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民的勝利

李大釗發表的一篇演說

庶民的勝利》是一篇演說,發表於1918年11月末或12月初,這是李大釗天安門的演說。1918年11月,李大釗在《新青年》五卷五號發表《庶民的勝利》和《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二文,這是中國最早的馬列主義文獻之一。

作品原文


我們這幾天慶祝戰勝,實在是熱鬧得很。可是戰勝的,究竟是哪一個?我們慶祝,究竟是為哪個慶祝?我老老實實講一句話,這回戰勝的,不是聯合國的武力,是世界人類的新精神。不是哪一國的軍閥或資本家的政府,是全世界的庶民。我們慶祝,不是為哪一國或哪一國的一部分人慶祝,是為全世界的庶民慶祝。不是為打敗德國人慶祝,是為打敗世界的軍國主義慶祝。
這回大戰,有兩個結果:一個是政治的,一個是社會的。
政治的結果,是“大……主義”失敗,民主主義戰勝。我們記得這回戰爭的起因,全在“大……主義”的衝突。當時我們所聽見的,有什麼“大日爾曼主義”咧,“大斯拉夫主義”咧,“大塞爾維主義”咧,“大……主義”咧。我們東方,也有“大亞細亞主義”、“大日本主義”等等名詞出現。我們中國也有“大北方主義”、“大西南主義”等等名詞出現。“大北方主義”、“大西南主義”的範圍以內,又都有“大……主義”等等名詞出現。這樣推演下去,人之欲大,誰不如我?於是兩大的中間有了衝突,於是一大與眾小的中間有了衝突,所以境內境外戰爭迭起,連年不休。“大……主義”就是專制的隱語,就是仗著自己的強力蹂躪他人欺壓他人的主義。有了這種主義,人類社會就不安寧了。大家為抵抗這種強暴勢力的橫行,乃靠著互助的精神,提倡一種平等自由的道理。這等道理,表現在政治上,叫做民主主義,恰恰與“大……主義”相反。歐洲的戰爭,是“大……主義”與民主主義的戰爭。我們國內的戰爭,也是“大……主義”與民主主義的戰爭。結果都是民主主義戰勝,“大……主義”失敗。民主主義戰勝,就是庶民的勝利。
社會的結果,是資本主義失敗,勞工主義戰勝。原來這回戰爭的真因,乃在資本主義的發展。國家的界限以內,不能涵容他的生產力,所以資本家的政府想靠著大戰,把國家界限打破,拿自己的國家做中心,建一世界的大帝國,成一個經濟組織,為自己國內資本家一階級謀利益。俄、德等國的勞工社會,首先看破他們的野心,不惜在大戰的時候,起了社會革命,防遏這資本家政府的戰爭。聯合國的勞工社會,也都要求平和,漸有和他們的異國的同胞取同一行動的趨勢。這亘古未有的大戰,就是這樣告終。這新紀元的世界改造,就是這樣開始。資本主義就是這樣失敗,勞工主義就是這樣戰勝。世間資本家占最少數,從事勞工的人占最多數。因為資本家的資產,不是靠著家族制度的繼襲,就是靠著資本主義經濟組織的壟斷,才能據有。這勞工的能力,是人人都有的,勞工的事情,是人人都可以作的,所以勞工主義的戰勝,也是庶民的勝利。
民主主義勞工主義既然佔了勝利,今後世界的人人都成了庶民,也就都成了工人。我們對於這等世界的新潮流,應該有幾個覺悟:第一,須知一個新生命的誕生,必經一番苦痛,必冒許多危險。有了母親誕孕的勞苦痛楚,才能有兒子的生命。這新紀元的創造,也是一樣的艱難。這等艱難,是進化途中所必須經過的,不要恐怕,不要逃避的。第二,須知這種潮流,是只能迎,不可拒的。我們應該準備怎麼能適應這個潮流,不可抵抗這個潮流。人類的歷史,是共同心理表現的記錄。一個人心的變動,是全世界人心變動的徵兆。一個事件的發生,是世界風雲發生的先兆。一七八九年的法國革命,是十九世紀中各國革命的先聲。一九一七年的俄國革命,是二十世紀中世界革命的先聲。第三,須知此次和平會議中,斷不許持“大……主義”的陰謀政治家在那裡發言,斷不許有帶“大……主義”臭味,或伏“大……主義”根蒂的條件成立。即或有之,那種人的提議和那種條件,斷歸無效。這場會議,恐怕必須有主張公道破除國界的人士占列席的多數,才開得成。第四,須知今後的世界,變成勞工的世界。我們應該用此潮流為使一切人人變成工人的機會,不該用此潮流為使一切人人變成強盜的機會。凡是不做工吃乾飯的人,都是強盜。強盜和強盜奪不正的資產,也是一種的強盜,沒有什麼差異。我們中國人貪惰成性,不是強盜,便是乞丐,總是希圖自己不作工,搶人家的飯吃,討人家的飯吃。到了世界成一大工廠,有工大家作,有飯大家吃的時候,如何能有我們這樣貪惰的民族立足之地呢?照此說來,我們要想在世界上當一個庶民,應該在世界上當一個工人。諸位呀!快去作工呵!

