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6條詞條名為鳳仙的結果 展開
- 《聊齋志異》篇目
- 鳳仙花科鳳仙花屬植物
- 鳳仙花科鳳仙花屬植物
- 夜王鳳仙-日本動漫《銀魂》中的人物
- 茶花品種
- 聊齋志異連環畫
鳳仙
鳳仙花科鳳仙花屬植物
鳳仙花,又名小桃紅、急性子,屬鳳仙花科一年生草本花卉。株高30厘米至80厘米,莖肉質光滑,葉單生,披針形,具鋸齒。花大,花的形狀像一隻頭足尾翅都向上翹的生機盎然的鳳凰,鳳仙花之名由此而得。
鳳仙原產印度、伊朗和阿富汗,在我國栽培歷史悠久,遍及南北城鄉各地。性喜充足的光照,溫暖和濕潤的氣候條件。有紅色和白色兩種。
種名:鳳仙花
別名:指甲花、急性子、小桃
科:鳳仙花科
屬:鳳仙花屬
產地分佈
原產我國,印度和馬來群島,我國中、南部廣泛栽培。
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株高30-60cm。莖肉質,紅褐或淡綠色,常與花色有關,節部膨大。單葉互生,卵狀披針形,邊緣有鋸齒,葉柄基部有二個腺點。花單生或數朵簇生葉腋,側向開放,萼片3,兩側較小,後面一片較大呈囊狀,基部有距,花瓣5枚,呈白、粉紅、深紅、紫、紫紅等色。
異名
小桃紅、夾竹桃、海蒳、染指甲草(《救荒本草》),旱珍珠(《綱目》),透骨草、鳳仙草(《珍異藥品》),小粉團(《分類草藥性》),滿堂紅(《浙江中藥手冊》),水指甲(《南寧市藥物志》),指甲草(《中藥材手冊》)。
出處
鳳仙Fengxian(日文名:鳳仙英文名:Phoenix immortal)
[出處]《救荒本草》。
概述
在美國,鳳仙花有個十分風趣的英文名字,叫“Touchmenot”。意思是“不要碰我!”的確,成熟的鳳仙花果實像個微型的炸彈,如果輕輕一碰,果實馬上“炸”開,把種子彈出。鳳仙花是一種栽培很廣的草花,花色繁多,有紫、紅、粉紅、玫瑰紅、白等,有一朵花開幾種顏色的複色花,花瓣有單瓣和重瓣,花期長久,從6月一直開到深秋,它的花朵雖不富麗華貴,卻也風姿清麗,落落大方。
鳳仙花原產中國及印度,性健壯,適應力強,各種土壤均可種植,一般在春季用種子播種,育苗移栽,定植后株高10厘米至20厘米時,摘心可以促使枝多花盛,生長期中適施液肥1次至2次。
我國民間,自古以來就使用鳳仙花花瓣染指甲,故有“指甲花”之稱。如唐朝歌妓李玉英善彈琵琶,她喜歡用鳳仙花瓣把長長的指甲染得紅艷艷。彈奏時,她懷抱琵琶半遮面,用鮮紅色的長指甲輕輕撥弦,琵琶發出如山澗流水般的優美音律,多少王孫公子嘆為觀止。稱她的彈奏為“落花流水”。
一年生草本,高60-100厘米。莖粗壯,肉質,直立,不分枝或有分枝,無毛或幼時被疏柔毛,基部直徑可達8毫米,具多數纖維狀根,下部節常膨大。
葉
葉互生,最下部葉有時對生;葉片披針形、狹橢圓形或倒披針形,長4-12厘米、寬1.5-3厘米,先端尖或漸尖,基部楔形,邊緣有銳鋸齒,向基部常有數對無柄的黑色腺體,兩面無毛或被疏柔毛,側脈4-7對;葉柄長1-3厘米,上面有淺溝,兩側具數對具柄的腺體。
花
