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張老松樹

題張老松樹

《題張老松樹》是唐代詩人宋之問創作的一首詠物詩。此詩描寫了詩人冬日黃昏之時,徘徊山間,四顧之際,草木凋落,景色凄然。然而山間那一棵直干凌雲的老松樹,卻讓詩人從內心中油然升起一股敬慕之情:做人正要像這株松樹一樣,歲寒而不凋,孤直而高節。

作品賞析


詠物是中國傳統詩歌最穩定持久的題材之一。由於詠物詩與賦的關係比任何題材都來得密切,它承襲了詠物賦的各種嚴格慣例。在六至七世紀,詠物詩往往作為修辭練習,經常寫得很有趣。隨著七世紀後期詩歌範圍的擴大,舊的詠物傳統也派上了新的用場。陳子昂轉向了寓意,其他詩人也從嚴格的描寫慣例下解放出來,創作出了想像性的詠物歌行。有些詩人繼承了詠物詩應有的精巧風格,並試圖使其既有娛樂性,又有思想意義。
到了宋之問的時候,讀者可以看到新的象徵手法代替了舊的修辭練習。與陳子昂有意識地寫得古拙的寓意詩不同,象徵的詠物詩既不離開所詠之物的本性,又另有更多的含義。宋之問這首《題張老松樹》以象徵的手法歌詠了松樹孤直的品格,是這方面的優秀典範。松樹歷來就是孤直的象徵,但宋之問以特別的力量處理這一主題。
這樣的詩在沈宋時期的五十年後將是不起眼的,但在當時的背景下卻十分出眾。前二聯遵循了三部式,但宋之問在第三聯插入了個人反應,並在結尾運用一種引發讀者反應描寫對句。宋之問有效地運用了樸素的風格,與前述各詩的修飾形成鮮明對照。
此詩作者宋之問是唐代有名的以無恥著稱的文人。雖說不可因人廢文,因人廢詩,詩和人還是有密不可分的聯繫的。像這首詩,如果就詩論詩,無論從詩歌藝術上,還是從思想性上看,都屬上上之作。但諸多唐詩選本中均不選,恐怕也正是此詩的格調和宋之問的人品風馬牛不相及吧。假設此詩是魏徵或者狄仁傑等良臣所作,恐怕早就家喻戶曉,婦孺皆知了。

作者簡介


宋之問(約656—約712),字延清,名少連,漢族,虢州弘農(今河南靈寶)人,初唐時期的詩人,與沈佺期並稱“沈宋”。
唐高宗上元二年(675),進士及第,當時掌握實權的是武則天,富有才學的宋之問深得賞識,被召入文學館,不久出授洛州參軍,永隆元年(681),與楊炯一起進入崇文館任學士。
陳子昂、盧藏用、司馬承禎、王適、畢構、李白、孟浩然、王維、賀知章稱為仙宗十友
先天元年(712年)八月,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后,被賜死於徙所,享年56歲。
詩多歌功頌德之作,文辭華麗,自然流暢,對律詩定型頗有影響。原集已佚,有輯本《宋之問集》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