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雋公
景雋公
景雋公,字超又字少泰,范陽人(今河北定興縣固城鎮)。祖籍山東青州臨淄縣牛山稷門村,曾任徐州、齊州、豫州、荊州刺史。約在公元527年奉命平郴桂蠻寇,平寇后擇南平縣(今藍山縣)富陽里定居宗支繁衍人文,蔚起後裔遍及湘粵桂等省。成景雋,舊志不詳,據富陽“成氏族譜”記載,成景雋為成淹之後,考北史魏書成淹傳,據稱成淹為上谷居庸人,北史成淹傳載,子霄字景鸞,官至書侍御史,而南史孝義下,成景雋傳,與成淹事迹絕不相關聯。參照諸史以及資治通鑒所記載,成景雋,字超,(一作,字少泰)范陽人,初為魏鎮東參將,太和中,棄魏從梁,因父仇投靠梁朝。南史景雋傳,景雋為魏官,五兵尚書,父名成安樂,任淮陽太守,梁天監六年,常邕和殺死成安樂,佔領淮南,景雋為父報仇,殺死魏將城主首領嚴仲賢,投靠南朝,普通六年,常邕和為鄱陽內史,成景雋殺死常邕和,景雋家仇竟雪,梁武帝聞其賢,封為徐州刺史,普通五年八月,成雋雋攻魏國童城,九月攻魏國睢陵,普通六年正月,魏國僧侶叛亂,梁武帝遣騎常侍朱異使於睢陵,以宣城太守元略為大都督,與將軍陳慶之,胡龍牙,成景雋等,率兵接應。大通元年二月,梁魏之兵相持於彭城,成景雋欲掘泗水堤壩以灌城,被魏將崔孝芬,李叔仁等所擊,成景雋失利,,后調齊州刺史,遇郴州有蠻寇,成景雋率兵來征討,借年老為名,遂選南平縣為家焉,武帝認為成景雋忠良,封其子昭明為南平令,以便奉養,今富陽里上賢坊為其名也。
景雋公在魏國當過鎮東參軍(南北朝時為諸王及將軍開府者的重要幕僚),祖父成興是魏掌管文書奏章和協助皇帝處理日常事務的官員。父親成安樂也在淮陽任太守,梁武帝天監六年(507)被一個叫常邕和的人殺死。景雋公事後痛下決心為父報仇,公元508年景雋公殺了魏國駐守在宿豫城的軍務首領嚴仲賢,隨即把這座城獻給梁國。從此景雋公就在梁國一面做官一面尋找殺父仇人。普通五年(524)身為徐州刺史,公元525年殺死父親的仇人常邕和隨即率軍佔領了魏國的監潼和竹邑兩城。后被調任齊州(今山東濟南地區)刺史。不久郴桂一帶發生蠻寇暴亂,景雋公又奉命南征,迅速把寇亂平定,鞏固邊境,百姓過上安寧日子。當年他已57歲高齡,不能再戎馬奔波,他見南平(今藍山)山清水秀土地肥沃,便毅然辭官擇富陽里定居,安度晚年,成為成姓後代子孫開創嶄新天地。
景雋公光輝一生當過參軍刺史等軍政要職為保衛和擴展梁國疆土立下汗馬功勞人們把他作驍勇善戰的名將馬仙碑他忠於國孝於父勤政愛民在任州官職時政績卓著死後被追封為英烈景雋公確是有光明德性的人是後代子孫的驕傲值得世代銘記。
始祖景雋公字少泰范陽人(今河北省定興縣固城鎮)祖籍山東青州臨淄縣牛山稷門村生於公元473年歿於公元569年享年九十有餘歿葬嶺腳台幹頭相公山仙人卧壁形生前曾任徐州齊州豫州荊州刺史在公元527年奉梁武帝之命南下郴桂平寇事平當年五十七歲高齡見南平(今藍山)山清水秀土地肥沃是創立人興財旺之地便毅然辭官擇富陽里定居至今已一千四百餘年後裔遍及湘粵桂等省形成泱泱大族。
景雋公後裔十八世興宗之子德本德豪德本舊居藍山富陽里二十七世開今六戶季康季華季用季珍季端應恆屬季珍之子應恆後裔成族三十六世正東正束正東撫胞弟正束之次子重瑗過繼承嗣之子廷禧公廷祉公正束曾孫先政之子俊章公俊傑公應恆公派下世系繼傳今成族五十世人興財旺。
德豪賜進士遷居大慈鄉(今竹市)成家村定居至今子孫後代蕃盛。
二十九世子富(1190)奉命出任粵東香山(今廣東中山市)知縣歷四代曾孫吉進元朝大德三年(1298)遠離香山回故途粵北星江大路邊觀后可創立人興財旺定下而開基命名策玉村今大路邊是也歷今七百年傳二十四世氏族繁盛。
成族輩分排行七十七世
景明南邦昌 敏崇士中繼 維安宗公孝 世興德暹光
彥仁仲叔伯 夫季應子得 友文世時志 正重......
廷先俊秀士 天兆純良章 克家宏紹述 積慶本經常
永傳賢才嗣 和順祥瑞長 學統遵周魯 聲名楚漢揚
續編輩分排行五十世
高懷凌青雲 英哲盛齊湘 樂善群生惠 敦品篤行強
剛毅炳日星 雄風澤萬方 博雅眾山小 守浩自壽康
偉業宜振建 策勛輝壁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