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吳執中的結果 展開

吳執中

醫學教育家

吳執中,醫學教育家,中國職業醫學的奠基人。早年致力於內科學的教育事業。1956年,他年已50歲,受命組建中國第一個勞動衛生與職業病研究所。他長期從事職業病的臨床研究,對常見的職業病,如塵肺鉛中毒等的防治以及對全國職業病防治網路的建立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他在學術上最突出的成就是對中國職業醫學的開拓,主編了130萬字的巨著《職業病》一書。

簡歷


1906年3月14日 出生於奉天省(今遼寧省)新民縣潘家崗子村(今柳河溝鄉解放東村)。
1931年6月 畢業於奉天府(今瀋陽市)奉天醫科專門學校(盛京醫學院前身)。
吳執中
吳執中
1931年7月—1933年6月 任北平協和醫學院內科研究生及助理住院醫師。 1933年7月—11月 任瀋陽盛京施醫院內科醫師。
1933年12月1935年1月 在英國格拉斯哥大學醫學院及倫敦大學附屬蓋氏醫院進修內科。
1935年2月—12月 任瀋陽盛京施醫院醫師兼在盛京醫學院任教。
1936年1月—1937年6月 在北平協和醫學院內科任教,兼醫學院副校醫。
1937年6月—1950年10月 歷任長沙湘雅醫學院講師、副教授、教授、教務主任兼內科主任教授等職。
1947年8月—1948年4月 赴美國,在費城波士頓及紐約等地考察內科新進展。
1950年10月—1956年7月 任瀋陽中國醫科大學教務長、副院長。
1956年8月—1958年12月 在蘇聯列寧格勒及莫斯科考察內科醫學,進修職業病學。
1959年3月—1980年10月 任北京中國醫學科學院勞動衛生研究所(1966年改稱衛生研究所)副所長、名譽所長。
1978—1980年 任第一屆中華醫學會勞動衛生與職業病學會主任委員、《中華預防醫學雜誌》總編輯。
1980年8月12日 逝世於北京。

生平概況


新民市
新民市
吳執中,原名吳紹棠,1906年3月14日出生於奉天省(今遼寧省)新民縣一個滿族家庭。他年幼時居住在鄉村,粗知稼穡。長大后隨家遷居縣城,在縣城讀書。其父早年以教書為業,家有一妹三弟,人口多,收入少,生活頗為緊迫,因之弟兄們互相勉勵發憤用功。吳執中中學時期受五四運動影響,對列強染指中華、軍閥混戰、國破民窮的狀況痛心疾首,萌發了反帝反封建的愛國思想,立志走科學救國、醫學救國、教育救國的道路。1924年,他從新民縣師範學校畢業后考入奉天醫科專門學校(后改稱盛京醫學院,系英國教會所創建,校址在今瀋陽市東關風景秀麗的萬家河畔,社會上呢稱之為小河沿醫學院)。此時其父進入遼寧銀行界任職,家境有所改善,使他得以堅持完成了7年嚴格的高等教育。吳執中在學習中目睹了白內障患者手術后立見光明的情景,以及傷寒、痢疾等眾多疾病的患者就醫者生、未醫者亡的結局,使他深深印下醫者濟世活人的印象。在他的影響下,其弟妹四人中有三人(吳英愷、吳咸中、吳振中)都走上了醫學道路,皆成為中國醫界名流。

工作經歷


格拉斯哥大學
格拉斯哥大學
1931年夏,吳執中從醫專畢業后,到北平著名學府協和醫學院內科作臨床研究生及助理住院醫師各一年。1933年夏,他返回盛京施醫院工作,年底,到英國北部城市格拉斯哥大學醫學院進修內科,次年,經資格考試獲皇家醫師學院格拉斯哥市分院院士榮譽稱號,隨後轉赴倫敦大學附屬蓋氏醫院考察。1935年初返國,回盛京施醫院工作兼任盛京醫學院講師。1936年春,被日偽逮捕入獄五日,受刑不屈,經保釋出獄後進關到北平協和醫學院內科任教。1937年6月,應聘至長沙湘雅醫學院(湖南醫科大學前身)任內科講師。他授課內容詳細,邏輯嚴密,廣徵博引,聯繫實際,深受學生愛戴。一年後,擢升副教授,又一年後受聘為內科教授。1941年,被任命為醫學院教務主任兼內科主任教授,執掌教學實務,時年35歲。1947年,吳執中獲美國醫藥援華會的資助赴美考察內科的新進展。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不久,遵衛生部調遣,吳執中赴瀋陽中國醫科大學任教務長兼內科系主任。他用了6年的時間,把中國醫大從短學制重點訓練場所轉變成全國有數的醫學教育基地之一。他培養了一大批人才,撰寫了大批中文教材,還配合抗美援朝運動,搞好後撤傷員的醫療工作,並參與反細菌戰的鬥爭,成績卓著,在1952年第二屆全國衛生會議上獲衛生部頒發的獎章和獎狀。
1956年,衛生部組建全國性職業病防治研究機構,調吳執中負責專業業務建設,他時年50歲。他先赴蘇聯考察、進修,回到北京后擔任中國醫學科學院勞動衛生研究所(1966年改稱衛生研究所)的副所長,開始了一項新的業務工作。20多年來,他跑遍祖國南北,深入礦山、工廠,直接為第一線工人的健康服務。即使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和晚年病重垂危之時也未停止工作。