花單生或2-3朵簇生於葉腋,無總花梗,白色、粉紅色或紫色,單瓣或重瓣;花梗長2-2.5厘米,密被柔毛;苞片線形,位於花梗的基部;側生萼片2,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2-3毫米,唇瓣深舟狀,長13-19毫米,寬4-8毫米,被柔毛,基部急尖成長1-2.5厘米內彎的距;旗瓣圓形,兜狀,先端微凹,背面中肋具狹龍骨狀突起,頂端具小尖,翼瓣具短柄,長23-35毫米,2裂,下部裂片小,倒卵狀長圓形,上部裂片近圓形,先端2淺裂,外緣近基部具小耳;雄蕊5,花絲線形,花藥卵球形,頂端鈍;子房紡錘形,密被柔毛。蒴果寬紡錘形,長10-20毫米:兩端尖,密被柔毛。
種子
種子多數,圓球形,直徑1.5-3毫米,黑褐色。花期7-10月。
鳳仙花形似蝴蝶,花色有粉紅、大紅、紫、白黃、灑金等,善變異。有的品種同一株上能開數種顏色的花瓣。
生物學特徵
鳳仙花科一、二年生或多年生花卉,莖平滑,脆而多汁,節部常膨大,無托葉,一般互生、對生,上部葉片常輪生,葉柄間有腺體,花兩性,左右對稱,單生於葉腋或稍簇生,萼片3枚,稀5,側面二枚小,綠色,下面一枚大,花瓣狀,呈囊狀,向下延伸成距;花瓣5,或因2對合生成3片不等大。蒴果,熟時5瓣裂,瓣片螺旋狀旋轉,將種子彈出。何氏鳳仙:半灌木,株高20厘米至1米不等,枝具紅色條紋,葉互生,卵形至卵狀披針形,葉柄長,葉緣有圓齒,齒間具一剛毛。花單生或2朵簇生於葉腋間,萼片3,側萼片小,似鱗片狀,花瓣5,翼瓣2深裂,距細長彎曲,長約3.5厘米。
原產於非洲山地,性喜溫暖、濕潤日照充足的環境,忌炎熱,生長適溫為15~25℃,夏季要求涼爽並適當遮蔭,不耐寒冷。宜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質土壤。
原產於中國、印度。中國各地庭園廣泛栽培,為常見的觀賞花卉。中國南北各地均有栽培。藥材主產於江蘇、浙江、河北、安徽等地。
播種和扦插繁殖皆可。播種四季都能進行,可以撒播或點播,點播用128穴的穴盤,播種適溫為20℃左右,約1周出苗。扦插也可全年進行,選取生長健壯的枝條,剪下8厘米左右作插穗,保持溫度20℃,約20天生根,夏季水插亦容易生根。播種苗高5厘米時進行第一次移植,移於8厘米的營養缽中,12厘米左右時定植於15厘米的盆中,用土為草炭土2、蛭石或河沙1、爐渣1混合,可加入適量的羊糞等做底肥。對於分枝性不佳的個別種及品種,如新幾內亞鳳仙,苗期應適當掐尖。高溫乾燥會使鳳仙花葉質變厚並且不舒展,節間變短,影響株形嚴重時會停止生長,因此越夏時要保持環境涼爽,並適當遮蔭,過強的陽光會灼傷葉片,而光線過弱則植株徒長,葉質變薄,葉色淺綠。為了“十一”用花,除選擇較耐熱的品種外,也可以於六月播種,七八月將小苗放在海拔800米左右的山上越夏。而冬春季節鳳仙花需充足的光照,因此不需遮蔭。生長期間保證水分的供應,尤其夏季澆水要及時並充足,保持盆土濕潤但不能積水,盆土乾燥植株極易萎蔫,待表現出萎蔫時再澆水很容易引起腐爛。積水容易爛根。整個生長季節要保持一定的空氣濕度,夏季可以向葉面和地面噴水,以增加空氣濕度。每10天澆施一次薄肥,為控制株高和株形,除前期多施氮肥外,開花前後應控制氮肥的施用。
