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浪溝
位於甘肅卓尼縣的洮河支流
納浪溝
溝
河賽溝溝交匯溝,溝深.,積.,北—南—北弧狀河谷,溝端支溝,余支溝溝南側支溝,河谷側勢聳陡峭,側拔黃石崖峰(米),側峰黃錄瑪峰(米),峰遙,形溝,峰腳溝河谷拔米,程米,河谷岸懸崖峭壁,石崖嶙峋,稀疏灌木林,河谷左側勢較右側緩,茂密針闊混交林,河谷較闊,拔降較,河量,流清澈緩。
站在石墩南望直溝
在溝深2.8公里處左側分出支溝當中溝,南北走向,溝深12.8公里,面積18.6平方公里,兩側山勢高而陡峭,森林茂密,河谷狹窄,分佈有少量開闊的的河灘地,河灘地兩側有較為廣布的陽山草場,河灘地上分佈著少量牧場,河谷海拔比降大而溪水水流清澈湍急。
在溝深4.7公里處為主溝盡頭,左側分出賽溝,南北走向,面積24.5平方公里,在溝深1.6公里處分為兩條支溝,東側為下溝,西側為上溝。.從溝口到上下溝分叉處河谷開闊,草灘草場連片,東側陰山山勢陡峭,背陽陰濕,森林茂密;西側陽山山勢高而相對平緩,向陽溫暖,草類植物生長旺盛,山下河灘上分佈著牧場,河谷海拔比降小而溪水水流平緩。
賽溝下溝,南北走向,溝深7公里,面積5.3平方公里,河谷狹窄,海拔比降大,溪流清澈湍急,兩岸山勢高而陡峭,森林茂密,河谷狹窄,無牧場分佈。
賽溝上溝,南北走向,溝深6.8公里,面積14.平方公里,河谷海拔比降大,溪流清澈湍急。外半溝河谷開闊,東側陰山山勢較低而陡峭,背陽陰濕,森林茂密;西側陽山山勢高而相對平緩,向陽溫暖,草類植物生長旺盛,山下河灘地上分佈著少量牧場。里半溝河谷狹窄,兩岸山勢高而陡峭,森林茂密,無牧場分佈。
主溝盡頭向西為平路溝,東西走向,溝深3.4公里,面積4.1平方公里,無河谷地,南側為陰山,山勢陡峭陰濕,分佈著稀疏的次生闊葉林,北側陽山相對平緩溫暖,陽山草山廣闊,分佈著少量牧場和耕地,山間溪水為季節性水流,澇時溪水渾濁而迅猛,旱時乾涸。
納浪溝屬青藏高原和黃土高原過度地帶,溝內黑土與黃土片狀交替、混合出現,黑土為主體土壤。
本區受地形、季風、海拔的影響,雨量豐富,屬高寒半濕潤氣候,雨熱同期,冬長夏短,全年無霜期121天,夏秋濕潤溫暖,冬春乾燥寒冷,相對濕度65%,年平均氣溫5℃,年平均降水量580mm,降雨分佈不均勻,降雨集中出現在6~10月份,極易出現夏季暴雨、秋季陰雨和冬春旱的氣候現象,在夏秋季節冰雹等惡劣天氣出現頻繁。
納浪溝
納浪溝權屬溝口納浪村集體所有,納浪村是覺乃藏族村寨(現在是藏漢混居),覺乃藏族是藏傳佛教和苯教的信徒,納浪藏族認為:人居住的地方就有山神、土神,村中有寺廟就有護法神,只要有泉水就有泉神,或大或小,或正或邪,因此納浪溝中神山聖水星羅棋布。
白馬山神神山(拉則納浪于勒格(家神山神)):在主溝溝口西側小族山,山神原型為藏傳佛教神靈(部分人把此山神與洮岷州白馬爺龐統混淆),坐騎為一匹白馬,每年正月初三進行麥田賽馬祭祀,相傳是向納浪村東面大小班子村白馬山神拜年,那裡是白馬山神納浪于勒格的娘家。山神箭堆屹立半山峰頂,東側為緩坡梯田,西、北兩側懸崖峭壁,樹林茂密,南側為平坦寬闊的草灘——寺坪,箭堆峰西側腳下半山有一神泉名曰阿溝梁泉,百姓在此求雨,也有漢族群眾在這裡偷偷施咒;
神泉(道加次曼):在溝口河東岸,為突出草灘0.5米高,直徑12米,邊上用石塊壘砌,中間凸狀的圓形台地,台地上為草灘,長著酸刺、貓兒刺等植物,稱暗泉(無水的泉),亦正亦邪,向北180米有一佛塔,專壓制這一神泉。
