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匯區
河南省漯河市的區
源匯區,隸屬河南省漯河市,位於河南省中南部。全區總面積201.6平方公里。截至2018年末,源匯區常住人口34.42萬人。源匯區轄4街道、3鎮、1鄉,縣政府駐干河陳街道。
源匯區清為源匯寨。1986年,縣級漯河市升為省轄市,源匯區屬漯河市。源匯區屬於暖濕性季風氣候,境內京廣(北京至廣州)高速鐵路、京廣(北京至廣州)鐵路、107國道貫穿南北,南洛(南京至洛陽)高速公路橫貫東西。
2018年,源匯區實現生產總值1701826萬元,比上年增長6.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90815萬元,增長4.1%;第二產業增加值684077萬元,增長5.5%;第三產業增加值926934萬元,增長7.9%。三次產業結構為5.3:40.2:54.5。
源匯區在五帝時代就建有隱陽城。
漢為郾縣地。
唐朝中期建隱水鎮。
南宋時欽封澧河口水旱碼頭為上口鎮。
元朝始為商埠重鎮。
明為漯河灣鎮。
清為源匯寨。
民國元年(1912年),為漯河鎮。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設漯河市(縣級)。
1949年,屬許昌專區。
1969年,屬許昌地區。
1986年,為漯河市源匯區。。
源匯區位於暖溫帶南部邊緣,屬於暖濕性季風氣候。冬季寒冷乾燥,夏季高溫多雨;一年之中,冷暖交替,四季分明;累年平均氣溫為14.7℃,7月份最熱,累年平均氣溫為27.5℃;1月份最冷,累年平均氣溫為0.5℃,年日照時數2181小時,全年無霜期為216─225天,降雨量平均為786毫米,光照充足,熱量豐富,降水適中,氣候溫暖。
源匯區共有砂質、壤質和膠質三種土壤類型,以壤質土壤為主,肥力水平較高,酸鹼適宜,適種性廣。
源匯區地勢平坦,是典型的平原區。
位置境域
地形地貌
源匯區地勢平坦,是典型的平原區,地勢自西北向東南略有傾斜,最高處海拔為60.5米,最低處海拔55.1米。
氣候
源匯區位於暖溫帶南部邊緣,屬於暖濕性季風氣候。冬季寒冷乾燥,夏季高溫多雨;一年之中,冷暖交替,四季分明;累年平均氣溫為14.7℃,7月份最熱,累年平均氣溫為27.5℃;1月份最冷,累年平均氣溫為0.5℃,年日照時數2181小時,全年無霜期為216─225天,降雨量平均為786毫米,光照充足,熱量豐富,降水適中,氣候溫暖。
土壤
源匯區共有砂質、壤質和膠質三種土壤類型,以壤質土壤為主,肥力水平較高,酸鹼適宜,適種性廣。
源匯區淡水資源充足,年過境水量27億立方米,年均可用量達2500萬立方米。
源匯區距全國能源基地平頂山僅百里,源匯區有豫中南最大的供電樞紐,年售電量近20億千瓦時,煤電供應充足。
源匯區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其次有稻子、大麥、紅薯、穀子、高梁、大豆,另外還有豌豆、綠豆、喬麥、扁豆等;經濟作物主要有煙草、芝麻、油菜、花生、麻類、棉花、蘆筍等。傳統用材樹有榆、楸、桐、椿、楊(大白楊、小葉楊)等。近代引進樹種有大官楊、箭桿楊、沙蘭楊、泡桐、杉樹等;傳統果樹有桃、石榴、杏、梨、棗、李子、核桃、山楂、葡萄等。近代引進果樹種有蘋果、鴨梨、新疆大核桃、文冠果等。風景樹有雪松、馬尾松、龍柏、側柏、懸鈴木、垂柳等。中草藥有枸杞、防風、遠志、蒲公英等。動物主要有馬、牛、驢、騾、豬、羊、狗、貓、兔、雞、鴨、鵝、鴿、喜鵲、麻雀、鵪鶉、鸚鵡。另外經濟價值較高的動物如狐狸、貂等也有飼養。
2011年,源匯區轄4個街道、3個鎮、1個鄉。
老街街道 | 馬路街街道 | 順河街街道 | 干河陳街道 |
大劉鎮 | 陰陽趙鎮 | 空冢郭鎮 | 問十鄉 |
截至2019年10月,源匯區轄4街道、3鎮、1鄉:老街街道、馬路街街道、順河街街道、干河陳街道、大劉鎮、陰陽趙鎮、空冢郭鎮、問十鄉。縣政府駐干河陳街道。
411102001000 | 老街街道 |
411102002000 | 馬路街街道 |
411102003000 | 順河街街道 |
411102004000 | 干河陳街道 |
411102100000 | 大劉鎮 |
411102101000 | 陰陽趙鎮 |
411102102000 | 空冢郭鎮 |
411102202000 | 問十鄉 |
2012年,按公安、計生部門統計,源匯區區總人口323405人,其中:城鎮人口177122人,佔總人口的54.8%。鄉村人口146283人,佔總人口的45.2%。出生人口3027人,出生率10.2‰。死亡人口1676人,死亡率5.7‰。人口自然增加1351人,人口自然增長率4.5‰。
截至2018年末,源匯區常住人口34.42萬人,其中:城鎮人口23.49萬人,佔總人口的68.25%;鄉村人口10.93萬人,佔總人口的31.75%。戶籍人口31.4萬人。出生人口2118人,出生率8.1‰;死亡人口865人,死亡率3.3‰;人口自然增加1253人,人口自然增長率4.8‰。
2012年,源匯區共有少數民族10981人。共有回族、蒙古族、滿族等38個少數民族。
2018年,源匯區實現生產總值1701826萬元,比上年增長6.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90815萬元,增長4.1%;第二產業增加值684077萬元,增長5.5%;第三產業增加值926934萬元,增長7.9%。三次產業結構為5.3:40.2:54.5。