園藝品種很多,有緋紅、洋紅、桃紅、白、紫、橙紅等,以及紅白鑲嵌的品種。還有矮生品種,用於花壇布置。非洲鳳仙(Impatient wallerana),多年生草本,株高30~60厘米。莖葉含水量較高,呈透明狀。葉互生,莖上部葉或呈輪生卵狀披針形,葉片卵狀圓形,綠色,葉緣有鈍鋸齒,各齒間有一剛毛。花徑約4厘米。花色豐富,四季花開不斷。新幾內亞鳳仙:(Impa-tient platypatala),莖幹粗壯,株高比非洲鳳仙高大。莖稍棱形,有時帶紅暈。4片以上的葉密集生於節上,類似簇生,葉片長橢圓形,葉表有光澤,葉脈清晰。葉背綠色或具有紫紅色暈。花大,花徑4~8厘米。
● ● 頂頭鳳仙花:別名攔頭鳳仙。為鳳仙花的變種。花頂生主莖或分枝頂端。花大,重瓣。分枝擴張,形成叢株。
● ● 矮生鳳仙花:為鳳仙花的變種。植株較矮,株高20-30厘米。
● ● 龍爪鳳仙花:為鳳仙花的變種。側枝蜿蜒,水平延伸。
種植方法
種子繁殖
繁殖培育鳳仙花用種子繁殖。3~9進行播種,以4月播種最為適宜,這樣6月上、中旬即可開花,花期可保持兩個多月。
1、選地與整地:以陽光充足、土質濕潤、肥沃、疏鬆及排水良好的土壤為宜。施基肥、整地做畦,南方做高畦,北方做平畦,畦寬1.2米。
2、播種方法:種子細小,壽命較長,在室溫下貯藏3年其發芽率仍達79.7%。直播,南方3月份,北方4月份。行距35厘米,開1厘米的淺溝,將種子均勻撒入溝內,覆土后稍加鎮壓,隨後澆水。播后保持土壤濕潤,溫度25℃左右時約5天開始出苗。每667平方米用種量500克。
1.間苗苗高5~10厘米時間苗,將細小、纖弱、過密的苗間去,並按20厘米株距定苗。合理密植,可以優質高產。
3、育苗:種子撒播在培養土上,輕加覆土約0.3公分,5~6天後發芽,真葉3~4片即可定植於花盆或花壇,株距30公分。
4、花期控制:如果要使花期推遲,可在7月初播種。也可採用摘心的方法,同時摘除早開的花朵及花蕾,使植株不斷擴大,每15~20天追肥1次。9月以後形成更多的花蕾,使它們在國慶節開花。
5、中耕除草:出苗後防止雜草爭奪水分,應適時鬆土除草。天旱時及時澆水。1年中耕除草2~3次。
6、追肥:苗高30~40厘米時,可把莖下部的老葉去掉,摘去頂尖,促其多分枝。此時,每667平方米施餅肥40千克,可順行開溝,把肥料撒入溝內,覆土,澆水。高溫多雨季節注意排水。
藥用部位
以根、莖、花及種子入葯。
採收加工
根:秋季採挖根部,洗凈,鮮用或曬乾。
莖:夏秋間植株生長茂盛時割取地上部分,除去葉及花果,洗凈,曬乾。
花:夏、秋季開花時採收,鮮用或陰、烘乾。
種子:8-9月當蒴果由綠轉黃時,要及時分批採摘,否則果實過熟就會將種子彈射出去,造成損失。將蒴果脫粒,篩去果皮雜質,即得藥材急性子。
功能主治
鳳仙花是著名中藥。花入葯,可活血消脹,治跌打損傷。花外搽可治鵝掌瘋,又能除狐臭;種子煎膏外搽,可治麻木酸痛。活血通經,祛風除濕;活血止痛;解毒殺蟲。主風濕肢體痿廢;腰脅疼痛;婦女閉腹痛;產後瘀血未盡;跌打損傷;骨折;癰疽瘡毒;毒蛇咬傷;白帶;鵝掌風;灰指甲。活血通經,祛風止痛,外用解毒。用於閉經,跌打損傷,瘀血腫痛,風濕性關節炎,癰癤疔瘡,蛇咬傷,手癬。
民間常用其花及葉染指甲。莖及種子入葯。莖稱“鳳仙透骨草”,有祛風濕、活血、止痛之效,用於治風濕性關節痛、屈伸不利;種子稱“急性子”,有軟堅、消積之效,用於治噎膈、骨鯁咽喉、腹部腫塊、閉經。
選方
