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除詩

建除詩

《建除詩》是南北朝鮑照創作的一首五言排律。

作品原文


建 除 詩
建旗出敦煌,西討屬國羌。
除去徒與騎,戰車羅萬箱。
滿山又填谷,投鞍合營牆。
平原亘千里,旗鼓轉相望。
定舍后未休,候騎敕前裝。
執戈無暫頓,彎弧不解張。
破滅西零國,生虜郅支王。
危亂悉平盪,萬里置關梁。
成軍入玉門,士女獻壺漿。
收功在一時,歷世荷餘光。
開壤襲朱紱,左右佩金章。
閉帷草太玄,茲事殆愚狂。

作品註釋


營丘:古邑名,武王二年封太公姜尚於齊地
之罘(zhīfú):山名。也作芝罘,在今山東煙台市北
蘋藻:蘋與藻。皆水草名。古人常采作祭祀之用。也用於指祭祀
獻酬:亦作“獻醻”。謂飲酒時主客互相敬酒;泛指斟飲
舉白:舉杯告盡,猶乾杯
破琴:毀琴。表示志行高潔
儔(chóu):伴侶;同輩;相匹敵的人
疇(chóu):形聲,字從田,從壽,壽亦聲。壅土

作品講解

所謂“建除”,就是古代陰陽五行家用“建除”等十二個規定的字,配合十二地支,以決定時日的吉凶的一種迷信術數之法。《淮南子·天文》規定:“寅為建、卯為除,辰為滿、巳為平,主生;午為定、未為執,主陷;申為破,主衡;酉為危,主杓;戌為成,主少德;亥為收,主大德;子為開,主太歲;丑為閉,主太陰。”這種“建除法”有兩種:《越絕書》從歲數,《淮南子》及《漢書》從月數,後人只用月數。所謂歲數、月數,就是按年或按月推算。後人按月推算,有時會出現連兩個“平”或其他的字,因之與地支相配合有參差,但最後還是回到《淮南子》所定的相配軌道上來。至於那些字代表黃道吉日,那些字表示黑道凶日,舊時星相術士有四句口訣:“建滿平除(或作“收”)黑(道),收(或作“成”)危定執黃(道)。成(或作“除”)開皆可用(屬中性而偏吉),破閉不相當(中性而偏凶)。”這種口訣,各術士互有差異,可能是師承不同關係。

整體賞析

這種《建除詩》,其體裁為藏頭形式,兩句一組,以“建除法”的一個字開頭,該字亦為詩句意義的組成部分,有遊戲筆墨的性質。六朝人作這種詩的很少,只有梁朝的范雲、梁宣帝蕭詧,陳朝的沈炯各有一首,內容不見佳妙,明遠這首足可代表。
這首詩以征討西域少數民族,開疆拓土為內容,流露出詩人對這種“開壤”的不世功業的羨慕神情。
首兩句點明大軍出征的路線和去征討何處。軍隊高舉著帥旗,浩浩蕩蕩出了敦煌,去討伐漢王朝的附屬國羌(羌族,散居今之甘肅、四川一帶)。第一句首藏“建”字。
第三、四句寫兵將之多。這路大軍,步兵(徒)、騎兵、戰車等都非常眾多。“箱”,車箱,“萬箱”,即萬輛,這是虛數,極言兵車之多。第三句首藏“除”字。
第五至八句描寫軍旅氣勢之盛。軍隊處在山谷中,只見滿山滿谷都是士兵,把馬鞍卸下來可以架成營壘的圍牆。軍隊進行到遼闊的大平原上,前後隊伍綿延千里,旌旗要輾轉傳遞才能互相望得到。“旗鼓”,偏義,指戰旗。這四句藏“滿”“平”二字。
九、十句寫行軍的緊張。安下營來還來不及休息,傳令兵(候騎,原為偵察兵,這裡似應為傳令兵,或者古代偵察與傳令不分)又傳來了繼續前進的命令。可見戰情緊急,已到了刻不容緩的程度。第九句首藏“定”字。
十一、十二句是這首軍旅詩中唯一描寫戰鬥場面的。戰士們握著武器沒有暫時放下一會兒的時間,弓拉開以後也不放鬆。“不解張”,不能解除張開度。“頓”,作捨棄解。此兩句藏“執”字。
以上十二句寫出征及戰鬥。以下十二句轉入勝利和凱旋。
漢軍滅掉了西零國(疑為西涼國),俘虜了郅支王。郅支王,匈奴呼韓邪單於之兄,名呼屠吾斯。呼韓邪當單於後,諸王亦爭當單於,呼屠吾斯自立為郅支骨都侯單於。漢元帝時,都護甘延壽等發兵入康居,俘獲被殺。戰亂平定以後,就在邊疆新佔領的地區設立關隘(萬里置關隘),確立統治,軍隊凱旋,進入玉門關,老百姓送上慰勞品,犒勞將士。“成軍”,這次戰爭,漢軍打了勝仗,犧牲不大,故云成軍。以上六句,藏“破、危、成”三字。
“收功”二句,是說這次征討,取得了巨大的功績,雖然屬於當前的時代,但是它的榮譽和利益,可以影響到後世。根據末兩句的意思,這兩句還含有羨慕之意,即將軍們獲得了一朝一夕的戰功,他們的子孫將一直沾光不止。“開壤”兩句,“開壤”,即開邊,開疆拓土。說得直率一點就是用武力強佔少數民族的土地。在開邊的戰功中獲得了高官顯爵。紱,印章上的帶子。古代的顏色分等級,不能亂用,印綬而用深紅色,官品很高。金章,黃金鑄造的印章。金章紫(朱)綬,丞相等級。這兩句按意義次序,應該在“收功”兩句之前,可能因所藏之“收”在“開”之前,故倒裝。
閉帷草太玄,茲事殆愚狂。關起門來寫《太玄》,這種事情實在太愚蠢了。《太玄》是西漢末文學家揚雄仿《周易》而寫的一部書名。鮑照認為一個人不去為國建立不世之功,卻做一個閉門著作的書獃子,實在是愚蠢到失去理智的程度。其羨慕因戰功而居高位的心情,一泄無遺,這在鮑照的其他詩篇中,也常有這種思想的表露。詩人的雄心壯志之所以沒有實現,乃是被當時的門閥制度所扼殺的。末兩句藏“閉”字。
此詩雖說是“遊戲體裁”,內容卻並不損害言志。是了解鮑照的好資料。
建除詩實為後世藏頭詩的鼻祖。

作者簡介


鮑照(414年—466年),字明遠,東海(今江蘇漣水北)人,出身貧寒。元嘉十六年(439年),為了謀求官職而去謁見臨川王劉義慶,獻詩言志,獲得賞識,被任為國侍郎,到江州任刺史。元嘉二十一年(444年)因劉義慶病逝而失職在家閑居,歷任中書舍人、秣陵令等小官。大明五年(461年),任臨海王劉子頊的前軍參軍,故世稱“鮑參軍”。後晉安王劉子勛與宋明帝爭奪皇位,劉子頊舉兵響應,兵敗,鮑照也為亂軍所殺。擅長七言歌行,語言勁健,感情充沛,形象鮮明,發展了七言詩歌,對唐代李白、高適等人的創作有一定影響。今存《鮑參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