尕神林神山(拉則阿乃格日肖冒(兒女山神)):在主溝和直溝交叉處口東北側有神林,山神原型為苯教神靈,坐騎為紅馬。插箭堆隱藏在茂密的雲杉林當中的一課神樹下,神樹為油松,樹榦直徑1米多,高20來米,是這片神林中樹齡最老,樹榦最高的古樹,突兀神林當中。山腳有一神泉名曰尕神林泉,百姓在此求雨;
拉則羅日麥嘉
西北側遠眺骨沙池埡口
骨沙措(池):在材錄措西面的當中溝骨沙灣和賽溝下溝交界處的山頂,面積1畝見方橢圓形湖泊,海拔3083米,措南邊石崖高聳(3129米),地勢陡峭,蒼松樺木茂盛,北岸山坡地形平緩,水草豐茂,東西兩側兩個大缺口,羊腸小道蜿蜒到措,池水澇不溢,旱不枯,終年不幹涸。
日尼光措(池):在材錄措向北5公里當中溝日尼光灣與直溝巴瑪灣交界處的山頂,面積4畝見方的圓形池塘(聖水,與道加次曼是姐妹,又是親家,專壓制該邪神泉,每年泉、措都要舉行換親儀式),地形為本段山體最高端,四周為緩坡森林和草山,池雨季為措,旱季為草灘,是季節性池塘。
當納蓋林位於村莊大族自然村東南側前方,山頂海拔2799米,座南朝北,東—南—西走向弧狀山體,西起溝口道加石崖,東止下川三道石崖,綿延1.2公里,山體上半山和東半段山勢陡峭,石峰聳立,生長著茂密的針闊混交原始森林,西段下半山山坡平緩,台狀平地環繞,生長著茂密的闊葉林,樹下形成平整的草灘。山體集奇、秀、險為一體,從西端道加石崖登山,左側是樹木茂盛,松濤樺海的當納蓋林,右側是磨灣陽坡的懸崖峭壁,俯看眩暈,羊腸小道穿梭於石縫林叢之中。當納蓋林春花秋實,層林盡然,冬雪皚皚,銀裝素裹,夏季波濤林海,溫潤涼爽,特別適合度假避暑,也是當地群眾夏季重要避暑、休閑的娛樂場所。
仰望石墩
在直溝深處900米的左側有一個30高,直徑約11米左右的圓柱形石柱,西面峭壁臨河,東面下半體入山,如同一個縮小版的麥積山映在蒼松翠柏中,一條小道從東面蜿蜒到頂,北側崖壁泉水飛流急湍,美不勝收。
納浪溝內海拔高低懸殊,草山、林山交替,地形溫差較大,行成了豐富的氣溫氣候帶和生物資源以及農、林、牧的混合經濟。
納浪溝生態曬穀架
主溝河谷地氣候溫和,降雨適中,成為發展農業的地重要區域,尤以大豆、中藥、青稞和油菜籽的產量高、品質好而著稱,彌補了納浪村人多地少的不足。這些河灘地以黑壚土為主,土層深厚(2米以上),降雨較多,且靠近林地,陰濕抗旱,水源便利,特別適合中藥材、苗木的育苗和種植,而且地皮便宜,地形平整,道路便捷,適合發展規模種植。
納浪溝屬森林草甸草場,由於各支溝海拔高、森林陰鬱,降雨偏多,深溝河谷和草山氣溫低以及野生動物騷擾,不適宜農作物種植,但是這些條件造就了草本植物的生長茂盛,再加上溝內有較寬闊的河灘草場和陽山草場。較大的河灘草場有檯子灣灘、邦車灘、洛洛灘、巴瑪灘、疊疊灘、日尼光灘、十步灘等,在這些河灘草場周圍又有大片的陽山草場,所以在這些河灘地上分佈著數十家的牧場,充分利用這豐富的生物資源,氂牛、藏羊和紫羔羊散落山間,駿馬賓士,一派牧家悠閑的生活。
溝內豐富的森林提供了木頭、毛竹和中藥材,成為當地群眾農閑時的副業,帶來了比較可觀的經濟收入,但破壞了生態平衡,造成乾旱和暴雨加重,水土流失嚴重,植被蓄水能力減弱,河流流量減少,但自國家封山育林政策開始林業開發基本已經停止,生態平衡也已在恢復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