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華大學人文學院
東華大學人文學院
東華大學人文學院的前身可追溯至1951年建校之初,即政治課教學小組。
東華大學人文學院,1954年,改名為馬列主義教研組。1956年5月,成立馬列主義教研室。1980年6月,成立社會科學部,主要從事基礎教學。1992年12月,改社會科學部為社會科學系。1999年7月,成立人文學院。
2008年9月,學校決定原屬於人文學院的社會科學部被撤銷,成立思想政治理論部,成為獨立的二級機構,由校黨政直接領導。2016年思想政治理論部從人文學院分離成立馬克思主義學院。
東華大學人文學院秉持“明德篤學致用,人文理工交融”辦學思路,以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服務社會和文化傳承為己任,注重人文精神,不斷提升科研和教學水平,建立與拓展國際化培養模式,為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提供優秀人才。學院擁有與各專業培養相適應的專業化、現代化的專業教學實驗室,包括融虛擬實景於一體的廣播級演播實驗室、攝影實驗室、媒體製作室、采編播一體化實驗系統和模擬法庭等。良好的專業培養模式和學科建設實踐,塑造了一屆屆專業知識完備、專業技能卓越的畢業生,他們在成就自我獲得用人單位稱讚和認可的同時,也為學院帶來良好的社會聲望和廣泛的社會影響。遵循以學生髮展為中心的人才培養理念,結合當下的社會發展需求,學院緊緊圍繞實踐型、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的定位和目標,注重課堂教學和各類實踐相結合,不斷探尋特色培養路徑,已成為包括哲學、史學、管理學、法學、文學、理學、教育學等學科門類全、生源豐富、學術思想多元,極具活力的人文社會科學人才培養搖籃。
學院目前擁有1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點;4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5個本科專業。學院現有教職工68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27人;在校學生1161人,其中本科生898人,碩士生123人、博士生8人,MPA127人,留學生5人。(數據截止日期:2018年12月10日)
東華大學人文學院注重人才培養,合理調配師資力量,形成以中青年教師為主體的教學和科研隊伍,在各專業中建立有影響的學術梯隊;人文學院教師堅持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行為準則,孜孜不倦,教書育人,不少教師獲得上海市育才獎等各類獎項,並被學生譽為“心目中的好老師”。學院依託學校的理工資源,堅持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並重,把學院建成具有濃厚人文色彩的教學園地。截至2018年12月10日,學院有教職工68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27人。
東華大學人文學院把握國家與上海市社會與經濟發展的需要,結合學校的專業特點與學院的學科優勢,尋求發展以科學技術史學科和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為重點,凝練學術方向、培育學術梯隊,展開相關課題的研究與實施相應的人才引進與培養計劃。學院積極將科學技術史學科和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后改屬東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申報成為校級重點學科。
校級重點學科(1個):科學技術史
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個):紡織科技史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4個):科學技術史、中國史、公共管理、新聞傳播學
東華大學人文學院積極引進學科帶頭人,參與科研的教師共有65人,其中具有副教授(或相當)職稱以上的有37名。五年裡,學院廣大教師在學校領導、科研處的大力支持下,在完成繁重的教學任務的同時,積極開展科學研究,分別在虛擬認識論、中國近現代史、“兩課”等領域立項申報科研項目,獲國家社科基金批准的有1項,獲省部級批准的科研立項有10項,學校批准的科研立項有25項;撰寫發表論文600多篇,其中有200多篇在核心期刊上發表,出版專著、譯著20部,獲省部級三等獎1項。
學院的研究機構有人文研究所、歷史研究所、城市形象研究所、科技與哲學研究中心、時尚傳播研究中心、中國近代紡織史資料整理與研究基地等,並設有1個校級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上海市商務委員會與東華大學合作共建“時尚傳播與上海市國際時尚之都建設研究中心”,該中心作為上海市商委的決策諮詢基地,將圍繞上海“時尚之都”、“品牌之都”建設及其他社會重大需求進行協同創新研究,包括建設“時尚傳播資料庫”,打造“國際時尚城市發展指數及評價體系”;建立中國時尚品牌發展監測資料庫,發布“中國時尚品牌發展指數及評價體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