①治風濕卧床不起:金鳳花、柏子仁、朴硝、木瓜,煎湯洗浴,每日二、三次。內服獨活寄生湯。(《扶壽精方》)
②治腰脅引痛不可忍者:鳳仙花,研餅,曬乾,為末,空心每酒服三錢。(《綱目》)
③治跌扑傷損筋骨,並血脈不行:鳳仙花三兩,當歸尾二兩,浸酒飲。(《蘭台集》)
④治骨折疼痛異常,不能動手術投接,可先服本酒藥止痛:干鳳仙花一錢(鮮者三錢),泡酒,內服一小時后,患處麻木,便可投骨。(《貴州民間方葯集》)
⑤治蛇傷:鳳仙花,擂酒服。(《綱目》)
⑥治百日咳,嘔血,咯血:鮮鳳仙花七至十五朵,水煎服,或和冰糖少許燉服更佳。(《閩東本草》)
⑦治白帶:鳳仙花五錢(或根一兩),墨魚一兩。水煎服,每日一劑。(《江西草藥》)
⑧治鵝掌風:鮮風仙花外擦。(《上海常用中草藥》)
⑨治灰指甲:白鳳仙花搗爛外敷。(《陝甘寧青中草藥選》)
化學成分
花含各種花色甙(Anthocyanins),由此分得矢車菊素(Cyanidin)、飛燕草素(Delphinidin)、蹄紋天竺素(Pelargonidin)、錦葵花素(Malvi-din)。又含山柰酚(Kaempferol)、槲皮素(Quercetin),以及一種萘醌成分(可能是指甲花醌Lawsone)。
根含矢車菊素苷(cyanidinmono-glycoside),指甲花醌(lawsone),2-甲氧基-1,4-奈醌(2-methoxy-1,4-naphthoquinone)。莖含山柰酚-3-葡萄糖苷(kaempferol-3-gluco-side),槲皮素-3-葡萄糖苷(quercetin-3-glucoside),蹄紋天竺素-3-葡萄糖苷(pelargonidim-3-gluccoide),矢車菊素-3-葡萄糖苷(cyanidin-3-glucoside)等。
花:抗過敏,抑菌。種子:抗生育,抗菌,抗過敏。
● ● 對癬菌作用:鳳仙花的鮮花汁,對紅色表皮癬菌,堇色毛癬菌及腹股溝表皮癬菌,專夫曼高爾夫表皮癬菌均有抑制作用。
● ● 對細菌抑制作用:本品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綠膿桿菌、傷寒桿菌和痢疾也有不同的抑制作用。
● ● 孕婦忌服。
● ● 全草在南方地區作透骨草用。
● ● 鳳仙花含有促癌物質!促癌物質不直接揮發,但會滲入土壤,長期食用種植在該土壤里的蔬菜,很危險。
● ● 鳳仙花的草酸鈣較多,在煮過後會消失,不建議生吃,尤其有風濕症、關節炎、痛風、胃酸過多症、腎結石等病人不可多食此物,要做藥用也必須嚴格遵照醫囑。
我國各地庭園廣泛栽培,為常見的觀賞花卉。
鳳仙花如鶴頂、似彩鳳,姿態優美,嫵媚悅人。香艷的紅色鳳仙和嬌嫩的碧色鳳仙都是早晨開放,是欣賞鳳仙花的最佳時機。鳳仙花因其花色、品種極為豐富,是美化花壇、花境的常用材料,可叢植、群植和盆栽,也可作切花水養。
鳳仙花在中國南北各省均有栽培,人們煮肉、燉魚時,放入數粒鳳仙花種子,肉易爛、骨易酥,別具風味。
鳳仙花嫩葉可焯水后可加油鹽涼拌食用。
染色作用
在印度、中東等地稱為HENAA海娜,其本身帶有天然紅棕色素,中東人很早就種植這種植物,用它的汁液來染指甲和修飾自己。據記載,埃及艷后就是利用指甲花來染頭髮的。著名的印度身體彩繪,也是用它來染色的。
驅蛇作用
性味
辛苦,溫。
①《救荒本草》:"葉:味苦微澀。"