2018年,源匯區城市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1%。其中:食品煙酒類增長0.6%,醫療保健類上漲3.6%,交通和通信類上漲0.6%,教育文化和娛樂類上漲9.6%,生活用品及服務類下降0.2%,衣著類上漲1.9%,居住類上漲1.6%,其他用品和服務類下降0.5%。
2018年,源匯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827480萬元,增長8.1%。資質內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企業33家,按行業分,第一產業7700萬元,第二產業90740萬元,下降61.9%,第三產業729040萬元,增長23.6%。全年完成工業投資90740萬元,占固定資產投資的11.0%;房地產業投資482893萬元,占固定資產投資的58.4%;批發和零售業投資93050萬元,占固定資產投資的11.2%;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投資37172萬元,占固定資產投資的19.1%;住宿和餐飲業投資11000萬元,占固定資產投資的1.3%。
2018年,源匯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58466萬元,下降13.8%;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46219萬元,增長5.7%。
2018年,源匯區全體居民可支配收入28466.40元,增長7.6%;全體居民生活消費支出19850.39萬元,增長6.02%。全年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18852.2元,增長9.1%;農村居民生活消費支出9698.02元,增長15.4%。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34821.60元,增長7.9%;城鎮居民生活消費支出26960.15元,增長5.04%。
源匯區
2018年,源匯區糧食總產量147100噸,增長4.6%。其中夏糧產量82600噸,減少1.6%;秋糧產量64500噸,下降13.9%。全區油料產量2808噸,下降63.5%;煙葉總產量1679噸,下降45.3%;全年肉類總產量25428噸,下降6.5%;禽蛋產量3853噸,下降41.9%;奶類產量2735噸,下降41.5%,全年糧經比例為77:23。
源匯區
2018年,源匯區規模以上工業中,專用設備製造業增加值73072萬元,增長19.9%,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25.5%;醫藥製造業完成增加值25691萬元,增長25.8%,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9.0%;橡膠和塑料製品業完成增加值36015萬元,下降9.5%,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12.6%;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增加值71810萬元,增長33.4%,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25.1%。
2018年,源匯區主要工業產品產量中,乳製品32237噸,增長47.0%;塑料製品351569噸,增長112.7%;紗7760噸,增長1.4%;金屬冶鍊設備23136.8噸,下降14.5%;閥門4580噸,增長4.8%,布61萬米,下降98.2%。
2018年,源匯區規模以上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20.7億元,增長11.7%;實凈利潤潤7.1億元,增長6.4%;實現稅金1.2億元,同比下降36.1%。
2018年,源匯區建築業實現增加值113541萬元,下降7.0%。
2018年,源匯區房地產開發投資48.29億元,比上年增長17.1%。其中,住宅投資37.07億元,增長17.0%。商品房銷售面積82.93萬平方同比增長同比增長27.8%。其中,住宅70.48萬平方米,增長44.7%。商品房待售面積0.08萬平方米,下降95.8%住宅面積住宅面積住宅面積0.08萬平方米,下降95.8%。
2018年,源匯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16909萬元,增長10.3%。其中,批發和零售業零售額1235044萬元,增長10.7%;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181865萬元,增長7.5%。在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商品零售額中,日用品類8678.2萬元,增長122.5%,煙酒類6900.5萬元,增長45.1%,通訊器械類9041.3萬元,增長25.1%,汽車類685451.4萬元,增長18.3%,化妝品類12166.9萬元,增長16.3%,糧油類26977.3萬元,增長12.3%。
