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廷勷

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銜

徠馬廷勷(1890-1930),回族,字少翰,人呼“三少君”,甘肅省河州(今臨夏自治州)臨夏縣西川莫泥溝人。民國北京將軍府勖威將軍,北洋政府陸軍中將銜。南京國民政府討逆軍第十五路軍總指揮,軍事參議院參議,中華民國陸海空軍總司令部顧問。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銜。

人物背景


西北軍閥馬安良(北洋政府上將銜甘肅提督)之三子(長子馬廷輔、次子馬廷佑、四子馬廷賢)。貢生出身。

人物生平


晚清時期,自幼在西軍掛職,依靠家族勢力選取拔貢,舉“孝廉方正”,出任精銳西軍分統(其父馬安良任西軍總統,馬麒任幫統)。后歷任清軍管帶、統領、知府、道尹等。后逐漸形成西北地區“馬家軍”勢力,是一支回族甘肅馬占鰲家族的武裝,帶有濃厚宗教與家族色彩的封建武裝。
民主革命時期,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后,翌年任甘涼觀察使。1914年任北洋政府總統府侍衛武官。1918年後歷任涼州鎮總兵、涼州鎮守使、混成旅旅長等職。1920年4月8日被北洋政府授予陸軍中將銜。
大革命時期,1924年7月授北洋將軍府勖威將軍。1926年馮玉祥率國民革命軍入甘后,涼州鎮被撤銷,遂舉兵反對馮玉祥。由於暗中投靠吳佩孚和東北奉張集團,又支持馬仲英武裝對抗國民軍,被國民軍逐出涼州(今甘肅省武威市)。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1928年10在甘肅河州戰敗,逃往西寧。11月退往青海藏區,聯合馬仲英殺害許多無辜藏民。1929年奔赴南京國民政府投靠蔣介石麾下,任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第27師師長。繼任討逆軍第十五路軍總指揮、軍事參議院參議、中華民國陸海空軍總司令部顧問等職,被國民政府授陸軍中將銜。1928年組成“西北回民聯軍”轄3個軍,是西北三馬家族中最強大的武裝勢力,但是在青馬與中央軍駐甘部隊的夾擊下,特別是被劉郁芬重創后,馬廷勷集團便一蹶不振。蔣介石令其召集舊部未成(後部隊交到其弟馬廷賢手上,最後被來自四川的鄧錫侯和陝西的孫蔚如所剿滅),后被撤職。又去投靠馮玉祥,結果自尋死路。
徠1930年被馮玉祥槍殺於河南焦作,時年4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