作品鑒賞


李大釗是五四時期在中國傳播和運用唯物史觀的傑出代表之一,是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先驅和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創始人。他在革命中主張從實際出發,密切聯繫群眾,他認為要解決中國的主要矛盾,首先要喚起工農群眾。
演講開篇正反對比,連用幾個問句,再連用幾個先否定再肯定的排比句,加強了語氣,增強了氣勢,消除人們思想認識上的誤區,指明這種勝利的本質不是哪個國家或者資產階級的勝利,而是“庶民的勝利”。
該演講後半部分說明理由,發出四點倡議,將演講推向高潮。“這回大戰,有兩個結果:一個是政治的,一個是社會的”,巧妙地運用了一個簡潔的句子進行銜接,接下來對這兩個結果進行層層剖析,眼光從世界到東方,再到中國,層層分析下來,在強烈的對比中,將民主主義的人民和大眾立場闡述得非常明白,也將戰爭的起因分析得異常透徹。段末再次點題,說明民主主義的勝利就是庶民的勝利。
接下來,李大釗更進一層進行分析,在段首使用了一個總結性的句子:“民主主義勞工主義既然佔了勝利,今後世界的人人都成了庶民,也就都成了工人。”這是對於庶民勝利之後狀況的一個推論和展望。他分幾個層次對新形勢下人民該注意的事項進行了說明,其中他用母親孕育生命的過程來告訴大家對於新紀元的到來不要害怕,比喻貼切適當,形象生動地將新時代到來的艱難和驚喜表達了出來;他先通過對法國、俄國革命的歷史追溯來說明歷史的潮流不可抗拒;接著對於和平會議的召開作了推測估計;同時非常嚴厲地對國民的劣根性作了批判,最後向大家發出努力工作的呼籲。
該演講充分體現了李大釗的唯民主義民主觀。李大釗在俄國十月革命后形成社會主義民主觀,逐步發展為唯民主義的民主觀,他認為庶民必然戰勝資產階級取得最終的勝利,庶民的勝利也就是勞工階級的勝利。因此在政治上,他主張平等選舉,廢除私有制,教育機會均等,對農民進行民主啟蒙。他的這篇演講正是他政治思想的體現,具有很大的理論意義。
該演講結構設計合理,開篇引人注目,發人深省,開門見山地將主題嚴肅地擺了出來。論述層層遞進,例子豐富,對比鮮明,在強烈的對比中將民主主義的觀點剖析透徹。同時,使用了承上啟下的銜接段落,各段落又使用了總—分—總的結構,使得結構完整,邏輯嚴密,論證嚴謹,說理透徹。該演講語言簡潔、生動、形象,句式靈活,比喻巧妙,語調嚴肅而不乏活潑,不僅展現了李大釗的民主觀,而且體現了一代共產主義戰士高瞻遠矚的預見能力。