2018年,源匯區對外貿易出口總額16910萬元,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11370萬美元。市外招商引資48.2億元,其中省外招商引資37.8億元。
截至2018年末,源匯區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373259萬元,其中儲蓄存款341289萬元。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232080萬元。
源匯區以古源匯寨為名。源匯寨取“諸水匯流”之意得名。
銅器舞又叫“八大扇”——因主奏樂器為四扇大鐃、四扇大鑔而得名。伴奏樂器原來只有一面小堂鼓、一面大鑼,一對手鈸、一面小鑼,當時叫“四大件”,現在已增加到“九大件”。銅器舞主要流傳在源匯區問銅銅銅器舞銅器舞舞,但有“捂”、“亮”、“撂”、“托”等手勢動作。後來,又增加了“跨”、“跳”、“蹉”、“跑”等步法及“穿插”、“剪子鼓”、“自轉”、“急跳”、“走馬燈”等調度,段與段之間用音樂及領舞獨舞銜接,逐漸發展為一種系統、完善的民間舞蹈形式。銅器舞表演場面宏大,少則四五十人,多則上百人,銅器舞的表演,有著特殊的風采和韻味:動律一致,分段演出;領舞指揮,風趣幽默;相輔相成,珠聯壁合。表演時聲音震天動地,節奏時而明快,時而悅耳動聽,時而鼓點緊湊。
銅器舞
從2010年起源匯區每年春節在開源景區舉辦河上街廟會。該廟會以“呈現傳統民俗,彰顯本地特色文化”為主旨,包括戲曲歌舞、奇活兒絕技、民間故事、傳統民俗和民間藝術等30個傳統文化項目。遊客既可以在吹糖人、糖藝、捏麵人、捏泥人、剪紙、民間字畫等表演中充分領略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又可以在舞獅、舞龍、銅器表演、迎賓舞、少數民族歌舞、大鼓書、花轎迎親、秧歌、高蹺等傳統節目中感受民俗文化的精彩。
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河上街古鎮項目,位於泰山路南段西側,與開源森林公園毗鄰。佔地面積4.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3.2萬平方米,總長約800米。具體項目有:牌坊樓、員外村、遊客服務中心、悅來客棧、源匯寨牆、受降亭、炮樓、鐘樓、鼓樓、繡球樓、演武場、書場、皮影、戲台、茶館、沿街店鋪等。
源匯區境內京廣(北京至廣州)高速鐵路、京廣(北京至廣州)鐵路、107國道貫穿南北,南洛(南京至洛陽)高速公路橫貫東西。漯河火車站為國家一級編組大站,東銜漯阜(漯河至阜陽)鐵路,西接漯寶(漯河至寶豐)鐵路,北距鄭州國際航空港不足一小時行程。
截至2018年末,源匯區舉辦各類文藝活動161場。共有文化館1個,下屬鄉鎮文化站3個,農村文化大院79個。
截至2018年末,源匯區鄉鎮初中學校3所,在校學生3490人,畢業學生998人,升學率100%;民辦初中1所,在校生64人,畢業生32人,升學率100%。公辦小學校共計41所,在校學生22521人,畢業學生3650人,入學率達到100%,升學率達到100%;所以辦所以學所以所以,在校學生1183人,畢業學生145人;特殊教育學校1所,在校學生共有四所共有四所共有四所職業有職業中專學校1所,在校生636人,畢業生126人。九年一貫制學校1所(北大附屬實驗學校),在校生1610人,畢業36人。文明市民學校22所,文明農民學校29所。
2018年,源匯區新增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4家,新增省級知識產權優勢企業1家,新增市級高新技術企業3家,新增市級創新型試點企業2家,新增市級創新型科技團隊2家。10家企業通過國家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體系審核,1家企業的1項技術需求項目與清華大學博士研究生社會實踐活動成功對接。全年爭取市級科技創新券3項,獲得獎券186萬元;爭取企業研發財政補助項目3項,獲得資金95.3萬元;成立科技服務團隊,建立科技產業扶貧基地3個。完成專利申請總量475件,其中發明專利64件,實用新型368件,外觀設計43件;專利授權量達到257件,其中發明專利15件,實用新型215件,外觀設計27件。
截至2018年末,源匯區共有醫療機構6個,其中中醫院1個、鄉鎮衛生院4個、婦幼保健院(所、站)1個;實有病床床位355張,其中中醫院79張、衛生院160張、婦幼保健院116張;衛生技術人員297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助理醫師122人,註冊護士98人。全區共有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衛生技術人員42人。衛生監督檢驗機構1個,衛生技術人員22人。
