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聽許十損誦詩愛而有作

唐代詩人杜甫創作的五言詩

《夜聽許十損誦詩愛而有作》是唐代大詩人杜甫的作品,載於《全唐詩》的第216卷。這首詩是杜甫於天寶十四載(755年)在長安所作。先敘許十損精禪理;再言聽許十損誦詩;后讚許十損,歸結夜聽之意。

作品賞析


此詩首敘許精禪理。【錢箋】曰賓,則暫住也。曰出,則出遊也。得非許生遊歷,亦如鸞公之少住台山,后移石壁者歟?許業已白,而己猶縛於禪,今何所階梯,得子方便之門,而謬引我匹敵乎。包蒙有擊,待其啟發也。次言聽許誦詩。許生自誦其詩,渾渾然流出。游衍,從容貌。辟易,驚避貌。捶鉤,喻功之純熟。鳴鏑,喻機之迅捷。穿溟涬,謂思通造化。摧霹靂,謂勢壓雷霆。下凌陶謝,上繼風騷,言其才大而氣古。枝梧,猶雲抵當。推激,謂推尊而激揚之。末讚許生,歸結夜聽之意。自超詣,獨能超出也。誰剪剔,無待改削也。詩意之妙如此。使不遇知己,幾於清夜寂寥,公蓋自托為知音也。騰逸曰超,遠造曰詣。剪謂薙其鬃,剔謂刷其毛。
此章前二段各八句,後段四句收。

創作背景


此詩當是天寶十四載(755年)杜甫在長安所作。黃鶴注曰:許十一,當是居五台學佛。

作者簡介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男,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著名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出生於河南鞏縣,原籍湖北襄陽。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少年時代曾先後遊歷吳越和齊趙,其間曾赴洛陽應舉不第。三十五歲以後,先在長安應試,落第;後來向皇帝獻賦,向貴人投贈。官場不得志,親眼目睹了唐朝上層社會的奢靡與社會危機。天寶十四載(755年),安史之亂爆發,潼關失守,杜甫先後輾轉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繫蒼生,胸懷國事。杜甫創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別”等名作。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雲。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但後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於《杜工部集》。
大曆五年(770年)冬,病逝,享年五十九歲。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