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津新城

位於襄陽東津地處張灣唐白河以南

東津新城位於襄陽東津地處張灣唐白河以南。東津,東有唐白河。西有漢江,南有鹿門山。土地以平原為主。全鎮以農業種植為主,缺乏其他的產業鏈。環境還可以,住的安靜。

新城規劃


東津新城
東津新城
為做好東津新城開發,襄陽市委、市政府請來了享有“新加坡規劃之父”美譽的國際級規劃大師劉太格,在做襄陽城市空間戰略規劃的同時,做200平方公里的東津新城遠景規劃、20平方公里起步區概念性規劃及5平方公里的核心城市設計。
據介紹,政府對東津新城的遠景規劃要求非常高,希望50—100年不落後,並且遠景規劃要超出現有東津鎮的區域面積,唐白河以南、漢江以東、鹿門山以北的大片區域都在規劃控制範圍以內。

建設開工


2012年4月12日上午,東津新城控制性工程開工儀式在東津舉行。市委書記范銳平宣布工程開工,市長別必雄出席並講話。中交路橋副總經理崔玉萍,市領導萬桃元、傅振邦、岳興平、郭忠出席,副市長朱慧主持。
東津新城總規劃200平方公里,起步區由原來的20平方公里擴大到34.6平方公里,核心區5平方公里,建成后將成為襄陽市新的政務中心、金融服務中心、文化中心、高端製造業和服務業中心,承載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的功能區。上半年,襄陽市將啟動5平方公里核心區的征地拆遷和起步區的基礎設施建設,下半年啟動5平方公里核心區的建設。東津新城控制性工程內環東線北起唐白河南側橋台南至漢江五橋,全長13.1公里,由中交路橋採用BT模式投資建設。

新城展望


今年上半年,東津新城5平方公里核心區的征地拆遷和起步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將全面啟動。到2016年,新城起步區初步形成格局並初具規模。
這是一片寄託夢想之地。全球城市文明發展到今天,已經積累的很多寶貴的城市理念和建設經驗。今天,我們站在世界各國建城史的基礎上,在東津這片具有先決地理條件的基礎上,應該有較大的作為。但願全市人民共同努力,並在國際視野規劃的引領下,創造出舉世矚目的理想的東津新城。
南內環東延線和中環線東段將建成全長共25km,雙向八車道的區域主幹道,為東津新城城市路網骨架,總投資超過14億元。目前,兩條道路均處於勘察設計階段。下月份,施工隊將進場,今年將完成總工程量的60%。
兩條道路的開建,拉開了東津新城建設序幕。今年,東津新城30平方公里的基礎設施建設將全面啟動,包括開挖13km的新城水系浩然河,接納唐白河水體,給新城增添靈氣;啟動東津污水處理廠建設,服務於深圳工業園、襄州區東片、富康大道以北(不含二汽基地)區域和東津,污水達標處理后將直排漢江;新建城市檔案館等。
據了解,市裡將安排77.9億元用於東津新城建設。

近期規劃


2012上半年,東津新城建設將啟動5平方公里核心區的征地拆遷,下半年啟動34.6平方公里起步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核心區的建設,至2016年,起步區初步形成格局並初具規模。其中,東津新城的控制性工程——內環路東線,北起唐白河南側橋台,南抵襄陽漢江五橋東側橋台,線路全長13.1公里,設大橋一座、中橋4座,總投資約5億元。
范銳平同志宣布工程開工。別必雄在開工儀式上要求,東津新城建設指揮部、經開區、襄州區要和市直部門加強配合、加強施工組織、加強工程質量監管,確保把東津新城建成一個國際化水準的現代化新城區。

