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南歐丹參的結果 展開

南歐丹參

南歐丹參

南歐丹參(學名:Salvia sclarea L.)是唇型科鼠尾草屬植物。一年生草本,株高1.5-2米左右,莖四棱形,直立,被細毛或綠紫色,多分枝。葉對生,有長柄,葉片橢圓形或長橢圓形。輪傘花序,每輪5-6朵小花,花兩性,小堅果卵圓形,非褐色,光滑。花期7-9月,種子成熟期8-10月。 

原產於歐洲南部和中東。法國、俄羅斯和中國等地均有栽培;中國江蘇、安徽、江西、湖北、廣東、四川、雲南等省均有栽培。對環境條件的適應性強,喜光、耐寒能力強(種子及成年植株能耐-25℃左右低溫,幼苗也能耐-10℃低溫),耐旱,耐瘠薄,無論沙土,壤土、粘土、山地均可生長。 

南歐丹參以全草入葯。有清熱解毒、活血、鎮痛的功效。

形態特徵


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約1~2米,下部莖木質化,直立,分枝,全株被短絨毛。單葉對生,卵圓形或長橢圓形。輪狀花序,花兩性,粉紅或淺紫色或白色,苞片寬卵形,花冠雪青色。種子為小堅果卵圓形,褐色,光滑。花期根據種植地為6~9月。種子成熟期7-9月。
南歐丹參
南歐丹參

生長環境


土壤適應性廣,喜光,耐寒(種子及成年植株能耐-25℃左右低溫,幼苗也能耐-10℃低溫),耐旱,耐瘠薄,成長期晝夜溫差大,容易積聚香氣。但幼苗怕澇,不耐蔭,同一地塊重複種植,容易產生菌核病害。開花前期需要有充足水分,才能得高產。花期引蜂采蜜,還可以提高花的質量以及南歐丹參油和浸膏的產量。盛花期,怕大風,會減少南歐丹參油的含量。種子繁殖,以秋播為宜,翌年6月中下旬至9月,可以採收。公園和庭院宜在春季播種。

分佈範圍


南歐丹參原產於法國格拉斯地區,后擴展至俄羅斯和烏克蘭的克里米亞半島地區,以及摩爾多瓦,烏茲別克,保加利亞等東歐國家,美國的北卡羅來那州也有大面積種植。
我國七十年代經由陝西第一屆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中國雜交油菜之泰斗--李殿榮教授領導的陝西農墾科研中心從東歐引進,先在陝西渭南大荔延安南泥灣試種,也曾經在浙江和吉林有過種植,但目前國內主要種植地為:河南、河北、山西、陝西、甘肅和新疆等。因為其在種植地的比較經濟價值,中國的南歐丹參種植面積從1993年的約2000畝,到2007年擴展到大約80000畝,佔到全球種植面積的一半以上,使中國成為南歐丹參的最重要種植地,也為種植地農戶帶來了較好的經濟效益。

化學成分


南歐丹參自1928年Volmer首次從其中分得香紫蘇醇(sclareol)以來,至今已分離鑒定出20多種化合物。主要為酚性(酚性芳香酸、黃酮等)和萜類化合物(單萜、倍半萜、二萜和三萜);其他成分有甾醇、糖、烷烴等。種子內所含的主要成分為氨基酸、脂肪酸和木脂素和糖以及烷烴等化合物。此植物所含成分與植物的生源有特殊關係。

主要用途


醫用藥理研究
1.抗菌、消炎作用研究表明,香紫蘇醇對金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腸桿菌,普通變形桿菌綠膿桿菌等表現出了很高的抗菌活性。醫用藥理研究南歐丹參精油在醫藥領域有廣譜的作用,具有清熱涼血、祛瘀止痛、活血通經,清心除煩等作用。從南歐丹參浸膏中分離得到的香紫蘇醇等化合物在醫藥上也具有重要的生物活性。
2.抗腫瘤活性,香紫蘇醇對癌細胞的殺傷作用是通過專一性機制誘導癌細胞程序化死亡的,癌細胞程序化死亡呈現時間和劑量的依賴性。
3.對神經系統的影響,精油中的一種成分是可抗痙攣的發作,且延長發作的周期;高劑量時則相反,能提高發作的強度。可抑制平滑肌的抽搐,減少陣痛,具有解痙的作用。
4其他醫用藥理研究,南歐丹參精油內含有類似雌激素的成分,能夠使已鬆弛的子宮恢復其原有的機能。
其他
乾燥后的鮮花及其它衍生物廣泛應用於日化及食用香精中。精油可以直接用作按摩用油,有安神作用;因為其特有的龍涎香香氣,也廣泛用於露酒軟飲料配方,煙草香精,化妝品香精等日化香精的加香。浸膏的香氣極濃,細膩,持久。更適用於煙草加香和高檔日化香精中。水蒸氣蒸餾花序后的殘渣可再經溶劑萃取,製備浸膏,並進一步提取高含量的南歐丹參醇,用於加工南歐丹參內酯和龍涎醚。

