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擲骨折
投擲骨折
(圖)圖1
損傷多發生在上臂加速期及上臂減速期,由投擲過程中肌肉收縮的不協調及肩、肘關節超常範圍活動所致。
(圖)檢查表現
肱骨投擲骨折是由扭曲力和拉張力共同作用所致的螺旋形不穩定骨折。其特徵是骨折近側段內旋移位而遠側段外旋移位,造成斷端間的旋轉分離。如患者受傷後為減輕疼痛而將前臂托起抱於胸前,則遠側骨折段的外旋畸形常有部分代償。同時由於上臂肌肉的牽引作用骨折遠段常有上移,造成上臂短縮畸形由於骨外膜僅發生縱形撕裂和掀起,未完全橫斷,故對骨折端的側方移位仍有束縛作用,側方移位不大由於走行於后外側的橈神經在骨膜之外,不容易卡入骨折端,因此神經損傷機會較少但如出現骨折側方較大錯位,骨折斷端骨膜破裂,骨折的尖端可頂於橈神經幹上,致使神經損傷。
X線檢查,可顯示患肢骨折且多呈螺旋形。
(圖)救治
投擲骨折的懸垂石膏固定,能利用其重力牽引對抗肌肉收縮而糾正骨折的短縮畸形,且通過改變腕部吊環的位置和懸帶的長度,調節骨折遠側段的位置從而糾正成角畸形和旋轉移位。具體治療方法:在骨折血腫內麻醉後進行手法整復。因投擲骨折骨外膜多為縱向撕裂,未完全橫斷對骨折端的側方移位仍有束縛作用,因而在縱軸持續牽引數分鐘糾正短縮畸形的同時側方移位一般也能得到糾正因骨折遠側段常有外旋畸形,應注意將其內旋,以糾正旋轉分離。在屈肘90°前臂中立位,用一自腋下至手掌部的長臂石膏管型固定。在腕部橈骨莖突水平分別於前臂橈側、掌側、及背側各做一石膏吊環。先將腕頸弔帶以適當長度穿於中立位(橈側)吊環X線複查,並依骨折端的對線情況調整弔帶長度。骨折遠端的旋轉畸形,可通過改用掌背側吊環予以調整。如骨折遠端過度旋前,則選用掌側吊環使之處於旋后位;如骨折遠端過度旋后,則選用背側吊環使之處於旋前位。疼痛減輕后,即指導傷員進行伸握拳活動促進上肢靜脈迴流,以利消腫。初期X線片複查可能顯示骨折端仍有較大間隙,可鼓勵患者做上臂肌肉的等長收縮訓練,通過肱三頭肌、肱二頭肌擠壓的“肌肉夾板”作用,使骨折端更好地複位。患者在傷后2~3周內夜間必須坐位和半坐位休息以維持石膏的懸垂牽引作用。2~3周后,可彎腰做肩關節的迴轉活動(中醫“雲手”)。石膏一般固定4~6周,或在3~4周后改用小夾板固定經臨床和X線檢查達臨床癒合后即可拆除固定,行肩、肘關節功能鍛煉。
據作者百餘例的經驗,肱骨投彈骨折絕大部分不需要手術治療在懸吊石膏固定過程中,開始1周複查X線片可能骨折對位不滿意,此時不必急於改用手術治療,應仔細調整懸弔帶位置和長度,並強調患者做上臂肌肉等長收縮鍛煉,在“肌肉夾板”作用下骨折對位大多可達到治療要求(圖1)。
預防投擲損傷的根本途徑是在保持身體各關節(尤其肩、肘)靈活性-穩定性的基礎上,培養正確的神經-肌肉群組投擲反射,提高其協調性同步性。
1.重視訓練前的熱身活動。
2.掌握正確的投擲動作要領。
4.注意訓練后的放鬆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