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秋色
佛山秋色
徠佛山秋色是廣東省佛山市的傳統民俗文化。指秋季農業豐收之時,當地民間舉行慶祝豐收遊行,俗稱“秋色賽會”或“秋色提燈會”,亦統稱為“出秋色”。
佛山秋色
佛山自古以手工業和商業繁榮而聞名,為中國的“四大名鎮”和“四聚”之一。而每次秋後的秋色活動亦是佛山繁榮景象的一個縮影。古書上不乏對秋色盛況的記載,據清乾隆十八年《佛山忠義鄉志》記載:“會城(指廣州)喜春宵,吾鄉(指佛山)喜秋宵。醉芋酒而清風生,盼嫦娥而逸興發,於是征色選色,角勝爭奇,被妙童以霓裳,肖仙子於桂苑,或載以彩架,或步而徐行,鐺鼓輕敲,絲竹按節,此其最韻者矣。至若健漢,尚威唐軍、宋將,兒童博趣,紙馬火龍,狀屠沽之雜陳,挽蓮舟以入畫,種種戲技,無慮數十隊,亦堪娛耳目也。靈應祠前,紀綱里口,行者如海,立者如山,柚燈紗籠,沿途交映,直盡三鼓乃罷。”如此描述,生動記載了當日出秋色的盛況。
秋色活動具有嚴格的形式和內容,包括表演藝術和手工藝術兩大類,分成車色、馬色、飄色、地色、水色、燈色、景色共七色之多。內容有起馬、開路隊、大燈籠、嗩吶隊、馬色、頭牌幡旗、羅傘、耍龍燈、燈色、合面、擔頭、車心、陸地行行舟、十番、鑼鼓櫃、扮演戲劇、大頭佛、踩高蹺、獅子隊等。隨著時代的進步,秋色的形式和內容也在不斷發展,如現代花車隊和體育競技表演等都是後來加上的。
佛山秋色 作品
首先是由藝人進行整體設計,然後根據總體要求對每一個部分、小燈(裝配燈)進行具體設計和扎作。扎作材料基本上是竹篾、鐵絲、紗紙、紗綢、明紗等,把每個小燈及總體燈架扎作出來之後,在骨架上捫上紗綢、明紗或透明半透明的玻璃紙、薄紙等。一般捫制是用漿糊、膠水、或白乳膠作粘貼劑。然後在其上面繪上書畫、裝飾圖案,配上絨球、球排穗、人物、動物、花鳥、龍鳳等飾物,最後在內里裝置上燈光(電燈)、走馬車、發動機。頭牌燈的下層為花籃形;中層多作六面柱形或八面柱形,前後面大,兩側面小,呈扁平狀;上層多用宮殿亭宇式頂蓋。在頭牌燈上還要配上大小宮燈、花燈以及人物、動物等。這些配燈一般也是通過扎作藝術去完成的,但這些燈的扎作技巧要求更細緻、更複雜。經過捫制繪畫及裝飾,夜間點上蠟燭或安上大小燈泡作照明,頭牌燈就七彩繽紛,五光十色,富麗堂皇。
1、外觀新穎,形式多樣,富於變化
2、色彩華麗,圖案富於裝飾性
徠佛山燈色、龍、獅、畫舫、車心等各類扎作工藝品,廣泛採用紅、綠、黃等顏色,使每件扎作工藝品外觀非常艷麗,光彩奪目。在圖案設計和裝飾物上都十分重視裝飾效果。每個燈或其它扎作工藝品均飾以五彩絨球、排球穗、兔毛、小膠片、銅鏡之類飾物,使其富於裝飾情調。
3、富麗堂皇,金碧輝煌
在每件扎作工藝品上帖上銅襯刻紙圖案,這樣,在燈光照耀下金光閃閃,金碧輝煌,顯得格外富麗光艷。
4、通透明亮,詩畫並茂
秋色扎作工藝品,特別是燈彩,十分講究通透明亮,輕巧玲瓏。因為每件燈色上都有意識地設計上書詩畫,反映一定的思想內容。如“風調雨順”、“人樂年豐”、“萬事順意”、“一帆風順”等吉祥語,配以圖畫,反映了人們通過秋色賽會,期待美好的將來的心理要求和願望。
佛山秋色 作品
1、整體雕塑
用小刀進行整體批削成型的。如秋色果品的楊桃是選用實心木瓜(即未成熟的小木瓜)批削而成。又如“雞心柿”選用紅蘿蔔批削而成。整體雕刻,在一件材料上雕削出一件完整的藝術品,如“牡丹花”,藝人是選用芥蘭頭作原料,按照牡丹花的體態進行雕削的。芥蘭頭,質軟濕潤且脆,容易運刀批削。削批成的牡丹花有飽滿潤滑效果,再加上適當的色彩之後,如同一朵真正的牡丹花。
2、分解批削