國際交流


吳執中為了促進中外醫學的國際交流而盡心竭力。1955年,代表中國赴印度參加國際內科學術會議;1957年,代表衛生部出席在芬蘭赫爾辛基召開的國際工業衛生會議,參加中國科學代表團在莫斯科與前蘇聯進行的雙方科技合作的談判;1958年9—10月,參加衛生部代表團訪問波蘭、民主德國、捷克、羅馬尼亞以及保加利亞,考察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的衛生工作;1958年10—11月,作為中國衛生部代表團專家組成員,參加了在布拉格召開的首次社會主義國家衛生部長會議;1964年,代表中國赴雅加達參加遠東勞動衛生學術會議;同年,在北京作為中國醫學代表團衛生學組長參與北京國際科學討論會的組織和學術交流工作;1965年12月奉派赴阿爾巴尼亞講學。

擔任職務


中華醫學會
中華醫學會
為了祖國的建設事業及醫療衛生事業的興旺發達,吳執中積極參與社會活動。他先後擔任遼寧省人大代表,第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委員,中華醫學會理事,《中華衛生雜誌》(1978年改稱《中華預防醫學雜誌》)副總編輯、總編輯,中華醫學會勞動衛生與職業病學會主任委員。對中國的醫學教育、醫學發展尤其是職業病防治的開拓,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救亡運動


1926年五卅運動后,全國抗日救亡運動走向高潮,吳執中逐漸接受了新思想,並在抗議日本帝國主義暴行的活動中受到鍛煉和考驗,被推選為學生會領導成員。他一面學習救人的醫術,一面從事救亡的宣傳,組織學生向當局請願,起草並散發告全市市民書,喚起民眾共同抗日。在抗日愛國運動中,他參加了中國共產黨。1927年3月,因黨組織遭受破壞,他幾經轉移到了哈爾濱,進入政法大學以學習法律作掩護從事工人運動。8月,哈爾濱的形勢更加惡化,吳執中在數次轉移中與黨組織失去了聯繫,被家人以強制手段迫離哈爾濱,返回瀋陽盛京醫學院。他雖然與黨組織失去了聯繫,但救亡思想和嚮往共產黨的心從未消沉。1931年九一八事變發生時,他已離開瀋陽來到北平。留在盛京醫學院的一批愛國師生不甘心作亡國奴,秘密舉行抗日宣誓大會,向國際聯盟寫控告信,向國際聯盟代表團送控訴書和宣言書。吳執中與他們一直保持聯繫,在他們所有的宣言書等文件上簽名。1935年初,吳執中返回盛京施醫院工作,參加抗日救國宣傳活動的熱情仍不減當年。同年12月,他被偽滿政府以反滿抗日嫌疑逮捕,后經保釋出獄。他目睹了日本帝國主義各種暴行,親身體驗到亡國受辱的滋味,因而愛國憂民之心始終不變,並成為以後能在艱苦環境中奮鬥不息的力量支柱。

湘雅三遷


湘雅醫學院
湘雅醫學院
1937年,吳執中到湘雅醫學院工作不久,抗日戰爭爆發了。學校在戰亂中有兩次傳奇式的長途搬遷:先是在日軍逼近長沙時遷貴陽;后是湘桂戰火蔓延時遷往重慶。身為教務主任的吳執中積極協助院長張孝騫完成遷校任務,他不僅要管病房,管學生,還要管交通運輸和儀器圖書,甚至還要靠醫德所產生的威望,與搬遷途中遭遇的土匪周旋。學校在戰亂的年代把一班班學生招進來,將一批批醫生送入社會,靠的是什麼精神?除了他們對醫學專業的執著追求外,就是靠的一腔愛國憂民之心。抗戰勝利后,他再次主持搬遷回長沙,在大火餘燼中重建湘雅,靠的也是愛國憂民與對專業獻身的精神。學院培養的人才遍布全國各地,大多已成長為一代業務骨幹。他除了堅持教學外,臨床研究工作也一直未曾停頓。其特點是選題從實際出發。在這一時期,完成的研究課題有:“結核病臨床觀察”、“鴉膽子治療阿米巴痢疾”、“甘草流浸膏對潰瘍病的療效”以及“潰瘍病飲食療法與藥物配伍相互用”等。
吳執中在教學中有著強烈的責任感與精益求精的進取精神。他對學生的生活和精神上的關心、愛心超越了課堂的界限。學生有難題,願意找他商量。戰亂流亡中的青年學生,最怕有病,一有這種情況時,吳執中就負起醫生和家長的雙重責任,曾幾次救護了貧病交加的重病學生。
1948年,吳執中從美國考察后回國,認清國民黨政府無可救藥,只有共產黨可以救中國,他全心投入護校、護學生、“等天亮”的活動中。他和其他愛國師生共同抵制了國民黨潰兵的騷擾破壞,保護進步學生免遭黎明前的迫害。長沙解放時,他們將湘雅醫學院完好地交給了人民。

