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花骨魚

軟骨魚綱鯉科動物

花魚骨(HemibarbusmaculatusBleeker)隸屬於鯉科、鮈亞科,俗稱季魚、季郎魚、雞骨郎。

黑龍江花骨魚是黑龍江省特有的地方水產品。花骨魚分佈較廣,松花江、烏蘇里江、鏡泊湖都有漁獲量。以底棲動物為食,以水生昆蟲和軟體動物為主,也取食各種小魚。最大個體可達2公斤。

物種簡介


花骨魚的身體為長形,前段呈圓棒狀,後段稍側扁,腹部圓;眼突出。頭長小於體高,為眼徑的4.5倍,沿頭部的眶前骨、眶下骨及前鰓蓋骨邊緣有1列黏液腺;吻較長,吻長小於或等於眼後頭大,口下位,馬蹄形,下唇不發達,兩側葉狹窄;顎部中央有一小三角形突起,具須1對;體側和背部青褐色,背側在側線鱗上方有一排10~12個黑斑點,背鍾及尾鰭上也有許多不規則小黑點,背鰭起點顯著隆起。腹部為白色,胸鰭、腹鰭、臀鰭灰白色。雄魚在生殖期間體呈淺橘紅色,頭部和鰭上有追星。
體長,背鰭起點顯著隆起。腹部圓,體側和背部青褐色,腹部白色,體側中軸有數量不等的黑斑塊,吻圓鈍,口下位呈馬蹄形,口角有須一對,眼突出。
黑龍江花骨魚
黑龍江花骨魚

形態特徵


魚類的皮膚由表皮和真皮組成,表皮甚薄,由數層上皮細胞和生髮層組成,表皮中富有單細胞的粘液腺,能不斷分泌粘滑的液體,使體表形成粘液層,潤滑和保護魚體,如減少皮膚的摩擦阻力;提高運動能力;清除附著在魚體的細菌和污物。同時,使體表滑溜易逃脫敵害。所以,表皮對魚類的生活及生存都有著重要意義。表皮下是真皮層,內部除分佈有豐富的血管、神經、皮膚感受器和結締組織外,真皮深層和鱗片中還有色素細胞、光彩細胞,以及脂肪細胞。色素細胞有黑、黃、紅三種,黑色素細胞和黃色素細胞存在於普遍魚類的皮膚中,紅色素細胞多見於熱帶奇異的魚類局部皮膚中,光彩細胞中不含色素而含鳥糞素的晶體,有強烈的反光性,使魚類能顯示出銀白色閃光,有些魚類生活在海洋深處或昏暗水層,具有另一種皮膚衍生物—發光器腺細胞,能分泌富含磷的物質,氧化后發熒光,以誘捕趨光性生物,或作同種和異性間的聯繫信號,如深海蛇鯔、龍頭魚和角鮟鱇中的一些種類。
在表皮與真皮之間,或者真皮中有很多鱗片,魚鱗是魚類特有的皮膚衍生物,由鈣質組成,被覆在魚類體表全身或部分(一定部位),能保護魚體免受機械損傷和外界不利因素的刺激,故有“外骨骼”之稱。也是魚類的主要特徵之一。
魚鱗分型
現存魚類的魚鱗,根據外形,構造和發生特點,可分為三種類型。
1、楯鱗由真皮和表皮聯合形成,包括真皮演化的基板和板上的齒質部分,即埋藏在真皮中的硬骨質的圓形或菱形基板和突出於表皮以外尖鋒朝向體后而中央隆起的圓錐形的棘(齒質)。齒質的表面有由表皮演化而來的琺琅質被覆著,齒質部分的中央為髓腔,整個髓腔開口於基板的底部,並有血管、神經通到腔內。鯊魚體表的楯鱗與牙齒的發生和構造相同應屬同源器官,故鯊魚的牙齒又叫皮齒。楯鱗的構造較原始,見於軟骨魚類鱗。
2、硬鱗由真皮演化而來的斜方形骨質板鱗片,表面有一層鈣化的具特殊亮光的硬鱗質,叫做閃光質。硬鱗是硬骨魚中最原始的鱗片,如雀鱔鱘魚的鱗。
3、骨鱗由真皮演化而來的骨質結構,類圓形,前端插入鱗囊中,後端露出皮膚外呈遊離態,相互排列成復瓦狀。根據遊離后緣的形狀不同分為圓鱗和櫛鱗。圓鱗的遊離后緣光滑圓鈍,常見於鯉形目、鯡形目等較低級的硬骨魚類。櫛鱗的后緣有鋸齒狀突起,多見於鱸形目等高級魚類。不管圓鱗或櫛鱗,表面均有同心圓的環紋,稱年輪。與植物莖的年輪一樣,可依此推測魚的年齡、生長速度及生殖季節等等。
鱗的作用
1、作為一層外部骨架,鱗既可以使魚體保持一定的外型,又可減少與水的摩擦。
2、為魚體提供了一道保護屏障,使它與周圍的無數微生物隔絕,有效地避免感染和抵抗疾病。
3、在魚肚部的鱗,能反射和折射亮光,猶如一面鏡子,從而使底下兇猛的水生動物眩目,產生天水一色,不辨物體,成為天然的偽裝。
此外,生物學家根據鱗片上環生的年輪(每輪表示過一冬),判知魚的年齡;亦可較為正確地掌握其生長、死亡率及健康狀況。
魚類身體兩側大都有一條或數條從單獨小窩演變成為一條管狀的線,稱為側線鱗,每片側線鱗有側線孔,能感受水的低頻率振動。硬骨魚的鱗片通常根據其數目、大小、排列形狀來鑒定魚種,記載鱗片數目的排列方式,常用一個帶分數式來表示,稱為鱗式:例如鯽魚的鱗式為28~30表示鯽魚的側線鱗為28~30片,側線上鱗為5~6片,側線下鱗為5~7片。
黑龍江花骨魚
黑龍江花骨魚

