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蒿子桿的結果 展開

蒿子桿

菊科茼蒿屬植物

蒿子稈,在中國的南北各地都能夠見到,由於它的花很像野菊,徠所以又叫菊花菜,在中國台灣叫打某菜。常吃這個蒿子稈能通便排毒,消食開胃。除此之外,研究發現,每100克蒿子稈里含有的礦物質鉀高達450毫克。鉀,可以利尿,使人的血管內容量不至過高,同時還能通過高血鉀對離子的平衡,使血管壁保持鬆弛狀態。再結合蒿子稈安心氣的作用,格外能促使人身心達到平衡,有效平穩血壓,預防高血壓的發生。

形態特徵


蒿子桿
蒿子桿
光滑無毛或幾光滑無毛,高20-70厘米。莖直立,通常自中上部分枝。基生葉花期枯萎。中下部莖葉倒卵形至長橢圓形,長8-10厘米。二回羽狀分裂,一回深裂或幾全裂,側裂片3-8對。二回為深裂或淺裂,裂片披針形、斜三角形或線形,寬1-4毫米。頭狀花序通常2-8個生莖枝頂端,有長花梗,並不形成明顯傘房花序,或頭狀花序單生莖頂。總苞徑1.5-2.5厘米。總苞片4層,內層長約1厘米。舌片長15-25毫米。舌狀花瘦果有3條寬翅肋,特別是腹面的1條翅肋伸延於瘦果頂端並超出於花冠基部,伸長成喙狀或芒尖狀,間肋不明顯,或背面的間肋稍明顯。管狀花瘦果兩側壓扁,有2條突起的肋,余肋稍明顯。農田栽培,蔬菜用。吉林有野生。

生長環境


原產於地中海地區。中國北方引種栽培,吉林有野生。蒿子桿喜涼爽氣候,較耐寒,略耐陰,不耐高溫,適生溫度15-25℃,可以耐受短時間0℃的低溫,在光照充足、排水良好、疏鬆肥沃的田園土、微酸性土、沙壤土中均能生長良好。

生長繁殖


播種
可以春播,也可秋播,由於蒿子桿喜冷涼,不耐高溫,所以秋季播種最好。種子採收后,先進行晾曬,除去雜質后,放入0-5℃冰箱內貯存,播種時再取出,對播種用的基質要進行消毒。蒿子桿種子較小,播種后一般不覆土。遇到寒潮低溫時,要在苗盆上加蓋塑料薄膜,以防止水分流失,並有保溫保濕作用。幼苗出土后,要及時把薄膜揭開,並在每天上午9∶30之前,或者在下午3∶30之後讓幼苗接受太陽的光照,使之生長健壯。大多數種子出齊后,要適當間苗,將染病、生長不健康的幼苗拔掉。
扦插
用營養土或河沙、泥炭土等作扦插基質,選擇粗壯、無病蟲害的健壯營養枝作插穗。初夏剪取適當的健壯嫩枝,插后保持適當的濕潤與遮陰,2-3周即可生根。插穗生根的最適溫度為18-25℃,低於18℃時插穗生根困難,需要用薄膜覆蓋扦插用花盆或容器。高於25℃時插穗的切口易受到病菌侵染而腐爛,需要遮陰50-80%。待根系長出后,再逐步移去遮陽網。扦插法由於操作較為繁雜,多不採用。

栽培技術


移栽
一般來說,種子播種后7-10天萌芽,待長出真葉3-5片後進行移苗,可以盆栽,也可直接在露地栽植。小苗裝盆時,先在盆底放入粗粒基質或者陶粒來作為濾水層,其上撒一層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料作為基肥,再蓋一層基質,然後放入植株,肥料與根系分開,以免燒根。小苗移栽時,先挖好種植穴,株行距以20厘米×25厘米為宜,在種植穴底部撒一層有機肥料作為底肥,再覆一層土並放入小苗,回填土壤,把根系覆蓋住,並用腳把土壤踩實。
水肥
分苗后要澆一次透水,並放在略陰環境養護一周。第二次澆水僅針對偏干處補水。以後澆水一般遵循不幹不澆、澆則澆透的原則,適當控水是調節蒿子桿株型的關鍵。濕度要低,見光要足,忌酷熱,利於植株株型的生長。在晚秋、冬、早春三季,要給予直射光照射,以利於進行光合作用徠和花芽萌發。夏季若遇到高溫天氣,要遮掉大約50%的光照。生長期每兩周需施用一次追肥,以氮肥為主,蕾期使用磷、鉀肥,施肥要適量。進入結實期后,停止肥料供給。
摘心
定植成活后,在開花之前一般進行兩次摘心,以促使萌發更多的開花枝條。上盆1-2周后,把頂梢摘掉,保留下部的3-4片葉,促使分枝。在第一次摘心3-5周后,進行第二次摘心,即把側枝的頂梢摘掉,保留側枝下面的4片葉。進行兩次摘心后,株型會更加理想,開花數量也多。
上盆后需及時拉盆,蒿子桿株型比較大,溫度高時需水量也多,如果根扎於地面,動盆后易萎蔫,不易恢復生長,需出售前及早動盆。
春季天氣逐漸變暖,3-4月露地定植扦插苗,株行距25厘米×45厘米,視品種的高矮而異。栽植地應光照充足,排水良好,土質疏鬆,富含有機質,以保證花多、花大、花色艷麗。定植緩苗后,可施1-2次液態追肥,有利於延長花期。

主要價值


藥用:主治脾胃不和,二便不通,咳嗽痰多,煩熱不安。
觀賞:花色絢麗且花期長,適合大面積園林景觀工程,也適於多種野花組合類型,園林中多用於布置花壇或花境,也能室內盆栽觀賞,也可做切花材料。

防治方法


病蟲害防治蒿子桿易出現腐爛病、紅蜘蛛、蚜蟲等病蟲害,病害可用克菌、億力防治,蟲害可用40%氧化樂果乳油1500倍液噴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