基本概述


歷史背景

關於《庶民的勝利》,是李大釗一九一八年十一月十五日或十六日在天安門的演說。1918年11月,李大釗在《新青年》五卷五號發表《庶民的勝利》和《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二文,是中國最早的馬列主義文獻。23日,熊希齡、張謇、蔡元培等二十四人通電宣告成立“和平促進會”,促進南北實現和平,各省複電均表贊同。

發表時間

查閱到的材料看,這篇演說發表的時間不是一九一八年十一月十五日或十六日,而是一九一八年十一月末或十二月初;地點不是在天安門前,而是在中央公園(即中山公園)。

發表過程

一九一八年十一月十五、十六兩日,北京大學在天安門前舉行的講演大會上,發表演說的有蔡元培等十一人,其中沒有李大釗同志。一九一八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北大日刊》頭版頭條刊載《本校特別啟事》,謂“本月二十八日至三十日為慶祝協約國戰勝日期,本校擬於每日下午開演說大會(地點在中央公園內外,俟擇定后再行通告),各科教職員及學生有願出席演說者,望即選定演題,通知文牘處,以便先行刊印,散布聽眾。”以後,《北大日刊》自十二月三日至二十四日,共發表了七個人的演說詞。

發表演說

一九一八年十二月五日刊載了陶孟和的《歐戰後之政治》,並標明“陶履恭教授在中央公園之演說”;十二月六日刊載了《庶民的勝利》,並標明“李大釗主任在中央公園之演說”。(參見朱喬森、黃真《關於〈庶民的勝利〉的發表和〈Bolshevism的勝利〉的寫作》,一九八○年八月十五日《歷史研究》第四期)關於《庶民的勝利》,過去認為是一九一八年十一月十五日或十六日在天安門的演說。
我們這幾天慶祝戰勝,實在是熱鬧的很。可是戰勝的,究竟是那一個?我們慶祝,究竟是為那個慶祝?我老老實實講一句話,這回戰勝的,不是聯合國的武力,是世界人類的新精神。不是那一國的軍閥或資本家的政府,是全世界的庶民。我們慶祝,不是為那一國或那一國的一部分人慶祝,是為全世界的庶民慶祝。不是為打敗德國人慶祝,是為打敗世界的軍國主義慶祝。

大戰結果


這回大戰,有兩個結果:一個是政治的,一個是社會的。政治的結果,是“大……主義”失敗,民主主義戰勝。我們記得這回戰爭的起因,全在“大……主義”的衝突。當時我們所聽見的,有什麼“大日爾曼主義”咧,“大斯拉夫主義”咧,“大塞爾維主義”咧,“大……主義”咧。我們東方,也有“大亞細亞主義”、“大日本主義”等等名詞出現。我們中國也有“大北方主義”、“大西南主義”等等名詞出現。“大北方主義”、“大西南主義”的範圍以內,又都有“大……主義”等等名詞出現。這樣推演下去,人之欲大,誰不如我?於是兩大的中間有了衝突,於是一大與眾小的中間有了衝突,所以境內境外戰爭迭起,連年不休。