②《綱目》:"葉:苦甘辛,有小毒。"
③《群芳譜》:"葉:甘,溫,無毒。"
功用主治
祛風,活血,消腫,止痛。治關節風濕痛,跌打損傷,瘰癧癰疽,療瘡。
①汪連仕《採藥書》:"鳳仙白花者亦名透骨白,追風散氣;紅花者名透骨紅,破血墮胎。"
②《分類草藥性》:"葉:敷一切疔瘡腫毒。"
③《貴州民間方葯集》:"散血通經,治月經病,止紅崩,凈白帶;用於跌打損傷,可接骨,消傷腫,止傷痛,軟堅透骨,治骨梗卡喉。"
④《福建民間草藥》:"治蛇咬傷。"
⑤《重慶草藥》:"清熱除風。治紅白痢疾,崩症。"
用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3~5錢(鮮名1~2兩)。外用:搗敷或煎水熏洗。
藥方選錄
(1)治關節風濕痛:鮮鳳仙一兩。水煎調酒服。(《福建中草藥》)
(2)治風氣痛:鳳仙葉煎湯洗之。(《嶺南採藥錄》)
(3)治跌打損傷:鳳仙搗汁一杯,黃酒沖服。(《湖南藥物志》)
(4)治瘰癧、發背、一切癰腫:鮮鳳仙草搗爛敷患處。或用鮮風仙全株連根洗凈,搗爛,放銅鍋內,加水煮汁二次,過濾,將兩次之汁,合併再熬,濃縮成膏,塗紙上,貼患處,一日一換。(《江西民間草藥》)
(5)治癰疽惡毒:鳳仙三至五錢。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6)治蛇頭疔:鮮鳳仙取下半截連根葉用,搗爛敷腫處。或同甜酒釀糟搗爛敷。(《江西民間草藥》)
(7)治指甲炎腫痛(俗稱換指甲):鮮風仙葉一握。洗凈后加些紅糖,共搗爛,敷患處,日換二次。(《福建民間草藥》)
(8)治潰瘍日久:鳳仙,冰片。研末干搽。(《湖南藥物志》)
(9)治受濕後腳面腫:鳳仙連根帶葉,共搗細,加砂糖和勻,敷腫處。(《雲南中醫驗方》)
(10)治腳氣腫脹:鮮鳳仙(搗爛)、鮮紫蘇莖葉等分。水煎,放盆或小桶內,先熏后淋洗。(《江西民間草藥》)
(11)治蛇咬傷:鮮鳳仙五兩。搗爛絞汁服,渣外敷。(《福建中草藥》)
(12)治噎食不下。用鳳仙花子,酒浸三夜,曬乾,研為末,加酒調成丸子,如綠豆大。每服八粒,溫酒送下。
(13)治咽中骨鯁。用白鳳仙子研水一大口,倒在竹筒中灌入咽內,鯁物即可變軟,或把鳳仙子研末吹喉亦可。不宜著齒,免齒受損。
(14)治蛇咬傷傷。用鳳仙花搗酒服。
(15)治打傷腫痛。用鳳仙葉搗成泥,塗腫破處,葯干即換,一夜血散。冬季則用預採的干葉研成末,水調塗。
主要危害幼莖,開始時幼莖基部呈水漬狀斑,后病斑變為淡褐色至褐色並凹陷縊縮。病部迅速發展到環繞幼莖,使小苗在葉色翠綠的情況下自莖基部倒伏死亡。最後腐爛或乾枯。該病主要由瓜果腐黴菌引起另外尚有立枯絲核菌。病原菌在土壤中或病殘體上越冬,借水滴噴濺和種子等傳播。防治:播種前進行土壤消毒;播種不可太密;出苗后控制澆水,保持土壤略干;加強環境的通風性,;避免連作。發病後及時用藥,75%的百菌清600倍,50%的多菌靈500倍,以及40%的疫霜靈200~400倍等都有很好的作用,1周噴一次,噴時除盆植株的莖葉外還應噴及周圍的地面。
