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市鎮

湖南省桃源縣北部轄鎮

熱市鎮位於湖南省桃源縣北部,毗鄰慈利縣、石門縣,全鎮現有人口39723人(2017年),共有耕地面積38000畝,柑橘面積近20000畝,年產水稻23000噸,柑橘年產逾30000噸,年出欄生豬45000頭,是桃源縣的農業生產大鎮。省道S316線、常張高速縱貫全境,交通條件十分便利。現有年產8.8萬噸水泥生產線四條,另在建有中材牛力500萬噸水泥生產線,擁有以上規模的企業5家,2007年度完成產值5.2億元,國地兩稅1200萬元,是桃源縣工業重鎮,縣“一園三區”工業發展布局的熱市工業小區位即於此。

歷史沿革


桃源縣轄鎮。位於縣境北部,距縣城64千米。面積122.2平方千米,人口3.14萬人(2005年?)。常住人口26041人(六普數據)。現轄2個居委會、18個行政村。常(德)永(順)公路經此。熱水坑溫泉(聖水泉),明崇禎進士闕士琦《湯家記》謂此地溫泉,若“裸而入,才如釜上氣蒸濕人面,頃刻炮灼不可留手”。湖南省和常德市的地震台建於雲盤山麓。棠梨崗建有抗日陣亡將士墓,墓碑書有“率棠棣,保棠崗,有我無敵;灑熱血、衛熱水,雖死猶生”之句。

簡介

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
近年來,鎮黨委政府繼續高舉改革開放大旗,進一步解放思想,與時俱進,以落實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面啟動“工業強鎮、農業穩鎮、旅遊興鎮、三產活鎮”的四鎮戰略,穩步推進工業化、產業化、城鎮化、和諧化的發展進程。

行政區劃


1949年為明月鄉屬地,1952年建熱水坑鄉,1958年建熱市公社,1984年改鄉。1996年,面積127.5平方千米,人口3.1萬,鄉政府駐熱水坑,轄湯口、鳳鳴、粟家坪、彰善、九龍崗、龍家咀、榮祿、大田、勝豐、雲泉、溫泉、永豐、金鳳、桃子、馬家堰、象牙、明月、太平寺、夏家育、明星、菖蒲、山河、華林崗、平橋、松樹、會同、得五崗、老棚、桃埡29個行政村。
2010年轄2個居委會29個行政村
熱水坑棠梨崗湯口鳳鳴
粟坪彰善九龍龍家嘴
榮祿大田勝豐雲泉
溫泉永豐金鳳桃子
馬家堰象牙明月太坪寺
夏家育星德山菖蒲山河
華林平橋松樹會同
得五崗老棚桃埡

經濟


熱市溫泉有泉眼五口,水溫常年保持在47攝氏度左右,出水量為每秒0.5立方米,小時流量1800立方米,此溫泉屬偏硅酸重鈣型,泉水質地優良,微量元素含量豐富,經國家地礦部、地質環境管理局鑒定,此溫泉含有溴、碘、鐳等多種元素,符合國家(GB8537-87)天然礦泉水飲用標準。該泉宜於人體沐浴。
熱市星德山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既具有雄奇秀美的自然風光,又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主峰海拔843.5米,其自身地質構造屬赤壁丹霞地貌,色若渥丹,燦若明霞,其四周屬卡斯特地貌,色如白銀,狀如竹節,山巒之間,峽谷幽深、古木參天。人文景觀以道教文化為主,距今已有638年之久的古建築群星子宮聳立在奇形怪狀的石上之巔,整個建築純石材結構,建築風格獨特,氣勢雄偉,石刻精湛,塑工精美。星德山共有自然景點72處。是登山健身、訪古探幽、朝道問經的絕佳去處。
熱市鎮物產資源豐富。全鎮有豐富的石灰石、硫鐵礦等礦產資源,尤以石灰石的儲藏量最大。主產稻穀、柑桔、油菜、花生、油茶、茶葉,盛產杜仲黃柏厚朴、枝子等藥材,次為松、杉、竹、油桐。養殖業發展主要有豬、牛、羊、雞等,水產有鮮魚。鎮有耕地面積4.1萬畝,其中水田3.2萬畝,旱地0.9萬畝,近年來,鎮先後成立了各優水果營銷協會、各優柑桔協會、豬鬃協會、刷業協會,在協會龍頭的帶動下,結構調整步伐加快,形成了3000畝苗木繁育,5000畝水稻制種、30000畝優質水果、10000畝優質水稻四大農業產業基地。工業基礎基本奠定。積極推行項目興工,建成了以會同豬鬃、明月油脂、熱市建材為主的三大工業園,目前,全鎮有兩個年產20萬噸的水泥廠,1個年加工8萬噸的油脂廠,80家個體豬鬃廠,12家碎石場,1家年產值過3000萬元的礦粉廠,引進了溫泉旅遊度假村和年產百萬噸的牛力水泥廠。由於工業帶動、產業啟動,我鎮經濟迅猛發展,2005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達5.8億元,其中工業產值4.3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010元。今年,經濟基礎比較好的明月、菖蒲兩村率先被列為市新農村建設示範點。

交通


南鄰常德桃花源機場50公里,北距張家界荷花機場104公里,東距石門火車站35公里,常張高速公路、省道S306線貫穿全境,構織了形同蛛網的交通網路,常張高速在距熱市鎮500米設有互通口。
鎮內交通區位條件優越,公路交通四通八達,省道S306線和常張高速公路貫穿全境16.5公里。常張高速公路與該鎮設有互通。北上27公里到慈利火車站,110公里到張家界風景區,南下43公里到陬市沅水碼頭,東去35公里到石門火車站,鎮內29個村,村村通公路,特別是今年,全鎮各村把公路建設作為新農村建設的重頭戲來抓,掀起了養路、修路高潮,目前,已有10個村正式啟動了通村公路硬化工程,明月村在明月水泥廠、油脂廠的幫扶下,提前實現了組戶通水泥路的目標。全鎮已開通3000門程式控制,移動、聯通各建有兩個無線塔,村民大多數安有電話、配備有手機,並有明月,菖蒲等11個村開通了遠程教育網際網路。

社會


社會事業全面推進,為構建和諧熱市營造良好氛圍。1、加強黨員幹部的教育管理,培育了一支勤政務實的隊伍。強化了科技培訓,提高了黨員幹部的幫帶本領。2、加強了基礎建設,實行教育優先,加大教育投入,改造學校危房,極力推行素質教育,教學質量明顯提升,2006提全鎮考上重點高中的學生達到40人次;加大公路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2005年,全鎮累計投資30萬元,投工20000多個,移動土石30000方,完成了水利冬修規劃,消滅了部分乾旱死角;城鎮建設。合理規劃,實現“三化”,2004年籌資對熱市墟場1280米主街道進行了硬化、綠化、亮化、美化。加強整治,規範秩序,理順關係,規範執法,提質擴容,增強城鎮載體功能。3、落實計育國策。突出流動人口管理,強化陣地建設,堅持打假治水,控制違法生育,搞好優質服務,堅持“村為主”,層層落實責任,全面達到縣裡下達的各項指標,努力實現晉類爭位。4、強化綜治政法工作,圍繞保穩、保安、爭先的工作目標,抓好“一中心五網路”建設,認真落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各項措施,嚴厲懲治各種刑事、經濟犯罪,剷除黑惡勢力,掃除黃賭毒社會醜惡現象,徹底根治邪教和地下六合彩,狠抓安全生產管理,強化安全生產執法,防止發生重大安全事故,實現社會長治久安,確保人民群眾安居樂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