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古爾兄弟

龔古爾兄弟

法國作家,兄弟二人。哥哥埃德蒙·德·龔古爾1822年5月26日生於南錫,1896年7月16日卒於尚皮尼;弟弟茹爾·德·龔古爾1830年12月17日生於巴黎,1870年6月20日卒於同地。兩兄弟畢生形影不離,都沒有結婚。他們共同創作,獻身於藝術和文學。

簡介


埃德蒙·德·龔古爾
埃德蒙·德·龔古爾
Goncourt,Edmond de(1822~1896);Goncourt,Jules de(1830~1870)
兩兄弟從小愛好繪畫和藝術,母親去世后他們於1849年定居巴黎,一起研究法國18世紀的歷史,發表了《18世紀的藝術》等作品。從60年代起合寫小說,主要有《夏爾·德馬依》、《熱曼妮·拉瑟頓》和《瑪耐特·薩洛蒙》等,內容大都是寫女人的惡劣,主張文人獨身,其中已見自然主義的端倪。茹爾自幼體弱,過早去世,埃德蒙十分悲痛,擱筆多年。後來他創作了《艾麗莎女郎》、懷念茹爾的《桑加諾兄弟》,以及格調高雅的《拉·福絲丹》和《謝麗》,以示自己和左拉的自然主義有所區別。龔古爾兄弟的另一重要文獻是他們堅持寫作數十年、多達22卷的《日記》。根據埃德蒙的遺囑成立的龔古爾學院,每年頒發龔古爾文學獎,在法國有重要影響。

作品賞析


《熱曼妮·拉瑟頓》取材於龔古爾兄弟對女僕羅絲觀察的筆記,1862年羅絲死後他們把筆記改寫成了小說。是他們的代表作,也被視為自然主義的開山之作。熱曼妮是個農村姑娘,到大城市后被人強姦,懷孕後生了個死嬰。幾經周折,她成了老處女瓦朗德依的女傭,變得非常虔誠。但不幸愛上了鄰居乳品商的兒子於皮永。從此她白天虔誠地服侍女主人,夜裡沉溺於狂熱的情慾,變得歇斯底里,最後死於肺癆
《艾麗莎女郎》由埃德蒙根據兩兄弟關於監獄制度的一部舊稿撰寫而成。艾麗莎是一個形跡可疑的接生婆的女兒,她不滿現有的生活,為反抗家庭而和一個妓女一起逃離巴黎,流落在外省一個小城裡,與一位旅行推銷員一起生活,隨著他走遍了法國。當推銷員向她承認自己是個警察時,她拋棄他回到巴黎。後來因砍死了已成為她的男友的士兵,被判死刑,后改為終身監禁。她在獄中回憶往昔的愛情,終於發了瘋。
龔古爾兄弟的小說以寫實為主,人物大都實有其人,並有觀察所得的詳細筆記作為資料和素材,但在寫作時往往注重細節、繁簡失當,另外在揭露社會現實的同時,也流露出他們由於獨身主義而對婦女抱有的偏見。

龔古爾文學獎


法國文學獎。龔古爾兄弟是法國自然主義小說家,弟弟茹爾·德·龔古爾(Jules de Goncourt)於1870年去世后,哥哥埃德蒙·德·龔古爾(Edmond de Goncourt)十分悲痛,在1874年7月14日立下遺囑,為了紀念他的弟弟,要用遺產作為基金,成立龔古爾學院(l'Académie Goncourt),即龔古爾文學獎評選委員會,並指定福樓拜(Gustave Flaubert)、左拉(Emile Zola)、都德(Alphonse Daudet)等10名友好作家為第一屆院士。由於埃德蒙到1896年才去世,這份名單後來有所變動。龔古爾學院於1902年成立,1903年1月11日獲得批准,當年2月26日舉行第一次會議,決定設立5000法郎的獎金,獎勵當年出版的最佳長篇小說、最佳短篇小說集、最佳想象性散文作品,這一年12月21日頒獎。為了保證院士們能不偏不倚地進行評選,遺囑規定每位院士可享有一棟住宅和一份保障生活的年金。後來獎金改為50法郎,僅僅是一種榮譽,但其重要性已超過法蘭西學士院的小說大獎(Le grand prix du roman de l'Académie française)。自1903年開始,獲獎小說中有普魯斯特(Marcel Proust)的《在花枝招展的少女身旁》(A l'ombre des jeunes filles en fleur)、馬爾羅(André Malraux)的《人的狀況》(La condition humaine)、西蒙娜·德·波伏瓦(Simone de Beauvoir)的《名士風流》(Les Mandarins)和杜拉斯(Marguerite Duras)的《情人》(L'Amant)等。
龔古爾兄弟
龔古爾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