三建專業


《內科學》
《內科學》
吳執中在湘雅13年,是一建內科專業。要在戰火中求生存,還要在苦難中承繼傳統。抗戰中長沙大撤退是歷史上叩人心弦的一頁,湘雅醫學院的搬遷不僅是一堆圖書、儀器、後勤輜重的轉移,也不僅是一群師生員工、老少婦孺的安置,還是一次辦學辦醫意志的考驗。長途跋涉,固有千辛萬苦,教學水準和醫療質量要維持下去不能降低,則要有理想和有抱負者才能堅持。湘雅醫學院最困難的時刻是抗戰後期,經費來源斷絕,物價一日數漲,湘桂戰火逼近,迫使師生員工輾轉流亡到重慶。吳執中他們在山城高灘岩借一舊倉庫繼續開學、開診,仍不誤這一年學生畢業和新生入學的大事。抗戰勝利后,他帶領首批人員沿湘渝公路跋山涉水返回長沙。不久,廢墟上的湘雅醫學院,重又屹立起來了。
吳執中在瀋陽中國醫大8年,是二建內科專業。要在中國社會主義過渡時期的社會轉變中求發展。1950年,瀋陽中國醫科大學剛剛完成組織調整,把舊滿洲醫科大學、盛京醫學院和原屬部隊及地方的各醫學專業學校的短學程專修科合併起來。這時教學體系還沒有調整理順,不僅有教學內容上的長遠安排和短期需要的矛盾,還有要將教學主導思想從解決戰爭需要的短期速成訓練迅速轉變到適應長遠需要而進行正規培養的軌道上來的問題,以及合併在一起的各組人員間的團結問題。吳執中擔任教務長,身處各類矛盾的中心,但他能處理得當。他一方面大抓臨床工作,另一方面大抓教材工作。他的行政組織工作再忙,也不脫離診療和課堂第一線。醫學院組織體系有多次調整變更,他總要兼任內科學系或臨床內科的業務領導工作。他始終堅持實踐第一、病人利益第一的原則。當時,調整教學、執行教學大綱的主要困難是缺乏完整的中文醫學教科書,而保證貫徹教學大綱唯一有效的辦法是統一教材。吳執中面對這個難題,著手自編自撰講義,同時還接受了衛生部交給的編譯蘇聯教科書的任務。他的編撰工作大部在業餘完成,先後編寫了《臨床內科教程》、 《肺結核臨床診療綱要》,編譯了蘇聯塔列也夫的《內科學》(與朱浜生合譯)、《內科學進展1951》及《現代治療學》(胃的部分)等書。這些教材有極大的實用價值,不僅滿足教學需要,並據此編製了各種臨床工作常規,提高了基礎醫療質量。吳執中在這一次的業務建設中,統帥教務,理順教學秩序,也提高了業務宏觀控制的能力。

個人貢獻


吳執中在衛生研究所22年,是第三次組建專業,成績最大。特點是依託國家經濟建設的發展,填補並發展預防醫學領域中的空缺。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前,中國沒有職業病專業。建國初期,仍然存在醫學院不教職業病的課、醫院沒有治療職業病的科的狀況。但隨著工業發展,職業病發病情況日益嚴重。1957年,衛生部頒布了職業病範圍與管理辦法的文件,宣布了職業病專業正式成立。吳執中受命負責中國職業病專業的創立工作。他赴蘇聯考察學習回國后,根據中國實際需要的現實,從臨床實踐入手,從中國最多見的職業病入手,總結本國的經驗。很快就在塵肺的防治、鉛中毒、苯中毒、汞中毒及農藥中毒診療規律等方面作出第一批防治成果。他還從建設需要中選題,分列若干研究項目,與全國各地職業病防治隊伍協作,經過幾年努力,在“常見職業病診斷治療常規”、“湖口病病因調查”、“鈹病診斷”、“鈾礦開採中粉塵與氡聯合作用對塵肺發病的影響”、“有機磷農藥中毒的防治”及“有機汞農藥中毒的臨床研究”等研究課題上獲得了進展。在吳執中的領導下,中國職業病專業水平提高很快,可惜遭到“文化大革命”的干擾,有的研究項目的工作停頓,有的走了彎路,專業建設喪失了10年時間,但在塵肺和常見職業中毒流行病學方面仍有所前進。1980年他辭世前,全國職業病防治網路已基本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