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巴山自然保護區
寧巴山自然保護區
寧巴山自然保護區
寧巴山自然保護區
寧巴山自然保護區
寧巴山自然保護區
在寧巴山自然保護區,有一種非常稀有的小型栗色蛙,長約2厘米,屬卵胎生動物。成熟的雌蛙每次約產16枚卵,幼體要在胎內充分發育后才出生,因而十分罕見。這種森林地帶的小型栗色蛙,僅在海拔1200米以上、幾平方千米的特定地域內生活。
1980年寧巴山地區被批准為自然保護區。有關寧巴山自然保護區的主要研究課題包括:生物的詳細目錄(包括動物、植物以及特產);對濃密的熱帶濕潤森林、熱帶稀樹大草原、林間空地及長廊林土壤(土壤分類、演變)、地形、水文方向的研究;靈長類動物的保護;對生活在自然保護區內人類的社會經濟學研究;旅遊觀光事業對該地發展的長期影響以及管理計劃(例如對動植物生物地理學的地帶分佈的規劃、自然儲備的監控等等)。
寧巴山自然保護區被列入世界瀕危遺產目錄,主要的原因有兩個:國際聯合協會於1992年提議了對鐵礦進行開採,並得到了批准;大批難民湧進幾內亞,闖入保護區內或保護區周邊地區,保護區因此對世界遺產委員會的關注能源及環境部作出了回應,成立了一個管理中心“寧巴山環境管理中心”(CEGEN),負責所有的環境和法律問題、水質量的監控、農村綜合發展及生物社會經濟研究。
解決寧巴山鐵礦開發與環境保護和對周圍民眾影響之間的關係
寧巴山鐵礦開發項目的主要特徵之一是其豐富的鐵礦資源坐落在世界級的寧巴山生態環境保護區。該地區於1980年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國際環保組織認為開發寧巴山鐵礦對該地區生態環境的破壞將導致自然界的嚴重損壞,為此指控幾國破壞環境。
為妥善解決鐵礦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和對周圍民眾影響之間的關係,在歐洲寧巴財團和聯合國開發署的協助下,幾政府與投資商、國際開發機構、國際環保非政府組織、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代表們專門召開會議進行討論,並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倡議下,於1993年成立了1個多學科小組前往寧巴山地區進行考察。小組針對當地情況提出了18條建議,其中1條建議要求立即進行一項試驗項目,收集有關資料,就如何減輕開發鐵礦對人和環境的影響以及如何幫助當地民眾應對採礦帶來的衝擊進行研究。為執行該項目,又專門成立了寧巴山脈環境管理中心(Centre de Gestion de l'Environnement des Monts Nimba“CEGEN”),該中心活動得到聯合國開發署、世界環保基金及其他有關組織的贊助。
鑒於寧巴山脈的特殊性,投資商們承諾在鐵礦開發程序上將採取特殊環保措施。幾政府和礦業公司在提交財政可行性研究報告之前,將諮詢有關國際環保組織,起草並簽署1項關於減輕礦業開發對生態環境影響的協議,同時選擇1家國際環保研究機構專門負責該工作。礦業公司每年將向該機構提供50萬美元,用於其跟蹤管理礦業開發的環保問題,並對礦山周圍民眾的經濟發展活動提供財政支持,以確保上述三者之間關係得到妥善解決。
世界遺產
該世界遺產被認為滿足世界遺產登錄基準中的以下基準而予以登錄:
(10) 擁有最重要及顯著的多元性生物自然生態棲息地,包含從保育或科學的角度來看,符合普世價值的瀕臨絕種動物種。
1981、1982年根據自然遺產遴選標準N(II)(IV)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寧巴山自然保護區
寧巴山距幾內亞的洛拉 200 公里,距恩澤雷科雷 62 公里,距象牙海岸的阿比讓 720 公里,總面積 17130 公頃。其最突出的特點是:山上覆蓋著大片草地,山腰環繞著鬱鬱蔥蔥的林帶,山腳下點綴著一片片草場。北坡林帶寬500~900 米,南坡林帶寬約 450~1300 米。
寧巴山自然保護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