專制隱語


“大……主義”就是專制的隱語,就是仗著自己的強力蹂躪他人欺壓他人的主義。有了這種主義,人類社會就不安寧了。大家為抵抗這種強暴勢力的橫行,乃靠著互助的精神,提倡一種平等自由的道理。這等道理,表現在政治上,叫做民主主義,恰恰與“大……主義”相反。歐洲的戰爭,是“大……主義”與民主主義的戰爭。我們國內的戰爭,也是“大……主義”與民主主義的戰爭。結果都是民主主義戰勝,“大……主義”失敗。民主主義戰勝,就是庶民的勝利。社會的結果,是資本主義失敗,勞工主義戰勝。原來這回戰爭的真因,乃在資本主義的發展。國家的界限以內,不能涵容他的生產力,所以資本家的政府想靠著大戰,把國家界限打破,拿自己的國家做中心,建一世界的大帝國,成一個經濟組織,為自己國內資本家一階級謀利益。俄、德等國的勞工社會,首先看破他們的野心,不惜在大戰的時候,起了社會革命,防遏這資本家政府的戰爭。聯合國的勞工社會,也都要求平和,漸有和他們的異國的同胞取同一行動的趨勢。這亘古未有的大戰,就是這樣告終。這新紀元的世界改造,就是這樣開始。資本主義就是這樣失敗,勞工主義就是這樣戰勝。世間資本家占最少數,從事勞工的人占最多數。因為資本家的資產,不是靠著家族制度的繼襲,就是靠著資本主義經濟組織的壟斷,才能據有。這勞工的能力,是人人都有的,勞工的事情,是人人都可以做的,所以勞工主義的戰勝,也是庶民的勝利。民主主義勞工主義既然佔了勝利,今後世界的人人都成了庶民,也就都成了工人。我們對於這等世界的新潮流,應該有幾個覺悟:第一,須知一個新命的誕生,必經一番苦痛,必冒許多危險。有了母親誕孕的勞苦痛楚,才能有兒子的生命。這新紀元的創造,也是一樣的艱難。這等艱難,是進化途中所必須經過的,不要恐怕,不要逃避的。第二,須知這種潮流,是只能迎,不可拒的。我們應該準備怎麼能適應這個潮流,不可抵抗這個潮流。人類的歷史,是共同心理表現的記錄。一個人心的變動,是全世界人心變動的徵兆。一個事件的發生,是世界風雲發生的先兆。一七八九年的法國革命,是十九世紀中各國革命的先聲。一九一七年的俄國革命,是二十世紀中世界革命的先聲。第三,須知此次平和會議中,斷不許持“大……主義”的陰謀政治家在那裡發言,斷不許有帶“大……主義”臭味,或伏“大……主義”根蒂的條件成立。即或有之,那種人的提議和那種條件,斷歸無效。這場會議,恐怕必須有主張公道破除國界的人士占列席的多數,才開得成。第四,須知今後的世界,變成勞工的世界。我們應該用此潮流為使一切人人變成工人的機會,不該用此潮流為使一切人人變成強盜的機會。凡是不做工吃乾飯的人,都是強盜。強盜和強盜奪不正的資產,也是一種的強盜,沒有什麼差異。我們中國人貪惰性成,不是強盜,便是乞丐,總是希圖自己不作工,搶人家的飯吃,討人家的飯吃。到了世界成一大工廠,有工大家作,有飯大家吃的時候,如何能有我們這樣貪惰的民族立足之地呢?照此說來,我們要想在世界上當一個庶民,應該在世界上當一個工人。諸位呀!快去作工呵!

文章詳情


1918年11月15日 《新青年》第5卷第5號① 署名:李大釗 註釋 ① 這期《新青年》標註的出版時間是一九一八年十月十五日,而實際的出版時間是在一九一九年一月。(一)這期《新青年》中刊載的“關於歐戰的演說三篇”,都是作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而這次大戰的結束是在一九一八年十一月十一日;(二)這期《新青年》刊登的“《每周評論》出版廣告”中,有《每周評論》“第一次已於十二月二十二日出版”一語,可見它的出版當在十二月二十二日以後;(三)上海《時報》在一九一八年十二月十六日至三十一日每隔四天或三天刊登一次《新青年》第五卷第四號出版的廣告,一九一九年一月十八日至二十七日每隔三天刊登一次第五卷第五號出版的廣告。據此判斷,這期《新青年》的實際出版時間,不會在一九一九年一月以前。(參見《李大釗傳》第四十六頁注②)
李大釗,字守常,河北省樂亭縣人,生於1889年10月29日。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專門學校學習政治經濟。1913年冬,李大釗懷著憂國憂民的情懷,東渡日本,考入東京早稻田大學政治本科學習。當日本帝國主義向袁世凱提出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后,他積極參加留日學生總會的愛國鬥爭,他起草的《警告全國父老書》的通電迅速傳遍全國,他也因此成為舉國聞名的愛國志士。1916年李大釗回國后,積極參與正在興起的新文化運動

