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石工

中國篆刻家

壽石工,浙江紹興人,字石工,號印,篆刻家,工書,能詞,喜藏古墨,久寓北京,妻宋君方,亦善篆刻。

人物生平


壽石工(1885—1950)名璽,字務熹,號印丐、珏庵、悲風、珏公、園丁,別署石公、碩公等。齋名有蝶蕪齋、鑄夢廬、辟支堂、綠天精舍、玄尚精廬等。紹興人,定居北京。工詩詞、書法、篆刻,均自成一格。篆刻師趙叔孺、吳昌碩、黃士陵,工穩秀逸,寧靜蘊藉。書法初學歐、米,后參以六朝碑版變化,形成剛勁流暢極富金石之氣。1917年與陳師曾創立北京美術專門學校,后曾在北京女子文理學院、北京藝術學院任教。
壽石工的父親即是魯迅在紹興三味書屋”讀書發矇時的老師壽鏡吾,在魯迅一些回憶少年時的文章中,壽先生是一個十分和藹可親的人物。巧的是,當年魯迅赴北京教育部任職,同事中就有壽石工,查《魯迅日記》,當年他們也有往來。
壽石工篆刻作品 “越人”
壽石工篆刻作品 “越人”
壽石工因父親壽鏡吾曾在山西宦遊,因此生長於山西(可能是受此影響,浙江人的他竟然不能食魚,后其齋名即稱“不食魚齋”),後來就讀於山西大學堂,畢業后亦宦遊各地,但他卻不是一個當官的料,雖曾任遼東 知府,但也僅三日而已,想來他是太陌生於官場的遊戲規則了,後來他自己自嘲似的刻了一枚“遼東假侯”的閑章。
可能也是基於這一番經歷,壽石工與他的同鄉秋瑾、徐錫麟陶成章、魯迅等一樣,逐漸與清政府離心離德,他成了同盟會的成員,還參加了辛亥革命
民國肇立,壽石工留居北京,其間辦報、任教(北大等),講授古文、詩詞、書法與金石、篆刻等,又與魯迅同在教育部任職。當時壽石工已在中國現代藝術史上有了一席之地,他的書法、篆刻已經聲名鵲起了。
壽石工於中國傳統書法和篆刻有獨到的創造。他的書法,初學歐陽詢米芾,后參以六朝碑版變化,形成剛勁流暢和富有金石氣的風格。壽石工出名后喜為人書聯,往往揮手而就,不假思索。他的篆刻則以小取勝,所謂雅秀光潔,名聲所到之處,曾於琉璃廠的銘海閣、清秘閣榮寶齋等掛牌鬻書刻印。史傳其人無紙不書,無石不刻,藝名顯赫。
壽石工也是一位收藏家,他喜藏古墨、名人用筆等。另外,他還是民國歷史上著名的文化人,他是“南社”成員,與柳亞子先生為至交;又是海派“湖社畫會”的骨幹,這些文化團體曾推動了中國現代文化運動的開展。
壽石工活到新中國成立后的1950年才去世,當時徐悲鴻題寫了他的墓碑。令人遺憾的是,他晚年沒有留下回憶魯迅的文字,當時曾與魯迅在教育部任職的幾位浙江同鄉,如許壽裳、徐森玉、張宗祥等,或多或少都有紀念魯迅的文章,惟獨失去了壽石工“雪泥鴻爪”的文字,豈不讓人悵然?

著作


著有《鑄夢廬篆刻學》、《篆刻學講義》、《珏庵詞》數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