開發狀況


日前已開發上市的產品有:南歐丹參油、南歐丹參浸膏、南歐丹參醇,南歐丹參內酯和龍涎醚等產品。
南歐丹參油
用水蒸氣蒸餾花序和葉,得精油約0.7~1.5%。主要成分有:芳樟醇、乙酸芳樟酯、香葉醇、α-松油醇、α-水芹烯、α-松油烯、乙酸橙花叔酯、橙花叔醇、南歐丹參醇及脂肪醛類等等。精油的理化常數因來源不同而異,微量成分也有差別;一般是:比重(20℃)0.892~0.909,折射率(20℃)1.458~1.471,旋光度(20℃)-60~250,酸值2(最大值),含酯量(以乙酸芳樟酯計)40~70%,芳樟醇含量:15-22%;在80%乙醇中的最大溶解度為1:3。
南歐丹參浸膏
用溶劑萃取鮮花或水蒸氣蒸餾過南歐丹參油后的殘渣,可製得南歐丹參浸膏和凈油。浸膏得率為0.55%左右,為綠色至橄欖色固體,其中南歐丹參醇含量為:35-50%;鮮花浸膏可以進一步提取南歐丹參精油,其質量與南歐丹參油接近。衍生物還有冷法酊劑(20%於65%乙醇中)和餾出液(70~80%乙醇)。
南歐丹參醇
南歐丹參浸膏進一步用溶劑進行重結晶,或採用高真空蒸餾,分子蒸餾等方法,可以提純到95%以上含量的南歐丹參醇。南歐丹參醇是合成南歐丹參內酯和龍涎醚等名貴香料的原料。

繁殖方法


播前準備

地塊選擇:選壤土或砂壤土,其土壤含有機質>10克/千克、鹼解氮>70毫克/千克、速效磷>8毫克/千克、速效鉀>200毫克/千克,土壤肥力中等,灌排條件良好。前茬為小麥、玉米、油葵、豆類、瓜類等。
品種選擇:選擇優質、高產、抗倒伏、抗病的優良品種,質量要求應符合國家標準。
整地施肥:整地應達到“齊、平、松、碎、凈、墒”六字標準。結合整地,撒施優質農家肥22.5-30噸/公頃、磷酸二銨225-300千克/公頃、硫酸鉀120-150千克/公頃作基肥,全層施肥。 

播種方法

採用秋播,10月中下旬土壤上凍前,臨冬播種。採用一膜三行點播,株距18-20厘米,行距40厘米。未催芽點播的,每穴放入4-5粒,播深3-5厘米,播量6-7.5千克/公頃,密度124995-139500株/公頃。提倡帶墒播種。要求毛管和膜面平直、播行筆直、下籽均勻、深淺一致、接茬準確、行距一致、覆土嚴密。播種到地頭后,即可結紮毛管滴頭,壓土封堵。
南歐丹參
南歐丹參

栽培技術


布管方式

選黑色薄膜,幅寬124厘米,滴灌帶滴距30厘米,滴頭流量2.4-2.6升/小時,1膜2管3行,播種、鋪管、覆膜一次完成。並隨播種覆膜一同佈於膜下;根據地面坡降和水源壓力合理布局支管與復管,每隔70-80米布1根支管與復管,支管和復管方向與毛管垂直。並在支管和復管上每隔5米壓半塑料編織袋防止風災。第2年4月初,儘快鋪設好滴灌支管、副管,連接好毛管。出苗前,開機井試水、試壓,確保正常運行。 

苗期管理

查苗、補種、放苗:幼苗顯行后,發現缺苗斷壟,及時催芽補種。與膜下種孔錯位時,應及時破膜放苗封土,防止高溫燒苗。 
破除板結:南歐丹參種粒小,幼苗頂土能力弱。第2年4月初出苗前遇雨板結時,要及時破除板結。 
中耕鬆土除草:播種后遇降水造成土壤板結,可採用機械輕中耕破除板結,除去膜間雜草。耕深8-15厘米,逐次加深,全生育期中耕鬆土2-3次。株行間雜草可通過人工鋤去,提高土壤通透性,減少植株腐爛病發生。要求不傷苗、不壓苗。 
水肥管理:南歐丹參從發芽到花期約120天,從現蕾到開花需50-60天,這一時期需要足夠的水肥,才能獲得高產。5月中下旬開花前滴頭水,水量525-600立方米/公頃,隨水滴施尿素75千克/公頃,以後每隔15-20天,滴1次水、滴1次肥。全生育期滴水5-6次(每次滴水肥量同上,保持田間土壤表層濕潤為宜),總水量3150-3600立方米/公頃,戈壁地可適當增加。 

採收管理

盛花期收穫(花期7-8月)。若留種(果期8-9月),則可在種子成熟時收穫。7月底至9月中上旬,南歐丹參1/2種子成熟時,即可收割,收割高度為花、葉交界處,採用機械收穫。

病蟲防治


白粉病、鏽病、斑枯病用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多菌靈1000倍液進行葉面噴防。夜蛾類蟲害可用5%辛硫磷乳油800-1500倍液葉面噴防。
南歐丹參
南歐丹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