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犯罪研究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犯罪研究

第一節美國的犯罪狀況 第二節德國的犯罪狀況 第三節韓國的犯罪狀況

圖書信息


作 者:康樹華 編
叢 書 名:刑事法律論叢18出 版 社:北京大學出版社ISBN:9787301092620出版時間:2005-07-01版 次:1頁 數:460裝 幀:平裝開 本:16開所屬分類:圖書 > 法律 > 刑法

內容簡介


改革開放之後,我國實行市場經濟體制以來,隨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一步發展、先進科學技術的引進和對外交往的頻繁,我國的犯罪也是花樣翻新。在我國一度絕跡的犯罪,諸如賣淫嫖娼,拐賣婦女、兒童,吸毒,販毒等死灰復燃,且來勢迅猛。新型犯罪,諸如環境污染、計算機犯罪、網路犯罪等也是層出不窮,惡性增長,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為什麼經濟發展了,人們的生活水平和綜合國力提高了,而犯罪卻增長了呢?難道西方發達國家那種“經濟發展,治安混亂,犯罪猖獗”的社會現象,在我國也要重新上演嗎?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我國犯罪現象的嚴重化?這些問題,已成為當今許多人時常思考的問題。為了回答這些問題,北京市委副書記強衛同志於2002年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犯罪研究》課題,北京市委政法委委託北京市法學會進行這一科研項目。北京市法學會請我主持該項目。在市委政法委的大力支持和市法學會會長汪統同志的策劃、指導下,北京市法學會以我的名義向中國法學會申請立項,獲得了批准。
回顧兩年前,我們面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犯罪研究》這一課題時,感想頗多。其中主要有四:一是覺得這一課題新穎,富有時代性和開拓性;二是通過多年來犯罪學的教學和科研,我深感,在和平環境下建設小康社會,雖然會遭遇許多問題和挫折,但是其中破壞性最大的莫過於犯罪;三是深感小康社會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我們應該萬眾一心,齊心合力,推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這一中華民族從古至今夢寐以求的偉大事業順利發展;四是通過這一課題研究,如果能找出犯罪規律,提出有針對性的對策,在治理犯罪過程中,起到預防和減少犯罪的作用,使得來之不易的勝利果實免遭或者不被犯罪者侵犯,等於我們也置身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之中。正是受這些思想支配,我們深感這一課題研究之光榮和意義的重大。
犯罪的增長是當今的全球性問題,正處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征途中的我國,也受到犯罪嚴重化的困擾。發展需要穩定,需要遏制犯罪的惡性增長,需要犯罪學理論研究工作者和在政法實際部門工作的同志攜起手來共同合作,深入調查研究,對於犯罪增長的狀況、原因、規律,以及有效的治理對策等,作出科學的回答。正是基於這樣的社會責任,北京市領導將其作為調研課題,北京市法學會將其申報為重點科研項目,歷經兩年的資料搜集,多次召開會議討論和課題組不輟筆耕,反覆修改,終於以本論著的形式,作為課題成果與廣大讀者見面了。
