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加芍藥湯

中藥

桂枝加芍藥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傷寒論》。

簡介


歌訣

桂枝加芍腹痛珍,此病原來屬太陰;慢性菌痢久不已,脈沉弦緩是指針。

組成

桂枝(去皮)、生薑(切)各三兩,芍藥六兩,甘草(炙)二兩,大棗(擘)十二枚。

用法用量

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次溫服。

功用

1.《金鑒》:外解太陽之表,內調太陰之里虛

主治

1.《傷寒論》:本太陽病,醫反下之,因爾腹滿時痛者,屬太陰也。
2.《方機》:煩,脈浮數,無硬滿狀者;腹滿寒下,脈浮,或惡寒,或腹時痛者。

方義

桂枝加芍藥湯,此用陰和陽法也,其妙即以太陽之方,救治太陰之病。腹滿時痛,陰道虛也,將芍藥一味倍加3 兩,佐以甘草,酸甘相輔,恰合太陰之主葯; 且倍加芍藥,又能監桂枝深入陰分,升舉其陽,辟太陽陷人太陰之邪。復有姜、棗為之調和,則太陽之陽邪,不留滯於太陰矣。

運用

辨證要點為腹滿時痛,攣急痛,喜按。
臨床常用於感冒神經痛風濕病頭疼、腹痛、神經衰弱體質虛弱、陽痿、遺精、慢性腸炎、胃下垂、術后腸粘連等屬於太陽病,邪陷太陰,脾氣受傷,可由太陽病誤下者。

重要文獻摘要

原方選錄
《傷寒論》:“本太陽病,醫反下之,因爾腹滿時痛者,屬太陰也,桂枝加芍藥湯主之。”
方論選錄
1.《傷寒貫珠集》:“桂枝所以越外入之邪,芍藥所以安傷下之陰也。按《金匱》云:傷寒陽脈澀、陰脈弦,法當腹中急痛者,與小建中湯;不瘥者,與小柴胡湯。此亦邪陷陰中之故。而桂枝加芍藥,亦小建中之意,不用膠飴者,以其腹滿,不欲更以甘味增滿耳。”
2.《古方選注》:“桂枝加芍藥湯,此用陰和陽法也,其妙即以太陽之方,求治太陰之病。腹滿時痛,陰道虛也,將芍藥一味倍加三兩,佐以甘草,酸甘相輔,恰合太陰之主葯:且倍加芍藥,又能監桂枝深入陰分,升舉其陽,辟太陽陷入太陰之邪。復有姜、棗為之調和,則太陽之陽邪,不留滯於太陰矣。”

各家論述

1.左季雲:“表邪誤下,陷人太陰,故腹滿時痛,而表仍不解,須倍芍藥收太陰之陰,故桂枝解下陷之表,甘草緩中以止腹痛,生薑散邪以止腹滿。”(《傷寒論類方匯參》)
2.王晉雲:“將芍藥一味倍加三兩,佐以甘草,酸甘化陰,恰合太陰之主葯。且加芍藥又能監桂枝深入陰分,升舉其陽,辟太陽陷人太陰之邪。”(《古方選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