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籍纂詁
清代阮元等人創作的書
《經籍纂詁》 是清阮元在浙江督學時請幾十位文士集體編寫的一部字書。共106卷。成書於1798年(嘉慶三年)。該書把有關經傳的各家註釋匯為一編,按平上去入四聲分為106部,以一韻為一卷。雖只解釋字義而不注音,但對查找原書和研究古漢語還是有幫助的。
經籍纂詁
經:儒家經典。籍:儒家經典以外的典籍。纂:收集整理。詁:古人對古書的註解。 《經籍纂詁》為中國訓詁學書。清代阮元主編,書成於嘉慶三年(公元1798年)。全書共106 卷,按平水韻分部,每1韻為1卷。各卷單字略依《佩文韻府》次序編排,共106卷,按平水韻分佈。凡一字數體,“通作”、“或作”之類,依《集韻》置於一處。一字數讀的,依韻分入各部。單字不注音。釋義一般先列本義,次列引申義,再列輾轉相訓與名物數象。此書將唐代以前古籍正文和註解中的訓詁搜集在一起,頗便檢查。所收為單字, 但註釋中也包括雙音詞,是中國唯一的一部彙輯經傳子史的引證於一書的大型訓詁詞典。通行中華書局影印阮元琅仙館原刻本,改正原刻明顯的脫、衍、誤字,並附筆畫索引與同字異體表,最為完備。
《經籍纂詁》還是中國唯一一部大型的彙輯古書中的文字訓釋編排而成的訓詁詞典,所輯錄的文字訓釋都是唐以前的經傳子史和訓詁書、字書、韻書、音義書中所有的註釋。採用古書達100多種,收字13349字。
《經籍纂詁》只是把唐以前註解羅列出來,並不根據自己的見解有所取捨,因此引用材料比較豐富全面,這是它的主要優點。但是材料繁雜,精蕪並存,主次不分,也給使用者帶來很大的不便。唐以前的註解並不一定就正確,通過《經籍纂詁》可以把各種解釋放在一起比較,就容易判斷各家的得失。通過比較,有時還可以看出古代詞義演變的線索。
全書按平水韻韻部排列,共一百零六韻,每韻一卷,為一百零六卷。每字的解釋,有本訓,有轉訓,專輯古書成說,依次羅列。所采有古經、古子書本文中的訓詁,所收於書下限至《顏氏家訓》,有各經注,以《十三經註疏》為主,佐以清儒所輯古佚注,有漢魏以前子書及古史注,,自《國語》韋注,《戰國策》、《呂覽》、《淮南子》高注,下至《列子》張注,《管子》房注,《荀子》楊注等,有古史部、集部注,包括《史記》裴氏集解、《史記索隱》、《史記正義》、《漢書》顏注、《後漢書》李注、《三國志》裴注、《楚辭》王逸章句、《文選》李善注等,有小學古籍,包括《爾雅》、《方言》、《說文》、《廣雅》、《釋名》、《小爾雅》、《通俗文》、《匡謬正俗》、《經典釋文》、《一切經音義》、《華嚴經音義》、《翻譯名義》、《隸釋》、《隸續》等,唐以前訓詁,幾乎網羅具備。所列為單字,但訓釋中也包括雙音詞,注意通假關係,收錄音訓文字,對漢碑中的通假文字及古人名與字互爐相訓義的例子也予以收錄。本書取材宏富,許多材料為其他字書、辭書所不備,排列有序,“展一韻而眾字畢備,檢一字而諸訓皆存,尋一訓而原書可識”,“握六藝之鈴鍵,廓九流之潭奧”,“經典之統宗,訓詁之淵藪。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后又為補遺若干,附於每卷之後,體例與全書同。此書目的在於為解經之工具,也是閱讀、研究其他古籍的重要工具書。
嘉慶十七年(1812)阮氏原刻本
光緒六年(1880)淮南書局補刻本
1936年上海國學整理社鉛印本
1982年3月成都古籍書店影印本
1982年4月北京中華書局影印本
198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