截至2018年末,源匯區參加企業城鎮基本養老保險11671人,其中參保在職職工8723人,靈活就業2948人。參加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7667人,其中參保在職職工5694人,離退休人員1973人。參加失業保險12020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人數214404人,其中參保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189131人,參保在職職工25273人,退休人員5177人。全年城鎮居民累計享受最低生活保障31397人次,共發放最低生活保障金706萬元;農村居民累計享受最低生活保障24321人次,發放最低生活保障金961萬元。
截至2018年末,源匯區共有敬老院4個。建立起各種城鎮社區服務設施34處,城鎮便民、利民服務網點60個。接受社會捐贈3.3萬元。
2018年,源匯區新增城鎮就業人員8266人,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1617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0%。全區城鎮化率68.25%,比上年提高1.57個百分點。
2018年,源匯區共參加市級比賽活動7次,全民健身運動16次,舉辦各項體育競賽活動4次。全區共擁有體育場地16處,新增農民健身活動場地6處,小學生人均活動場地面積4.5平方米,初中生人均活動場地面積6平方米。
● 三晉鄉祠
三晉鄉祠位於沙澧兩河交匯處漯河二中校內,原名關帝廟。漯河位居中原,交通便利,商賈雲集。為方便聯誼,晉商於清乾隆五十三年(1789年)修建了三晉鄉祠,已有200多年歷史。據史料記載,當時三晉鄉祠坐北朝南,前有山門,中有大殿,後有戲樓。20世紀初,隨著朝代的更迭和交通方式的改變,漯河水運日漸衰落,三晉鄉祠漸漸沒落。
三晉鄉祠僅存大殿,為單檐歇山式構造,綠色琉璃瓦頂,結構嚴謹,造型精美,2008年,被河南省政府確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三晉鄉祠還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9月20日,漯河作為抗戰勝利全國第十三個受降區,在三晉鄉祠舉行了日軍投降儀式,日本北支那軍司令鷹孝森中將以戰敗國代表身份,向中國第五戰區總司令劉峙鞠躬謝罪並簽字投降。
三晉鄉祠
● 陳氏家族墓
陳氏家族墓
陳氏家族墓位於源匯區大劉鎮大陳村,墓地東西長144米,南北寬148米,面積約21300平方米,現存明清時期古墓約300餘座,是漯河市範圍內保存下來的最為完整的家族墓群。2008年6月,被市政府公布為漯河市文物保護單位。
陳氏家族墓因陳璣墓而聞名,陳璣墓位於家族墓地中央,其墓前立有“交龍御碑”。交龍御碑碑頭為雙龍造型,中間刻有“封而誥命”字樣,代表著被封的官職與級別。嘉靖十二年(1533年)御制交龍碑,為其父母加封。
源匯區
● 郝家台遺址
郝家台遺址,位於源匯區孫庄鄉石槽村東北800米處,南北長260米,東西寬250米,文化層厚2米。1986年發掘中發現有二里頭和龍山文化時期的房基4座,灰坑180座,墓葬75座,陶窯3座,出土有石器、陶器和骨器,陶器表面有方格紋、蠅紋等,並有快輪製作痕迹,屬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1987年3月,省政府公布河南省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
● 古城遺址
古城遺址位於源匯區陰陽趙鎮古城村,2006年6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古城分外城和內城兩部分,經省文物專國。秦漢至隋唐時期古城遺址為郾城縣城所在地,是當地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然而由於歷史上戰爭動亂和朝代更迭,古城漸漸失去了往日的風采,絕大部分城牆早已被破壞,現古城遺址內城有城牆,高約2.5米,東西長約310米,南北長約280米,古城遺址外城約4平方公里,城牆已不存在。2003年省文物局組織考古隊對古城遺址局部進行了考古發掘,出土文物比較豐富,有春秋、秦漢、隋唐時期的陶器、鐵器、銅器等。這些文物的出土,為研究秦漢至隋唐時期的歷史提供了重要的科學依據。
● 雙龍橋
雙龍橋修建於明朝時期,位於源匯區問十鄉問十村,東西橫跨於小草河上,是漯河市文物保護單位。歷史上,這裡是漯河、郾城通往南陽府的官道。1975年,漯河至舞陽新公路修好改道后,此橋才基本廢棄,成為問十村通往村外的主要道路。
雙龍橋由青石砌築而成,為圓弧式三孔拱橋,長11米,寬5.3米,主拱凈跨2.57米,高1.9米,邊拱凈跨2.2米,高1.5米。雙龍橋建築規整,石料加工細緻,主拱南北兩側分別雕有獸頭和獸尾。橋面兩側原有青石欄板,均被毀。雙龍橋所在的問十村歷史悠久,相傳春秋時期,孔子周遊列國曾在此打聽渡口,後文人將該村改名為問津寨,又因為孔子是在十字路口打聽渡口的,後來人們又將問津改名為問十。
2018年10月,源匯區獲得河南省知識產權強縣工程試點縣(區)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