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梅山堂的結果 展開

梅山堂

新化武術的派系

梅山堂,位於湖南新化古梅山中峒地區“王爺山”,是新化武術的一派,數代祖傳,堂號成於民國初年,一直致力於梅山武術和苗葯的發展。

簡介


湖南新化古梅山中峒地區“王爺山”是新化武術(梅山武功)的符號,這裡無論男女,幾乎人人習武。“梅山堂”位於其中,數代祖傳,堂號成於民國初年,一直致力於梅山武術和苗葯的發展!
古彥有云:“關雲長的大刀趙子龍的馬,長沙城的把戲王爺山的打。”“王爺山的打,思地溪的耍,夏屋場的棍,牛壩溏的叉”意思是:三國里關羽青龍偃月刀,趙子龍長坂陂匹馬救劉禪的事,湖南長沙的花鼓戲,王爺山的打(武術)與之前三者是一樣有名。與王爺山的拳術齊名的又有思地溪的“耍(表演)”,夏屋場的“棍(棍術)”,牛壩溏的“叉(鐵尺)”。梅山武功流傳面廣,除遍及湖南大部分地區外,雲南、貴州、廣西、江西、湖北、四川等地也有習梅山武功,盡人皆知。

祖傳秘方


“梅山堂”其祖傳秘方系列有:跌打藥酒:治練功引起的紅腫疼痛,關節受損,肌肉拉傷跌打損傷,揉后止痛消腫,療效顯著,不反覆。地膽粉:有止痛止血生肌之效。治療燒燙傷的無跡膏:為燒燙傷之良藥,用后無疤無跡。刀傷之葯玉虎粉等其它疑症之苗葯苗方。
祖傳功夫系列:慣稱梅山武功/梅山武術,自成一派,始祖甚至可上溯到遠古時代的蚩尤(蚩尤故里而今已成為當地名勝),外功、心法、巫道、邪術雜陳,上得檯面者則以外功為主,心法為輔。外功中,除了十八般兵器路數,最著名的便是梅山拳。梅山拳十分注重實戰,拳譜有云:“沖拳如三角,挑拳似牛角。相打緊迫前,掌法如刀鐮。上用打,下用穿,左右開攻打兩邊。上打如雪花蓋頂,下穿似古樹盤根。”梅山拳法講究五行變化,靈活運用 剛、柔、直、橫、斜、虛、實七種勁力。其手法有沖、貫、扣、蓋、橫、砸、挑、撩及擒拿手、封閉手、砍手、劈手、標手、壓書、接轉手、抓手、擺手等;其肘法有靠、橫、直、擋、撞、架頂等十多種;其腿法有彈、踹、蹬、鏟、踩、掛、掃等。梅山拳技法多樣,實戰中施展起來變化無窮,令敵只有招架之功,而無還手之力。而其最為強調的基礎功則是樁功練習,“四十天學打,三十夜站樁”。其樁功以坐、箭、丁三種為主。坐樁有上、中、下三盤之分,其姿態如三點梅花“品”字形;箭樁多用九點游龍步,其前弓后箭務必做到十趾抓泥。其丁樁要求虛實分明:丁腿腳尖點地為虛,支撐腿全掌著地為實。“立如釘”。“立如釘”,是丁樁追求的至高目標。經常練習這種傳統功法,可使人功力日進。梅山拳樁穩勢固、勇猛剛烈、樸實無華、無虛花架,招招式式非打即防,套路短小精悍、結構緊湊。有拳打卧牛之地的特點。梅山拳的格鬥散招也有其獨到之處。其沖拳、貫拳、蓋拳、橫拳等幾十種拳法,在實戰運用時均有許多講究。例如蓋拳,有單雙之變,陰陽之分,陰單蓋拳、陽單蓋拳,陰雙蓋拳、陽雙蓋拳。陰單蓋拳的技法要領是一手握拳,以大臂帶小臂,由曲到伸,向前蓋擊敵方頭部;力達拳背,拳心朝上;另一拳則收防於胸前,當敵方來拳攻擊時,前拳開路擊開來手,后拳由胸前揮出蓋擊敵方頭部。故其拳陰單蓋拳為翻天一火即,陽單蓋拳如雷擊空心樹;陰雙蓋拳似泰山壓頂,陽雙蓋拳如猛虎撲食。其拳勢威猛。梅山武功套路短小精悍,手法勇猛多變,有“來如暴風驟雨,去如風捲殘雲”之說。拳術套路方面有太公辭,小公辭,哪吒鬧海,田字樁等套路。棍術套路方面有張旭擂鼓,老子撐傘,爛草纏麻,猴子滾西瓜等套路。還有鐵尺,凳拳等器械套路。其中猶以棍術見長,為夏屋場的嫡傳棍法,古為不外傳之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