海新區古林街道下轄村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哈密市回城鄉下轄村
- 福建泉州永春縣達埔鎮建國村
- 浙江省新昌縣鏡嶺鎮下轄村
- 山東省青島市嘉興路街道下轄村
- 黑龍江省大慶市肇源縣民意鄉下轄村
- 四川省眉山市仁壽縣曲江鄉建國村
- 內蒙古阿榮旗下轄村
- 重慶市秀山縣龍池鎮下轄村
- 貴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建國村
- 浙江省台州市臨海市江南街道下轄村
- 福建寧德福鼎市太姥山鎮建國村
- 湖南省津市市白衣鎮下轄村
- 黑龍江省五大連池市建設鄉下轄村
- 浙江省太湖度假區白雀鄉下轄村
- 山東省棗莊市市中區齊村鎮下轄村
- 四川省德陽市羅江區略坪鎮下轄村
- 安徽宣城市宣州區孫埠鎮下轄村
- 福建莆田市仙游縣楓亭鎮下轄村
建國村
山東省淄博市周村區建國村
建國村建於元朝,原名郭家莊,複名方家莊。明洪武元年(1368年),劉氏族人自直隸河間府寧津縣遷來,更名為劉家寨子;梅氏家族遷來后,又立名為梅家寨子。劉、梅兩姓族人曾為村名發生爭議。明萬曆年間,長山縣令盧煌出面調解,改名為太和庄。因庄大面寬人眾,后又分為東太和、西太和、南太和,統稱三太和。
1958年,三太和改為建國大隊;1984年8月,更名為建國村。2003年1月6日,改為建國社區。
明朝初年,劉、梅二姓相繼遷來后,各自逐步發展為望族。村內塾學教育發達,庄東南五里還建有槐蔭書院。自明嘉靖朝至清朝前期,劉氏族人科舉登第者代不乏人,先後中過五位進士。梅氏先後設立塾學“溪山草堂”“兩桐書院”及“三多堂”“心遠堂”等家庭學館。清朝末年,“三和”形成了3個較大的學館。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三太和官宦迭出,家族文化、廟宇文化、民社文化日見興盛。
明朝末年,規模宏大的劉氏莊園已經形成,並建有結構精巧的防禦系統。在長白山八柱台闢建茶泉,築樓建台,后形成演變成今八柱台村。自茶泉至本村30餘里,沿途栽植國槐,供挑夫歇腳,俗稱“閣老槐”。明朝上半葉,村東建有關帝廟,村西建有白衣庵,明後期,村民又捐資建玉皇廟、准提庵,定時祭祀,香火不斷,祭神祈雨,祀天謝神,民社活動豐富多彩。
建國村歷史名人多出自劉氏家族。較著名的有,明嘉靖年間進士劉一相,官至陝西按察副使。其子劉鴻訓(1565—1634),字默承,後人稱“劉閣老”,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進士。歷任翰林院編修、侍講、侍讀學士、禮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著有《四素山房集》《皇華集》《玉海纂》《困學紀聞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