這部論著在體例上分為5篇,計19章。第一篇為基礎概念論,分為3章。主要論述何謂小康社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提出及其基本內涵,以及小康社會與現代化的橫向比較。第二篇為國外犯罪論,分為3章。一是以美國、德國、韓國為例,介紹了經濟發展、犯罪增加的情況;二是以日本、瑞士為例,介紹了經濟增長、犯罪平穩的情況;三是從中總結了西方發達國家現代化進程中的犯罪規律。第三篇為國內犯罪論,分為5章。總結了我國計劃經濟體制下的犯罪狀況、特點與對策和我國市場經濟體制下的犯罪狀況、特點與對策,以及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犯罪規律。第四篇為犯罪比較論,分為3章。首先是犯罪主體的演變與國外比較;其次是犯罪類型的演變比較;最後為犯罪原因的演變比較。第五篇為犯罪防治論,分為5章。首先,介紹了我國治理犯罪對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方針的理論與實踐;其次,論述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的犯罪預防戰略;再次,論述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的犯罪預防與治理方略;第四,開展社區矯正,提高矯正質量;第五,借鑒、汲取國外現代化進程中防治犯罪的經驗與教訓。
全書體例設計追求的是:脈絡的清晰與體例的嚴整。全書內容追求的是:全面系統,重點突出,資料翔實,富有創新精神。
具體地說,本書的特點如下:
一是創新精神。學術的生命在於創新,學術創新之處,正是學術精華之所在。綜觀全書,是整合犯罪學研究的論著。也就是說,本書雖然比較全面系統地論述了犯罪學所要研究的犯罪現象、犯罪原因、犯罪預防等問題,但卻不是停留在以往犯罪學的框架之內,更不是一般地論述犯罪概念、類型、歷史、現狀,以及原因、特點與治理的對策等,而是密切結合實際,找出犯罪規律性,特別是根據實際情況,大膽創新,提出一些新的問題。比如,過大量典型案例研究,得出結論,“我國的有組織犯罪是伴隨著1983、1996、2001年三次嚴打鬥爭醞釀、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我們應該從中汲取以往的經驗、教訓,堅決避免因認識上的誤區而帶來的‘嚴打’實踐的負效應。應該在堅持‘嚴打’方針的同時,堅持‘打防結合,以防為主’的鬥爭策略,真正做到嚴打、嚴管、嚴治、嚴防’,綜合治理,綜合防範。……”
在論證“我國有組織犯罪的最新動態”時,明確提出我國已存在黑社會。根據2000年歲末“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破獲出來的案件看,當前我國有組織犯罪的最新動態,有的有組織犯罪的行為,已經完全符合黑社會組織的基本特徵。將這類犯罪還認定為“黑社會性質組織罪”,已經不符合當前的實際。與此同時,通過分析大量案例,著重指出:“我國典型的有組織犯罪——黑社會犯罪已經出現,並向嚴重化和更高組織化發展,其裝備更趨於現代化,智能化程度越來越高,手段更加狡猾,經濟領域將面臨有組織犯罪的滲透,並將成為有組織犯罪的主要活動領域。……”
二是資料翔實。縱觀全書,既佔有大量已有的資料,又搜集了許多新的資料。一部著作,如果不佔有大量資料,就等於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本書論證的問題,都不是空泛的道理,一般都有具體事例或資料作為佐證。例如國外犯罪論,我們是在佔有有關國家大量資料的基礎之上,才劃分為兩類的。比如美、德、韓屬於經濟發展、犯罪增長的國家,而日本、瑞士屬於經濟增長、犯罪平穩的國家,這些都不是空洞的論述,而是通過佔有大量犯罪統計資料得出的結論。
