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缺乏症

營養缺乏症

營養缺乏症(nutritional deficiency)是生物有機體由於攝入營養素不足如維生素缺乏、蛋白質缺乏、微量元素不足而引起各種疾病癥狀。

簡介


在青春期對熱量的需要達到了高峰,比如一個13歲的男孩每天需要的熱能為2400卡,女孩為2300卡。這些熱量相當於大約1斤到1.2斤的糧食,1斤左右的蔬菜,半兩到1兩的豆類及其製品,再有半兩的肉,半兩的蛋和半兩的魚,全部加起來所產生的熱量總和。
營養缺乏症
營養缺乏症
幾種嚴重的營養缺乏症是:
3.碘缺乏症
4.青春期缺鐵性貧血

病因


生物有機體由於攝入營養素不足如維生素缺乏、蛋白質缺乏、微量元素不足而引起各種疾病癥狀。近年來,由於營養素的功能性檢查日趨完備,各種營養缺乏已受到重視。特別注意的是,生物體在不同的發育時期對營養的需要量是不同的,有時相當敏感,如果供給不足或不合理,將很容易導致各種營養缺乏症。
1、營養素攝入不足。
最常見的是食物攝入不足,包括原發性和繼發性攝入不足。其次偏食、素食、過多食用精製食物以及因烹調不合理而破壞營養素等也可引起某種營養素攝入不足。
2、營養素吸收不良。
營養素吸收不良可由消化系統的形態、化學與生理的改變而引起,如吸收面積減少、分泌障礙、蠕動過度以及口服滑潤劑、鹼類與吸著劑等。
腹瀉可引起多種營養素缺乏。胃、十二指腸切除容易引起脂肪、葉酸、脂溶性維生素和維生素B12、鐵的缺乏。便秘者經常服用液體石蠟會使胡蘿蔔素吸收不良。
近年來證明營養素之間的不平衡也是造成吸收不良的原因.如攝入膳食纖維過多,可影響無機鹽的吸收;膳食中的鐵和鋅需保持一定比例,如一方過高,會影響另一方的吸收。
3、營養素利用減少。
營養素利用減少常見於肝臟疾病,因為營養不能在肝臟進行必要的變化,且肝臟也不能儲存營養素。如肝硬化患者在體內不能將胡蘿蔔素轉變為維生素A而發生維生素A缺乏。有的藥物是某些營養素的拮抗劑,如抗腫瘤葯脫氧吡哆醇是維生素B6的同素物,能抑制需要維生素B6的酶系,影響維生素B6的利用。
4、營養素損耗增多。
長期發熱、代謝功能亢進、癌症及其他消耗性疾病(如糖尿病、結核病)等明顯地使體內各種物質的消耗增加。創傷、大手術、大面積燒傷等促使組織分解代謝加劇,從而使體內的氮從尿液及創傷面丟失增加。寄生蟲感染會使營養素損耗增加,消化道瘺與腎臟病使營養物質的排泄增加,長期慢性失血使營養物質丟失增加都是導致營養缺乏的原因。
5、營養素需要量增加。
在人體生長發育、妊娠、哺乳、劇烈運動等情況下,營養素需要量明顯增加,此時如營養素攝入不足,吸收和利用障礙等原因,則更易發生營養缺乏
6、營養素消耗與排泄增加。
吸收過量,會增加排泄,返流可丟失無機鹽(鋅、銅、鈣、鎂);出血,如胃與十二指腸潰瘍、腫瘤、寄生蟲、腹瀉、月經過多、分娩、腎外傷、血吸蟲病均可加速缺鐵性貧血;藥物介導、銅過量、損傷、發熱、瘧疾導致血紅蛋白尿(是另一鐵經腎丟失的途徑)。如:蛋白尿;出汗過多,多尿(低鈉血症);強迫喝水(狗試驗),利尿劑;嚴重的外傷、高熱、膿毒血症等引起氮的丟失;急性損傷期可導致VA丟失;哺乳是營養丟失的另一途徑。
7、營養素破壞增加。
VB1,VC在酸性環境中穩定;VC在PH=7.95的胃液中,3hr 65%破壞;VB1 在PH=1.5~3.0的胃液中,在37℃保溫16小時仍很穩定,若有膽鹽胰液破壞程度可達50%~90%。
8、飲食因素。
營養素相互制約:甘藍族蔬菜含有干擾碘吸收的物質;未精製的穀物成分、膳食纖維、肌醇六磷酸、植酸等,限制了帶電荷離子鐵、鋅、鈣的吸收;茶、咖啡中的多酚限制鐵的吸收;草酸限制鈣的吸收;纖維素限制維生素和維生素前體α-,β-胡蘿蔔素的吸收;樹脂限制脂肪與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鈣可以限制鐵、鋅的吸收;鋅限制銅的吸收;鐵限制鋅的吸收。

疾病的分類


按照疾病缺乏因素分類
1、缺鐵性貧血
2、缺鈣
3、缺鋅
4、缺硒
5、缺少維生素A、D、B族
6、蛋白質營養不良等。
根據人群分:兒童營養缺乏病;青少年營養缺乏病;成人營養缺乏病;老年人營養缺乏病;
按發生原因分:原發性營養缺乏病、繼發性營養缺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