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柏油的結果 展開

柏油

呈褐色或黑色的液體或半固體

柏油拼音:bǎiyóu,一種煙煤石油、油頁岩、木材或其他有機物乾餾后,凝聚而成具有稠度的液體或半固體。主要成分為瀝青,呈褐色或黑色,是製造煤氣時的副產品。

柏油是柏科植物側柏樹榦或樹枝經燃燒後分泌的樹脂,能除溫清熱,解毒殺蟲。可作防水、防腐和絕緣材料。

分佈於東北南部,經華北向南過廣東、廣西北部,西至陝西、甘肅、西南至四川、雲南、貴州等地。

物性數據


性狀:略帶黃色液體或棕黃色液體具有芬芳木香香氣,但與美國的柏木油風格不同,萜烯香氣較重。旋光度-35°~-25°(20℃)。柏木腦含量≥10.0%。由柏科植物扁柏經水蒸氣蒸餾得到。主成分為柏木腦、α-和β-寸白木烯、羅漢柏烯等成分。

毒理學數據


毒性大鼠急性口服LD50值>5g/kg,兔子急性皮膚LD50值>5g/kg。

貯存方法


貯運及保管貯鍍鋅鐵桶滿裝存放陰涼處。

合成方法


採用地中海柏木的枝、葉經水蒸氣蒸餾製得。
柏油
柏油

用途


防水、防腐和絕緣材料,也作液體燃料。

主要價值


1)性味甘;性平
2)功效:除溫清熱,解毒殺蟲
3)主治:疥癬癩瘡禿瘡;黃水瘡;丹毒贅疣
4)功效分類:清熱燥濕葯
5)古籍考證
1、《綱目拾遺》:山西柏油,其色黑若紫者,系此油腳也。其氣若松香,竹箸挑之,懸絲不斷者真。殺壁虱,凡人家床幾板壁患此者,以油滴縫內,其虱盡死。
2、《唐本草》:柏枝節燒取,療癘疥及癩瘡。
3、《本草別說》:以柏枝節燒油膏,敷惡瘡久不瘥,有蟲者。
4、《綱目拾遺》:搽禿瘡,治癬,頭面耳上黃水瘡,赤游丹
6)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塗敷或熬膏搽。
7)中藥選方
①治諸般癬,患處,後用年老枯桑柴火熏烤,待好即止;如一次倘不瘳,再熏。《綱目拾遺》
②治癬:真柏油,調輕粉塗上,起泡,泡消即愈。《經驗廣集》
③治黃水濕瘡:真柏油二兩,香油二兩。熬稠搽之。《積德堂經驗方》。
④治赤游丹:蜒蚰十條,土蛛窩五、六個(出草屋者壁內),柏油,舊漆器上刮下漆少許。共搗,以柏油調搽患處。《醫林集秘》

民間制酒

方劑名稱:柏脂醞酒
藥物組成:煉成柏脂10斤(研為末,煉如松脂法),糯米1石,細曲15斤,石灰1石。
處方來源:《聖濟總錄》卷十八。
方劑主治:大風癩。
方劑功效:生髮,堅眉鬢。
用藥禁忌:忌觸外風冷。其米泔及槽不得令豕畜食。
製備方法:先炒石灰,以木札著灰中試之,火出為度,以地骨皮銼5斗,以水1石5斗,煮取9斗半,去滓,以淋石灰三次澄,以灰汁和曲與柏脂粉拌米,用外、米、曲、柏脂粉多少,一如常醞法,次於凈器,著曲、米、汁、粉在內,蜜封28日,開壓去滓,取清酒
用法用量:每服5-7合,常令酒氣相接取效。

制可可脂

製法:用冰醋酸法從柏脂制類可可脂,以精製烏柏脂或未經“三脫”(脫酸、脫色、脫臭)烏柏脂為原料,加熱熔化后,放入0.8~1倍的冰醋酸和乙酸異戊酯,一次恆溫結晶,過濾分離得濾液加入小於15%的植物油,再次恆溫結晶,將結晶熔化分離,所得類可可脂油層回收溶劑,經“三脫”,即得精製類可可脂產品。所得含低熔點組分的有機溶劑層,再結晶后升溫熔化。分離出低熔點組分,回收溶劑,經“三脫”,即得人造奶油
要求:一種類可可脂的製備方法,以天然油脂為原料,加入有機溶劑,攪拌均勻,一次恆溫結晶,過濾分離得濾液加入植物油,二次恆溫結晶,將結晶熔化分離,回收溶劑,冷卻結晶。
特徵:以精製烏柏脂為原料,加熱至60~70℃熔化,加入0.8~1倍的冰醋酸和乙酸異戊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