這種方法多用於花瓣或不規則的時花、果品的,如牡丹花,可以整體削雕也可以逐瓣去批削出來,再拼成一朵完整的牡丹花。又如白菊花,它的花瓣是不規則的,形態千變萬化,藝人多用白蘿蔔逐層把菊花瓣削出來之後,將其合併在一起,便成栩栩如生的白菊花了。對於其它比較大的花朵或果實數量較多的時花、時果也是用分解批削或雕削成型的,如龍眼、荔枝、金桔等。
3、著色加蠟
在秋色遊行中,任何果品、時花都不是真的,表演者挑抬著沿街叫賣,並不時向這些花卉、鮮果上噴灑清水,使之顯得格外新鮮嬌艷。所以,果品、時花在批削之後,除根據不同的色彩要求塗上顏色外,有些還加上一層薄薄的白蠟,使某些果品顯得格外新鮮嫩綠、透紅,如楊桃、蘋果、柑、橙等果品就需浸蠟,而桃子則只要塗上色彩就行了。
佛山秋色 作品
1、設計針刻圖案稿
先設計燈的結構和扎作好燈朗,裁出厚紙繪圖案紋樣,瓜燈在瓜的表皮上繪圖案紋樣,不用繪在白紙上。
2、針刺
在設計好的圖案上進行針刺。把繪有圖案紋樣的厚紙緊貼在一起進行針刺。操作中切忌圖案樣紙與厚底紙錯動。畫面先針刺銳角處,(即從尖角開始刺針)多左下而上起。線條較細的宜用幼針;線與“地身”(即需要針刺的空白地方)不能混淆,避免不顯出線條。“地身”針口要求成“品”字形,且有規律地用針口織滿“地身”畫面。針口宜順序不宜亂針,針口距約一比一為宜。折角線的針口宜用地身大的針,針正線條上的針距比地身疏度約50%。
3、雕刻瓜燈
沿著整個瓜皮表面進行雕刻,刻紙一樣把不需要的地方剔除,只留線條。整個瓜皮刻雕完之後,然後去掉瓜瓣,留下表皮外殼,這樣在瓜內裝上燈光,通透明亮,是一個非常別緻的秋色藝術瓜燈,這是佛山秋色賽會必有的工藝品。這種燈圖案紋樣線條粗礦、通透,像剪紙藝術的線條一樣要相互連結,不能脫斷,否則,瓜皮燈就會因失去相互支拉力而無法支立起來。所以,在設計圖案,一般採用滿地花圖案為宜,但又必須有主體畫面。這樣,主題突出,能給人們以美的享受。
佛山秋色 作品
1、制模
佛山紙撲藝術是從仿古物開始的。相傳,清代佛山祖廟旁右側有座“三元寺”,寺的主持了塵性嗜古董,但因余資很少,無力多購,只有向愛好收藏古董的施主們借來鑒賞。無奈是他人之物,不能長久借用,於是了塵主持便想了一個辦法。他以借來的古董作胎,在其上用紙撲制,對照原物進行上色加工,制出幾乎無法辨別真假的仿古古董,供自己平時擺設和邀請別人觀賞。這樣便逐步成了獨具風格的佛山紙撲仿古秋色工藝品了。以後,人們吸收了陶塑藝術的經驗,先行塑像后翻模再撲制。由於人們競相學習、製作,仿製的各種古董藝術品品種越來越多,越來越高,造詣越來越深,佛山秋色紙撲仿古工藝品也就不斷發展起來了。
2、撲紙
當泥模或石膏模翻制出來之後,置陽光下曬乾,然後在模上進行撲紙。撲第一層紙叫“打水底”,先將紙撕成小三角塊,用清水浸透,接著一片片往泥模上撲上第一層紙。作用是使以後多層撲紙同泥模不相緊貼,容易脫模。第一層水底一定要撲得均勻,以一層紙為宜,務求撲滿所有應撲的部位。撲紙時用毛刷在每個凹位細緻地壓服緊貼,盡量在一些細節部分能翻出清晰的形象。以後撲第二層,第三層直到厚度達到要求為止。從第二層紙開始用漿糊或其它膠水作粘合塗料,才能使紙撲牢固不會脫離剝落。有些較大的紙撲藝術品,在最後一層紙上再加上一些石膏漿或香膠漿,使紙撲更加堅硬結實牢固。
3、精修紙胎
這一步非常重要,當紙撲胎脫模出來后,作為藝術品它只能有了最基本或大體的輪廊。因為紙撲過程中,特別是紙張本身厚薄軟硬、拱服粘貼、吸水性能等因素不同,使紙撲胎在出模之後未能將所有細節都清晰地再現出來,特別是一些細小線條、凹凸、轉彎角尖頂等部位就很難一次再現出來,因此,在紙胎出模后,一定要在它的表面上進行再加工——精雕細塑,修整紙胎。有時為了脫模方便,藝人在進行泥塑稿時有意把一些細節篡掉,只塑造基本形體和塊面,當紙胎脫模后,然後在紙胎上進行再創造——更細緻的刻畫加塑。如加上一些細膩的圖案、紋樣或者添加一些必不可少的部分,如動物的腳、爪、角、須、鱗、尾巴等等。這樣就不必採用複合模或多次拼接。
