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竹

宋代王安石詩作

《詠竹》是宋代王安石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

詩詞原文


詠竹
人憐直節生來瘦,
詠竹圖片
詠竹圖片
自許高材老更剛。
曾與蒿藜同雨露,
終隨松柏到冰霜。

註釋譯文


註釋

①直節:謂守正不阿的操守。宋岳飛《駐兵新淦題伏魔寺壁》詩:“膽氣堂堂貫鬥牛,誓將直節報君仇。”
②蒿藜:蒿和藜。泛指雜草;野草。唐杜甫無家別》詩:“寂寞天寶后,園廬但蒿藜”清余懷《<板橋雜記>序》:“蒿藜滿眼,樓管劫灰,美人塵土。”

譯文

人們愛竹直而有節,且生來清瘦,更讚美它越老越堅硬、剛強。竹子曾與蒿草蒺藜同受雨露的滋潤,最終則伴隨松柏傲然挺立於結冰凝霜的寒冬。

作品賞析


詩的頭兩句讚揚了竹的不可毀其節的剛正,后二句又指竹勇於同大自然的各種考驗相抗,不怕風吹雨打,不怕霜煎雪熬,這首詩作將作者百折不撓的氣概與宏偉博大的抱負躍然紙上。

作者簡介


王安石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詩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字介甫,晚號半山,世稱:王荊公。又謚號為“文” ,稱王文公。北宋臨川人(今江西省東鄉縣上池村人)。宋仁宗慶曆進士。嘉佑三年(1058)上萬言書,提出變法主張(史稱王安石變法),要求改變“積貧積弱”的局面,推行富國強兵的政策,宋神宗熙寧二年(1069)任參知政事。次年任宰相,依靠神宗實行變法。並支持五取西河等州,改善對西夏作戰的形勢。因保守派反對,新法遭到阻礙。熙寧七年辭退。次年再相;九年再辭,還居江寧(今江蘇南京),封舒國公,后改 封荊國公,世稱荊公。卒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