再如兩種經濟體制下中國犯罪狀況、特點與規律,以及流動人口犯罪劇增、職務犯罪日益突出、青少年犯罪居高波動、女性犯罪比例增加、財產犯罪取代暴力犯罪等結論性的標題,都是在佔有大量資料基礎之上得出的結論。
三是理論深度。學術研究有其繼承性,沒有繼承就談不上發展。但是,繼承並不等於簡單的重複。因此,在寫作本書時,我們要求:要儘可能將別人的有關成果搜集齊全,在認真閱讀的基礎上,歸納總結,根據現實生活中出現的新問題,提出自己的體會與觀點,使本書具有自己的特點,並且要求,本書在學術上一定要有理論深度。所謂在學術上一定要有理論深度,“深度”就在於要求本書決不能是已有犯罪學的翻版,而應在形式與內容上均有創新與突破;在資料方面,既有過去的資料,又要有現實的最新論據,以便縱橫交錯,進行比較研究。然而,比較研究並不是我們的目的,我們的目的是通過比較研究,發現我國在犯罪狀況方面的發展變化、犯罪主體方面的演變、犯罪類型方面演變,以及我們在犯罪治理方面的缺陷與不足,並加以改進和創新,這才是我們的目的。
四是全面系統,突出重點。本書既較為全面地介紹了小康社會的概念及其由來,也介紹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提出及其基本內涵,更對小康社會與現代化進行了橫向比較,然而這並不是本書的重點,本書的重點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的犯罪問題研究。因此,本書設有國外犯罪論、國內犯罪論、犯罪比較論,以及犯罪防治論等篇、章、節,並且緊密結合實際,突出了市場經濟與犯罪的關係,重點研究了市場經濟條件下犯罪的基本特點與規律。在治理犯罪方面,突出研究了如何改善社會環境和提高人的素質問題,特別研究了如何開展社區矯正,提高矯正質量,以及借鑒國外現代化進程中防治犯罪的經驗,吸取教訓。
通過上述本書特點的介紹,可以清楚地看到,本書既有理論性,又具有實踐性和可操作性。因此,本書不僅可作理論學習的教材,可供高等政法院校以及政法部門和有關單位學習犯罪學之用,而且也是指導中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各級領導和實際工作部門的同志,在實際工作中必備的一本好書,更可以作為廣大人民群眾關注犯罪問題的讀物。
回顧兩年來,我們為了完成這一項目,在強衛同志的指導、市委政法委的支持和市法學會的直接領導下的工作歷程,雖不能說“白手起家”,但是要搜集國內外大量有關資料,並非輕而易舉之事。在國外資料搜集方面,我們動用了在國外的多年好友、學生,以及赴國外訪問的學者,等等。在國內資料搜集方面,在北京市委政法委的大力支持與幫助下,查閱了公安、檢察、法院等有關部門的有關資料。與此同時,參加課題組的同志,更是不辭辛勞,冒當年“非典”之危險,戰勝酷暑與嚴寒,先後到中國政法大學圖書館、北京大學法學院圖書館、檢察官學院圖書館、北京圖書館新華書店等處,廣為閱覽,搜集資料。至於參加課題組的各位學者,在著述中的甘苦,不必多言,但是他(她)們一絲不苟、刻苦鑽研、反覆修改、精益求精的敬業精神,是很值得大力提倡的。
本課題申報、撰稿與出版過程之中,始終得到了來自各方面的熱情關懷與鼎力協助。對此,我們永遠心懷感激之情。特別是強衛同志與市委政法委以及有關實際部門的領導多次參加會議,聽取我們的彙報,並提出指示和具體要求;市法學會會長汪統同志於百忙之中,通覽調研報告和書稿,提出意見,給予我們莫大鼓舞。市法學會不僅多次召開研討會,從提綱到寫作內容進行了討論,而且還派王秀海、趙洪穎等同志組織調研和收集資料並參與
列印等具體工作,促使我們如期完成項目並得以付梓。借本書出版之際,一併向他(她)們表達最誠摯的謝意!北京大學出版社副總編輯楊立範同志為本書的編輯出版付出了大量的心血,本書在撰寫過程中,參閱了犯罪學、刑法學界同仁的一些有關論著,也在此對他們致以深深的謝意!
由於我們的學識有限,特別是涉及國內外有關犯罪的一系列問題,書中不妥之處難以避免,真誠地期望得到學界同仁以及讀者諸君的批評指正。
·查看全部>>

