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朔墓
東方朔墓
東方朔墓位於山東省德州市陵城區城東北10公里處的神頭鎮,甚是凋敝,是西漢著名文學家東方朔的墓地。
東方朔(前161年——前93年)字曼倩,西漢平原郡厭次人,長於文辭,詼諧善辯,漢武帝時為太中大夫給事中。東方朔墓園由墳墓和祀祠兩部分組成。
墓北臨篤馬河,東傍秦漢七十二冢高大墓群,東西22米,南北16米,高3米,墓前原有石碑,上題“東方朔先生之墓”。祠今廢,唯存唐天寶十三載(公元754年)顏真卿書《漢太中大夫東方先生畫贊》碑,現已移陵城區城建亭保護。
1977年4月26日東方朔墓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東方朔墓
由於敬佩東方朔的人格,崇拜他淵博的學識,後人把他譽為智聖,捧為歲星、桃仙子、滑稽大師、知識之星,推崇他為笑話、相聲、謎語、占卜、俗文學的祖師爺。
關於東方朔的詳細資料請參考詞條:東方朔
東方朔
陵城區神頭鎮唐代古墓出土的墓誌銘證實東方朔是今陵城區神頭鎮人。
其一,墓誌銘開頭就說:“公諱合,德州安德人,漢大夫倩之二十八代孫。”墓主人是東方合,德州安德人,安德即是今陵城區,隋唐前後曾在這裡設過安德郡(國)、德州、平原郡的郡治(州治)都在安德縣。東方合是東方朔(字曼倩)的第二十八代孫,是安德人,這就說明,東方朔的第二十八代孫還生活在德州安德,即今陵城區,死後還葬在陵城區神頭鎮。
其二,東方朔是公元前161—公元前93年的人,東方合墓誌銘的鐫刻時間是唐咸亨三年(公元672年),其間約800年,二十八代,每代人間隔為28年左右,這比較符合現實,故記載可信。
其三,墓誌銘中記載:“祖老,齊特進,又遷濟、益、南兗三州刺史。”這裡說的是東方合的祖父東方老,北齊年間位特進大夫(榮譽銜),後來又先後當上了濟州、益州、南兗州的刺史,而《北史·卷三十一·列傳第十九·高允》附載:“東方老,安德鬲人……文宣受禪,封陽平縣伯,位南兗州刺史。”這條附載可以和墓誌銘的記載相互印證,兩處都說的是東方老的事,職務都是南兗州刺史。《北史》中說東方老是“安德鬲人”,因為北齊時安德為郡,鬲縣縣治在今陵城區,鬲縣轄有今陵城區的邊臨鎮、於集、神頭等地,故安德鬲人仍是今陵城區神頭鎮人,到唐朝前期,安德縣設有德州,撤了鬲縣,故東方合就成了“德州安德人”,名稱雖有變化,但是所指地域都是一致的,即都是指今陵城區神頭鎮一帶。綜上所述,東方朔是今陵城區神頭鎮說是可信的,新近出土東方合墓誌銘進一步證實了這一點。
東方朔雕塑
東方朔墓在山東省德州市神頭鎮西南二華里處,南臨平富公路,北依鬲津古河,墓基四周有界石,中植松柏,佔地達數十畝。東方朔祠廟在東方朔故里神頭鎮北街,祠廟內有東方朔畫像。朔廟和朔墓是在東方朔死後陸續修建而形成規模的。
顏真卿《東方朔畫像贊》
八卦占卜術
據東方合墓誌銘記載,東方合的曾祖即東方朔的第二十五代傳人是東方膺,北魏永平中(508—511)任青州長史,墓誌銘說他“弼政三齊則羽儀人物,佐清千里則令范當時”。東方合的祖父是東方老,墓誌記載:“祖老,齊特進,又遷濟、益、南兗三州刺史”。這裡說東方老在北齊位特進大夫(榮譽銜),後來又先後當上了濟州、益州、南兗州刺史。這在正史中可找到佐證,《北史·卷三十一·列傳第十九·高允》附載:“東方老,安德鬲人(即現在陵城區人)……文宣受禪,封陽平縣伯,位南兗州刺史”。
東方朔墓
東方合的墓誌銘記載了東方朔第二十五到第二十八代傳人四代人的身世,文字記載的時間跨度(508—672)為160年左右,可是卻經歷了北魏、東魏、北齊、隋、唐五個朝代,這段歷史正是中國歷史上由亂到治的動蕩時期,可是從東方膺到東方合四代人儘管朝代變遷,每代人都在不同朝代的政治舞台上處重要地位,由此可見東方朔後裔頗有其祖遺風。
新落成的東方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