主要危害葉片,發病初期葉片表面有白色粉狀小斑塊,隨後葉面布滿白色粉層,至秋初,白粉層中出現黃色小圓點,最後小圓點變為黑褐色,病葉枯黃。嚴重時可蔓延至莖、花蕾及蒴果,其上也出現白色粉層,最終花蕾、蒴果停止生長而枯萎。該病的病原為蒼耳單絲殼的白粉菌,屬真菌類,病原菌在病殘體上和種子中越冬,借風、水傳播。應加強栽培管理,保持環境通透,少施氮肥,增施鉀肥及鈣,及時清除病葉,一旦發病應及時用藥,可以噴灑15%的粉銹寧1000倍或70%的甲基托布津1000倍。
主要發生在幼苗定植后的植株上,危害莖和根部,首先嫩莖或莖基部出現水漬狀暗綠色至淺黃色的斑塊,后發展為黑褐色腐爛,病斑環繞莖部,使植株自病部折倒,在病部有時能夠看到白色絹絲狀物,即為病原菌的菌體。該病是由惡疫黴菌侵染引起,病菌常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通過土壤和水地噴濺以及風力傳播。防治:以預防為主,一是土壤消毒,二是改善栽培環境。藥物防治要及時,可用的藥物有80%的乙磷鋁500倍,25%甲霜靈500~800倍,1%的波爾多液,0.1%~0.2%的硫酸銅液。
主要危害葉片,葉片被侵染後有兩種癥狀,一為葉片變小,皺縮,葉緣扭曲,葉面有深綠與黃白相間的斑點,老葉則黃化,花朵小、萎縮,花瓣呈碎錦狀,嚴重時植株矮小。二是葉脈褪綠呈灰白半透明狀,繼而褪綠為斑駁狀簇生,葉緣略上卷。該病的病原菌主要有蕪菁花葉病毒和花椰菜花葉病毒。通過汁液和多種蚜蟲傳播。防治:將強栽培管理,保持環境衛生,及時清除病株,減少操作過程中人為傳播。防治傳毒昆蟲,可以採用殺蟲劑等。
是真菌中的齊整小核菌所致,癥狀與防治參見蘭花一節。鳳仙花四季開花,花朵繁多,花色艷麗,植株高度適宜,可以布置家庭及會場等,也可以擺放在露天,做大花壇。
釋名:急性子、早珍珠、金鳳花、小桃紅,夾竹桃、海,染指甲草,菊婢。
氣味:(子)微苦、溫、有小毒。
(花)甘、滑、溫、無毒。
(根、葉)苦、甘、辛、有小毒。
別碰我,源於它的英文別名Touch me not,美語為Don't touch me,因為它的籽莢只要輕輕一碰就會彈射很多出籽兒來。
相傳很早很早以前,在福建龍溪有個叫鳳仙的姑娘,長得亭亭玉立,秉性溫柔善良,與一個名叫金童的小夥子相愛。一天,縣官的兒子路過此地,見鳳仙這般漂亮可愛,頓生歹心,前來調戲。被鳳仙臭罵一頓灰溜溜地走了。鳳仙知道這下可闖了大禍,縣官兒子肯定要求找麻煩。於是決定與金童一起投奔外地。鳳仙只有父親,金童上有母親。兩老兩少連夜啟程遠走他鄉逃難。途中金童的母親患病,閉經腹痛,荒山野嶺又無處求醫訪葯,四人只好停步歇息。
再說縣官聽說兒子被村姑罵了一通,就命手下前來捉拿鳳仙,眼看就要追上,無奈之中鳳仙、金童拜別父母,縱身跳入萬丈深淵,以示保潔。兩位老人強忍悲痛,將鳳仙金童二人合葬。晚上兩位老人依墳而卧。鳳仙和金童夜間託夢給父母,告之山澗開放的花兒能治母親的病。次日醒來,果見山澗滿是紅花、白花,紅的似朝霞,白的似純銀。老人採花煎湯,服後果真藥到病除病癒。後來,人們就把這種花命名為鳳仙花以示紀念。
琉球民謠《鳳仙花》(てぃんさぐぬ花)就是以此來體現父母對子女的教導和愛以及成長的主題。
歷史詩詞
● 毛澤東《詠指甲花》
● 唐·李賀《宮娃歌》
● 宋·晏殊《金鳳花》
● 元·楊維楨《鳳仙花》
● 明·瞿佑《渭塘奇遇記》
● 清·劉灝《鳳仙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