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D檢測器
靈敏度最高的氣相色譜檢測器
電子俘獲檢測器(ecd)是靈敏度最高的氣相色譜檢測器,同時又是最早出現的選擇性檢測器。它僅對那些能俘獲電子的化合物,如鹵代烴、含n、o和s等雜原子的化合物有響應。由於它靈敏度高、選擇性好,也是放射性離子化檢測器中應用最廣的一種。被廣泛應用於生物,醫藥,農藥,環保,金屬複合物及氣象追蹤等領域。
ecd的發現是一系列射線電離檢測器發展的結果。1952年首次出現了β-射線橫截面電離檢測器;1958年lovelock提出β-射線電離檢測器。當鹵代化合物進入該檢測器時,出現了異常,於是lovelock進一步研究,首次提出了此異常是具電負性官能團的有機物俘獲電子造成的,進而發展成電子俘獲檢測器。此後至今的40多年中,ecd在電離源的種類、檢測電路、池結構和池體積等方面均作了很大的改進,從而使現代ecd的靈敏度、線性及線性範圍、最高使用溫度及應用範圍等均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
2、它是一種高靈敏度、高選擇性檢測器,對電負性物質特別敏感;
5、採用化學轉化方法,使其具有強電負性的衍生物而擴大電子捕獲檢測器使用範圍;
6.ecd已成為目前在食品檢驗、動(植物)體中的農藥殘毒量和環境檢測(水、土壤、大氣污染等)領域中應用最多的一個檢測器之一。
ecd是放射性離子化檢測器的一種,它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在衰變過程中放射的具有一定能量的β-粒子作為電離源,當只有純載其分子通過離子源時,在β-粒子的轟擊下,電離成正離子和自由電子,在所施電場的作用下離子和電子都將做定向移動,因為電子移動的速度比正離子快得多,所以正離子和電子的複合機率很小,只要條件一定就形成了一定的離子流(基流),當載氣帶有微量的電負性組分進入離子室時,親電子的組分,大量捕獲電子形成負離子或帶電負分子。因為負離子(分子)的移動速度和正離子差不多,正負離子的複合機率比正離子和電子的複合幾率高105~108倍,因而基流明顯下降,這樣就儀器就輸出了一個負極性的電信號,因此和fid相反,通過ecd被測組分輸出,在數據處理上出負峰。
電負性物質在離子室中,捕獲電子被離解的類型有四種以上。但實踐表明:主要電離形式是離解和非離解型兩種。在離解反應中,當一個多原子分子ab進入離子室時,樣品的分子ab與一個電子反應,離解成一個遊離基和一個負離子,例如:脂肪烴的cl、br、i化合物就屬離解型;在非離解式反應中,樣品ab與一個電子反應,生成一個帶負電的分子,如芳烴和多芳烴的羥基、f、ch3、、on、och3等的衍生物就屬於非離解類型;離解型在大多數情況下都要吸收一定的能量,電子吸收截面將隨溫度而增加,因此,離解型在溫度較高時,有利於提高靈敏度。而非離解型則釋放出能量,電子吸收截面將隨檢測器的溫度升高而減小。因此較低的溫度有利於提高靈敏度。另外,從理論上講,氧氣對電子有強的捕獲能力,氧氣的存在,將干擾ecd的工作,然而有人發現,被氧氣污染的載氣,能提高ecd對鹵化烴的靈敏度;在載氣n2中摻入n2o也會獲得相似結果。若在n2中摻入百萬之幾的n2o時,ecd還對甲烷、乙烷、苯、乙醇和co2等產生較大響。
ecd的工作機理十分複雜,這是因為在ecd分析過程中:
1、雜質的形式太多,含量也不同,在各種情況下又是變化的,這些雜質在ecd信息中所佔比重尚不清楚;
2、正離子由於空間電荷擴散而損失的速率,以及這些正離子在ecd電流中所佔的比例也不十分清楚;
3、對於特定的池體結構對各種池反應現象的影響,以及改變池結構所引起的附加變化程度,還有待於實踐總結。鑒於以上原因,有時同一台儀器分析的結果也常出現差別,所以人們常稱ecd是最容易引起誤會的一種檢測器。
實踐證明:在操作ecd之前,熟悉它的工作基本原理以及操作中應注意的一些問題。掌握了它規律性,常規操作可能會比tcd或fid還要簡單一些。
1、要保證載氣的高度純凈;應該使用脫氧管和除水裝置,並及時更換。
2、操作溫度不應太低。操作溫度為250~350℃。無論色譜柱溫度多麼低,ecd的溫度均不應低於250℃。
3、在分析樣品時要保證樣品凈化,盡量減少樣品污染檢測器,如果樣品較“臟”最好用高溫度燒檢測器並用高流量的尾吹氣吹掃。
4、關閉載氣和尾吹氣后,用堵頭封住ecd出口,避免空氣進入。在不使用ecd時,必須使用死堵將ecd的口堵死,防止被氧化。
5、載氣及尾吹氣的流速之和一般為60ml/min.。
6、如果ecd被污染,可以用高溫燒,或者用氫氣還原。
7、日常操作條件:
2、一般載氣的流速約為50-100ml/min,而且常需要在色譜柱后通入"補加氣"。
3、ecd是依據基流減小獲得檢測信號,通常希望產生的峰不超過基流的30%,樣品的濃度大時,應稀釋后再進樣。
4、為保證基流不變,使用前應在一定的柱溫和檢測器溫度下長時間(24-120h)通入高純氮氣烘烤檢測器,而且溫度比柱溫高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