十月革命


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極大地鼓舞和啟發了李大釗,他先後發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較觀》、《庶民的勝利》和《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等文章和演說。他宣稱:“試看將來的環球,必是赤旗的世界!”1919年,他又發表了《新紀元》、《我的馬克思主義觀》、《再論問題與主義》等幾十篇宣傳馬克思主義的文章。
1920年3月,李大釗在北京大學發起組織馬克思學說研究會。10月,在李大釗發起下,北京共產主義小組建立。
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后,李大釗代表黨中央指導北方的工作。在黨的二大、三大和四大,他都當選為中央委員。
1926年3月,李大釗領導並親自參加了北京人民反對日、英帝國主義和反對軍閥張作霖、吳佩孚的鬥爭。北洋軍閥段祺瑞執政府製造了“三·一八”慘案,北京一片白色恐怖。李大釗在極端危險和困難的情況下,繼續領導黨的北方組織堅持革命鬥爭。1927年4月6日,奉系軍閥張作霖勾結帝國主義,闖進蘇聯大使館駐地,逮捕了李大釗等80餘人。李大釗備受酷刑,在監獄中,在法庭上,始終大義凜然,堅貞不屈。4月28日,軍閥不顧廣大人民群眾和社會輿論的強烈反對和譴責,悍然將李大釗等20位革命者絞殺在西交民巷京師看守所內。李大釗第一個走上絞架,從容就義,時年38歲。