作者簡介


康樹華,1926年10月生,黑龍江省綏化市 人。現為中國犯罪學研究會會長,北京大學法律系教授,北京大學犯罪問題研究中心主任、全國人內務司法委員會青少年工作組委員、共青團中央青少年立法顧問。
著有:《青少年法學》、《青少年法學新論》、《青少年犯罪與治理機制》
、《犯罪學——歷史·現狀·未來》等二十餘部專著。主編有:《犯罪學通論》、《比較犯罪學》、《犯罪學大辭書》、《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犯罪控制》、《犯罪熱點透視》、《當代有組織與防治對策》、《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制教育全書》等二十餘部學術著作。譯有:《行政法概論》、《九國憲法選編》、《公害法概論》等。發表學術論文幾百篇,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997年被評為中國保護未成年人傑出公民。
·查看全部>>

目錄


第一篇 基礎概念論
第一章 小康社會的概念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意義
第一節 何謂小康社會,小康社會的思想源起
第二節 中國現代化小康之路的發展
第三節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意義
第二章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提出及其基本內涵
第一節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鬥目標的提出
第二節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基本內涵
第三章 小康社會與現代化的橫向比較
第一節 現代化範疇的基本含義
第二節 馬克思主義關於現代化的基本理論
第三節 小康社會與現代化的橫向比較
第二篇 國外犯罪論
第四章 經濟發展,犯罪增長
第一節 美國的犯罪狀況
第二節 德國的犯罪狀況
第三節 韓國的犯罪狀況
第五章 經濟增長,犯罪平穩
第一節 日本的犯罪狀況
第二節 瑞士的犯罪狀況
第六章 西方發達國家現代化進程中的犯罪規律
第一節 社會歷史的發展印證社會各方面因素影響犯罪狀況
第二節 現代化進程中犯罪之所以影響整個社會的主要原因
第三節 經濟和社會的變化推動暴力犯罪佔優勢的社會向財產犯罪佔優勢的社會轉變,並推動新型犯罪出現;犯罪主體伴隨著發生變化
第三篇 國內犯罪論
第七章 計劃經濟體制下的犯罪狀況、特點與對策
第一節 基本完成社會主義改造時期的犯罪狀況、特點與對策
第二節 開始全面地建設社會主義時期的犯罪狀況、特點與對策
第三節“十年動亂”時期的犯罪狀況、特點與對策
第八章 市場經濟體制下的犯罪狀況、特點與對策
第一節 粉碎“四人幫”反革命集團以後到1983年“嚴打”以後的犯罪狀況、特點與對策
第二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犯罪狀況、特點與原因
第九章 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犯罪規律
第一節 在社會轉型和政策重大調整時犯罪出現高峰
第二節 從犯罪類型看,經濟犯罪日益增多,新型犯罪不斷出現
第三節 從犯罪主體看,流動人口犯罪劇增,青少年犯罪居高波動,職務犯罪攀升,重新犯罪率增高,老年犯罪、女性犯罪都在上升
第四節 從犯罪區域看,東南西北和城鄉都有明顯差距
第五節 在工業化和城市化的進程中,我國犯罪的發展變化與國外的犯罪規律相一致,同時具有與我國相對應的特點
第十章 城鄉結合部成為流動人口和犯罪的多發地
第一節 流動人口犯罪
第二節 城鄉結合部成為犯罪的多發地
第三節 城鄉結合部的假冒偽劣商品泛濫成災
第十一章 農村社會控制弱化與黑惡勢力興起
第一節 農村黑惡勢力及其主要特點
第二節 農村黑惡勢力向經濟領域的滲透
第三節 農村黑惡勢力向政治領域的滲透
第四節 農村封建宗族勢力的死灰復燃
第五節 農村社會基層組織的弱化
第四篇 犯罪比較論
第十二章 犯罪主體的演變與國外比較
第一節 青少年犯罪的人數激增
第二節 女性犯罪比例增加
第三節 職務犯罪的日益突出
第四節“有組織犯罪猖獗,黑社會復活了”——從三次“嚴打”看有組織犯罪的醞釀、形成和發展
第十三章 犯罪類型的演變比較
第一節 經濟犯罪取代暴力犯罪的主流趨勢
第二節 恐怖主義犯罪的興起
第三節 毒品犯罪的肆虐
第四節 新型犯罪
第十四章 犯罪原因的演變比較
第一節 犯罪的客觀原因
第二節 犯罪的主觀原因
第五篇 犯罪防治論
第十五章 我國治理犯罪對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方針的理論與實踐
第一節 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方針的形成與發展
第二節 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方針的基本內涵與某些嚴重滯后的具體措施
第三節 打防結合,預防為主,全面貫徹執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方針
第四節 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方針的新發展
第十六章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的犯罪預防戰略
第一節 預防犯罪的目的和方針
第二節 預防犯罪的政策和原則
第三節 預防犯罪規劃
第四節 預防犯罪組織
第十七章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的犯罪預防與治理方略
第一節 加強犯罪研究,提高決策的科學性
第二節 犯罪猖獗施“重典”是古今中外治理犯罪的規律
第三節“打防結合,預防為主”使“嚴打”的內容進一步豐富和完善
第四節 加強立法,依法進行市場管理,強化預防和控制犯罪的功能
第五節 強化政府管理職能,抓好宏觀管
第六節 強化保安措施
第七節 收繳武器和炸藥
第八節 防治流動人口犯罪必須建立打、控、管相結合的機制
第九節 組合社會資源,形成預防重新犯罪體系
第十節 加強宣傳教育工作,尤其要加強對流動人口和青少年的法制觀念培養和道德教育
第十一節 搞好基層組織建設,創建安全文明社區,實現社會治安和社會風氣根本好轉
第十八章 開展社區矯正。提高矯正質量
第一節 社區矯正的理論基礎
第二節 社區矯正的必要性、合理性、可行性
第三節 社區矯正的“北京模式”
第十九章 借鑒、汲取國外現代化進程中防治犯罪的經驗與教訓
第一節 借鑒國外防治犯罪的經驗
第二節 汲取國外防治犯罪的教訓
後記
·收起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