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池之會
黃池之會
黃池之會是春秋末年吳國傾全國之兵逐鹿中原與晉會盟的一次歷史事件。吳國在西破楚、北敗徐、齊、魯之後成為東南一霸。遂向西北進軍,會晉定公於黃池(今河南省新鄉市封丘縣南)。吳軍“萬人以為方陣,皆白裳、白旗、素甲、白羽之矰,望之如荼。左軍亦如之,皆赤裳,赤旟,丹甲,朱羽之矰,望之如火。”在吳王夫差與中原諸侯歃血為盟時,遠在千萬里之外的吳都姑蘇為越偷襲。黃池之會達到了吳國北伐稱霸的目的,但也標誌著吳國霸業的終結。
春秋末吳王夫差爭霸之會。夫差於夫椒之戰降服越后,相繼伐陳,服魯、宋,於艾陵之戰大敗齊師,又修建溝通江、淮的邗溝。周敬王三十八年(前482),邀晉、魯於黃池(今河南封丘西南)相會,周王派大臣單平公監盟。會上晉、吳爭為盟主,相持不下。此時,越乘吳國空虛,攻入吳國。夫差採納大夫王孫雒建議,向晉挑戰,晉人懼怕,終讓吳先歃血主盟。旋率師匆忙南返,與越和。一說,晉人看出夫差內心憂慮,堅持不讓,夫差不得已讓晉先歃血主盟。
黃池之會
先秦以來的史書對黃池之盟的結果有不同的說法。其中《左傳》詳細記載了晉國先歃血的過程,說明是晉國成為了盟主。《史記·吳太伯世家》亦記載“趙鞅怒,將伐吳,乃長晉定公。”然而在《國語》(《春秋外傳》)中卻提到吳國對晉國實施武力,迫使晉國尊吳為盟主。令人不解的是,《史記》中同樣出現了吳國成為盟主的記載。見於《史記·趙世家》、《史記·晉世家》、《史記·秦本紀》中。蓋“吳太伯世家”記載以《左傳》為依據,其餘以《國語》為佐證。凡此種種,《史記》中紕漏尤盛,故不予評論。而對此記載,各注家只是指明了記載不一致的現象,並沒有給出正確的推論。
當代電視劇中提到“黃池之會”時往往採用《國語》說法,主要是因為此類電視劇多用吳越爭霸題材,故借黃池之會來表現吳國的最後輝煌以暗示其即將衰敗。然而《國語》既為《外傳》,且成書晚於《左傳》,則對黃池之盟的實情還不能妄加論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