作者簡介


建黨時期的李大釗
建黨時期的李大釗
李大釗(1889-1927) ,字守常,一八八九年十月二十九日生於河北省樂亭縣大黑坨村,革命烈士,新文化運動的領導人之一。七歲起在鄉塾讀書,一九零五年入永平府中學,一九零七年入天津北洋法政專門學校。青年時代,目睹在帝國主義侵略下的國家危亡局勢和社會黑暗狀況,激發了愛國熱忱,立志要為苦難的中國尋求出路。辛亥革命的果實被袁世凱竊奪后,開始發表文章,揭露軍閥官僚的統治只是加深了民族的災難和人民的痛苦。一九一三年,含憤東渡日本,就讀於東京早稻田大學。在日本向北洋政府提出二十一條亡國條件后,參加留日學生總會的愛國鬥爭,向國內寄發《警告全國父老書》。這時,李開始接觸社會主義思想和馬克思主義學說。一九一六年回國后,在《青春》一文中號召青年“衝決歷史之桎梏,滌盪歷史之積穢,新造民族之生命,挽回民族之青春”。他抨擊以孔子為偶像的舊禮教、舊道德,向當時抬出孔子來維護自己統治的反動勢力展開猛烈的鬥爭。一九一七年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使李受到極大的鼓舞和啟發。他逐步明確地站到馬克思主義的立場上來,成為中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者和共產主義者。在一九一七年到一九一九年,他發表了許多熱情地宣傳俄國革命和馬克思主義的文章,並與資產階級改良派胡適展開了“問題與主義”的論戰,在思想界引起了廣泛強烈的反響。他在一九一八年擔任北京大學圖書館主任,后兼任經濟學教授,參加《新青年》雜誌編輯部。這年年底與陳獨秀等創辦《每周評論》,並於次年主編《晨報副刊》。同時,他還協助北京大學學生創刊《國民》和《新潮》。隨著李等領導下的反帝反封建的“五四”愛國運動的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影響日益擴大。一九二零年三月,李在北京先後發起組織馬克思學說研究會和共產主義小組。許多青年在他的影響下接受了馬克思主義,其中有些成為中國共產黨早期的著名活動家,如鄧中夏同志、高君宇同志等。毛澤東同志和周恩來同志也都受到過他的影響。李為建立中國共產黨努力奮鬥,是我黨主要創始人之一。
一九二一年中國共產黨成立后,李大釗同志代表黨中央指導北方的工作,在黨的二大、三大、四大都當選為中央委員。一九二四年底,任黨的北方區執行委員會書記。在他領導下,北方黨組織派出許多同志在冀、魯、豫、晉、陝、內蒙和東北的廣大地區開展了黨、團工作,先後發動了開灤大罷工、二七大罷工等著名鬥爭。一九二二年,他受黨的委託在上海與孫中山先生談判國共合作,並在一九二四年在廣州參加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領導工作,為建立國民革命統一戰線,實現第一次國共合作作出了重大貢獻。一九二五年在孫中山先生北上時和逝世時,在五卅運動中,他領導北方黨組織發動群眾,在北洋軍閥統治的北方地區,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反帝反軍閥鬥爭。他積極地進行廣泛的統一戰線工作,領導改組后的國民黨在北京的組織。堅決反對國民黨右派。他努力為南方的革命運動培養、輸送了大批幹部。他堅決支持當時主要在南方一些農村蓬勃興起、同時也開始波及北方的農民運動,並著文論述開展農民運動和解決土地問題的重要性。他也注意在軍隊中擴大革命運動的影響,對馮玉祥將軍五原誓師參加北伐起了重要作用。大釗同志作為具有高尚道德品格的學者和革命家,受到社會各階層的廣泛尊崇,名重當世,這是他能卓有成效地開展多方面革命工作的一個重要條件。
一九二六年三月十八日,北京各界人民在天安門舉行反對日本等國要求大沽口撤防的大會,併到皖系軍閥段祺瑞執政府門前請願,竟遭到段政府的血腥屠殺。大釗同志在慘案發生后,繼續領導共產黨和國民黨的北方組織堅持鬥爭。不久,奉系軍閥張作霖的軍隊進入北京,白色恐怖更加嚴重。次年四月六日,張作霖在帝國主義支持下逮捕了大釗同志等八十餘人。大釗同志備受酷刑,在監獄中,在法庭上,始終大義凜然,英勇不屈。四月二十八日,兇殘卑怯的敵人不顧廣大輿論的反對,將大釗同志和譚祖堯、鄧文輝、謝伯俞、莫同榮、姚彥、張伯華、李銀連、楊景山、范鴻劼、謝承常、路友於、英華、張挹蘭、閻振三、李昆、吳平地、陶永立、鄭培明、方伯務共二十位革命者(其中多數是共產黨人,也有國民黨人)一齊絞殺。大釗同志臨刑時毫無懼色,第一個走上絞架,從容就義。時年尚不足三十八周歲。
李大釗同志的靈柩多年停放在宣武門外的一個廟宇內。一九三三年四月二十三日,他的家屬和許多社會知名人士,發起為大釗同志舉行葬禮,將靈柩安葬於香山萬安公墓。大批學生、工人、市民群眾冒著白色恐怖參加葬禮,形成一次壯烈的示威運動,許多參加者為此而被捕,甚至被殺害。
在全國解放前,李大釗同志的一部分著作雖曾由他的親屬編集,由魯迅先生作序,但在反動統治下一直沒有能發行。直到一九五九年,人民出版社才出版了重新編輯的《李大釗選集》。一九八一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又出版了經過增訂的《李大釗詩文選集》。一九八四年,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一百一十多萬字的《李大釗文集》。
李大釗同志對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和無產階級的革命前途無限忠誠。他為在我國開創和發展共產主義運動的大無畏的獻身精神,永遠是一切革命者的光輝典範。大釗同志和其他無數先烈光榮地倒下去了,但是他們的犧牲沒有使中國革命停止,相反,中國革命在犧牲者的血泊中繼續前進,直至獲得偉大的勝利。作為中國人民的優秀兒子和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大釗同志的業績將永遠受到中國人民的追懷和崇敬。
為紀念李大釗同志,發揚他偉大的共產主義革命精神,中共中央於一九八三年三月十八日將他和他的夫人趙紉蘭同志(一八八三年――一九三三年)的靈柩移葬於新建的李大釗烈士陵園。
中國共產主義運動的先驅者,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李大釗同志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