生活習性


屬於底層魚類,花骨魚屬於底層魚類,為江湖中常見的中、下層魚類,喜微流水,水質清新,底質為沙礫或泥沙的環境中,冬季洄遊至江河深水處越冬。以底棲動物為食,以水生昆蟲,軟體動物為主,也食各種小魚。花骨魚生活在水流湍急的河流中,棲息於水體的中下層,常聚群出沒於沿岸著生有青苔的石縫、木樁等障礙物附近,喜鑽洞穴居。性溫和,對流水較敏感,稍有流水即興奮游竄,甚至躍出水面。它是雜食性,幼魚攝食枝角類、橈足類、輪蟲等浮遊動物,也攝食藻類及水生高等植物,成魚的主要飼料有水生昆蟲的幼蟲、水蝦類、蜆類、蚌類、螺螄類、淡水殼菜以及小型魚類等。

分佈範圍


花骨魚分佈較廣,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鏡泊湖都有漁獲量。
黑龍江花骨魚
黑龍江花骨魚

生長繁殖


自然繁殖

花骨魚2~3齡達性成熟,產卵期在4~8月,期間水溫16~23°C,懷卵量4.8~13萬粒,分批產卵。卵粘性,受精卵黏附於植物的根須或水草上孵化,當水溫20°C時,經4天孵出苗。初孵仔魚在15天後開始攝食。
花骨魚性成熟4年,產卵期為6~7月份,懷卵量4.8~13萬粒,卵為粘性,依此粘於植物基體上,當水溫20℃時,經4天孵出苗。

人工養殖

池塘選擇:選擇面積為1~3畝,水深1.5~2米的池塘,池塘中設有網箱,池塘內開設進水口及排水口,進水口及排水口處設防逃網;
徠親魚選擇:在每年的4~5月選性成熟的選2齡以上的親本魚,分別放在池塘的網箱中,並在離網箱的不遠處開好增氧機;
人工繁殖:在投放親魚的第2~3天上午打催產素,經過24±2個小時后採用人工受精法產卵,脫粘后環道孵化,形成花骨魚魚種;
池塘清潔:將池水排干,清整池底后,對池塘進行消毒;
雜物撈除:注入新水,並撈除池塘內的雜物;
消毒花骨魚:用2.5%~3%的食鹽水或0.001%的漂白粉液浸洗花骨魚魚種10~20分鐘;
投放花骨魚:早春畝放1200~1500尾花骨魚魚種,搭配尾重50~60克的鯿魚120~140尾,尾重300~400克的白鰱50~100尾;
投放餌料:以人工飼料為主,培養浮游生物為輔;日投飼料2次,日投餌率為所餵養花骨魚總重1.0%~2.0%;
投放肥料:投放有機肥與無機肥,使浮游生物繁衍旺盛;
日常管理:每周向池塘加入新水一次,每次加水深20cm深;每半月對池塘進行消毒;每月對池塘水質分析一次,保持池塘的水質pH值控制在7.2~7.8。
黑龍江花骨魚
黑龍江花骨魚

主要價值


營養價值

魚肉的功效:秋冬季是體弱者進補的好時機,魚則是進補的好水產食品,不僅味道鮮美,而且營養價值極高。其蛋白質含量為豬肉的兩倍,且屬於優質蛋白,人體吸收率高。魚中富含豐富的硫胺素核黃素、尼克酸、維生素D和一定量的鈣、磷、鐵等礦物質。魚肉中脂肪含量雖低,但其中的脂肪酸被證實有降糖、護心和防癌的作用。魚肉中的維生素D、鈣、磷,能有效地預防骨質疏鬆症。
魚的脂肪含有不飽和脂肪酸,具有抗動脈粥樣硬化作用,所以對防治心腦血管疾病、增強記憶力、保護視力、消除炎症頗有益處。但魚並非吃得越多越好,這是由於魚的脂肪酸中含有大量的二十碳五烯酸,它能抑制血小板的凝聚,長期過量食用,會使血小板凝聚性降低而引起各種自發性出血,如腦溢血等。

經濟價值

該魚具有體形優美、食性雜、適應性強、肉質細嫩、味道鮮美、市場俏銷等優點。
黑龍江花骨魚
黑龍江花骨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