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腫瘤

腸腫瘤

腸道腫瘤是臨床常見的一大類疾病,一般分為上皮性腫瘤、間葉性腫瘤、淋巴瘤和轉移瘤4大類,而上皮性腫瘤又分為癌前病變、各型腸癌和神經內分泌腫瘤3種類型。

患者臨床常表現為貧血、消瘦、大便次數增多,變形,並有粘液血便。有時出現腹部腫塊和腸梗阻癥狀。好發部位以直腸為主,乙狀結腸為次,其他部位較少。

直腸腫瘤


1.直腸息肉:直腸息肉是指直腸黏膜表面隆起樣病變,可單發亦可多發,內鏡下應描述其部位、大小、形態、表面的形狀(色澤、光滑、粗糙、糜爛、潰瘍、出血等)、是否帶蒂及數量等。超聲內鏡下表現為病變位於腸壁的第一、二層,為向腔內突起的結節,呈圓形、卵圓形或乳頭狀,相對強回聲;黏膜下層連續、完整,不論是否有蒂,息肉的基底部不侵犯腸壁的第三層,此為鑒別惡性腫瘤的依據。由於直腸息肉有癌變可能,一旦發現息肉即應行活檢以進一步明確診斷。
2.直腸癌:其好發於40歲以上男性,病變多在直腸下2/3部位。腺管佔95%,包括管狀、腺泡狀或乳頭狀結構,分泌黏液。血便是直腸癌的主要癥狀之一,伴有排便習慣的改變、腹瀉、黏液血便,常誤認為是腸炎、肛裂或痔。直腸癌肉眼形態可分為四類:①潰瘍型:多見,腸壁呈環狀或半環狀增厚,底部浸潤腸壁較深,表面凹凸不平,基底部幾乎與突入腔內的腫塊等寬,腸壁層次消失,周邊呈碟狀增厚,邊緣隆起向外翻,腫塊可突破腸壁全層與周圍組織粘連、浸潤。②菜花型:菜花型也稱團塊型,腫塊呈圓形或半圓形向腸腔內突出,似息肉或呈腺瘤狀,表面光滑或有絨毛狀小分支。基底部寬,累及黏膜下層以下,浸潤能力較小,與周圍分界線較清,腫瘤直徑2~4cm,局部腸壁僵硬。③狹窄型:腫塊浸潤腸壁使腸腔狹窄、腸壁增厚呈狹窄型或膨脹型變硬,腔內表面凹凸不平,腸內容物通過時受阻,甚至逆流,腸外形可膨大,向周圍組織浸潤,此型分化常較差。④瀰漫浸潤型:此型少見,浸潤腸壁範圍廣,增厚不明顯,黏膜層能保持完整;已浸潤的黏膜下層仍能分辨出層次,局部腸壁硬如皮革。病理與低分化腺癌相似,多為黏液腺癌印戒細胞癌

分類


1.大腸息肉:(1)與癌變無關的非瘤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和炎性息肉。(2)與癌變關係密切的息肉:①乳頭狀腺瘤;②家族性多發性息肉瘤,是一種顯性遺傳病,家族性多發性息肉瘤變率很高,有重要意義;③腺瘤性息肉。
其中腺瘤性息肉癌變率最低。
2.大腸癌:(1)大腸癌的肉眼類型及組織學類型:
肉眼觀分為四型:①隆起型;②潰瘍型;③浸潤型;④膠樣型,此型多見於青年人,預后較差。
鏡下可見有:①乳頭狀腺癌:癌細胞為柱狀上皮排列成細乳頭狀,乳頭內間質很少;②管狀腺癌:癌細胞排列成腺管狀;③粘液腺癌:常有兩種類型。一種表現為大片粘液湖形成,其中漂浮小堆癌細胞;另一種表現為囊腺狀結構,囊內充滿粘液;④印戒細胞癌:腫瘤由瀰漫成片的印戒細胞構成,不形成腺管狀結構;⑤未分化癌:癌細胞常較小,形態較一致,細胞瀰漫成片或不成團,不形成腺樣結構;⑥腺鱗癌;⑦鱗狀細胞癌:多發生在直腸肛門附近的被覆鱗狀上皮,為數較少。

術后護理


(1)腸癌術後患者的飲食要多樣化,不偏食,不挑食,不要長期食用高脂肪高蛋白的飲食,常吃富含維生素的新鮮蔬菜及防癌食品。
(2)手術后的病人,都應在飲食中補足維生素豐富的食物,可選果汁和菜湯飲用。一般認為,每日飲食中維生素C不足100毫克時,應另外用維生素C藥片加入其中,以補足到100毫克以上。
(3)手術中的出血和手術刺激腎上腺皮質功能分泌增加,這些因素均可導致機體排鉀量增加,血鉀和細胞內鉀濃度減少,故在手術后病人的飲食中要注意增加含鉀多的食品,如肉汁、菜湯、連皮水果等。
(4)手術過程中病人常有不同程度的失血。有些病人雖然用輸血的方式給予補充,但輸血所補充的血液不如由營養自身產生的血好。所以手術后病人的飲食,應注意增加補血的成分,如含蛋白質和鐵質高的食物,如動物肝、瘦肉、禽蛋類、牛奶、鯽魚、鴨湯、桂圓、銀耳、甲魚等。
(5)術后的病人常常厭油膩的食物。雖然補充脂肪對手術后的病人也很重要,但為了防止破壞病人的胃口,飲食宜清淡少油。選用鮮味濃的小麻油等較好。
(6)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提高耐寒能力和機體抵抗力。冬蟲夏草對術后恢復有較大幫助。研究發現,冬蟲夏草所含蟲草素能有效吞噬腫瘤細胞,效果是硒的4倍,還能增強紅細胞黏附腫瘤細胞的能力,在腫瘤化療期間以及腫瘤手術后可起到阻止腫瘤複發、轉移的作用。病人宜選用天然蟲草素含量較高的冬蟲夏草,粉碎后服用,每次1.5克,每日2次連續服用一個月大部分患者可取得良好的療效。
(7)癌症患者的免疫力低下,白細胞低於正常值是常見的,可以吃一些溫補類的肉類,羊肉、狗肉、鹿肉、牛肚、阿膠、雞肉、雞蛋、鴿肉、甲魚等。
(8)少量多餐,細嚼慢咽。要給少纖維無刺激的飲食,以免飲食刺激傷口癒合。吃飯時要保持精神平靜和情緒安定。每日6~7餐,干稀分食,在進餐后30分鐘再喝飲料或水。

高發人群


1.發病年齡,大多數病人在50歲以後發病。
2.家族史:如果某人的一級親屬,比如說父母,得過結直腸腫瘤的,他在一生中患此病危險性比普通人群要高8倍。大約四分之一的新發病人有結直腸腫瘤的家族史。
3.結腸疾病史:某些結腸疾病如克隆氏病或潰瘍性結腸炎可能增加結直腸腫瘤的發病機會。他們結腸腫瘤的危險性是常人的30倍。
4.息肉:大部分結直腸腫瘤是從小的癌前病變發展而來,它們被稱為息肉。其中絨毛樣腺瘤樣息肉更容易發展成癌,惡變得機會約為25%;管狀腺瘤樣息肉惡變率為1~5%。
5.基因特徵:一些家族性腫瘤綜合症,如遺傳性非息肉病結腸腫瘤,可明顯增加結直腸腫瘤的發病機會。而且發病時間更為年輕。