4、著色上油
這是在一件紙撲秋色藝術品的素胎上,待涼干(或曬乾)之後,對照原物色彩進行著色上油工藝。著色上油要十分細緻,務求同原物一模一樣,令觀者無法辯認真偽,這樣才算達到秋色仿古工藝品的目的。著色過程:先在紙胎上塗上白粉底(也有塗豬料),然後按照顏色要求調配顏色,依樣塗在紙胎上,最後加上一層光油或清漆或其它透明塗料。仿陶瓷器皿、人物、動物,它的表面大部分都是有袖彩的,如果是素胎即陶胎(不上袖的)則不必塗上光油或清漆。
紙撲所使用的紙張,最好是用玉扣紙、紗紙,其次是土紙。這些紙吸水性大,紙質韌軟,紙紋幼細。厚硬的紙是不宜作紙撲用的。
布撲即夾紗佇,工藝同紙撲工藝過程一樣,不同的只是選用材料不同。布撲是選用布作撲料。布撲一般選用紗布、薄棉麻布。粘貼劑有用漆(稱為“漆撲”)也有用膠水、乳膠、清漆等。如佛山祖廟裡的大神像就是用布、漆作原料的。這些夾紗佇大神像已有百多年歷史了,至今仍栩栩如生,線條清晰,牢固結實.
佛山秋色 作品
1、利用物品原有形態砌成花卉圖案
冬瓜籽、紅瓜籽、葵花籽、甜瓜子的單獨形態是一個蛋形,同野菊花的花瓣十分相似,利用本身原有形狀組成的花卉圖案是十分美觀的。同時葵花籽的外殼表面還有黑白相間的條紋圖案,利用它黏貼成的花紋圖案更具有自然色彩的特點。而利用芝麻、白米、甜瓜籽等組成滿地花紋圖案或方形、金錢形、菱形案卻又是維妙維肖。通草的橫切面是一個很好圓環,可組織各種花卉圖案紋樣,把它砌成條片、剪成花卉葉、瓣形狀,黏砌成蘭花、水仙花、菊花等各種花草,卻又另具一番特色。
2、利用材料本身特點設計組砌各種圖案紋樣
如木刨花,薄木片富有彈性,適宜組成各種圖案和紋樣,也可組成二方連續或四方連續紋樣。方法是先選厚薄均勻整齊的刨花片切成大小適合的條狀片,然後根據圖案設計要求,都貼成圖案紋樣。 ③利用材料的條狀和容易伸展的特點,組砌成唐草紋或花卉圖進行黏貼。因為燈芯草細長,靈活性很大,容易組織延伸自如的草蔓圖案或花卉圖案。
3、切角黏貼
這主要是採用稻稈作材料時採用方法。由於稻稈呈圓條狀,黏貼時必須進行切角黏貼,否則不牢固,砌接不協調統一。
4、根據已經成型的分解砌件拼成藝術整體
如吊鐘花,先做花瓣模,再把溶化了的蠟注進模內成形,冷卻后取出蠟花瓣,最後將一片片硬化了的吊鐘花瓣砌一朵完整的,像生花一樣的假吊鐘花。又如用蠶繭製成的桃花、水仙花、蘭花等也是這樣。有些花卉還要著色、加蠟,然後進行黏貼。這樣,一種種不同品種、體態萬千的花朵就創製出來。
5、堆砌
和貼藝術還有一個品種就是石山盆景,它利用樹頭根的各種自然形態堆砌成假山假石,加以古樹老松,就成為一件很成功的盆景作品了。黏秋色藝術品,由於藝人注意充分利用材料本質的美(如刨花的木質、燈芯草的柔軟、纖細,通草的潔白輕巧,瓜籽的色調,芝麻的細膩,稻稈的粗礦等等),故作品的鄉土味特別濃,外型美觀、大方,色彩素雅自然和諧。
佛山秋色 作品
秋色蠟塑工藝主要表現具有晶瑩無瑕、透明光亮、脂膏潔潤之物,可以達到維妙維肖的效果。如仿造翡翠玉器,要在蠟中加上適量的顏色,煮溶後進行塑造就非常相似。又如筵席上的各式名菜佳肴,用蠟塑去表現,則令人見到也要垂涎欲滴,所以酒樓往往是採用秋色縫席作為本商號名菜佳肴的宣傳廣告。還有用蠟塑製成的時花果品也是十分成功的。如吊鐘花、臘梅花、水仙花等。蠟的可塑性是十分強的,柔軟滋潤容易加工,而且可按各種不同的需要加進各種顏色,因此蠟是很理想的雕塑材料之一,佛山民間秋色藝人利用白蠟、密蠟、石蠟等作原料塑造出各種秋色藝術工藝品,給秋色賽會增添了不少情趣與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