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水生二絕
唐代詩人杜甫創作的七言絕句
《春水生二絕》是唐代詩人杜甫創作的一組七言絕句。第一首寫春水剛下來時的景象與詩人的心情;第二首對溪水猛漲詩人卻無錢買船的境況發出感嘆。這組詩中既反映了詩人見春水而喜,又表現出對水漲而憂的矛盾心情。全詩真景實寫,用口語點化入詩,情致親切。
第一首寫門前春水上漲,詩人見到水鳥活躍景象時產生的獨特感受。詩中用民歌的通俗語調,不拘形式,信口說出。“二月六夜春水生”即點明該年二月初六日夜為春水生成之日,表明所寫乃是紀實,更顯得體驗真切。“門前小灘渾欲平”用簡潔的白描手法狀春汛之景:水勢大,草堂前的江灘幾乎全被淹沒了。渾欲”,隱含著詩人內心的驚嘆。春水上漲,最高興的當然是水鳥,他們活動的天地增大了,眼前更明亮了。詩人看著鸕鵡、鸂鶒歡欣活躍的情景,不禁神與物會,恍若成為它們中間的一員,和它們同樣欣悅。“鸕鶿鸂鶒莫漫喜,吾與汝曹俱眼明。”詩人勸水鳥們不要隨便亂高興,這是正話反說,是詩人要表露內心情感的一種方式。
第二首“一夜水高二尺強,數日不可更禁當。”寫溪水漲勢愈來愈猛,恐抵擋不住。詩人是一個重現實的人,興奮不可能持久,當春汛泛濫,威脅草堂時,所以在欣愉不久后緊接著表示了擔憂。“南市津頭有船賣,無錢即買系籬旁。”這兩句感嘆因為怕淹,所以想到買船。但是卻“無錢”,只能空擔憂。跌落到不如意的現實里,不僅短暫的興奮化為烏有,而且心情益發沉重,愁苦也更深切。最後兩句口語入詩,清淺活潑,富有生活實感。
第一首見溪水突然盛漲,水鳥在水中浮沉自得,有物我同游之想。第二首見水漲太快,自嘆無錢買船,以防萬一。杜甫是一位善於將自已的感情寄寓到周圍景物的詩人,擬人擬物的手法,在詩中屢見不鮮,這組詩便是如此。全詩多用方言俗語,寫春水漫生、水禽嬉戲,詩人也如欣喜的水鳥一樣,也感到了春光的召喚,卻寫得生動而自然。
《春水生二絕》當系唐肅宗上元二年(761)春,杜甫寓居成都草堂時所作。是年成都春汛時,杜甫看見浣花溪溪水猛漲,一夜之間漲了二尺以上,擔心釀成洪災,淹沒農田、村莊或草堂,因此寫下這首詩,以抒其憂思。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男,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著名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出生於河南鞏縣,原籍湖北襄陽。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少年時代曾先後遊歷吳越和齊趙,其間曾赴洛陽應舉不第。三十五歲以後,先在長安應試,落第;後來向皇帝獻賦,向貴人投贈。官場不得志,親眼目睹了唐朝上層社會的奢靡與社會危機。天寶十四載(755年),安史之亂爆發,潼關失守,杜甫先後輾轉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繫蒼生,胸懷國事。杜甫創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別”等名作。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雲。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但後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於《杜工部集》。
大曆五年(770年)冬,病逝,享年五十九歲。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