建設動態


2012年5月9日,從市發改委傳來好消息,省政府已正式批複同意《襄陽東津新區建設總體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在批複的《方案》中,省政府對襄陽東津新區建設的基礎條件、重要意義、規劃範圍、戰略定位、管理架構等進行了明確。
《方案》指出,建設東津新區,是建設“四個襄陽”,推進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建設的戰略舉措;是拓展城市發展空間,構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中心城區發展格局的現實需要;是襄陽實現科學發展、跨越發展的必然要求。並認為,擬建設開發的東津新區,地質條件良好,景觀資源豐富,交通條件十分優越,具備新區建設的有利條件,尤其適合新城的建設與開發。《方案》明確,建設開發的東津新區位於襄陽市襄州區東津鎮,控制面積230平方公里。規劃空間範圍西至漢江,與魚梁洲隔江相望;東至規劃中的東外環線,與襄州峪山接壤;南至鹿門山,與宜城接壤;北至唐白河,與雙溝鎮接壤。行政區域涉及襄州區東津鎮全部和張灣辦事處六兩河、西崗、田寨、史台四個村。《方案》確定,襄陽東津新區的戰略定位是:圍繞建設具有國際化水準、現代城市功能、承擔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輻射帶動作用的新中心,在東津新區建設行政服務中心、區域性金融中心、科技中心、文化中心、會展中心、醫療中心等。
《方案》規定,襄陽東津新區管理體制是:襄陽東津新區規劃建設在省統一指導下,由襄陽市委、市政府負責組織實施。按照組織協調和實施兩個層面成立襄陽東津新區兩級組織管理機構,比照省級開發區管理。具體來說,一是襄陽市成立襄陽東津新區規劃建設領導小組;二是按省編製管理機構的批複意見成立襄陽東津新區管理機構,履行新區規劃建設執行機構職能。
2013年3月襄陽市博物館、圖書館、藝術中心(由文化館和美術館合併)和襄陽大劇院的建設全面啟動;市藝術學校正在選址規劃,爭取年內開工。新建的襄陽“四館一院”除襄陽市博物館選址在襄城區鳳凰山外,襄陽市藝術中心、襄陽市圖書館和襄陽大劇院都將建在東津新區。與此同時,行政中心、市民中心等十大公共工程項目的前期準備工作也已經就緒,即將全面開建。在東津新區內,未來將建設有行政中心、區域性的金融中心,也就是襄陽未來的CBD地區,區域性的醫療中心,以及科技館,群藝館、圖書館等等公共服務設施功能,提升它這個區域中心城市帶動作用與能級。東津新區承載著兩個中心,四個襄陽的重要使命。

規劃編製


2012年8月23日,記者從東津新區工程建設指揮部了解到,東津新區規劃工作已基本完成。
日前,劉太格領銜編製的《東津新區概念性總體規劃》已經市規委會審議通過,上海同濟城市規劃設計院編製的《東津新區起步區概念性規劃及核心區城市設計》已完成方案編製,並分別於8月4日和8月14日向市領導進行了彙報。相關部門正在深化完善方案,預計9月下旬可完成起步區控制性詳規。
同時,東津新區不斷利用已經確定的規劃編製成果推動相關工作的開展。
200平方公里範圍內主幹路網和水系規劃已分別提交給建設部門和水利部門,先期進行主幹道工程和主水系工程(如浩然河、陳家溝和東大溝)建設的設計工作,確保這些工程能夠在11月份開工建設。
東津新區利用新區概念性規劃,先後與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產業研究院、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等3家知名機構對接,商討新區產業布局規劃,近期可確定委託單位。
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已完成兩個安置小區所在功能區控制性詳細規劃方案,近期將提交相關部門及專家評審;中建上海設計院正根據市規劃局出具的規劃設計條件及紅線圖抓緊開展兩個還建小區修建性詳細規劃及建築單體方案設計。
東津新區與市規劃局、市林業局溝通協調,對鹿門寺林業資源進行了詳細調查,對宜林荒山綠化進行了初步規劃,鹿門山體綠化整體提檔升級(林相改造)規劃正在編製,同時推薦東津鎮和東津鎮庄沖村作為我市唯一的“全國推進鄉鎮村屯綠化重點單位”候選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